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外面山河大地,桌子、椅子、凳子,都有形体、有体质,就会阻碍。观我空,先观色蕴的身体是因缘生法,不是单有一个条件,至少有四个条件: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的。一、地大,坚硬之性,如身体的骨头。二、水大,湿润之性,如身体的血液、水分。三、火大,热燥之性,如身体有暖气。四、风大,流动之性,如呼吸,身体一个部分受风寒就生病,中风,就不会动了。地、水、火、风四大叫四大种,为什么叫四大种呢?因为一切众生的身体,及外面山河大地器世界,都是由地、水、火、风四种组合成的。
众生的根机不一样,有上根、中根、下根的分别。你要是上根的人,一听到四大假合之理,随文作观,当下就开悟。你要是中根、下根的人,要天天观照,观照到功夫成熟,忽然贯通,也能观空。身体观空,还有一个妄心,我们众生的心是妄想心,由受、想、行、识四个蕴合成。
一、受蕴,「领纳」为义,能领受、纳受,一接触外面的境界,就把它领纳到心里。妄想心有这种功能,能接受外面的境界。
二、想蕴,「取像」为义,境界现前,它能领纳外面的境界;境界不现前,它能想一个外面境界的像貌出来。
三、行蕴,「造作」为义,造善业、造恶业,都是行的功能。
四、识蕴,「了别」为义,众生喜欢起分别,知人识物,都能明了分别。人里面,谁是男人?谁是女人?谁是老人?谁是年轻人?都是识的功能。乃至于我们学佛法,了达佛经上的义理,都是识蕴的作用。受、想、行、识这个识,即第六识的心王。按心王说,八个识心王,以第六识心王,明了分别的功能最强盛。「受、想、行」属心所,是心王所有的法。心所若详细分,一共有五十一个心所,以「受、想、行」三个的力量最强。这里标出来第六识,由心王、心所合起来,就成众生的妄想心。
你打坐起观照,观想我的心是什么?就是四个心所在妄想分别,我的心只有一个,为什么会有受、想、行、识四个心所呢?可见心没有真实的本体。你要是上根利智的人,一观照心就空了。中下根的人,只要你肯观照用功,久了功夫成熟的时候,一旦豁然贯通,也能照见心空。色照空,心也照空,就照见五蕴皆空。
刚才讲坐下来用功,实际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都要常常起观照,但初发心的人,可先坐着观照,方法如何?
一、调身,结跏趺坐,双腿要盘起来,两只手结三昧印。初用功的人,未曾盘过腿,双腿盘起来痛得受不了!你也可用半盘跏趺坐,但是要坐得端端正正,不可左偏右倚,前俯后仰。
二、调息,呼吸要调得不粗不细,不粗,要调到坐下来,鼻子呼吸的声音,自已耳朵听不见。不细,调得太细,呼吸会困难,自已感觉闷气不好。总之,调息,要调到听不到自己呼吸的声音,而呼吸感觉通畅自在。
三、调心,把自己的妄想心调好,就是不掉举、不昏沈。心浮起来就是掉举、散乱、打妄想,你不坐下来,妄想不来,一盘腿妄想就来,妄想是一连串,打不完的妄想。有时想用功一小时,坐下来要起观照,妄想来了,一个妄想跟着一个妄想来,妄想还没打完,一个小时到了。你以为用功一小时,实际都在打妄想。好不容易不打妄想,这时候起昏沈,瞌睡来了,这更害人!因为妄想有间断的时间,还能起觉照。昏沈来,不容易起觉照,你以为打坐用功一个小时,实际都在睡觉,你一天要用功三小时,实际是睡了三小时。昏沈来了,真是要命,不盘腿瞌睡不来,一盘腿昏沈就来,坐在那里身体摇摇晃晃,还没有睡醒,一个小时到了,所以打坐不能让心昏沈。
你想了解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请参阅智者大师着的《小止观》,里面说得很清楚。
你坐下来调身、调息、调心,前方便都调好了。我们修般若观行,要用般若智慧,观照五蕴皆空。我的身体是空的,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心也是空的,由受、想、行、识合成。内外八大合成一个我,也是空的,哪有一个我?要这样观照,观照到功夫成熟时,就把我观空了。观照到五蕴没有我,我空,这是小乘的智慧,是浅般若。我们修深般若,要把五蕴假法照空,因为五蕴法没有本体自性,也是空的。
「照见五蕴皆空」,古人有个譬喻,众生起我执,等于五根线合成一条绳子,众生把绳子当成是真实的。二乘人观照到我空,我是五根线合起来的绳子,把绳子抖开,只是五根线而已,绳子没有本体,当体就空,但是二乘人认为五根线还是有的。大乘修深般若,连五根线也观空,因为线是由棉花纺出来的,再把它抖开,五根线没有线的本体,只是些纤维,线空了。你能照见我空,照见法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
一切苦厄,包括九法界的众生,三界以内六凡法界,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三界以内的众生有分段生死苦。三界以外三乘圣人:声闻、缘觉、菩萨,还没成佛,还有变易生死苦。等到照见五蕴皆空,成了佛,九法界分段、变易两种生死全部都解脱了。因此十个法界,只有佛度一切苦厄。
分是分限,三界以内众生的寿命,都是有分限。比如天人的寿命最长,活到八万劫。人寿命长的活到一百岁,再长的,活到一百二十岁。朝生暮死的众生,早上生出来,晚上就死了,活不到一天,寿命都是有分限。段是段落,身形有段落,一条小虫一、二分,有段落。一个人身长五、六尺,有段落。人死了,修善业的,生到天上去;造恶业的,堕到三恶道。三恶道出来再转为人,死此生彼,彼死生此,寿命有分限,身体有段落,这叫分段生死。
三乘圣人超出三界,分段生死了脱,不会再死此生彼,在六道轮回。他的身体由粗变细,妄念有生有灭,叫变易生死。五蕴法是外面一个身体,色蕴里面一个妄想心。三乘圣人没成佛,五蕴还是有,只是和凡夫不同,身体、妄念都比凡夫微细。等到照见五蕴皆空,九法界众生的苦厄都照空,二种生死都了脱,就能度一切苦厄。
【释疑】:观自在菩萨尚未成佛,还是有苦,如何能度一切苦厄呢?
【答】:前面讲过,观自在菩萨,本位是正法明如来,老早成佛,为度众生,他倒驾慈航,示现菩萨身,分段、变易二种生死都已了脱,所以能度一切苦厄。
这一科是略标纲要,下面一科是广陈实义,广为说明真实的义理,说明如何照见五蕴皆空?
丙二、广陈实义(分五) 丁一、拂外疑 丁二、显法体 丁三、明所离
丁四、辨所得 丁五、结叹胜能
丁一、拂外疑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是说明五蕴皆空的道理。「舍利子!」叫一声当机者。「舍利」是梵语,「子」是中国话,这是华梵合译的名词。舍利是他母亲的名字,中国话翻为「鹙」,舍利子母亲的眼睛,像鹙鸟的眼睛那么美丽。舍利,也翻为「身」,舍利子母亲的身形最窈窕。舍利子母亲眼睛最美丽,或者身体最窈窕,因为翻译的规矩含多义不翻,所以保存梵音叫舍利。中国人避讳父母名字,印度的风俗习惯和中国不同,冠父母的名字,表示最尊敬,他是舍利的儿子,因此叫舍利子。
为什么不叫别人,叫舍利子作当机者呢?因为舍利子在声闻众中,智慧第一。声闻乘都破我执,证我空,证得阿罗汉,但是叫他们进一步观法空,智慧不够观不来,所以找声闻众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子来当机,好进一步修法空的道理,证大乘果位。
前面总说「照见五蕴皆空」,下面分别解释,「色」,质碍为义,色是眼睛所看见,内而根身,外而世界,都是色法。我们凡夫看见有色法,但是真空理体是没有的。这里说明如何「照见五蕴皆空」?
「色不异空」,「异」是不同,色法没有不同于空法。反过来讲,「空不异色」,空法也没有不同于色法。色与空相似,空与色也相似,但是还是二个法。再进一步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法就是空法,空法就是色法,没有二个法。
把色空了,下面再空四个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跟色蕴一样,要是详细地说:「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乃至于「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心经》上所讲的空,是真空,不是没有东西的空,也不是虚空的空。《心经》上所讲的色,有这个法,也有受、想、行、识,但是幻化而有,不是实实在在的有。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因缘所生的法,《大智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生起来的法,你看是有,但是当体即空。因为因缘生出来的一切法,没有本体自性,当体就是空的。
一切有为法如幻化,可用印度的幻术来解释,你看变幻术的人,虽然幻化出来东西,可是当体即是空的。变幻术的人,拿条手巾一挥,即变出一匹马来,「马即是空」,你虽然看见活泼生动的马,但是当体即是空的。
《金刚经》最后有个偈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生的,看似有,当体却是空的。「如梦幻泡影」,像作梦一样,梦境是有,当体却是空的。梦里人人物物,悲欢离合,仿如真实的境界,等梦醒之后,才知道空梦一场。其实梦里的境界就是空的,哪里有实在的境界?「泡」,水里有个泡沫,你看见似有,并无实在的本体。「影」,如水中月,你看水中有月亮,那只是个影子,当体即是空的。如镜中像,镜子里面有一个像,看见是有个像在,当体却是空的。「影」,最好用电影来解释,现在家家户户有电视,等于电影缩小银幕一样。看电视时,观赏者的心情,随着剧情发展变化,剧中令人欢喜的情节,你跟着笑;剧中使人悲痛的剧情,你跟着哭。实际只是影子,哪是真实的呢?其实一切有为法,就像电影、电视所现的影像一样,只是个影子,哪是真的?
五蕴,先讲色蕴,因为色蕴最难空,它是我们眼睛…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讲于桃园正觉莲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