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本因,一切清净法、染污法,都是由真如生出来,真如是一切法的本因,「大总相」,真如能含摄一切凡圣、染净诸差别相,叫总相。生灭门也是含摄一切诸相,也叫做总相,但是跟真如门比起来,真如门才是生灭门的本体,所以叫做大总相,就是一切染法、净法的大总相。「法门体」,法门的本体。真如法门、生灭法门,这一切法门都有个本体,是大总相一切法门的本体,换句话说,真如是一切法的本体。
「所谓心性不生不灭」,真如就是一心的本性,也就是一心的本体。性者体也,这个心性就是真如,真如就是心性,它是不生不灭之法。这是离言讲真如,在不起门中讲真如。「不生不灭」有二种解释,第一种,谓随妄不生,约治不灭也。就是真如本体不动而能随缘,随缘它有生灭,但是它的本体还是不动。真如随缘不动,随染妄法真如没有生起,依着真如生起来一些染妄之法,但是真如本体没有动,随缘它不变,叫「随妄不生」。等到你修治的时候,把染污法、虚妄法修灭了,真如并没有灭,反而把真如显发出来,叫「约治不灭」。第二种,修起不生,处染不灭也。你一修行,依着始觉智证得本觉理体,「修起不生」,净法生出来,真如没有生。真如没有生,怎么我的净法慢慢增长起来呢?初地是初地的净法,二地是二地的净法,越来越增长,是你随分发现的,真如法并没有生。「处染不灭」,处在染污法之中也不灭,在我们众生份上,处于染污法之中,真如也没有灭,是为心性不增不灭。
卯二、会妄显真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卯二、会妄显真」,把妄法融会贯通,显出来真如。「一切诸法」,凡夫法、圣人法、染污法、清净法,也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这一切诸法。有没有这些诸法呢?没有。怎么眼见有诸法呢?「唯依妄念,而有差别」,既然叫一切诸法,就不是「大总相法门体」,一切诸法怎么会有差别相呢?依着妄念才生出来差别相。生灭门的道理,要依着这个法,才能生出来那个法,《楞严经》讲:「相见无性,同于交芦。」像两枝芦苇交叉才能站立起来,你把一枝芦苇拿开,另一枝芦苇站不住就倒下来,就是你要是没有妄念,根本没有一切诸法,下面一句就是这样解释的。「若离心念」,「心念」,妄心之念,解释「唯依妄念」的「妄念」二字。因为真心没有念,要是离了妄心之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一切诸法」对着心外叫做境界,对着心里,这些境界之相,就是一切诸法差别之相,统统没有。再看着《会阅笔记》解释一遍。
《会阅笔记》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执者云:现见诸法差别迁流,云何乃言性无生灭?释云:差别相者,是汝徧计妄情所作,本来无实。如依病眼,妄见空华。故云:「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也。疑者又云:以何得知,依妄念生耶?释云:以诸圣人离妄念故,既无此境;即验此境,定从妄生。如病眼愈后,不见空华;定知空华,由病眼生。故云「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也。
讲「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执者云」,起执着的人说:「现见诸法差别迁流」,我们眼前都看得见,这一切诸法差别之相,人是人的相,物是物的相,有情是有情的相,无情是无情的相,一切法差别,生住异灭,都在迁流不息。「云何乃言性无生灭?」这句是跟着上面正文「所谓心性不生不灭」来的,你怎么说真如的心性不生不灭呢?下面解释给他听,「释云:差别相者,是汝徧计妄情所作,本来无实。」你看见一切诸法差别之相迁流不息,是依着你的徧计所执。唯识有三个性,凡夫的性,叫做徧计所执性。「徧计」是周徧计度,没有哪一法他不计度,计就是执。为什么要周徧计度?因为妄情,「妄情」是由你的虚妄之心,生出来的情执。情就是情感,你动了情感才执着,所以叫情执,虚妄之情执。「所作」,一切法唯心造,这些虚妄不实的差别相,是你徧计所执,虚妄的心造作出来的。「本来无实」,根本不是实有的,本来没有这些差别诸相。「如依病眼,妄见空华」,比如眼睛生了病,看见虚空有花,红的花、白的花,花开、花灭,看见很多虚空的花。「故云:『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也。」所以一切诸法,是由妄想的心念分别出来,才有差别诸相。
「疑者又云:以何得知,依妄念生耶?」疑惑的人又说:眼见的一切诸法,怎么知道是依着妄念生出来的呢?一切不学佛法的人,都认为心外有实法。这个心外境界,怎么会依着妄念生呢?「释云:以诸圣人离妄念故,既无此境;即验此境,定由妄生。」再解释:因为圣人离了妄念,就没有一切心外的境界差别诸相,就证明一切诸法的境界,一定是由妄念生的。拿前面病眼见空华的譬喻,再进一步解释,「如病眼愈后,不见空华;定知空华,由病眼生。」好像病眼治好了,看不见虚空有花,回头想想看,以前见的虚空的花是从哪里生的?从虚空生出来的吗?不是的,是从病眼生出来的,一定知道虚空的花,是从病眼生的。「故云『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也。」所以要是离了妄念,就没有一切境界相。
卯三、结真离妄
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卯三、结真离妄」,总结前文,真如是离妄念的。「是故」,妄念、妄法本空,真心本有,以是之故。「一切法从本已来」,一切法从无始以来就没有相,不是今天才离相。「离言说相」,不是你言语说出来的。「离名字相」,不是经本上写出来的文句。这两句合起来叫做语言相,因为你眼睛看的文句也是语言。「离心缘相」,不是你心里思想出来的。「毕竟平等」,究竟无差别。一切诸法差别之相,是依妄念生的。离了妄念,一切诸法都是平等之相。既然没有差别之相,「无有变异」,没有变异。有差别之相,才有生、住、异、灭;没有差别之相,哪有生、住、异、灭呢?有生、住、异、灭,生是生的相,住是住的相,异是异的相,灭是灭的相,才有变异之相。「不可破坏」,一切法的平等之性,处于染法没有破,在修行、修治的时候,也不会坏。「唯是一心」,一心在哪里?一心就在一切法上。一切法就是我的一个真心,不是妄心,「故名真如」,所以名字叫做真如。
《会阅笔记》
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是故」者,是所执本空故,真心不动故。由此一切诸法皆即真如也。「离言说相」者,非在言说音声中故。「离名字相」,非在文句诠表中故。此二句显「言语路绝」也。「离心缘相」者,非心意分别所及故,此句显「心行处灭」也。「毕竟平等,无有变异」者,以虽在染净法中,而性恒无二,始终不改也。「不可破坏」者,以在染不破,治道不坏也。
再讲《会阅笔记》,「『是故』者」,以什么之故呢?「是所执本空故」,你所执着的一切法有差别之相,本来空,本来没有差别之相。「真心不动故」,你看一切法有变异之相,是你妄情执着出来的,真心没有变动。所执本空,真心不动,以是之故。「由此一切诸法皆即真如也」,一切诸法统统是真如的本体。「『离言说相』者,非在言说音声中故。」不是你的语言音声所说出来的。「『离名字相』,非在文句诠表中故。」「文句」,就是文字相,叫名字相。「此二句显『言语路绝』也」,「离言说相,离名字相」这二句,显示言语的道路断绝,就是你说来说法都不是。真如之法,不是你用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也不是用文字可以写出来的。
「『离心缘相』者,非心意分别所及故」,「缘」就是思虑,「及」就是到,你用心思去攀缘思虑,分别一切诸法,真如不是你的心意可以分别到的。「此句显『心行处灭』也」,「行」是迁流不息之意。心里在念念分别,等于走路。你念来念去,都不是真如,你怎样分别都不是真如,真如不是用你的心思可以思想得到的。「『毕竟平等,无有变异』者,以虽在染净法中」,「毕竟平等,无有变异」,染法、净法是差别之相,真如虽然在染法净法之中,「而性恒无二」,「无二」,就是无差别,真如的本性是恒常没有差别,也就是平等。「始终不改也」,真如的本性从本以来就没有变动。「『不可破坏』者,以在染不破,治道不坏也。」真如处于染法,它的本性并没有破,本性不动。在你修道的时候,把染法修治坏了,真如不会被你修治坏,所以「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寅二、会执释名(分二)卯初、释(分三)
辰初、正会治执
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
「寅二、会执释名」,把执着会通,解释真如的名字,分二科。「卯初、释」,再分三科,「辰初、正会治执」,正当会通所对治的执着。「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执着的人要给他会通,怎样叫离言说相?说的都不是真如,因为你说来说去、写来写去,都是一些假名字,没有真实之体在里面。说的是语言相,写的是文字相,没有真实之体。怎么知道说的、写的,没有真实之体?「但随妄念,不可得故。」你所有的语言,是从你的妄念生出来的;你所写的文字,也是依着你的妄念生出来的,实实在在没有一个真实之体,在语言文字里面得到。执着的人问:你为什么要说真如的名字呢?真如的名字,不是说出来、写出来的吗?你说出来是语言相,写出来是文字相啊!下面答复:「…
《大乘起信论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