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记(上)▪P11

  ..续本文上一页四千法门,起哪一种法门呢?「谓起『正信』」,起正信的行门。「以『信』是众行之本故」,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想要到佛法的大海来游玩,你必须有信心,才能游佛法的大海。《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为大乘道之源,一切功德之母,能生出大乘之道,一切功德都从信心生出来,能长养一切善根,所以信是众行的根本。因此第一步要发信心,信心不起,你什么行门都不会修,而且修的都是邪行。「亦即翻前『疑』,故云『信』。翻前『邪执』,故云『正』也。」前面「除疑舍邪执」,对着疑就叫信,疑而不信,信而不疑,疑是众生的过失,把众生疑惑的过失翻过来,叫信。把众生的邪知邪见邪执翻过来叫正,所以起大乘正信。

  《会阅笔记》

  佛种不断

  令诸众生,离过成行,使「信位」圆满,入「住」不退,堪成当来佛果,故云佛种不断也。

  下面再讲「佛种不断」的道理,「令诸众生,离过成行」,众生要离疑惑、邪执,才能成就大乘行门,才是正信之行。「使『信位』圆满,入『住』不退」,十信位圆满,入于十住位,就不会再退转。「堪成当来佛果」,不再退堕于凡夫,只有精进,由三贤到十地,由等觉到妙觉,自然能成就当来的佛果。「故云佛种不断也」,生起大乘正信修行信心,把信心修圆满,入了住位,就种了成佛的种子,这叫佛种不断。

  《会阅笔记》

  大乘因果五十二位

  一、外凡位,即十信心。

  二、内凡位,亦名三贤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位。

  三、十圣位,即十地位。

  四、等觉位。

  以上五十一位,皆为菩萨之因位。

  五、妙觉位,即佛位也。

  再讲大乘的因果,有五十二个位子,「一、外凡位,即十信位。」教外的凡夫,即十信位的菩萨,还没有入于佛教之内,还是佛教以外的凡夫位,他虽然有了信心,十信不圆满,有进有退。「二、内凡位」,教内凡夫,入于佛教之内,但是还是凡夫,不是圣人。「亦名三贤位」,不是十地的菩萨,不能称圣人,应该称凡夫,可是不是十信位的教外凡夫,要摄受教内的凡夫,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叫贤人,所以称为三贤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有三十个位子。「三、十圣位,即十地位。」十地位,怎么称为大乘圣人呢?初地菩萨叫做欢喜地,这时候大生欢喜,法身什么样子亲证了,豁破一分无明,亲证一分法身,于是地地高、地地证,叫十圣位。「四、等觉位」,等觉有二种意思,一种等于妙觉,与佛相等。二种解释,与佛还相差一等,虽然超过十地菩萨,但是还没有成佛,所以叫等觉。「以上五十一位,皆为菩萨之因位。」前面讲过「最胜」二字,超因为胜,佛的三业超出五十一因位。「五、妙觉位,即佛果位也。」等觉叫觉,但是觉而不妙,不可思议叫妙。成了佛,觉才圆满,才不可思议,才叫妙觉,就是佛果的位,前面叫因位,妙觉位叫果位。

  讲到这里把序分讲完。

  甲二、正宗分(分二)

  乙初、标益起说

  论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

  全部论文分三大科,甲初、序分,甲二、正宗分。序分已经讲完,现在讲第二大科正宗分,再分为二科,「乙初、标益起说」,标举出来对众生的利益,应当说这部《大乘起信论》。

  「论曰」,论文说。「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摩诃衍」翻成中国话叫「大乘」,有一种法能生起众生的大乘信根。「是故应说」,所以应当说。

  《会阅笔记》

  摩诃衍(衍音眼)

  梵语「摩诃衍那」,此云大乘。

  「摩诃衍,梵语『摩诃衍那』,此云大乘」,中国话叫大乘。

  《会阅笔记》

  「信」有六喻

  一、如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取宝。有「信」亦尔,入佛法中,自在取于无漏法财。

  二、如狮子筋弦。其声一发,一切诸弦皆悉断绝。若人发一信心,一切惑障悉皆消灭。

  三、如狮子乳。或以一滴投余乳中,悉成清水。若人发一信心,一切恶魔悉皆变成清净法流。

  四、如世间财。能养色身寿命。「信财」能养法身慧命故。

  五、如根。如植草木,根成必活。「信根」成就,即能生长诸功德故。

  六、如力。如人有力,能伏刚强。「信力」能摧恶不善法也。

  能起大乘信心,信心有六种比喻,广开来讲是启发我们的智慧信心,将来如果有场合请你讲开示,你找不到材料,就劝他们起信心,因为信心有六种譬喻,你把它记熟了讲,就是一段很好的开示。为什么要起大乘正信?有这六种譬喻:

  「一、如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取宝。有「信」亦尔,入佛法中,自在取于无漏法财。」

  第一、「如手」,信心如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取宝。」等于人有手,到宝山之中,自在的去取宝物,入宝山不能空手而归,但取宝要有双手,无手怎么取宝?所以一定要有手才能取宝。「有『信』亦尔」,信心也是这样。「入佛法中,自在取于无漏法财。」无漏法财,就是比喻无漏法为财宝,不是世间的财宝,是无漏法的财宝。无漏法的财宝怎么能取得呢?要有信心才能取得,如人有手,入宝山取宝一样。你没有信心,或者虽有信心,但轻浮而不坚定,天天阅经听讲教理,你发不了佛法财,无漏法财取不到,一定要有信心,才能入山取宝。

  「二、如狮子筋弦。其声一发,一切诸弦皆悉断绝。若人发一信心,一切惑障悉皆消灭

  。」

  第二、「如狮子筋弦。其声一发,一切诸弦皆悉断绝。」像狮子的筋做的弦。譬如拿狮子的筋,做琵琶的弦,你弹狮子的筋做的弦,音乐一发出来,其他的弦统统断绝,信心也有这种功德力量。「若人发一信心,一切惑障悉皆消灭。」最怕有人不发心,若信心一发,一切惑障统统断绝。信而不疑,疑而不信,是对待疑惑障而讲。你把疑惑心断掉,信心越来越坚固,越来越广大,越来越深远,修什么行门都能成就,所以一切功德都能成就,一切惑障都能断绝。

  「三、如狮子乳。或以一滴投余乳中,悉成清水。若人发一信心,一切恶魔悉皆变成清净法流。」

  第三、像狮子的乳。等于拿一滴狮子的乳,投于牛乳或羊乳之中,其他的乳都变成清水。信心也是,若有人发一信心,一切的恶魔都不能害他,还变成他的护法。「流」者流类,都变成清净法的流类,如释迦佛的八部护法,都是天魔外道、鬼神之类。如果佛没有信心,不能教化他们,都成魔障。等到信心坚固,成了佛,来教化他们,他们都成了佛的护法。你在一个地方最初没有起道场弘法,那地方有名望的人都是你的冤家对头,瞧不起你,你起个大殿,他要生障碍,给你作种种的魔障。等到你的信心坚固,不被他们转动,你起大殿弘法利生,他听到了认为讲得很好,这个出家人不错,回过来给你当护法。

  「四、如世间财。能养色身寿命。「信财」能养法身慧命故。」

  第四、像世间的财宝。世间的财宝,能养我们的色身寿命。你没有世间财,怎么生活?色身不能养,寿命也要断绝。信就等于财,你得了信财,就能养你的法身慧命。我们的法身日日长,慧命日日生,就是靠信心的力量来养活的。

  「五、如根。如植草木,根成必活。「信根」成就,即能生长诸功德故。」

  第五、「如根,如植草木,根成必活。」你要种植草或小树,一定要先把根养活,草木的根一成就,草木必定活起来。「『信根』成就,即能生长诸功德故。」信心生了根,信根成就,不起疑惑,一切功德都能生长出来。

  「六、如力。如人有力,能伏刚强。「信力」能摧恶法不善法也。」

  第六、「如力」,这就是由信根而生的信力。「如人有力」,像人有力量,「能伏刚强」,能降伏刚强的人。「『信力』能摧恶法不善法也」,信力能摧破恶法,连不善法都能摧破。我们念《阿弥陀经》五根、五力。信根是五根:信、进、念、定、慧中的第一个根。五力,还是信、进、念、定、慧,先生根后生力。我们生了信心,就必须生根,就是不要动摇你的信心,才能表现力量出来,才能开花结果。

  《会阅笔记》

  信根

  根有二义:

  一、能持义,谓自分不失。如植草木,根成必活也。

  二、生后义,谓胜进上求。信既成就,即能生长后位功德,渐渐胜进,住、行、向、地等果故。如草木成根,渐生华果也。

  下面单讲信根,根字有二种意义,「一、能持义,谓能持自分不失。如植草木,根成必活也。」第一能持,能保持自己的本分不会失掉,等于种植草木,根成一定会活起来。「二、生后义」,这就说它有力了,信根保持着之后,马上就生起来后法。「谓胜进上求」,保持自己的本分不会失掉,再胜进,再往上去求法。「信既成就」,信根既然成就,「即能生长后位功德」,三贤十地的功德,都是十信成就以后,才能生长出来,所以要修行,先要修行信心。后位功德是什么功德呢?「渐渐胜进」,就是超进,也就是进入的意思。「住、行、向、地等果故」,入十住、十…

《大乘起信论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