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来请问佛。
佛说:“这个众生曾经造了极大的恶业。过去无失心如来出世的时候,在王宫中,有一位三藏法师,受到王宫上下和内外城民的恭敬供养,衣食富足。后来有一位阿罗汉带了五百位眷属,在王宫里住了一段时间,然后搬到王宫外面住。这位阿罗汉,相貌很好,又具有圣者的德行,所以很多人都对他有很大的信心,做了很恭敬的供养承事。这样就引起宫中三藏法师的嫉妒。他在很多人面前诽谤说:“那位法师已经破了根本戒,他行持的不是佛法,是外道的法,所传的都是邪知邪见,你们千万不要依止他,对他恭敬供养没有什么利益。”听到这些话的人都信以为真,在这之后,很多人不再恭敬供养罗汉法师。圣者阿罗汉的心里当然明白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于是就离开了这个地方,以免三藏法师造下更多的毁谤恶业。王宫当中的三藏法师很高兴,他的名闻利养又恢复到象从前一样。但是,他死后堕入无间地狱,就是现在你看到的这个地狱众生。因为他无因诽谤罗汉比丘,从无失心如来一直到现在我的教法之下,都没有得到解脱。”
目犍连尊者又问佛:“他在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脱?”
佛说:“在将来正觉师如来出世的时候,他才会得到人身,出家并证得阿罗汉果位。在他证果以后,也会受到众人的诽谤。因为他曾经无因诽谤了罗汉比丘,所以生生世世都会受到很多人的诽谤。”
大家都是发了大心来弘扬佛法、护持圣教,希望能以这位三藏法师为鉴。三藏法师的堕落,是因为耽著名闻利养,当心中生起并在增长这样的贪欲时,后面的结果都会相应地产生,也就是见到别人的圆满心里生起嫉妒,在所求得不到满足时,又引起嗔恚,接着由烦恼的推动,通过语言而造下极其严重的毁谤大德的恶业,结果堕入了无间地狱。
这个公案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如果讲法本身会让我们下地狱,那不如不讲。但这不能归咎于佛法,原因完全是传法者最开始的动机不清净,不是怀着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心,而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恭敬承事。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们弘法的动机象这位三藏法师一样不清净,那等待我们的也是象这位三藏法师一样的地狱恶果。因此,每个人应当从内心深处发愿:宁可舍弃生命,也不借传法的名义求取名闻利养。
(六)弘法要发长远之心
弘扬佛法的工作任重道远,因此应当发长远心,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这样才能对自己,对众生,都产生出真实、广大的利益。
众生无始以来一直在生死轮回当中颠倒执著,以至相续中的恶习积重难返。因此现在的转变也需要有个过程,不能希望只听几节课,相续就能有大的改进。应当耐心在闻思修的每一个环节上,帮助他逐步改变过去的习惯,渐渐使他的心习惯于听闻法、思维法、串习法,变成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比如一个人本来对三宝、对因果没有真实的信心,要让他生起信心,这需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帮助他遣除疑惑、邪见和无知。在产生信心之后,要使它进一步增上、成熟,还是需要时间。其它方面,比如培养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都是如此。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众生相续的改变就象一颗树种的成长一样,需要阳光、雨露、土壤、时间各方面条件的聚合,需要长年累月耐心的养育,最后才会真正获得丰收的硕果。
过去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素质远远超过我们,连他们还要通过多年的闻思修,最终才获得成就,而我们相续当中所串习的烦恼是这样的深重,怎么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当中就彻底解决呢?
过去的高僧大德精进弘法的事例也比比皆是。比如唐朝的清凉国师,他是华严菩萨再来,一生讲《华严经》达几十遍。西藏近代有一位宁玛派的大德叫邬金丹增洛吾,他在一生当中总共讲授了《入行论》两百多遍,《中论》25遍,《入中论》19遍,《大乘庄严经论》38遍,《辨中边论》7遍,《辨法法性论》8遍,《戒律根本颂》1遍,《三戒论》38遍,《俱舍论颂》5遍,《量理宝藏论》1遍,《如意宝藏论》9遍,《大圆满心性休息颂》13遍,《大幻化网根本续》20遍,《功德藏》40遍。在这之外,还讲授过各种经论、修法引导等等。
佛法上的修行、弘扬,不能急功近利,这种千秋事业,需要耐得住寂寞,事业是渐渐积累、发展而壮大的,佛法的学习和弘扬也不例外,我们应当首先打好基础,有了稳固的基础后逐渐深入,以长期的精进努力作保证,日久天长,对佛法的理解和修行自然会越来越深入、稳固,而且越往后,修行的功德越大,对众生的利益也越大。
上面我们讲述了要以纯净的发心来弘扬佛法。弘扬佛法除了有纯净的发心作为前提之外,还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进行,这样才会使在弘法的过程中顺缘具足,违缘减少。这个氛围需要讲法者和听法者的共同努力,总共需要在三个方面引起重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第二部分,弘法要重视的三个基本条件。这三个方面,也就是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对所有的四众弟子所教诫的三条基本要求:第一、团结和合、第二清净持戒以及第三、闻思修行。这三点做到了,能使大家的思想和行为不超越轨道,保证良好的弘法氛围的形成,使弘法利生事业得以顺利地开展。
二、弘法应重视的三个基本条件
(一)团结和合
团结和合,在当今时代,着重需要做到的是各个法脉、各个传承的佛弟子,都能打破凡夫的狭隘情见,抛开门户观念,共同把佛法弘扬开来。因此,首先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一切佛法圆融无碍”。
1、一切佛法圆融无碍
一切的佛法,都是佛陀教给我们对治烦恼、获得快乐的方法,因为众生有不同的根基,所以在层次上有深浅之分,但实际上目标、意趣互不相违,本自圆融。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对我们有这样的教诫:“显密本圆融,愚执自他宗,圣法原一味,无偏应普弘。”但现在的人对待佛法的态度上不大严肃,容易在没有多少根据的情况下,随意地作出各种评论。对于我们初入佛门的人,在对于整体的佛法产生完整正确的认识之前,极有可能因这种习气的诱使,而对圣法这个严重的对境,生起很多贪嗔分别,造下舍法、谤法的深重罪业。
比如说,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虽然究竟意趣是一致的,但所用的方便不尽相同。如果一位藏族佛弟子没有深入学习过汉地的佛教,就妄评禅宗、净土宗、天台宗,那就会因为无知造下大的罪业;同样,一位汉族佛弟子对于在藏地弘扬的佛法如果没有深入地学修,就随意进行评述,也容易造下极严重的罪业。其实,只有依止了善知识,经过学习、思惟、实践,在自己通达之后,才有能力分辨佛所安立的法门,否则就象盲人评论五彩斑斓的景色一样可笑。所以当前极为紧迫的问题,就是要帮助佛弟子建立起一切佛法圆融无碍的认识,从根本上消除来自佛教内部的种种纷诤和对立。
为什么说一切佛法都不相违呢
因为显教密教、大乘小乘所统摄的一切圣法,它的源泉,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和慈悲。假如一个人的智慧和慈悲不够,那么他所传的法中有可能部分是清净,部分有垢染;或者一部分能利益众生,另一部分会损害众生。但是佛陀已获得了究竟的智慧和慈悲,他所说的圣法,不可能会有矛盾之处,表面上看起来相违的地方,实际上并不相违,而且对待不同的众生,确实也需要宣说不同的法门。
比如,为了有效治疗人们的各种疾病,一个大型的医院会开设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等科室,在每一科当中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有针对性地开药、做手术等。如果只有一种专科,那就不能对病人提供全面服务,如果只用一种药方,也不能治疗一切疾病,所以,治疗的方法和药物多种多样,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必需的。同样的道理,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心中存在的烦恼病也是多种多样,针对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具有圆满智悲力的佛陀自然会宣说八万四千种对治的妙法,这些法门都有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作用。
《法华经》当中说,佛是为了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什么大事因缘呢?就是为了让一切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佛所说的法都是引导众生成就佛果的方便。在一切佛法当中,必定不会有一种是成佛助缘,另一种是成佛障碍的相违之处。
其实,一切佛法都是在诠释心,在这个“心”上就能圆满含摄一切佛法,比如说,一切基道果都是在心上安立的。轮回和涅槃是在心上安立的,离开了心,一丝一毫轮回涅槃所摄的法也不可能找到。一切因果缘起的法则无非是心的规律,一切缘起的显现无非是心的现相。所谓的空性、如来藏、圆觉等等,无一例外都是指心的实相,种种法相都完全是心的相状,三乘所摄的一切道无非是心的不同层面的智慧,一切五道十地的功德无不是从心中显现的。既然都是无误地显示“心”,怎么可能一者应理、另一者非理呢?之所以有人认为有相违,除了本人对自己的心不了解之外,再没有其它原因。
再从法门的前后次第来看,真正进入了上上道,一切下下道自然会含摄在里面。以十二缘起和十业道因果为例,十二缘起当中完全含摄了十业道因果,而十业道因果内在的规律,就是十二缘起,这两者没有什么相互矛盾的地方,认为其中一个正确,另一个不正确的,完全是凡夫的错误理解;又比如对于空性,佛宣说了人无我和法无我,这只是对空性或者是部分或者是全部解说的不同,在空性的法义上不会有任何相违的地方;或者谈到缘起,有业感缘起、阿赖耶缘起、如来藏缘起等等,也是后后完全含摄了前前;或者有些法着重于解说显现、有些法着重于解说空性,并不是学习了空性就会毁谤显现,也不是承认了显现就要否定空性,空性和显现…
《《正法妙音》 正法明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