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尊重、赞叹。
灭后,明通经之时。妙光,明通经之人。八十小劫,明通经(时间)久近。八子及求名等,明通经利益。坚固者,久已先成。求名者,次补佛处。双显佛道因缘,全赖师友,亦全由修证。
癸三结会古今
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
结会古今者,近则释疑,密开寿量也。问,弥勒昔见诸佛,曾闻法华,何故疑问?答,时众机宜,应须扣发耳。己三广举曾见以答竟
己四分明判答
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今昔六瑞既同,惟忖决定不谬。当说大乘,决定前说法瑞也。名妙法莲华,决定前雨华瑞也。教菩萨法,决定前众喜瑞也。佛所护念,决定前地动瑞也。答问序中,初长文竟
戊二偈颂二。初颂广举曾见以答,二颂分明判答。己初中二。初颂一佛同,二颂最后佛同。庚今初
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数劫, 有佛人中尊, 号日月灯明。世尊演说法, 度无量众生、 无数亿菩萨, 令入佛智慧。
此颂上时节名号及说法等。
庚二颂最后佛同为三。初颂曾见事与今已同,二颂曾见事与今现同。三颂曾见事与今当同。辛今初
佛未出家时、所生八王子, 见大圣出家, 亦随修梵行。
辛二颂曾见事与今现同又二。初颂现瑞同,二颂疑念同。壬初又二。初颂此土六瑞同,二颂他土六瑞同。癸今初
时佛说大乘, 经名无量义, 于诸大众中, 而为广分别。
佛说此经已, 即于法座上、 跏趺坐三昧, 名无量义处。
天雨曼陀华, 天鼓自然鸣, 诸天龙鬼神, 供养人中尊。
一切诸佛土, 即时大震动。 佛放眉间光, 现诸稀有事,
颂中长(多)出天鼓自鸣。表方便品初无问自说也。现诸希有事,即总颂诸瑞也。
庚二颂他土六瑞同。
此光照东方 万八千佛土, 示一切众生, 生死业报处。
有见诸佛土,以众宝庄严, 琉璃玻璃色, 斯由佛光照。
此颂见彼土六趣瑞。而兼显诸土净秽不同。
及见诸天人、 龙神夜叉众、 乾闼紧那罗, 各供养其佛。
此颂意显六趣中有佛界机也。
又见诸如来, 自然成佛道, 身色如金山, 端严甚微妙,
如净琉璃中, 内现真金像。 世尊在大众, 敷演深法义。
此颂见彼佛及闻说法瑞也。自然成佛道,是报身。琉璃,是法身本净,金像,是应物现形。深法义,即顿教大乘。
一一诸佛土, 声闻众无数, 因佛光所照, 悉见彼大众。
或有诸比丘, 在于山林中, 精进持净戒, 犹如护明珠。
此颂见彼土四众得道瑞也。举声闻以该(包括)藏教三乘,举比丘以该四众。
又见诸菩萨, 行施忍辱等, 其数如恒沙, 斯由佛光照。
又见诸菩萨, 深入诸禅定, 身心寂不动, 以求无上道。
又见诸菩萨, 知法寂灭相, 各于其国土, 说法求佛道。
此颂彼土菩萨行行瑞也。(六度等行)悉与东方及此土同。初颂现瑞同竟
壬二颂疑念同
尔时四部众, 见日月灯佛、 现大神通力, 其心皆欢喜,
各各自相问, 是事何因缘。
二颂曾见事与今现同竟
辛三颂曾见事与今当同五。初颂因人说法,二颂时节,三颂唱灭,四颂授记,五颂灭通经。壬今初
天人所奉尊、 适从三昧起, 赞妙光菩萨, 汝为世间眼, 一切所归信, 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说法, 唯汝能证知。 世尊既赞叹, 令妙光欢喜, 说是法华经,
壬二颂时节
满六十小劫、 不起于此座。 所说上妙法,是妙光法师、 悉皆能受持。
当知妙光悉皆受持,正与今时舍利弗受佛付嘱“无智人中莫说此经)同也。
壬三颂唱灭
佛说是法华, 令众欢喜已, 寻即于是日, 告于天人众, 诸法实相义, 已为汝等说, 我今于中夜, 当入于涅槃。 汝一心精进, 当离于放逸, 诸佛甚难值, 亿劫时一遇。
文中有唱灭,有嘱累。嘱累如(佛)遗教也。
壬四颂授记
世尊诸子等、 闻佛入涅槃, 各各怀悲恼, 佛灭一何速。 圣主法之王, 安慰无量众, 我若灭度时, 汝等勿忧怖, 是德藏菩萨, 于无漏实相、 心已得通达, 其次当作佛, 号曰为净身, 亦度无量众。
文中有悲泣,有慰喻。因悲泣,故慰喻。因慰喻,故授补处佛记。例如今佛,将未度众生付弥勒也。
壬五颂灭后通经又三。初颂示灭供养精进,二颂灭后通经利益,三颂结会古今。癸今初
佛此夜灭度, 如薪尽火灭, 分布诸舍利, 而起无量塔。
比丘比丘尼, 其数如恒沙, 倍复加精进, 以求无上道。
长文但云涅槃,颂中兼明起塔及四众精进求道。薪尽火灭者,小乘经果报身为薪,智慧为火。慧依报身。身灭智亡,则一灭永灭。大乘以机为薪,逗应为火。众生机尽,应形则灭。应遍法界,不知其尽也。
癸二颂灭后通经利益
是妙光法师, 奉持佛法藏, 八十小劫中、 广宣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