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鼻清净, 于此世界中, 若香若臭物, 种种悉闻知。
须曼那阇提, 多摩罗栴檀。 沉水及桂香, 种种华果香。
及知众生香, 男子女人香。 说法者远住, 闻香知所在。
大势转轮王, 小转轮及子。 群臣诸宫人, 闻香知所在。
身所著珍宝, 及地中宝藏。 转轮王宝女, 闻香知所在。
诸人严身具, 衣服及璎珞。 种种所涂香, 闻香知其身。
诸天若行坐, 游戏及神变。 持是法华者, 闻香悉能知。
诸树华果实, 及酥油香气。 持经者住此, 悉知其所在。
诸山深险处, 栴檀树花敷。 众生在中者, 闻香皆能知。
铁围山大海, 地中诸众生,。 持经者闻香, 悉知其所在。
阿修罗男女, 及其诸眷属。 鬥诤游戏时, 闻香皆能知。
旷野险隘处, 狮子象虎狼。 野牛水牛等, 闻香知所在。
若有怀妊者, 未辨其男女。 无根及非人, 闻香悉能知。
以闻香力故, 知其初怀妊, 成就不成就, 安乐产福子。
以闻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痴恚心, 亦知修善者。
地中众伏藏, 金银诸珍宝。 铜器之所盛, 闻香悉能知。
种种诸璎珞, 无能识其价。 闻香知贵贱、 出处及所在。
天上诸华等, 曼陀曼殊沙。 波利质多树, 闻香悉能知。
天上诸宫殿, 上中下差别。 众宝花庄严, 闻香悉能知。
天园林胜殿, 诸观妙法堂。 在中而娱乐, 闻香悉能知。
诸天若听法, 或受五欲时。 来往行坐卧, 闻香悉能知。
天女所著衣, 好华香庄严。 周旋游戏时, 闻香悉能知。
如是展转上, 乃至于梵世。 入禅出禅者, 闻香悉能知。
光音遍净天, 乃至于有顶。 初生及退没, 闻香悉能知。
诸比丘众等, 于法常精进。 若坐若经行, 及读诵经典。
或在林树下, 专精而坐禅。 持经者闻香, 悉知其所在。
菩萨志坚固, 坐禅若读诵。 或为人说法, 闻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众而说法, 闻香悉能知。
众生在佛前, 闻经皆欢喜。 如法而修行, 闻香悉能知。
虽未得菩萨, 无漏法生鼻。 而是持经者, 先得此鼻相。
父母所生,即肉鼻。大千内外,即天鼻。不染不著,即慧鼻。分别不谬,即法鼻。一时互用,即佛鼻。此章明互用最为显著委悉。知好恶,别贵贱,辨天宫庄严等,即鼻有眼用。读经说法,闻香能知,即鼻有耳用。诸树华果实及酥油香气,即鼻有舌用。入禅出禅,有八触。五欲嬉戏,亦是触尘,即鼻有身用。染欲痴恚心,亦知修善者,即鼻有意用。无迷情执见,则惟鼻用最劣。故小乘六通,但约眼耳身意,不明鼻舌二通。然舌能说法,犹为稍胜。鼻惟通息,更无他能。今偏于此章广明胜用者,正显圆通妙性,实无优劣。姑顺迷情,且用八百。(若)相似佛鼻,千二宛然。
己四舌根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诸苦涩物,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又诸天子,天女,释梵诸天,闻是深妙音声,有所演说,言论次第,皆悉来听。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乾闼婆,乾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睺罗伽,摩睺罗伽女。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眷属。小转轮王,大转轮王,七宝千子,内外眷属。乘其宫殿,俱来听法,以是菩萨善说法故。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舌根净, 终不受恶味。 其有所食噉, 悉皆成甘露。
以深净妙声, 于大众说法。 以诸因缘喻, 引导众生心。
闻者皆欢喜, 设诸上供养。 诸天龙夜叉, 及阿修罗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来听法。 是说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
遍满三千界, 随意即能至。 大小转轮王, 及千子眷属。
合掌恭敬心, 常来听受法。 诸天龙夜叉, 罗刹毗舍阇。
亦以欢喜心, 常乐来供养。 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诸天众, 常来至其所。 诸佛及弟子, 闻其说法音。
常念而守护, 或时为现身。
父母所生,即肉舌。能作十法界语,即五舌义明矣。又能作十界语,即天舌。不坏,即慧舌。不谬,即法舌。一时互用,即佛舌也。问,苦涩恶味,至舌皆变成上味。众色到眼,何不变成妙色。旧答不例。(前人谓不能比例)味有损益,损者变,不损者不变。诸色不坏眼,故不例。今解不尔。…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