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之相。你看见有生有灭,是眼睛有毛病,看见的一切人人物物,乃至山河大地,这些法都是凡夫执着出来的。因为一切法从缘生,没有本体自性,所以生即无生,灭即无灭。生的时候,虚妄而生;灭的时候,虚妄而灭,一切法并没有真实生灭。
譬如讲经法会,当体就是空的,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它是由因缘而生,由因缘而灭。因为讲经法会,必须有六种缘才能成就,除了要有讲经的法师,还必须有听众、讲堂、桌椅、经本等众缘而成。讲经法会是虚妄而生,叫缘聚则生;等到讲经圆满,缘散则灭,叫幻生幻灭,像变戏法变出来的,缘聚则生,叫如幻有;缘散则灭,叫毕竟空。在《心经》上叫幻色,叫真空,你这样随文作观想,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就不会生烦恼。
再举个例子:最近报载一位父亲去世,留下一栋三层楼的房子,他有两个儿子要分三层楼,分不清楚就吵架,弟弟持刀杀死哥哥,父亲尸骨未寒,兄弟一个死,一个坐牢去了,杀人罪,不是判死刑,就是无期徒刑,这下子那栋房子归给谁?你说冤枉不冤枉呢?为什么这样愚痴?因为他们观不空,不晓得那栋楼是因缘生法,早晚要坏,把它当成真实的,动了贪瞋痴,铸成大错。
由这个例子,我们要警觉:一切事情都把它当空的,还生什么贪心、瞋恨心呢?佛教讲真理,不是硬要你把它观空。本来不生不灭,缘生如幻而生,缘灭如幻而灭,一切境界都是这样。在真空理体上,本来不生不灭。
在印度有一种幻术,能从无变有,比如现在没有狗,他能变一只狗,很漂亮,会摇头摇尾,见人很亲热,叫如幻有。等幻术收回,这只可爱的小狗没有了,叫如幻灭。根本就没有狗生出来,怎么有狗灭掉?一切法随时要这样观想,就容易悟到真空理体。
上面讲「不生不灭」,是凡夫法。接着讲「不垢不净」,是二乘圣人之法,二乘人要了生死、出三界,因为三界以内生死之法,都是染污之法,他把三界以内的烦恼断掉,了脱生死,超出三界以外,得了清净法,这是二乘人的执着。二乘人起了法执,他不晓得我空了,法也是空的,在真空理体上,根本没有垢、没有净。比如镜子现像,这里有一面很大的玻璃镜子,人来照人,物来照物。打扫便所的人,手里端着便盆经过镜子,照得清清楚楚,大小便都是染垢的。等便所打扫清净,打扫便所的人洗澡更衣,整理得干干净净。这时候再经过镜子,镜子照的是干干净净的人。这就是有垢有净,可是在镜子的本体上,从来没有垢,也没有净。二乘圣人破了我执,没破法执,他把三界看作像大牢狱,生死看作冤家对头,把三界生死之法,当作真实的,所以急急忙忙了生死、出三界,不发菩提心度众生,就落到小乘偏空涅槃上。因为他认定三界以内的法,都是染污法,超出三界之外,才是清净法。说染污法、清净法,还是对待的虚妄之法,在真空理体上,从来没有染垢,也没有清净。
再讲「不增不减」,这句是对三乘教的菩萨说的。三乘教的菩萨,他知道我也空、法也空,但是他对于佛果这个相的障碍,不能尽除。成了佛,一切障碍都断尽,一切功德都圆满。在佛的果位上,障碍断尽,真空理体,没有减少一点;功德圆满,真空理体,也没有增加一点。成了佛,只是圆满证得真空理体,这个真空理体在你有障碍的时候,它没有减少;在你做功德的时候,它也没有增加,所以叫「不增不减」。
上一科把真空的法体显出来,「诸法空相」没有个样子,「空相」是对着「有相」的法说的,作三对六不来解释,所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真空实相的理体。
以上「丁二、显法体」讲完,接着讲「丁三、明所离」,诸法都得远离,分为四小科。
丁三、明所离(分四) 戊一、法相开合门 戊二、缘起逆顺门
戊三、染净因果门 戊四、境智能所门
戊一、法相开合门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戊一、法相开合门」,先离开凡夫法,不是你听到真空实相,听懂就算了,听懂了你还要离得开。离不开,《心经》是《心经》,我们是我们。《心经》上是诸法空相现前,我们的空相没有现前,因为要离的诸法你没有离开,应该有所离,先离开凡夫法。
凡夫法,是三界以内的有为法,一共分三科。第一科是五蕴,把一切法分成五种:色、受、想、行、识,色法只有一种,心法分成四种。对于迷「心」法重的众生,说五蕴。要是有一类众生,他对于心法不太迷,迷「色」法迷得厉害,佛就给他说十二处。十二处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心法受、想、行、识四个,合到十二处有意、法二个。「色法」一个,再广开成十个。实际上详细地分,法尘里有一半是色法,就是有十个半是色法,一个半是心法。
对于「色法、心法」都迷的人,再给他说十八界,把心法开成八个,色法开成十个,说六根、六尘、六识。三界之内的法,详细分起来,法相多得不得了,叫诸法,合起来不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眼
耳
六根 鼻
舌 色法(十个半)
身
意
十二处 色
声
香
六尘 味 心法(一个半)
触
法
「是故空中无色」,以是之故,因为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故,所以在真空实相之中,没有色法。「无受想行识」,也没有受、想、行、识四个法,就是没有五蕴,五蕴本来空的。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对迷「色法」重的众生,讲空十二处。内六根:眼、耳、鼻、舌、身,其实合起来就是一个「色」。「意」是受、想、行、识,合起来是一个「心」。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尘是外面的境界,能染污自性,叫尘境,色、声、香、味、触这五个尘境属于「色」法,「法尘」属于心法,详细分,还有一半属于色法。现在不详细分,「意」、「法」二个是心法,前面的五根、五尘,十个是色法。十二处,处是处所,内六根、外六尘接触起来能生六识,是生识之处所。在凡夫份上,内六根、外六尘,在真空实相之中,本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没有十二处,空十二处。
再空十八界,「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乃至」是超略之词,十八界是十二处:内六根、外六尘,中间再生起来六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经文上把它超略过去,真空实相之中,根本没有眼界,乃至于也没有意识界,就是连十八界都空掉。
合起来就是没有五蕴,也没有十二处、十八界。三界以内的有为凡夫法,在真空实相之中,根本都没有。
以上把「戊一、法相开合门」讲完。
眼
耳
六根 鼻
舌
身
意 色法(十个半)
色
声
十八界 六尘 香
味
触
法
眼
耳
六识 鼻 心法(七个半)
舌
身
意
戊二、缘起逆顺门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下面再空出世间法,出世间法就是三乘法,空缘觉法、声闻法、菩萨法。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一句是空十二因缘的缘觉法。十二因缘,亦名缘起,亦名缘生,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种。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凡夫众生流转生死,都是由这十二法缘起的。
一、无明,是不明,就是烦恼,也叫惑、迷惑,「无明缘行」。
二、行,是造作,就是造业,现在叫做行为、行动。「无明」和「行」二个缘,是过去世所作的因,我们为何来转生?过去由「无明」造业,造业就是由「行」造的。到了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讲于基隆海会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