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上)▪P30

  ..续本文上一页之词,说须菩提是最好乐寂静行门的一个人,你不会这样赞叹我的。「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因为须菩提他不动念,他好乐阿兰那行,实无所行,「实无所行」,实实在在他没有动这个念头,才叫真正寂静的行门,实实在在无所行,要有所行就不寂静了,心里生心动念,心里就起了喧杂、喧哗了,心里一念不生,才是寂静,才是真阿兰那行,实无所行,实在在无所行,就是不着阿兰那行的相,「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而名」,世尊才给我取这个名,说须菩提是个乐阿兰那行的人。

  讲到这里,讲了一大篇,讲了四果阿罗汉不作是念,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不作是念,又讲到须菩提拿自己作证明,证四果不作是念,世尊赞叹我「是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我也不作是念,「说我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也不作是念,讲第九分讲这一大篇为什么?离相,初果离相、二果离相、三果离相、四果离相,世尊赞叹我「是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说我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离相,你懂得离相的功夫了,你是过来人,你亲口解释,你不作是念,那就是离相。离相第三分降伏妄心的方法,你懂了没有?大乘佛法不是叫你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离相,叫你去度众生啊!这就是叫你去做,去度众生,你起了分别,那就着了众生相,着了众生相了,你还度得长远吗?你一定要离相度生,你的妄心才究竟降伏啊!那么你四果都离了相了,你把妄心降伏了。降伏了今天回小向大,你怎么又提这个问题来问呢?就是你还没有发心,发心度众生,你就有众生相生起来了。度众生是大乘应该做的功夫,但是你要远离众生相。这样一听,不但须菩提他老早悟到了,就是现在在会的大众,这些大阿罗汉,统统明白度生离相的功夫是个什么功夫了,就像我们过去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离相那个功夫一样。

  再讲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不是四果阿罗汉,我们都是薄地凡夫,可是今天发了菩提心,我们就是初发心菩萨,发了心就得去度众生,你得照这个方法做,修行就是做功夫嘛!你得照这个功夫做,你度众生不能着相,你一着相,你度众生,没有度到众生,众生把你度了,你可要记住这个话,可厉害!譬如说,今天来个大居士,怎么大呢?有钱,要皈依道源,好嘛!就跟他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说好了,一拿红包,唉呀!好几千块,大红包拿在手里数一数,今天可收了一个大官徒弟啰!给我一个大红包,这就生心动念了,这应该特别特别招待,再查皈依簿没有登记,请你登记吧!住在哪里?门牌几号?今天可要注意,这个人住在哪里?门牌几号?我到台北去看你呀!好,本来是徒弟拜访师父的,反过来,这时候颠倒过来,师父要去看望徒弟,为什么?他的钱太多了,给我一个红包,还有第二个红包呢!师父来看徒弟不能空手来,还带点礼品呢,买点水果、买点饼干,那么这个时候要费脑筋,有钱的人家,不能拿普通的水果,也不能拿普通的饼干,要买最好的礼品,叫他生个欢喜。不然,有钱的人脾气大,得罪了以后,他不来了,那么想第二个红包、第三个红包都想不到了,所以费了许多的脑筋要送什么礼?带着去看徒弟,这个师父要拜访徒弟,这师父要供养徒弟,是不是颠倒?结果呢!他说的话比师父还灵感,毕恭毕敬在听,因为他是有钱的人嘛!他说什么,听什么,比徒弟听师父的话还顺从,颠倒过来,就是徒弟跟师父讲开示,那么这个样子,不是师父度徒弟,是徒弟来度师父,你得跟着他之后转了,他喜欢什么?你得跟他什么?这个样子还度得长远吗?还能广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吗?佛教没有钱什么事不能做,可是来了没有钱的居士,你不要讨厌,他能来皈依三宝很难得,还是有善根呀!没有钱是前生没有培福,他要是信耶稣教,还到你寺院里来吗?还是很难得,还是有善根,你不要舍弃你没有钱的徒弟,这就是说不拣富不拣贫,托钵化饭,次第而已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凡夫,我们既然发心度众生,就要往离相度生的功夫上去用。

  我们已经讲到第九分,就是第二大科,乙二、推广降心开解分,到这第九分讲完的时候,戊一、推广降心之法讲完了。现在讲戊二、推广住心之法,再分二科,己一、修因无住,推广住心之法,安住真心,怎么安住?住心无住,住心无住就是真心安住了。先讲己一、修因无住,分三科,再讲庚一、得记无住,就是释迦佛如来得授成佛之记,他也没有住相。庚二、严土无住,菩萨修因位的时候,要庄严佛土,庄严佛土也没有住相。庚三、总以结示,把为什么要得记无住,严土无住,这就是总讲这个修因无住的道理,总以结示一下。己二、得果无住,释迦佛他得成佛果,他也没有住,讲到此第十分就讲完了。

  庄严净土分第十,这是昭明太子分的科分,我们现在是依着《新眼疏》分的科,分得更详细,庄严净土分第十,是分得不错,但是他没有说出来庄严即非庄严的道理,我们不去辩论它了,还是依着《新眼疏》分的科讲,看着经文。

  【庄严净土分第十】

   戊二、推广住心之法(分二,己一、修因无住,己二、得果无住)  

  己一、修因无住(分三,庚一、得记无住, 庚二、严土无住,庚三、总以结示)  

  庚一、得记无住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这是讲到修因无住,降伏妄心怎么降伏呢?离相。安住真心怎么安住呢?不要住相。不要住相不就是离相吗?离相不就是不住相吗?两个问题,合起来就是一个问题,就是你能降伏妄心,真心自然安住。你能安住真心,妄心自然降伏,分开来,降伏妄心在前,安住真心在后,因为有妄心打闲岔嘛!一定先降伏妄心,要远离一切相,度众生要离相,这是第三分,推广来讲,你证到圣果也要离相。我们学大乘佛法要怎样学呢?发菩提心啊!发菩提心,怎么发呢?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到了末法时代,到佛学院才天天讲,在其他寺院没有人讲这两句话,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讲这个干什么?但是讲了尽管讲,你发菩提心了吗?真正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吗?我真正发了,还有进一步的功夫,你离相了吗?你不着相了吗?你上求佛道,不能着相,就是要无住;你下化众生,你要离相,你不能着众生相,就是上不求佛果之相,下不着众生之相,你着相就错,前面讲降心离相,就是度众生要离相,证圣果要离相。现在讲到安住真心要无住,无住,修因的时候就无住,得果的时候也要无住,上求佛道,先修因后证果,把这个大纲记住,再讲经文。释迦牟尼佛过去跟你我一样,也是个薄地凡夫,也是流转生死,不过他发了菩提心,他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要依着他的菩提大愿,建立大行,他要修行用功,修行用功修了一大阿僧祇劫、二大阿僧祇劫,到了第二个大阿僧祇劫满的时候,遇到然灯佛给他授成佛之记,记得,修到第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修到第二个大阿僧祇劫授成佛之记,授成佛之记就是他证到八地菩萨,证到八地菩萨非成佛不行了。八地菩萨叫「无功用的位子」,七地菩萨还有功用,还要精进用功、精进用功,还得用这个「有功用」的心。到了八地菩萨,任运自然,等于驾船,到了第八地的时候,风也顺,水也顺,顺水顺风,你不要用力撑船,船自然会到达目的地,会到达彼岸,所以才给他授成佛之记。不然,为什么不给七地菩萨授记呢?功夫不到,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他在因位之中,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辛辛苦苦修到二大阿僧祇劫,这个时候叫善慧菩萨,有的经上也叫「儒童菩萨」,他这个时候,没有遇见佛出世,他是个修因位的菩萨,见道就学了,世间上有一位道行最高的神仙,在那里传道,他就跟仙人学道,他已经是个八地菩萨位了,一下子便把神仙的道学会了,他就要告辞下山。那个外道老师就说:「你把我的法都学完了,你得报我这个师长之恩,我这里有规矩的。」应该用什么东西报答师长,你们看注解有好几样东西,最重要的要用五百金钱来供养我,他回答说:「我现在没有钱,等我下了山去募化,我一定回来供养师父,报答师恩。」他就下山去了,下山就遇见一位国王做无遮法会,印度时常有无遮法会,「遮」是遮止,无遮,就是没有遮止,没有遮止就是开布施的法会,满一切人的愿,你要什么给你什么?我们听到这个道理有点怀疑了,你要什么给你什么?我要五百金钱,给我五百金钱,如果我要一千金钱呢?他还是要问要钱的原因,我要五百金钱,为什么要五百金钱呢?我们开无遮法会当然满你的愿,但是你这五百金钱作什么用呢?他就说我在什么地方学道学完了,那个神仙的老师有个规矩,要报师长的恩一定要供养他五百金钱,喔!那这个有道理,你是为道,不是为贪财,这个国王送他五百金钱。等到他拿了五百金钱,要去供养外道师父的时候,听见有人讲,有佛出世,叫然灯佛,要到我们这里来了,一下子碰到他前世的善根,他是个八地菩萨还没有成佛,所以这个时候忽然听见佛来了,他不去亲近外道,要去亲近佛。要去亲近佛,要给佛送供养,佛不受金钱的供养,跟外道不同,这时候他碰到皇宫的一位女子,叫做瞿夷,拿了七枝的青莲花,印度有四色莲花,以青色为最名贵、最稀少,可能只有皇宫的莲花池里才有,皇宫的一位女子叫瞿夷,拿了七枝的青莲花,就碰到了善慧童子:「唉呀!妳拿了七枝的青莲花太好了,这个稀有名贵,妳卖给我好不好?」宫女瞿夷说:「我不能卖给你,我是皇宫女,青莲花有用途。」善慧童子说:「你一定要卖给我,现在然灯佛出了世,我要去供佛,供佛拿普通的花不表示敬意,用这最稀有名贵的青莲花供佛,才表示我的恭敬虔诚。我现在有五百钱,统统送给你,但是…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