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一▪P18

  ..续本文上一页ign="left">此一偈,别明命浊也。处胎经,从初七日乃至三十八(个)七日,具说(胎儿)渐渐增长之相。即所谓世世常增长。真可厌离。

  

观心释者,一念心起,即为未来作业。业即胎(因),胎业无穷,世世不断,即是增长。

  

入邪见稠林, 若有若无等。 依止此诸见, 具足六十二,

  

此一偈,别明见浊也。五见(身边戒见邪)交加,如茂林稠密。若执有,是常见。若执无,是断见。依于此二见,成六十二见,具如《法数》。

  

深著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我慢自矜高, 谄曲心不实,

  

此一偈,别明烦恼浊也。略举根本(烦恼)中贪、慢。小随(烦恼)中谄,以摄其馀。

  

于千万亿劫、 不闻佛名字, 亦不闻正法, 如是人难度。

  

此一偈,别明劫浊也。长时不闻佛法,即是劫浊。又,上来四浊,集在(此)时中,故名劫浊。五浊障故,不信一乘,故难度也。

  

观心释者,念念恶觉,永无正观以自觉。是不闻佛名。永不与八正道相应。是不闻正法。此心则难度也。二别明五障竟

  

丑三明为五浊故说小

  

是故舍利弗, 我为设方便, 说诸尽苦道, 示之以涅槃。

  

此指小乘偏真涅槃。

  

丑四明为大施小。小治五浊,大愿得兴。

  

我虽说涅槃, 是亦非真灭, 诸法从本来, 常自寂灭相。 佛子行道已, 来世得作佛,

  

析三界妄尽,灭色取空,则非真灭。(此灭非真谛也)以无明别惑尚在,则界外变易生死正自浩然也。若体达无明本空,诸法何(岂)有。如翳(眼)见空华,华相本虚也。法虽本寂,若不修道,无由契会。故言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如空华虽寂(无),若不除翳,无由睹净空也。四举五浊竟

  

子五颂不虚

  

我有方便力, 开示三乘法。 一切诸世尊, 皆说一乘道,

  

今此诸大众, 皆应除疑惑, 诸佛语无异, 唯一无二乘。

  

先权后实,巧为五浊施此方便,诚言不虚(唯一无二乘)勿生疑也。初颂诸佛竟

  

癸二颂过去佛二。初略颂开显,二广颂开显。子今初

  

过去无数劫, 无量灭度佛, 百千万亿种, 其数不可量。

  

如是诸世尊, 种种缘譬喻, 无数方便力, 演说诸法相。

  

是诸世尊等, 皆说一乘法, 化无量众生, 令入于佛道。

  

初二偈,明施三,后一偈,明开显也。说一乘法,即教一。化无量众,即人一。入佛道,即行一及理一。

  

子二广颂开显二。初总明方便助显,二别示开显之相。丑今初

  

又诸大圣主, 知一切世间、 天人群生类, 深心之所欲,

  

更以异方便, 助显第一义。

  

天人群生,是举诸乘以明人一。异方便,是举诸教诸行以显教一行一。第一义,是理一也。正因佛性,即第一义。若用圆妙正观,(一心三观)则是实相方便,不称为异。今用五乘(佛乘、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人天乘)七方便等而助显之,名异方便。即指下文六度乃至供养称名等也。良由众生欲乐不同,故使诸佛方便有异。然方便虽异。助显则同。既显实已,此异非异。(即第一义)殷勤称叹方便,良由于此。

  

丑二别示开显之相二。初约众善显缘因功德,二约闻经显了因功德。寅初中七。初约六度明开显,二约悲恋心明开显,三约供舍利明开显,四约造佛像明开显,五约画佛像明开显,六约供塔像明开显,七约称佛名明开显。卯今初

  

若有众生类, 值诸过去佛, 若闻法布施, 或持戒忍辱、 精进禅智等, 种种修福慧。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正因佛性,生佛体同。幻障若深,永不值佛。得值过去佛者,则是内因力强,得感出世缘也。然其深心所欲不同。所以诸佛说法亦异。在彼一时,或闻顿法,或闻渐法。或修布施,或修持戒,或修忍辱,或修精进,或修禅定,或修智慧。或单修一法一行,或兼修馀法馀行。或转或助,种种不同。又,或以相心修六度。或以无相修六度。或以非相非无相次第修六度。更复种种不同。由今观之,既得皆已成佛,皆证理一。则如是诸人,即人一。所修福慧,即行一。所闻诸法,即教一。此中闻法及智慧,似宜属了因。让后闻法华经,(属了因)故(约六度种种修福言)但属缘因也。

  

卯二约悲恋心明开显

  

诸佛灭度后, 若人善软心, 如是诸众生, 皆已成佛道。

  

承上文言,不但值佛闻法,修行六度者,已成佛也。即诸佛示灭,能于如来起悲恋心,一念之间,舍恶从善,化刚为软。在彼一时,似属人天二乘。由今观之,亦皆已成佛道。佛道既证理一。则是诸众生,即人一。善软心,即行一。示灭,即教一矣。

  

卯三约供舍利明开显

  

诸佛灭度已, 供养舍利者, 起万亿种塔, 金银及玻璃、 砗磲与玛瑙、 玫瑰琉璃珠, 清净广严饰, 庄校于诸塔。 或有起石庙, 栴檀及沉水, 木蜜并余材, 塼瓦泥土等。 若于旷野中, 积土成佛庙。 乃至童子戏, 聚沙为佛塔。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承上文言,又不但悲恋如来而生善软心者,已成佛也。即诸佛灭后,碎身为若干舍利,是诸人等为供舍利起宝塔者,下至起石庙者,起土庙者,乃至童戏为沙塔者。或有舍利如芥子许,或无舍利。或以诚心,或以戏心。在彼一时,则谓功德,或大或小,或有或无。由今观之,亦皆已成佛道。佛道既证理一,则如是诸人,即人一。起塔起庙,积土聚沙,即行一。碎身为舍利,即教一矣。

  

卯四约造佛像明开显

  

若人为佛故, 建立诸形像, 刻雕成众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 鍮石赤白铜、 白镴及铅锡, 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 严饰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承上文言,又不但为供舍利起塔起庙者,皆已成佛也,随用何物建立形像,在彼一时。物有粗妙,价有高下,心有诚否,愿有远近。亦似功德有大有小。由今观之,亦皆已成佛道。佛道是理一,诸人,即人一,作像,即行一,如来分别造像功德,即教一也。又造像功德经,略明十一种功德。一者,世世眼目清洁。二者,生处无恶。三者,常生贵家。四者,身如紫磨金色。五者,丰饶珍宝。六者,生贤善家。七者,生得为王。八者,作金轮王。九者,生梵天寿命一劫。十者,不堕恶道。十一者,后生还能敬重三宝。当知此等(造像)功德,并是华报,果在佛地也。

  

卯五约画佛像明开显

  

彩画作佛像,<…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