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博士界的论辩▪P2

  ..续本文上一页“你们欧洲的学者们,度量狭小,往往将其学术不传给印度人,意思是来控制印度人的思想智慧,更想来灭亡我们印度人的种族,殊不知我们印度人的聪明智慧实在高于欧洲的学术思想百千万倍,你们英国人以其所知不传给我们印度人,我们印度人终于将原有的智慧宝藏,也不教给你们,我们印度人自己原有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心灵肺腑,你们英国想来控制其智慧,以灭亡其种族,真是梦想啊!我今天将要引导你游历一般常人所不能够到达的地方,令你扩充眼界,你乐不乐意呢?”我当即点头答应。于是随著他走上山中最高深的地方,到达一座危崖削壁的前面,老人拍了崖石三掌,那个崖石豁然裂开成为一扇大门,窥见里面黝黑如漆一般,老人携著我的手一同进入,我既然为好奇心所驱使,乃冒险同进,走不了几步,忽然光明清凉,真是“沁人心脾,使我得到毕生不能忘记的快乐”,这是我得著从来所未有的快乐,我正在惊愕四顾的时候,忽然又听到砮然一声,回头看见崖石的门已经重行关闭了。不得已,只好随著老人向前走,大约走了一里许的路程,到达了一座广博严净好似无边际的大厦,所有阶墙栋梁门窗几床,都好像是种种光色的宝石所造成的,其形式,也为我生平所未见过,雕琢精巧,美仑美奂,都非人工所能做到的。内中藏有书簿典册,很为丰富,装饰尤多珍宝,全碧辉煌,而又轻软非常,不可言状。其书有论天文的,也有论地理的,有论人物之所以生化的,有论神识灵性之恒存不灭的,变化无常,及其缮炼修证的道理,其学术都是深奥玄妙,且广征事用,拿我们欧洲数百年来所认为学术上所成就的大业,一与比较,不啻放置炉火于烈日之下,转瞬即觉得黯然无光了。尤其奇怪的,更不知此中的光明从何而来,且使我感受到有不可言喻的轻安愉快啊!老人好似已知道我心中所念念不忘的,对我说:“你怀疑什么?这其中就是我的净土,光明也是出之于我的心性本体。我因为和你夙世有师徒的因缘,知道你的因缘成熟,于今生当能得证圣果,所以才引导你来到这里,启发你的信心,你现在可以走了。”于是相偕我一同走出,将走到门前,门自己开了,将要出门的时候,我敬谢老人并询问他是何人。老人说:“你能够到仰光大金佛塔前,自己誓愿出家,穿比丘的衣服,作比丘的行动,为释尊的弟子,久后自能知道,且更有相见的时期。”说罢倏忽不见了,我于是恍然觉悟这位老人一定是一位佛教的高僧。欧洲虽然好似物质文明已达到了极点,而较之神灵莫测,奇妙无比的印度,实在是有天壤之别了。

  我到了旅居的印度已经三年了!依照灵鹫山老人所嘱,遂前往仰光大金佛塔,绕行礼拜之后,长跪在塔前,自己誓愿唱念道:“我柏克森从今日起,归依佛陀,永不复以诸天、神、鬼为归依处;我柏克森从今日起,归依佛法,永不复以异学外道为归依处;我柏克森从今日起,归依佛僧,永不复以恶友邪党为归依处。”又自誓曰:“从今日起,尽形寿,不杀生,尽形寿,不偷盗;尽形寿,不淫欲;尽形寿,不妄语;尽形寿,不饮酒;尽形寿,常行乞食;尽形寿,日不二食;尽形寿,长坐不卧,不蓄须发;尽形寿,不积财宝。”于是遥拜灵鹫山顶老人为师,剃除须发,露顶赤脚,披佛僧衣,持佛僧钵,以从事日中到村市乞食,及长时山林静坐的生活。信念因果,护持戒行,勤修三十七种的觉悟法。诸位博士呀!我目前已证得第一须陀恒果于禅定中了。蒙我的师父印证,和授记,谓我精勤修持不稍松懈,不久的将来当可证得“阿罗汉果”。而今于获知我的师父,实即是释尊大弟子迦叶尊者。现在我悯念我们欧洲的人民,无一不被事变物变所桎梏枷锁。虽然有对外物的了解,对内却无自知之明,所以重回故土,希望智慧仁勇之士,共同游历履践于无上真正的正道,我为时不久,将返回我师父那里的净土去。这就是我东游的经过和我东游所获得的正道,及我所以回到英伦来的本意,我现在已经出了家成为一个佛教徒了,不要仍以博士称呼我,故此请各位博士叫我为柏克森比丘就可以了。”

  第三章 业果

  当时这些博士们,听到柏克森讲完了这一段话,有的很欢喜相信,有的怀疑沉思,有的怫然不乐,想逞辩论来难倒他。

  萨蒂尔博士发言说:“柏克森比丘,你所说的话,好像是还没有讲完。现在你能够将你所信解修证的真理,以极简单扼要的语句,对我们再来讲解一番。好吗?”柏克森说:“好啊!萨蒂尔博士,你问得很好,我当然可以再来解答。我现在所修证的正道,是独到的究竟,独到的寂灭,很不容易言说。然而颇有至平至允,至显至易,至溥至公的妙法,令人听了,好像飘流在汪洋大海,忽然逢到了轮船;好像迷途在旷野,获得返回家园,好像幽居在暗室,得以重见天日;好像垂危在床榻,忽得起死回生的妙药,发现人人都有其从生至死,由死更生,生生不生,死死不死,永续恒存的性身灵命,随各人所造的不杀、不盗、不淫、不妄等等的善业,或者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等的恶业的业力。现舍报身,更得报身,或仍得为人,或化为异类。善因就可得人天福寿安乐的果,恶因就应得鬼、畜、夭、危、苦的果。性灵相互牵制不绝,业果相续,丝毫不昧。来也无始,去也无终,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是以三世流转,六道轮回,世界无尽,众生无量,业及烦恼,一切无量,这才是人世进化的正轨,也是天界长生的真道。”

  天文学博士哀泼思说:“柏克森比丘的话不对,假如我个人的意思,天地间没有其他的世界,也没有天仙神鬼,人死了且没有转生的事实,那里还有转生罪福苦乐的报应。所以你所说的话,我们人类有永远存在的生命,我不能相信。”柏克森问哀泼思说:“你是研究天文学的,你的意思如何?现在太空中的日月星辰,即为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呢?非为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呢?为人世呢?为天界呢?”哀泼思说:“虚空中的日月星辰和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为另一个世界,那是天界,并非人世。”柏克森说:“由这样可以知道,必定还有他处他时的众生世界,也有我们转生的事实,所以善恶苦乐的业报也必定不虚了。你为何坚持著死后断灭的恶见和道德福利虚无的邪论呢?舍去吧!舍去吧,这种邪见,这种邪论,不要再让它留在你心中吧!”

  法学博士亨利斯笃说:“柏克森比丘,虽然能够答覆哀泼思博士的问题。所说还有其他世界,及人人都有转生罪福的报应,我终以为绝对没有这回事。”柏克森说:“亨利斯笃博士!你现在有什么根据而这样说呢?”亨利斯笃说:“我有个同族的弟弟,年幼时和我相处得很好,当他病得很厉害的时候,我曾嘱附他说:“我听到我们欧洲和东方的一些宗教家讲,那好作争斗、杀害、侵夺、奸乱、欺诳、嫉妒等重大恶业的人,死后必定堕入地狱;我不能够相信这种说法,我因为从未见到有人死了还能复生,告诉所堕入的处所的缘故;假使有人来告诉我堕入的处所,我才能够相信。现在我想要自己决定这种信心,特来对你说明,你现在是我的亲信,许多恶业具备,若各宗教家所说,死后堕入地狱中,你必定还来告诉我,使我知道,使我的信心,从你决定。”族弟满口答应而死去,迄今已三年了,还未回来告诉我,他是我的亲信,必定不会欺骗我的。他既然是答应了,但又不回来,所以我知道一定绝无后世,也无有死而转生,更无有善恶的报应了。”柏克森说:“你是法学博士,对法律知识是很有研究的,我现在说一个譬喻令你得以了解。譬如有一个人,远去游历他国,因为做了盗贼,触犯了那个国家的法律,被捕,审讯确实,系入监狱,是时那个盗贼,以极温柔的言语对守监的人说:“你可以放我回国,辞别亲戚朋友,然后再来受罪吗?”亨利斯笃博士!你的意思怎样?那个守监的人肯放他回国去吗?”亨利斯笃答说:“不能够。”柏克森比丘说:“地狱和人类的监狱一样,都存在于现在世界之上,那犯了罪的人尚且不能够放回,何况你的族弟许多恶业俱备,死后堕入了地狱,鬼卒毫无慈悲,并且死生异世,又不是人类,他怎肯求狱鬼放他还回人间,来答覆你所问的问题,能不能够?你自己去想想吧。”

  伦理学博士爱葛斯说:“柏克森比丘,你说的譬喻,我还是不相信,人死了以后,随业善恶,转生乐道,或堕入苦趣。我曾有好友,在病重垂危的时候,我恳切的相告说:“各种宗教家,虽各怀异见,大都谓人能行不杀、不盗、不欺、不邪淫等纯粹的善业,人世身死,即生天界,乐善笃行,果然能得生天界的话,足以坚定我们为善的意志,岂不很好?无如我从未见有人死后回来,说他已转生天界,或生何处,作何景况。你为我的好友,善行完备,道德也确实可观,若能如宗教家所说,你死后必定上生天界,假如真的话,你必定回来人世告诉我,使我相信行善确有善报。”但他死很久,至今未见回来告诉我,所以我很怀疑,始终不能相信世界上真有果报。”柏克森说:“爱葛斯博士,你所怀疑的也有道理,现在我当为你说:“我曾经听说有一个人堕落在粪窖里,身体及头部都被掩没,极其污秽,他想了很多的方法,才跑出来,用极清净的水,三次沐浴其身体,并洗净其须发,复以香水薰染,涤洗沐浴再三再四,更以名衣上服为其庄严修饰,友人们为他开设宴会,美人、名士欢聚一堂,轻歌妙舞,相互娱乐。”当这个时候,这位仁兄他还肯重新进入粪窖里去吗?”爱葛斯说:“粪窖里既臭且污秽,这位仁兄既已出来,那里还肯复入呢?”柏克森说:“既生天界的人,亦复如是。这种人生世间,臭气污秽已充满了,诸天距离人间不知数千万里,还很远的就已闻到人间臭气,甚至认为同恶浊的厕所那样的不能接近。你的好朋友,如已决定上生到天界,清洁的净土,快乐无穷,那里还肯复入人世的粪窖来给你回覆呢?所以你不应怀疑。坚持你的善行,将来必定也能获得天上的快乐。”

  第四章 识神…

《博士界的论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