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藏经是 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
朱镜宙居士著
序
序说
嘱累
比丘与菩萨的不同处
菩萨初发心胜过二乘
为什么独将众生付嘱地藏菩萨
依经修行略说
第一 发大誓愿
第二 显示地狱真相
第三 怎样会堕地狱
第四 救拔三恶道罪苦的修法
第五 布施功德的修法
第六 明业果报应
第七 产前产后的修法
第八 临命终时的修法
第九 营斋的修法
第十 十斋日的修法
第十一 欲救度多生骨肉的修法
第十二 欲见少失亡亲的修法
第十三 久处床枕的修法
第十四 不受女身的修法
第十五 女人丑陋多病的修法
第十六 下贱不自由等人的修法
第十七 不受诸横的修法
第十八 过渡山海险道的修法
第十九 欲求读诵不忘的修法
第二十 欲求衣食丰溢家宅平安等的修法
第二十一 欲得住处利益的修法
第二十二 欲求所愿速成的修法
第二十三 闻名见像读诵等的修法
第二十四 称佛名号的修法及其功德
结论
序
我自从踏进佛门后,对于释尊的遗教,有著很强烈的认识。以为凡佛所说的法要,五就是五,十就是十,我们只能在五与十范围内,加以演绎或诠释,却不容自作聪明,任意增减一字。否则,必得谤法诬佛的恶报。
因此,我每逢起草一种佛法论著的时候,必先至心忏悔,求佛加被,使我所说的能上契佛理,下契群机。
“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一文,在五年前,即想从事著述。然而属稿四次,均未惬意,延搁者屡,用是勤自忏悔,至第五次,始得勉强成书。这是我写本论的经过。
本论重点,是在说明菩萨行是大乘佛法的重心所系。佛在灵山会上一再宣说:“菩萨为法王子,能荷担如来家业。”期望是何等的殷切!
说到如来家业,没有别的,只是“牺牲个己,普度众生”八个大字。
怎样叫牺牲个己?小则衣食金银,大则国城王位,手足头目,有人来乞,皆应施舍。
怎样叫普度众生?歌台舞榭,屠坊淫窟,乃至无足多足,天空海底,皆去化度。
我们不应小觑了这八个大字,试问林林总总之中,除释尊外,那个能做到?
菩萨欲成就这种大行,不是一蹴可及,要从无量劫来,勤恳发愿,修习复修习,像地藏菩萨,是人们学菩萨行的一个最好榜样。
释尊于涅槃前夕,在忉利天宫,当百万人天之前,宣说这部地藏本愿经,是有其深意的。
我有鉴于此,因发愿著论,略加引伸。但自愧智慧浅薄,业障深重,未能契机契理,时用滋惧!
当本论问世时,很荣幸地嘉义佛教会,首先重印一千册结缘外,还请菩提树主编朱斐居士代讲本论。
香港佛教同仁,也翻印了一万二百册,胜缘如此,更令我悲欣交集,惶悚莫名!
港版筹备付印时,我在第七章结论后面,增补了一段文字,作为总结。其最后一段,我认为是大乘佛法的重要关键所在,故不惮费辞,重引如下:
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不求名,不争利;不委过,不卸责;常反省,勤忏悔;乐善好施,怨亲平等;少欲知足,安贫守道;为众生而服务,为万世开太平;虽不能至,心窃向往之,菩萨如是,其庶几焉。
这是大乘佛法的极则,愿与在家菩萨共勉之。
中华民国五十七年弥勒菩萨成道日乐清朱镜宙自序
第一章 序说
余读佛遗教经,至“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与诸弟子,略说法要。”“此是我最后之所教诲。”仿佛灵山最后一会,如在目前,不觉泫然欲涕!继思遗教二字,以今日术语来解释,就是遗嘱。佛弟子本来有七众;就这七众中,可归纳为出家众与在家众二大类别:
佛弟子
┌出家众
│
┤
│
│
└在家众
┌比丘..........
│比丘尼.......
┤式叉摩那尼
│沙弥..........
└沙弥尼.........
┌优婆塞........
┤
└优婆塞........
染衣
白衣
出家众仅是佛弟子的一部分。就事实言,在家弟子,当然要比出家弟子更多了。那末,佛既为出家弟子,说了一部遗教经,作为他老人家的遗嘱。为什么对于多数在家弟子,并无一字遗言?这是我一直怀疑著,未能得到确实的解答。
这些年来,我对于地藏菩萨本愿经,兴趣特别浓厚。每年自夏历七月一日至三十日,必日课地藏经一部;间复虔持菩萨圣号数千声,年以为常。这也许是我过去生中,对于地藏经,有著深厚因缘所致。还记得当周宣德居士与南亭老法师主持广播弘法的时候,我应南师之嘱,以“地藏经与在家佛弟子的关系”为题,写了一篇广播文字,开场白就有以下几句话:这部经(地藏经)对于居家学佛的弟子们,需要最为殷切。因经中对于人生每一不同的生活方式,皆有一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案。只要照著这方案去做,那么,三恶道之门永闭,地狱自然会空,地藏菩萨也可早日毕愿,不必再待弥勒降生了。”这是我初期研究地藏经的一些了解。
三年以前,我应南普陀佛学院之邀,开讲八大人觉经;因为这部经很薄,所以通常将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合订一本。
当我讲八大人觉经时,常引用遗教经、四十二章经的文字,以资互证。因此,更引起我对于遗教经广泛的注意。同时也是我对于地藏经,作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第二章 嘱累
于是,我发现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部佛对在家弟子所说的遗教。等于佛对出家弟子比丘所说的遗教经,具有同样重要性。但因经文中没有明白指出,一般人也就忽略过去了。其实“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是金口于忉利天宫,当百千万亿诸佛菩萨天龙八部之前,公开所亲宣的。这,不是遗教是什么?至于世尊对地藏菩萨所付嘱的话,一再而三,更为详尽;兹引数节,以资互证:
分身集会品: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世界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百千万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嘱累人天品: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模诃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乳之不可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万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恶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我们读了“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毋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这一段经文以后,觉与佛遗教经中“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此是我最后之所教诲”。一样的情文恳至,声泪俱下。无怪弘一大师,听经至此,不禁悲从中来,在法会中,竟号淘大哭起来。“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于此益信。
第三章 比丘与菩萨的不同处
或问:佛法僧世称三宝,比丘僧是世尊法统的直接继承者;世尊何以不将未来众生,付嘱直接继承法统的比丘僧,而付嘱地藏菩萨?欲解答这问题,必先明了比丘与菩萨的不同之点:
一、基于生死涅槃思想上的不同—比丘因怖生死苦,欣涅槃乐,是以辞亲割爱,离欲出家,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期于现身得证,梵行已立,不受后有。菩萨视生死如游观,涅槃等空花,既无生死可入,也无涅槃可证。盖一则我法已空,一则法执犹在故。
一、基于戒相的不同—传世尊衣钵,而为人天师表,受人天供养礼拜者,惟有比丘僧,见僧如见佛,供僧如供佛,礼僧如礼佛,以比丘僧法相,与佛无异故。是以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实为比丘僧所应念兹在兹者。良非如此,不足当人天师表,垂世示范故。非如此,不堪受人天供养礼敬,信施难消故。若在菩萨,本在凡俗,珠冠璎珞,示有室家,与比丘僧截然不同。这在大方广大宝箧经卷下,有一段可资发噱的故事,是大迦叶尊者亲语舍利弗尊者的。其开场白如下:
“世尊在舍卫国给孤独精舍夏坐三月,时大迦叶尊者,不见文殊师利若如来前,若众僧中,若于食时,若说戒日,若僧行次,…
《论地藏经是 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