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说,理常平等。而化仪有异也。
第六变土不变土(不同)。华严即秽而净,表圆直大道,故不须变(土)。法华转秽为净,表会权归实,故须三变(净土)。若变不变,净土不毁,则无殊也。
第七(说法)多处不多处(有异)。华严七处九会,是为多处。法华灵鹫、虚空,故不多处。处虽多少(有异),理常平等也。第八斥夺不斥夺(有异)。华严初会,永无声闻,故无斥夺。法华正破小执,故有斥夺。又,入法界品。二乘(在座),如聋如哑,故有斥夺。法华皆与佛记,故无斥夺。华严但被界外两机(正圆兼别)。如医轻重两种不死之病,收功犹易。法华能治定性声闻,如令败种复生于芽。收功更奇也。第九直显开显(不同)。华严行大直道,名直显实。法华决了声闻法,名开权显实。所显之实,终无二也。第十根利根钝(不同)。利者华严(会上)即悟。钝者法华(会上)方悟。利钝虽殊,悟理则一。能令钝悟,功亦倍难也。缘宜不同,略为十异。种智法界,等无差别。故云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利根机)除先修习学小乘者,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慧。明文在兹,不须疑也。然华严兼别以明佛慧。方等对三(权)以明佛慧。般若带二(通别)以明佛慧。唯有法华,开彼所兼所对所带乃至三藏但生灭法,咸成佛慧。是则所诠圆理,彼此无殊。能诠之教,纯杂有异。(法华)独称为妙,良不虚也。
庚四偈颂随喜
尔时诸大菩萨而说偈言:
善哉善哉, 大雄世尊, 诸众生等, 易可化度。 能问诸佛, 甚深智慧, 闻已信行, 我等随喜。
能问者,如华严方等般若经中,俱有当机问法菩萨,乃至法华经中身子三请,俱是能问也。所问者,即甚深智慧。所谓如来慧也。
庚五如来述叹
于时世尊赞叹上首诸大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能于如来、发随喜心。
菩萨随喜能问能信之人。佛乃叹其能于如来发随喜心。意显诸能问者,皆是古佛示迹。故菩萨随喜其迹。如来述叹其本。亦是密显寿量也。初涌出序竟。
丁二疑问序二。初此土菩萨疑问,二他土菩萨疑问。戊初中二。初长文叙疑念,二偈颂正发问。己今初
尔时弥勒菩萨及八千恒河沙诸菩萨众、皆作是念:“我等从昔已来,不见不闻如是大菩萨摩诃萨众、从地涌出,住世尊前,合掌、供养,问讯如来。
弥勒及菩萨众咸疑念者,凡有四意。一者自寂场(成道)以后,今(法华)座席以前,十方大士来会不绝,虽不可限(量),我以补处智力,悉见悉知。何于此众不识一人。又我游化十方,奉觐诸佛,一切海会,咸所谙知。(今地涌之众)就(彼)历履处,亦所不识,不识,则无世界益,故须疑问。二者彼诸大士,是先进先达。(我)弥勒是后番末学。后不知前,以不识故,不知彼之内善(所证境界)自善不生,(自尚不明)无为人益,故须疑问。三者彼等大士本(穷)实相底,应现十方,别(分)头教化。所有真应(二身),皆非弥勒境界。既不识彼利物之道,即不识病(药),无对治益,故须疑问。四者佛(嘱)托宏经,召诸大士。大士奉师严命故来密开寿量,非时众之所知。既不识如来密旨,则无第一义益,故须疑问也。然弥勒迹居补处,本亦应深。何当(怎能)如此不识。凡有二义。若约实论,则近成补处(未久),不知久本。若约权论,则本高迹下(迹示故作不知)为物腾疑也(代为物机起疑问佛也)
己二偈颂正发问四。初问来处来缘至四结请决疑。庚今初
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知八千恒河沙诸菩萨等、心之所念,并欲自决所疑,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无量千万亿、 大众诸菩萨, 昔所未曾见, 愿两足尊说,
是从何所来, 以何因缘集。 巨身大神通, 智慧叵思议、
其志念坚固, 有大忍辱力, 众生所乐见, 为从何所来。
一问何处来。二问何因缘来也。巨身大神通,是叹入如来室。智慧叵思议,是叹坐如来座。其志念坚固,有大忍辱力,是叹著如来衣。三皆自行德也。众生所乐见,是叹化他德也。
庚二叙眷属数量
一一诸菩萨、 所将诸眷属, 其数无有量, 如恒河沙等。
或有大菩萨, 将六万恒沙, 如是诸大众, 一心求佛道。
是诸大师等, 六万恒河沙, 俱来供养佛、 及护持是经。
将五万恒沙, 其数过于是。 四万及三万、 二万至一万、
一千一百等, 乃至一恒沙、 半及三四分、 亿万分之一,
千万那由他, 万亿诸弟子, 乃至于半亿, 其数复过上。
百万至一万、 一千及一百、 五十与一十、 乃至三二一、
单己无眷属, 乐于独处者, 俱来至佛所, 其数转过上。
如是诸大众, 若人行筹数, 过于恒沙劫, 犹不能尽知。
庚三问师法是谁
是诸大威德、 精进菩萨众, 谁为其说法, 教化而成就。
从谁初发心, 称扬何佛法, 受持行谁经, 修习何佛道。
庚四结请决疑又四。初结叹至四明大会同请。辛今初
如是诸菩萨, 神通大智力,
辛二请答来处
四方地震裂, 皆从中涌出。 世尊我昔来, 未曾见是事, 愿说其所从, 国土之名号。 我常游诸国, 未曾见是众, 我于此众中、 乃不识一人。
辛三 请答来缘
忽然从地出, 愿说其因缘。
辛四 明大会同请
今此之大会, 无量百千亿, 是诸菩萨等, 皆欲知此事。 是诸菩萨众、 本末之因缘, 无量德世尊, 惟愿决众疑。
既云欲知本末因缘,则若所师,若来处,若来缘,总求佛答明矣。初此土菩萨疑问竟。
戊二他土菩萨疑问
尔时释迦牟尼分身诸佛、从无量千万亿他方国土来者,在于八方诸宝树下、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其佛侍者,各各见是菩萨大众,于三千大千世界、四方、从地涌出,住于虚空。各白其佛言:“世尊,此诸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大众,从何所来?”尔时诸佛各告侍者:“诸善男子,且待须臾,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弥勒,释迦牟尼佛之所授记,次后作佛,已问斯事,佛今答之,汝等自当因是得闻。
分身眷属,横在十方。亦复不知(地涌菩萨)本地,未有四益。故与弥勒同其疑问。诸佛皆不为答,抑待释迦答弥勒者,弥勒所问,事迹不轻。释尊一代,未曾显说。因兹答问,广显长寿。此大玄秘,须待释迦自开,汝自当闻。分身来集,本为证明(此事)…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