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进,又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白毡,价值既贵,物又轻软,重又告诉愚者,令舍弃麻杆换取白毡,愚者依然如前固执,智者乃又独自改取而行,如是叠次见到白银,其次见到黄金,其次见到珍宝,愚者终不肯舍弃麻杆以换取,智者乃独自换取黄金和珍宝而回,他的家人亲族,看见他取得很多的黄金珍宝,无不欢喜奉迎,以致终身安乐,享受不尽,惟有这个愚人,担著麻杆一同回来,他的家人亲族,既不喜悦,更不欢迎。相形之下,智者且加诮骂,愚者反增苦恼。所以诸位博士,不应执著偏见,坚牢不舍,自同下愚,一生劳碌,担麻而弃金,徒增忧苦。”
又有一部分博士说:“我们终不能舍弃旧有的见解来从你,怎么样呢?我们常以所修的学术,教授学子,生徒众多,遍及欧美,上自帝王总统,下至稍有学问的人,无不都知道我们是破除宗教迷信,破除鬼神迷信,破除心灵迷信的唯物哲学者,颇有大名誉,被人尊敬,更有大利养,多所饶益,所以势不容许我们改变其志行。”柏克森说:“诸位博士,为人们的师表,应当以善法教授人们,令诸莘莘学子,得以进入利乐之域,不应轻信荒谬的狂言,来自误而误人啊!从前有一个商主,偕同众商人,行经沙漠地带,遇到一个中毒发狂的人,告诉商主说:“向前面所去的地方,水草都很丰富,何必用车载这么多的东西,徒自艰辛劳苦,何不舍弃你的水草,到达前面任你所取,于行路上岂不是轻便多了。”商人轻信了他的话,令众商人舍弃其水草前进。一日不见水草,二日不见水草,甚至十日还不能见到水草,于是商主和众商人,以及骡马等,都同因饥渴而死了。过了几天之后,又有一商主和众商人经过这个地方,病狂的人又告诉他们和从前一样的话,这位商主谨慎而有智慧,对众商人说:“必定确实得著了新的,才可以将旧有的水草舍弃。”于是这位商主和众商人,以及骡马等,始得走过这个大沙漠,到达了物产丰盛的地力,很安稳快乐。所以诸位博士,应当以智慧深思谛审观察,谨慎行事,切不可以卤莽灭裂,而害人害己啊!”
当时在座中有少数的博士愤愤然的说:“柏克森说话,怎么这样不近人情,我们自有我们所持的见识,决不敢轻换操守,变更气节,假使有人一定要我们舍弃旧的思想,那只有增加我们的忿怒罢了。”说完哄然的先离开学术研究会而去。柏克森说:“可叹啊!可叹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怎么这样轻躁浮动?我曾经看见有个狂愚的人,饲养了很多的猪,偶而走到空旷地方,看见有干粪,他心中自念道,这个地方有这么多的干粪,我的猪很饥饿,现在何不拿草包裹些干粪,带回家去饲养猪?因为路途很远,手又不能提,于是顶戴在头上而行,走到中途,忽然逢著大雨,粪汁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众人看见这种模样,都来劝告他说,“干粪污秽,天晴时尚不可以顶戴头上,何况于雨中用头顶著走。”狂人自己不知道惭愧,更不悔悟,反怒骂的说:“你们自痴、自愚、自狂,不知道我家的猪正在饥饿,你们若是知道的话,必定不会来劝我了。”可叹啊!他们哄然而去,何异于这个狂愚的猪奴呢?诸位博士,应该不同他们那样狂愚,你们深深的观察,甚么是善,甚么是恶,采纳善的而舍弃恶的吧。”
第六章 归依
座中还有九十六位博士,看见柏克森侃侃的谈话,谆谆的劝告,意义深长,言词巧妙,虽然逢到触犯,心气愈加和平,虽然遭受反对,慈悲愈加深切,威德庄严,和颜悦色,仁者心肠,不禁都来恭敬礼拜著说:“我们都听到比丘的话,早已钦佩醒悟,唯为骄慢的习气所蒙蔽,所以强颜抗辩。现在我们都愿意归依信从于柏克森比丘,但是,我们都不能行比丘之行,不知比丘还有其他的方便易行的法门吗?”
柏克森说:“善哉!善哉!你们诸位博士,能够这样的发起信心,都是前世有夙缘了,生有大善根,甚是难得。但你们不应归依我,应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你们不须学我出家,修比丘行,你们居家处世一切照常,但是要深信人人有永续常存的性身灵命,和随业受生的因果报应,必定没有虚昧,精勤来作有益群众和自己的众善业,戒除杀、盗、邪淫、妄语、悭嫉、贪、慎等诸恶业,那么,人人都可以渐渐的进于善业,也可以升到佛界的机缘。努力!努力!专心求道,切勿放逸!”当时诸位博士们都信受奉行,欢喜踊跃,不可言状,大家都拜柏克森为师父。并且同时对柏克森说:“我们大家都愿意请师父长久安住在伦敦,大施教化,广度群迷,令人人都来信受奉行这无上的正道,使我们也得多多的和师父亲近,渐惭的能够行比丘之行。”柏克森说:“善哉!善哉!诸位博士,你们如能以我所说的辗转传布,委婉曲折的善为譬喻,劝导人人都能信受奉行这种无上真正的正道,经常住在众人信念之中,即为我常在人人的心中了。但愿你们能够自己深信不退却,并且也能教人人深信不退却。我的心以禅定神通力量,常常的能够鉴照诸位博士的心行,望诸位博士切勿以我身之去来系念关怀。”
很多博士们请柏克森住在他们家里去的,相持不决,柏克森也不愿到别人家里去住,坚持著说园中树下,无处不可安宿,以谢却众人的邀请,众人不得已,请他暂住在学术研究会里,互相约定明日再来邀请,众人都顶礼而欢喜的散去。这件事情发生以后,第二天清晨,伦敦各报章,大事登载,但是仍是毁誉参半,只不过誉者多而毁者少罢了。前往学术研究会访问的人,早已车水马龙,拥挤不堪,不得其门而入的大有人在,但是柏克森比丘,好像已经预知采访他的人必定很多,可能不胜其烦扰,第二天黎明的时分,即已远离,不知所往了。
真是奇人奇事啊!一个人生在一千年以上,竟能够独自奋发,以一席话能够说服这许多博士们归依佛,那我们生在今天的人,还不知精进修持,以求得心身的解脱,深被我佛的教化,尽速的归依,就有点愧对柏克森比丘了。伟大的比丘,伟大的柏克森比丘。
附录:成佛之启端
(一)生——生之残酷
一位欧籍记者在一个南越的乡村,看到一群儿童半嘲弄半怂恿一个混血儿从屋里出来“看她的爸爸”。一个小女孩终于出现,向记者跑去,把头埋在他的膝盖间。当他否认跟那位紧抱住他的双脚不放的小女孩有何关系时,其他的孩子爆笑。她的心流出血来。
(二)老——老之悲哀
天神宙斯赐希腊神话英雄泰特勒斯(Tithonus)予永生,但没赐予永恒的青春。此后,泰特勒斯无限期活著,但也不断地衰老下去,至到老年变成不可忍受的恐怖。英国诗人丁尼生(Tennyson)描写道:
林木枯凋,枯凋而后崩倒,
烟霭把负累泣落泥土,
人到来,耕地,而后躺在地下,
数度春夏,天鹅死去。
只有残酷的不朽永生
蚕食著我......让我走吧;收回你的恩赐吧。
(三)病——病之苦楚
她是芝加哥一位心理卫生工作者,她的幼嫩脸容与姣好身段掩饰过她的实际年龄。一天,她的朋友发现她说话时口齿不清,而且步伐颠跛,她自己也发现她再也不能梳头。医生终于证明她患了中风。由于男女老幼都有患高血压的可能,未来的人类一定要发明某种“手表型电子血压计”,戴在人人手腕上,以时刻检查他是否跟一个杀人不出声的凶手在一起生活。
(四)死——死之无谓
然而,人还是要死的,不论贫穷或有钱势。英国王查理二世与他的情妇死去,威尔逊,罗斯福,史大林也都因此死去。上吨的金钱救不了奥纳西斯;他遗下的钱使他的独生女变成世上最富有的女子之一,可惜她说:“金钱不能带来快乐。”
你或许会说:“这是命呀!”
不过,倘若你像二千多年前一位名叫悉达多的王子那样,你一定会坐下来,并且开始质诘这种现实。人为何有生死?为何受苦,为何一切无常?或者,借用齐克果(Kierkeggaard)的话来说,听婴儿在出生时的啼哭,看垂死者的临终挣扎,而后断言如此的始终是否能当作是享乐。只要想一想:我如何来到这世上,又该如何离去,一切如何了结?什么是无思无想的?而后开始找寻答案。对悉达多王子而言,这是成佛的启端。为什么对你就不能是一样的呢?
《博士界的论辩》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