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经一部,以备修持。佛学法门,原有密宗一门,可求现前神通,予完全废止念佛而持此咒,已念七八万遍,因屡患病遂中辍,予自知业障太深,但废念佛而持咒,不知确能得到现前神通否。欲不念此咒,已发过愿,不知有干神谴否。天下大善知识不勘,不知有专持此咒而得神通变化之人否。
答:神通乃感应之一种表现,全在功夫绵密成熟,所谓至诚感格,俗法且然,何况佛法,但不可以有所得心得之。金光明最胜王经,有依空满愿品发明此义。学密法者,于持咒后须观[阿]字。今朝晚课最后均诵般若心经一遍,皆此旨也。若以有所得心而持咒,欲求有验,犹缘木而求鱼矣。
问:金轮咒法云可问事。乞将行法指点(及作法次第)以便诵持。
答:一字金轮咒,即[部林]是。欲知行法,须询诸能者。天津徐蔚如先生昔能行之。
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内,载诸咒如六字大明真言准提咒等,拟择一结印诵持。然未经师受,有大碍否。
答:依书为师无碍。
问:经咒上不认识之字甚多,必经口传,方可诵读,若非佛教中人传者,可否照念,有无功效。
答:非佛教中人,如教经上普通字亦可无误,或特别字及咒上字,当非已经诵习者,不可请教,恐有误也。至念诵功效,则以念者虔诚为要。如果虔诚,即字误亦有效也。
问:发心持诵经咒,有译取之字不易认识者,如为本音,尚可于字典中求之,惟明为此字,而读音特异,尤其多加口旁,莫名其妙,欲持诵者遂不免彷徨无主,因而中止,即或传授持诵,亦多以讹传讹,虽一心信仰错亦有效,终属于理不合。如大悲白衣准提等咒,多为世人持诵者,有能于非本音或特别之字注其音读刊行,更于半月刊中逐期发表,则持诵者虽不解其义,而音读有定亦被祛疑去惑,为功当非浅鲜。
答:咒字译音,应皆可照本音读,其特异者,我国文字古今异音耳。梵音字母与国音字母,并不适合,注音亦甚难得当,然拟试作之。
问:或有未能去荤酒及房事,而欲日诵法华大悲等经咒不间断。听之乎。阻之乎。
答:在家学佛,荤酒应除。夫妇间事,不能避免。然诵持前应先礼拜忏悔,发惭愧心,或加念净三业真言一百另八遍。
问:学生气虚不能多出声,各咒可默诵否。
答:可以默诵。持咒以金刚持为上,金刚持者音小,但自己得闻也。
问:持咒功德较诵经如何。
答;咒为密经,经为显咒,经咒本无二致。惟持与诵不同,诵则出音,持则默念。总之唯在一心,心若归一,功德俱不可思议。
(十)念佛
问:佛号者,佛之名号也,犹人称王某张某是。佛经者,佛菩萨所说之学说也,犹论语孟子是。何以虔诚诵之,有不可思议之功德。
答:佛之一名,义翻为觉。觉者窃理尽性了达贯通之谓。名实相符,名实互用,故称其名者其实立显。感应之神,不速而至。又佛为福慧满足之人,即是福慧满足之德名以召实故称其名者,获无量功德也。至其学说,即其精神之所寄,精神所至,感无不通,故诵者以虔诚为感,使佛等之精神与诵者之精神契合,而佛之功德亦即诵者之功德矣。
问:法华经寿量品云,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又云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足见释迦身示弥陀身,说娑婆说极乐,说东说西,说净说秽,于未开显时,无非诸佛方便分别随顺机宜之谈,非究竟无余之极说。以是之故,我于称念弥陀名号,不取不舍,生极乐与生兜率,东土西方无所可否,但求速成不退而已。如是知见,如是信解,如是发愿,如是行持,不知能满所愿否。
答:居士以求速成不退为愿,则莫速于念弥陀生极乐,经有明训也。
问:修行念佛,如何可必生净土,不入魔境。入魔因心起邪。但在万恶的上海,欲制心真难于登天,未知可有方便之法否。
答:生净土为念佛之目的,必与不必,全在愿力之坚否。然须知生净土在命终时,而命之短长系乎前业,非可强使速成。世之念佛入魔身心受病者,多由欲速而致。若心起邪,即是业障,法宜忏悔。通法可用朝暮课诵中大忏悔文,因内八十九佛名若能诵熟或谙诵 或礼拜,是导心入佛,不待制心,自不入邪。请试行之。
问:止心缘中之静坐法,丁福保老居士所著之静坐法精义一书中论之甚详,似非外道。未知修念佛人可否兼修,可否取以为修净土之助道法。
答:念佛法门,本是止心缘佛名号以习静者。经云,执持名号,缘也。一心不乱,止也。能以念佛为静坐,乃修净土法之正行,岂助道哉。若离念佛而别修静坐,恐涉外道耳。
问:不佞极信因果报应,忙里抽闲,亦肯念佛。惟读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二语,以为心即是佛,只要我人一生行善念佛,其他不生正信,亦无量大关系,以为弥陀净土全在心中,是无事实,未知有无方法去此修持之魔障。
答:有心必有境,有性必有相,孰谓净土唯心而无净土之境,弥陀自性而无弥陀之相耶。须知浦余生(问者名)亦是居士自性之浦余生,无锡亦是居士唯心之无锡,不得谓无锡浦余生全在心中,并无事实也。此乃居士执理迷事之病,即是邪见,关系甚大,不可不除。须知心即是佛,亦佛即是心,何居士但达半句耶。请深思之。
问:念佛时应始终一如,厌恶此世界,恳切求佛救出欤。抑应只念四字佛号,用耳听音,心无他念。按若行前法,是信愿恳切,但甚难一心。若行后法,则容易一心,然无恳切求生之可言。不知后法于往生上有无利益。
答:念佛三要,为信愿行,信愿所以起行,非谓行时要兼信愿也。行须建立在信愿上,非谓发信愿心时兼念佛号也。如念有间断,则于不念时不忘欣厌可也。如念无间断,则在起念之初先发欣厌之心,欣厌既切,遂一念永念,至于见佛往生可也。
问:弟子是公务人员,现已实行净素,但因寄居客地,诸多不便,每日清晨在床合掌趺坐,诵大士圣号五百,大悲咒五遍,药师琉璃光如来十遍。但惜未能焚香礼拜。未识有无罪过,能邀菩萨加被否。
答:最先应诵本师释迦牟尼佛三声,示不忘本也。余照诵极可。焚香礼拜,可由心意为之,较为有益。但至诚心诵,自无不获加被耳。
问:晚在室内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药师佛地藏王菩萨像,每晚公余,夫妇同念佛菩萨驿号各两珠,念完之后,默祷[加被地方家庭,无灾无难人口平安]合法否。
答:亦可。但须再供本师释迦牟尼佛像,亦念两珠,方为尽理。
问:有母子两人,先修同善社坐功,念该教所称天元太保阿弥陀佛有年。本年三月间,劝其朝西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回向西方。其母于阴历五月间在床内趺坐念佛时,见身穿斜领衣,顶有发结者两人,分立左右,于床外者三次。其子亦照其母坐法,每日面西念佛回向极乐,由末学告以口念耳听,未及二月,彼闻顶上亦有句句分明之佛号声音,历历可听者约旬日。如此境界,是益是损。
答:见形则病于目,闻声则病于耳。念佛见佛,闻佛说法,尚不作圣解,况其他乎。切勿生喜,致受群邪也。
问:誓持书夜弥陀十万声恒不及数。奈何。
答:须去其障碍,(自省有何障碍)徒唤奈何无益。
问:持念六字洪名的时候,心中屡生杂念,未知有何法可以镇摄。
答:但静心用耳听此六字,常令明了可矣。
问:身体孱弱之人念佛,若至紧切时,有无伤及身体。
答:须缓急得中,多默念,勿令伤气。
问:予体素弱,每当念佛百声或数百声,即感气促,兼心多昏散,不知当用何法对治。
答:念时声勿高,气勿急。(如昏多先合眼令睡醒后起念。如散多,则用耳听法,令六字明了,或起而礼拜。)
问:夜间合眼便梦,不知病根何在。
答:非倦极睡易梦,正宜在入睡时想佛或默念佛。(如此则有梦亦属佳梦)
问:夫妇同床未行房事。若默念佛号有碍否。
答:默念佛号无碍,不若念大忏悔之须备威仪也。
问:阿弥陀佛为皈依佛教者口不离诵,但非斋口,亦可随时随地口宣,或默诵否。
答: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皈佛者称之,固得出世福。即未皈佛者称之,亦得世间福果也。
问:念佛常生杂念,无法镇摄,但日日继续作去,他日能得生西否。
答:得生与否,尤在志愿。生西之愿不退,命终十念亦得往生,可无疑虑。
问:在俗缘中难于一心,敢问每日功课不辍,除不得已稍进荤菜,异日西归,可得目品生否。
答:九品往生经中有例,可以比观。须知往生以有愿为先,但得往生同登不退,何争上下。
问:不茹素而惟积他德念佛者,临终能否往生极乐。
答:临终正念分明,即可往生。然虽不茹素,仍须戒杀。
问:鄙人在学校读书,素食不便,可否荤食而念佛乎。
答:素食宗旨,在不食肉不杀生。如在校,不妨食肉边菜也。荤菜中如有素菜等,但食其菜,不食其肉。未始不可。至于念佛与素食,本是两事。但以佛心慈悲,既以佛为念,即是以佛心为心,故须戒杀,不忍食众生肉耳。是中可与不可,全在自己发心。
问:因要事而间断早晚课诵,有罪否,可否补诵。
答:中止常课,自系过失。但可减少以省时间,补诵亦可。
问:诵经念佛,在月经期内,应否停止。
答:不必停止。
问:进过产室者,在尚未弥月期中,可否拜佛念佛。
答:可以拜佛念佛(只要经过洗涤)
问:产妇可否在尚未弥月之产室内念佛。
答:亦可默念。如能焚香清洁,即出声亦可。
问:念佛诵经朝晚不便,故定课中午,可否。
答:修行以画夜六时,中午即画之一时,有何不可。
问:夜间睡后,有时失眠,可念佛否。
答:失眠时,可默念佛号。
问:做功课时,杂念甚多,只有大声念佛摄耳谛听,除此以外,尚有何法。
答:念佛时若多妄念,亦可净念稍停,静观佛字,至妄念消,再念。若坐念时,可改行念,或礼拜念,均可打消妄念也。
问:弟子弱症数年,恐将死,世缘不能放下,关于…
《古农佛学答问卷四 (自利行愿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