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顶文句》摘要卷第四▪P7

  ..续本文上一页外贼,六识为内外贼。以互相为媒故。若不相黏,则一一皆良民矣。

  寅二、别示结相二:初约众生世界以明妄数。二约世界妄数以历六根。卯今初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

  所言众生世界者,只此现在身中所有迁流,即名为世。所有方位,即名为界。方位有十,流数有三。众生无始以来,织妄相成。于一身中,贸易迁流。遂令世界,互相涉入。以此定位之四方,涉彼迁流之三世。三世各有四方,总成十二。四方各有三世,亦成十二。故名宛转十二也。一身而成十二,即是流变一叠而为十二。十二之中必各具十,即是流变二叠为百二十。百二十中又各具十,即是流变三叠为千二百。今言一十百千。举大数耳。然流变三叠,古无的解。幽溪之释,似为近理。今节录之。幽溪云:第一叠,约四方各论三世,三四共成十二。第二叠,于东方三世变一为十者,约刹那九世言之。如根本中过去一世,既变三世矣。各各又成三世,三三九世。所谓过去过去,过去现在,过去未来。现在过去,现在平等,现在未来。未来过去,未来现在,未来无尽。加前根本中一世,故成十世。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也。现在未来二世,各具十世亦然。共三十世。第三叠,于东方三十世,一一变十,共成三百。四方总千二百。私(蕅益自谦)谓更有一释。言流变三叠者,一叠即三四四三成十二也。二叠即方方世世中各具十界,则十二成百二十也。三叠即界界又各互具十界,则百二十成千二百也。

  卯二、约世界妄数以历六根二:初明性本圆融。二明用分优劣。辰今初

  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一叠为十二,名数之始。百二十叠为千二百,名数之终。此虽是一身总数,(谓具一千二百功德)而六根亦复各得其全。譬如六人同观一月,各得月之全体。此在妄恒真之性,法尔如斯者也。

  辰二、明用分优劣。但约此方众生。沉迷颠倒。用中相背。故于本无优劣性中。而妄成优劣相也。文分为二:初总明。二别示。已今初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

  已二、别示六:初明眼根相。至六明意根相。午今初

  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

  四方各二百,四隅各一百,共千二百。前方全明,指正方及二隅,共四百也。后方全暗,亦指正方并二隅四百也。左右旁观句,言左右正方各二百亦皆见也。三分之二句,总算见八百而不见四百也。三分言功者,性本具也。一分无德者,用偏局也。

  午二、明耳根相

  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言闻动之时,似有迩遥。此特循业发现之妄情。闻静之时,元无边际。此乃在妄恒真之体性也。

  午三、明鼻根相

  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

  出则取香,入则闻香。两停之际,(出入息间隔之时)则无功能。故云三分阙一。

  午四、明舌根相

  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舌有二用:一者知味,二者言谭。若约知味,其功则劣。今约言谭,其功则胜。幽溪云,但举宣扬,显舌之能。非谓不宣扬时,便不具德也。言有方分者,世出世法不同故。理无穷尽者,粗言细语皆第一义故。

  午五、明身根相

  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

  离时一总不知,故为一。合时兼识违顺,(触觉,不舒服、名违,舒服名顺)故为双也。

  午六、明意根相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现前一念介尔之心,本自竖穷横遍。纵令昏迷倒惑,其体无变,故曰默容一切诸法。

  丑二、正劝详择降伏。合知解喻二:初劝简略明。二因疑广示。寅今初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通指二种生死,于法有所取著总名欲流)返穷流根,(追断生灭根元)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于性)谁离(于性),谁(合而)深、谁(离而)浅,谁(合且深而)为圆通,谁(合且浅而)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根)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夫六根优劣不同,可谓全体虚妄。而仍各具竖穷横遍功德,则又全妄含真。故须从此返妄归真,而以真融妄也。生死欲流者,通指二种生死,皆因于法有所取著,总名欲流。返穷流根等者,追断生灭根元以契无生灭性也。当验此等虚妄六根,谁合于性,谁离于性,谁合而深,谁离而浅,谁合且深而为圆通,谁离且浅而不圆满。从此定境修观,则迟速永殊。故须详择也。无始织妄业流,即下文所明六根生起之相。由其皆是织妄所成,故一一根中,皆具五叠浑浊,必须逆而澄之。

  寅二、因疑广示二:初疑请。二广示。卯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意谓根既有六,云何止须一门深入。此蹑(跟踪)近文而起疑也。

  卯二、广示二:初约研破总示。二约行相别示。辰初中三:初就法研破。二借喻显理。三以法合喻。已今初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道)所断(之)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此指思惑),彼习要因修(道之)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齐头数(此指无明别惑)。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是故应知,非一(则)(是)六,非六(则)(是)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难当知:是根(其实)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于圆湛(性中妄有)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犹未亡一(仍于根结作定六之见,不信一门深入,六根同净)

  须陀洹,此云入流,初果之名。积生无始虚习,指思惑。此中者,指六根之中。生住异灭分齐头数者,指无明别惑。得六销者,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故。未亡一者,未知根结之元故。由未亡一,故仍于根结作定六之见。不信一门深入,六根同净之法也。

  已二、借喻显理

  如太虚空,(喻真性)参合群器。(喻六尘)由器形异,(喻彼虚妄六尘,分圆湛性为视听觉察之不同)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

  太虚空以喻真性,群器以喻六尘。由器形异名之异空者,以喻由彼虚妄六尘,分圆湛性而为视听觉察之不同。即上文所谓一六义生。亦下文所谓从真起妄,六用偏局也。除器观空说空为一,以喻六销未亡一也。彼太虚空等者,以喻上文非一非六。亦喻下文六根互用。无上知觉,觉明圆妙也。

  已三、以法合喻

  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浮根四尘,如器。根中之性,如器中空。非六非一也。

  辰二、约行相别示二:初明从真起妄,六用偏局。二明返妄归真,六根互用。已初、中二:初别示生起之由。二总结偏局之相。午初、中六:初示眼根结相。至六示意根结相。未今初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黏(彼明)(而)发见(精)。见精映(明暗等)色,结色成(胜义)根。根元目(名)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胜义根虚妄相也)(既有胜义,便有)(尘眼)根四尘,(粗浊四大为体)流逸(而)奔色。

  此正显示所结之相,令人知所解也。盖自妄为明觉,因明立所,法尔便有明暗二种相形。由是于妙圆性中,黏彼明湛而发见精。见精映于明暗等色,结色成胜义根。此惟天眼能见,肉眼所不能见,故名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者,指胜义根虚妄相也。既有胜义,便有浮尘眼根。以粗浊四大为体,常流逸而奔色。是谓迷真成妄,故有眼根也。此中明暗,即自心相分。湛,即自心见分。黏字映字,正与前文相织妄成织字义同。所以举根必具尘识,举尘必具根识,举识必具根尘。而一一法中,皆有五叠(五浊)浑浊也。

  未二、示耳根结相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自心之相分也),于妙圆中黏湛(而)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胜义)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胜义根虚妄相也)(既有胜义便有)(尘耳)根四尘,(粗浊四大为体)流逸(而)奔声。

  妄为明觉,即是无明初动之相。乃至相待生摇,坚明立碍,名为动静二种相击。亦即自心之相分也。

  未三、示鼻根结相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自心之相分也)于妙圆中黏湛(而)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胜义)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胜义根虚妄相也)(尘鼻)根四尘,…

《《佛顶文句》摘要卷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