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建设佛化家庭▪P14

  ..续本文上一页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

  “品诣常看胜如我者,则愧耻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则怨尤自泯。”

  “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天下无不可做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嫖妓不但有损令誉,而且此辈不洁者,十人中必居其九。一染其毒,往往毁伤面目,或致丧生,可不慎哉”。

  陇其居士说:“要知求人时,未必有济;纵或勉强应承,究竟终不如愿。当面背后,不知无数语言,气色淡薄,情状面相难当。何如有时常思此光景。且节俭莫待无时亲遭此苦楚,自怨自艾也”。

  翼修居士说:“用财贵明义理,加厚于根本,(如弘法、济贫、培植福慧根本)。虽千金不为妄费。浪用于无益,即一金已属奢侈。是以丰俭贵适其宜也”。

  宽行居士说:“俭之一字,其益有三:安分于己,无求于人,可以养廉,减我身心之奉,以弘佛法,以赒苦人,可以广德。忍不足于目前,留有余于他日,可以福后。但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何以故?子孙贤而多财,则损其志,要钱做什么?子孙愚而多财,则增其过,要钱做什么”?

  汤斌居士说:“自己吝于改过,偏要议论人过。甚至数十年前偶误,常记在心,以为话柄。更有背后议人过失,当面反不肯尽言。此非独朋友之过,亦自己心地不忠厚不光明”。

  修忏居士说:“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甚众。休夸我能胜人,胜于我者甚多”。

  马鸣菩萨说:“云何修行进门?所谓于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坚强,远离怯弱。当念过去久远已来,虚受一切身心大苦,无有利益。是故应勤修诸功德,自利利他,速离众苦”。

  三、世尊的慈训

  世尊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教诲我们,怎样的自利,怎样的利他,千言万语,真是无微不至的。所以修习佛法是人生最高无上的修养。我们佛教徒幸而有缘遇到了这最高无上的修养法门,应该发愿振兴佛教。各就其岗位,贡献个人所有的智慧、体力和财力,向一个目标努力奋斗。这目标就是推广佛教。要推广佛教,须先把自己的心身根据佛的训言加以修养,免得以身谤法,报恩反成报怨。现在把佛经里节录出:一、法句经。二、优婆塞戒经。三、大宝积经。四、戒度经。五、阿弥陀经。以供学佛的兄弟姊妹们的精进修养。

  (1)法句经节录 吴天竺沙门维只难等译

  如何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敏学摄身,常慎思言。非务勿学,是务宜行。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智者所屏弃。

  稊裨害禾,多欲妨学。耘除众恶,成收必多。

  虑而后言,辞不强梁。法说义说,言而莫违。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观妻在房乐,欲知智在说。

  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惔,寤则常欢。

  修戒布施,作福为福,从是适彼,常到安处。

  夫人得善利,乃来自归佛。是故当昼夜,常念佛法众。

  已知自觉意,是为佛弟子。常当昼夜念,佛与法及僧。

  见怒能忍,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害众生。

  履仁行慈,博爱济众。福常随身,卧安觉安。

  假令尽寿命,勤事天下神。象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

  恶言骂詈,憍陵懱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

  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结忍恶,疾怨自灭。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愠于怨者,未尝无怨。不愠自除,是道可宗。

  不好责彼,务自省身。如有知此,永灭无患。

  以真为伪,以伪为真。是为邪计,不得真利。

  知真为真,见伪知伪。是为正计,必得真利。

  盖屋不密,天雨则漏。意不惟行,淫佚为穿。

  盖屋善密,雨则不漏。摄意惟行,淫佚不生。

  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渐迷习非,不觉成恶。

  贤夫染人,如附香熏。进智习善,行成洁芳。

  有身不久,皆当归土。形壤神去,寄住何贪。

  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

  愚人施行,为身招患。快心作恶,自致重殃。

  过罪未熟,愚以恬惔。至其熟时,自受大罪。

  愚所望处,不谓适苦。临堕危地,乃知不善。

  深观善恶,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终吉无忧。

  虽诵千言,句义不正。不如一要,闻可灭意。

  虽诵千意,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行可度。

  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

  自胜最贤,故曰人雄。护意调身,曰损至终。

  虽曰尊天,神魔梵释。皆莫能胜,自胜之人。

  月千返祠,终身不辍。不如须臾,一心念法。

  一念造福,胜彼终身。虽终百岁,奉事火祠。(奉事神祠,不及一念造福于众生)。

  祭神以求福,从后望其报。四分未望一,不如礼贤者。

  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寿而安。

  若人生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

  妖孽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酷。

  祯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

  世人无闻,不知正法。生此寿少,何宜为恶。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悟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

  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现世不逢害,后世常安稳。

  不当粗言,言当畏报。恶往祸来,刀杖归躯。

  出言以善,如叩众磬。身无议论,度世则易。

  枉杖良善,妄谗无罪。其殃十倍,灾仇无赦。

  身为第一,常自勉学。利乃诲人,不倦则智。

  学先自正,然后正人。调身入慧,必迁为上。

  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调体正,何愿不至。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极欲,恶行日增。

  恶行危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

  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

  亦各须熟,彼不相代。习善得善,亦如种甜。

  自利利人,益而不费。敬乐闻法,当念佛教。

  明人导世,度脱邪众。世皆有死,三界无安。

  诸天受乐,福尽亦丧。观诸世间,无生不终。

  如有自归,佛法圣众。道德四谛,必见正慧。

  生死极苦,从谛得度。度世八道,斯除众苦。

  自归三尊,最吉最上。唯独有是,度一切苦。

  士如中正,志道不悭。利哉斯人,自归佛者。

  诸佛兴快,说经道快。众聚和快,和则常安。

  我生已安,不愠于怨。众人有怨,我行无怨。

  胜则生怨,负则自鄙。去胜负心,无诤自安。

  忿怒不见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随身。

  除身恶行,进修德行。常守慎言,以护嗔恚。

  除口恶言,诵习法言。常守慎心,以护嗔恚。

  除意恶行,思惟念道。节身慎言,守摄其心。

  恶生于心,还自坏形。如铁生垢,反食其身。

  不诵为言垢,不勤为家垢。不严为色垢,放逸为事垢。

  悭为惠施垢,不善为行垢。今世及后世,恶法为常垢。

  若信布施,欲扬名誉。贪人虚饰,非入净定。

  常敏好学,正心以行。拥怀宝慧,是谓为道。

  所谓智者,不必辩言。无恐无惧,守善为智。

  虽素少闻,身依法行。守过不忘,可谓奉法。

  所谓端正,非色如花,悭嫉虚饰,言行有违。谓能舍恶,根原已断,慧而无恚,是谓端正。

  所谓沙门,非必除发,妄语贪取,有欲如凡。谓能正恶,恢廓弘道,息心灭意,是为沙门。

  施劳于人,而欲望祐,殃咎归身,自遘广怨。

  为佛弟子,常悟自觉。昼夜念佛,惟法思众。

  人当有念意,每食知自少。则是痛欲薄,节消而保寿。

  人家有母乐,有父斯亦乐。世有沙门乐,天下有道乐。

  嫉先创己,然后创人。击人得击,是不得除。

  学当守口,寡言安徐。法义为定,言必柔软。

  乐法欲法,思惟安法。爱敬佛教,求善师友。

  非剃为沙门,称吉为梵志。谓能舍众恶,是则为道人。

  出恶为梵志,入正为沙门。弃我众秽行,是则为舍家。

  命如花果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从初乐爱欲,依淫入胎影。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

  是身为死物,精神无形法。作令死复生,罪福不败亡。

  终始非一世,从痴爱长久。自此受苦乐,身死神不丧。

  处安不忘危,虑明福转厚。福德之反报,不问尊以卑。

  若不从天人,希望求侥幸,亦不祷祠神,是为最吉祥。

  友贤择善居,常先为福德。郲身从真正,是为最吉祥。

  居孝事父母,治家养妻子。不为空之行,是为最吉祥。

  不慢不自大,知足念反复。以时诵习经,是为最吉祥。

  (2)优婆塞戒经节录 北凉三藏法师昙无谶译

  善男子,夫菩提者,有四种子:一者、不贪财物。二者、不惜身命。三者、修行忍辱。四者、怜愍众生。善男子,增长如是菩提种子,复有五事:一者、于己身中,不生轻想,言我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自身受苦,心不厌悔。三者、勤行精进,不休不息。四者、救济众生,无量苦恼。五者、常赞三宝微妙功德。有智之人,修菩提时,常常修集如是五事。增长炽然菩提种子。

  众生若以恶心打骂毁辱我身,愿我因是更增慈心,不生恶念。

  利众生时,莫求恩报。常乐受持十二部经。既受持已,转教他人。

  善男子,菩萨具足三事,则得名为法财长者。一者、心不甘乐外道典籍。二者、心不贪著生死之乐。三者、常乐供养佛法僧宝。

  复有三事:一者、自省己过。二者、善覆他罪。三者、乐修慈心。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建设佛化家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莲宗正范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