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五册 -净心法要▪P18

  ..续本文上一页量。

   最后确认,所谓的行蕴仅是无数种多体法的积聚,并无一体的行蕴及心所,分至究竟,同归于虚幻。

   己四、观修识蕴

   再观想:对于识,也具有从眼识乃至意识之间的六种,其中每一种又有许多种类,譬如,眼识具有取蓝、取黄等种类不同的多体,如是而观察。

   对于识蕴分解观察:

   一、分成眼识乃至意识的六种;

   二、对每一种识,按照方位、时间、相状等,一一分成无量。

   最后要观察到,所贪境等的识蕴仅是无数识的积聚,并不能成立无分一体。

   戊二、观修之量

   如经云:“诸色如聚沫,诸受类浮泡,诸想同阳焰,诸行喻芭蕉,诸识犹幻事,日亲之所说。”当心里肯定“自己的确如此”而生起了殊胜定解时,在不忘失的状态中能安住多久,即应安住。

   这是总的依经典说明,由多体观产生定解之相,并教诫应当安住。

   此处,“经”指《杂阿含经》等,经中先说长行文,后说重颂,本文所引为重颂的前六句。长行文具体说道:

   一次,佛在恒河边对诸比丘说:譬如,恒河暴涨时,湍急河流的边缘聚集许多泡沫。一个视力好的人,对于聚沫观察分别,他会见到聚沫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为什么呢?因为聚沫中无坚实之故。

   同样,所有的色,过去色、未来色、现在色、内色、外色、粗色、细色、美色、丑色、远色、近色,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这一切色均无所有、无实有、无坚固。……为什么呢?因为色无坚实之故。

   譬如,秋季下大雨时,水面上的泡沫一起一灭,明眼人谛观思惟分别,他如理观察时,见水泡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同样,所有的受,过去受、未来受、现在受、内受、外受、粗受、细受、好受、坏受、远受、近受,比丘思惟分别,一切受均无所有、无牢、无实、无坚固。……为什么呢?因为受无坚实之故。

   譬如,春末夏初无云无雨,日在中天,阳焰流动,会见到万马奔腾般的热气流。明眼人谛观思惟分别,他如理观察时,见阳焰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同样,所有的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想、内想、外想、粗想、细想、好想、丑想、远想、近想,比丘谛观思惟分别,他如理观察时,见想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又如一个人想求得坚固木材,手持利斧进入森林,见到森林中有粗大、挺直的大芭蕉树,他砍断树根,截下树顶,再把芭蕉叶片片剥下,然而始终得不到一点坚实的部分。他如理观察时,发现芭蕉树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同样,所有的行,过去行、现在行、未来行、内行、外行、粗行、细行、好行、丑行、远行、近行,比丘谛观思惟分别,他如理观察时,见行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又如幻师或幻师的弟子,在十字街头表演幻术,幻现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明眼人谛观思惟分别,他如理观察时,见诸幻事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同样,所有的识,过去识、未来识、现在识、内识、外识、粗识、细识、好识、丑识、远识、近识,对这一切谛观思惟分别,他如理观察时,见到识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如此,如理观察自他的五蕴是无数多体法的积聚,从粗至细毫无实有一体,当内心决定确实如此时,即是生起了殊胜定解。《大乘广五蕴论》云:“云何胜解?谓于决定境,如所了知,印可为性。决定境者,谓于五蕴等。如世亲说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境,如是决定。”“决定”是印持之意,其作用是以其它因缘无法引转。

   生起胜解之后,应在不忘失的状态中持续安住,能安住多久,就应安住多久。

   丙二、无常观分三:一、总说观修细无常 二、具体别观无常 三、观修细无常的利益

   丁一、总说观修细无常

   如果相续消失,则不必刻意连接,应当把观想移到无常上。

   修习多体观安住定解的相续中断时,不必刻意连接,应将注意力移至无常上观修。

   也就是说,诸有为法都是自己形成之后,不住第二刹那而无间迁变的,从最初产生到最终毁灭的最后刹那之间,每一刹那生而即灭,实际上,无论是如闪电般的一刹那,抑或安住一大劫的器世界,凡是所作性,都仅是以次第刹那生灭的相续而安立的,如同流水和灯焰一般,了知之后,内心于此安住。

   这是说要观细无常。

   一切有为法决定是刹那生灭的。观察一个法的生灭过程,从最初一刹那到最终毁灭的刹那之间,所有的刹那都是生而即灭,没有一刹那能持续安住到第二刹那之后。

   由此可知,任何一法存在的时间,实际是就刹那生灭的相续而安立的。即:相续中的刹那数量多,为长时;相续中的刹那数量少,为短时。应当了知,由因缘造就的事物,不论哪一种,都如流水、灯焰一般,刹那刹那新生,不曾有旧水、旧灯焰持续。对每一种有为法都应如此体认、了知。了知之后,就安住在见解中。

   丁二、具体别观无常分六:一、以变异行思惟观察无常之性 二、由变异推知刹那灭 三、以万法唯心成立刹那灭 四、刹那性和相续的关系 五、由观察无常而认识五蕴的自性 六、举例说明如何观修细无常

   总而言之,对于一切器情世界所具有的形成之后坏灭之相,外界四季迁变,内有情由少至老的变化,从高至低、由盛而衰、由乐至苦等,凡是自他所见所闻的种种法,一切诸行犹如闪电、水泡、浮云般迁变的现象,乃至尚未对此生起明确的定解,应当持续不断地观修。

   观察的对象是器情世界形成之后坏灭的相,应当联系实际生活、周遭现象,具体、广大地观察。须观察到何时才算到量呢?就是对一切诸行犹如闪电、水泡、浮云般迁变不住的现象,已经生起了明确的定解。没有到达这一境界之前,应当持续不断地努力。

   以下依《瑜伽师地论•声闻地》中的教授,说明如何观察才能悟入无常。

   戊一、以变异行思惟观察无常之性分二:一、思惟观察内事无常之性 二、思惟观察外事无常之性

   己一、思惟观察内事无常之性分二:一、思惟八种变异因缘 二、思惟内事十五种所作变异

   庚一、思惟八种变异因缘

   一、积时贮畜:

   由地水火风组成的事物,虽然安放在很好的地方妥善保护,但时间久了,自然会败坏,可以现见其形状、颜色已经发生变化,具有衰损变异。

   二、他所损害:

   各种色法受到种种捶打、损害,就会出现各种形色的变化。因此,被他法损害也是造成变异的因素。

   三、受用亏损:

   因受用者的使用而造成各类物质的损减变异。譬如小车、电脑、衣服,由受用导致损坏、陈旧。

   四、时节变异:

   秋冬季节,树林、草地、枝叶、花果等,颜色变黄,枯萎凋零。时至春夏,青翠茂盛。这是由于时节变迁致使草木等发生变异。

   五、火所焚烧:

   由于大火蔓延,而将房屋、街道、村落、城市等烧成灰烬。这是由火大因缘导致诸法变异。

   六、水所漂烂:

   洪水高涨时,村落、城镇、都市等被大水淹没、冲漂、破坏,这是以水大增上造成变异。

   七、风所鼓燥 :

   大风能将湿衣服、湿地面、庄稼、树林吹得干燥枯槁。

   八、异缘 会遇

   从心理上来说,以触为缘,正感受乐受时,忽遇苦受触,当即陷入痛苦之中。正缘苦受触而感受苦受时,忽遇乐受触,顿时转为快乐。

   或者,贪欲者遇上生嗔的因缘,贪心马上止息,转而生起嗔恚。比如,正享受美食时,忽见怨敌而顿起嗔怒。同样,有嗔心或愚痴的人,遇上引生其它烦恼的因缘时,心态就会立即改变。或者,眼识正现前时,触到声、香、味、触等其它的境界和因缘,便转而生起其它种类的心识。比如,忽然有爆炸时,眼识会停下来,生起耳识。

   以上叫做八种变异因缘。一切色和无色心识的变异,都由这八种因缘造成,此外没有其它因缘。

   庚二、思惟内事十五种所作变异

   按以下十五个方面观察内有情身心的变异,透过多方面详细的谛观,可以生起对无常的认识和体验。

   一、思惟分位所作变异:

   “分位”即阶段,由阶段表露的变异,叫“分位所作变异”。

   将注意力放在自、他各阶段的变异上,观察从少年至老年,前后有许多差异。见到差别后,心想:这些有为法,自性是无常的。为什么呢?因为现量见到前后阶段的变异。这样明观之后,内心忆念无常。

   二、思惟显色所作变异:

   “显色”即青、黄、赤、白等颜色,由显色表露的变异,叫显色所作变异。

   观察自己或他人,以前肌肤光泽、洁净,后来变得枯槁、黯淡等。再过几天,又见容光焕发、肌肤光泽。这样观察之后,心里作意:这个五蕴身是无常性。为什么呢?因为见到身体的显色存在前后的变异。

   三、思惟形色所作变异:

   “形色”即长、短、方、圆等形状,形色上也会显现前后不同的变异。

   观察自他身体的形色,现见有从肥大转为瘦削、挺拔变成驼背等的变异后,心中忆念:这一有为法的五蕴,自性是无常的,因为现量见到其形色显现前后明显的变异。

   四、思惟兴衰所作变异:

   有情的兴盛和衰败也是因缘所作之法,不可能超出无常性。

   观察自己或他人,往昔眷属、财富、地位等都很兴盛,后来开始衰败,之后又重新兴盛起来。见到这种现象后,随念:内有情这种有为法,确实是无常的本性,因为在自他身上现…

《《正法妙音》第五册 -净心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