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思想时,说:譬喻师的本义,是心色不离的,然由于四项理论,故倾向于唯心论23。其中二项是:
譬喻者以为:“离思无异熟因,离受无异熟果”(大正27.96上);“身语意业,皆是一思”(大正27.587上)。以业为思——意志力的活动;佛教的业果论,被安放于唯心的基石上。业感果报,本为自己决定自己的自力论。如自己所作的,造成强大的潜力(业),到了一定阶段,就必然而无可避免。譬喻师倾向于唯心,重视现起的心力,所以否定了定业,说“一切业皆可转故,乃至无间业亦可令转”(大正27.593中)。这与大乘经中,阿闍世王解脱业障的传说相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pp.374--375)
源于导师所说:“譬喻师倾向于唯心,重视现起的心力,所以否定了定业,说“一切业皆可转故,乃至无间业亦可令转”。”这激发笔者想要探究:《大毗婆沙论》时代,论师们如何去诠释业力问题,以及譬喻师的“业力可转”说,是譬喻师的特见,还是当时教界的普遍思潮?所以在研读《婆沙论》时,特别留意这方面的问题。以下,列举笔者于论中发现的四项特殊意见,藉以说明论师对业力说的诠释。
一、已种顺解脱分善根者当得解脱说
《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七十六,论主说:
宁作提婆达多堕无间狱,不作嗢达洛迦曷逻摩子生非想非非想天。所以者何?提婆达多虽造〔恶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罗汉尼等〕三无间业,断诸善根,堕无间狱,而于人寿四万岁时,当得独觉菩提,利根胜舍利子等。嗢达洛迦曷逻摩子虽离八地染,住八等至,极奢摩他,垂越三有,近甘露门,生非想非非想处,经八万大劫受寂静乐。从彼命终,由恶业力,生彼阿练若苦行林中,作着翅飞狸、捕食禽兽,水陆空行,无得免者。由此恶行,命终当堕无间地狱,具受种种难忍剧苦,佛不记彼得解脱时。(大正27.885下)
论主说“宁作提婆达多堕无间狱,不作嗢达洛迦曷逻摩子生非想非非想天”,因为提婆达多“已种顺解脱分善根”故,虽然造了重大恶业,生无间地狱中,而未来当成独觉,利根胜舍利子等。那么,什么是“顺解脱分善根”呢?据《大毗婆沙论》的解释:顺解脱分善根,是种下了决定解脱的种子,将来决定得般涅槃。佛弟子或听闻佛法,如理思惟,或布施,或持戒,若能“发增上意乐,欣求涅槃,厌背生死,随起少分施、戒、闻善,即能决定种此善根”(大正27.35中)。相反的,纵使娴熟三藏,以及通达世俗外道诸论,若不种顺解脱分善根,终将长夜生死轮回,没有解脱之日(大正27.885中,24。亦即有情只要:
惠施一抟之食,或受持一日夜戒,或乃至诵四句伽他,或须臾间修定加行,而能种植顺解脱分善根。由此后时虽因烦恼造作种种身、语、意恶行,或作无间业,或复断灭一切善根,乃至身中无有少许白法种子,堕无间狱,受种种苦,而得名为住涅槃岸;以彼必得般涅槃故”(885中--下)。
所以,顺解脱分善根是:“种决定解脱种子,因此决定得般涅槃”(35上)。论中又说:顺解脱分善根,是以“身、语、意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在“欲界起,非色、无色界;欲界中,人趣起,非余趣;人趣中,三洲起,除北俱卢洲”等。又,此善根于佛出世时种,因为“要有佛法方能种”故。不过,也有主张:“虽无佛法,若遇独觉亦能种此善根”(大正 27.35上)的说法。
种了顺解脱分善根,将来必定得解脱涅槃。那么,种下以后,须要经过多久的时间才能得解脱呢?论主说:
若极速者,要经三生。谓初生中,种此种子;第二生中,令其成熟;第三生中,即能解脱。余则不定。有种顺解脱分善根已,或经一劫、或经百劫、或经千劫,流转生死,而不能起顺抉择分。有起顺抉择分善根已,或经一生,或经百生,或经千生,流转生死,而不能入正性离生。(大正27.35中)
又,顺解脱分善根在有情身其相微细,已种未种云何可知?论主回答:
以相故知。若闻善友说正法时,身毛为竖,悲泣流泪,厌离生死,欣乐涅槃;于法、法师深生爱敬——当知决定已种顺解脱分善根。若不能如是,当知未种。(大正27.886上)
关于“顺解脱分善根”的相关问题,婆沙论主作了以上系列的分别。此中值得留意者有二:一、论主说:有情只要“发增上意乐,欣求涅槃,厌背生死,随起少分施、戒、闻善”,就能决定种此善根;此顺解脱分善根以“身、语、意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种此善根后,“若极速者,要经三生”,即得解脱。这种说法强调了:声闻佛教行者求出世解脱,首要之途,即是发欣上厌下的厌离心。
二、论主说:嗢达洛迦曷逻摩子,虽生非想非非想处,经八万大劫受寂静乐,但从彼命终后,由恶业力,生为禽兽。又由恶行,命终当堕无间地狱,具受种种难忍剧苦,无解脱时。这里,就牵涉到旁生是否造无间业的问题了。
以“无间地狱”的定义来说,生无间地狱者,必是造无间业者——杀母、杀父、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大正27.619上)。由此五种业,是最极重恶业,决定于地狱受,又
决定顺次生受(来生),故称无间业(600中)。而有情构成无间罪的要素是:起加行和果究竟。意思是说:有情起了杀害母亲、父亲,乃至破和合僧的心念——起加行,动身发语至真正达到目的:母死乃至僧破——果究竟。《大毗婆沙论》中,论师们亦钜细靡遗的分析每个无间罪的内容,那类有情可能造无间罪,以及那一种情况才算是造了无间业(大正27.619上--621上,601下--604上)等。至于旁生是否能造五无间业呢?《大毗婆沙论》中,在“害父母无间业处”,亦有论及。如问:
诸旁生类杀害父母得无间不?答:不得。所以者何?彼身法尔志力微劣,不能作律仪,不律仪器故。尊者世友说曰:诸旁生类杀害父母,不得无间。所以者何?彼于父母无爱敬心可先现前今坏灭故。复次,彼于父母无胜惭愧可先现前今坏灭故。大德说曰:诸旁生类杀害父母,于无间罪有得不得。谓聪慧者得,非聪慧者不得。曾闻有聪慧龙马,人贪其种,令与母合,马后觉知,断势而死。(大正27.619中--下)
有部论师中,对于旁生是否构成害父害母的无间业,是意见分歧,莫衷一是。其中,只有譬喻师大德法救以为:若聪慧的旁生,可得害父母的无间业;世友论师以及有部正义,则主张旁生不得无间业。那么,论主说:嗢达洛迦曷逻摩子从非想非非想天命终后,生为“着翅飞狸,捕食禽兽,水陆空行,无得免者。由此恶行,命终当堕无间地狱,具受种种难忍剧苦”,显然的是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了!
二、现法(当生)中续善根者,现身能入正性离生,乃至证得阿罗汉果
《大毗婆沙论》卷三五,论主解释“断善根”的定义:有情“相续中,邪见现在前时,令诸善根成就得灭,不成就得生,说明为断。若相续中无善根得,尔时名为善根已断”(大正27.182中)。而“善根断以不成就为自性,是无覆无记、心不相应行蕴所摄”(182下)。至于在三界、五趣、四洲中,何界、处、地有断善根?何等补特伽罗能断善根?有部论师中有异说25,而论主认为:唯有“欲界,非色、无色界;人趣,非余趣〔天、地狱、饿鬼、旁生〕;三洲,除北洲”;“唯见行者能断善根,非爱行者。……于见行中,男子、女人,俱能断”(182下)等。
在“断善根”的论题中,值得留意的有二:一、若断善根后,现法(当生)中还能续善根否?二、若现法能续,还得解脱涅槃否?
一、断善根已,现法(当生)能否续善根?论中分二方面来说:若依《施设论》说,彼于现法(当生)中不能续善,决定于地狱中生时或死时才能续善。若依道理说,断善根者,于现法中,也有能续善根的26。如论主说:
彼若遇多闻善友,具戒辩才,言词威肃,能为说法,引发其心。告言:“汝于因果正理,应生信解,勿起邪谤。如于我所,以淳净心恭敬供养,于其余尊重同梵行边,亦应如是,由此令汝长夜获得安稳。”彼闻言若欢喜领受,当知即是已续善根。(大正27.184上--中)
论主认为:断善根者,当生若能亲近善知识,并欢喜领受善知识的化导,于因果正理深生信解,恭敬三宝,即是善根已续。而且,续善根有二种情形:有现法续,有转身续。那么,如何会通《施设论》(转身才能续善根)的说法呢?论主说:若只断善根而不造无间业者;或由缘力,由他力,由资粮力,见坏、戒不坏,意乐坏、加行不坏者,这些人断了善根,是现法能续的;反之则要转身才能续(大正27.184中)。若现法中续善根者,命终后不一定生到地狱,“唯有转身续者,定生地狱”(184中)。
二、若现法中续善根者,现身能否入正性离生?
答:有说:不能。以彼邪见坏相续故,善根羸劣,尚不能生顺抉择分,何况能入正性离生!有说:彼虽现不能入正性离生,而能引起顺抉择分。〔论主〕评曰:彼能引起顺抉择分,亦复能入正性离生,乃至能得阿罗汉果。如嗢羯吒婆罗门等,断善根已,尊者舍利子为其说法,令续善根,渐得见谛,乃至究竟。(大正27.184下)
在诸师异说中,论主的正义是:现法续善根者,现身不但能引起顺抉择分,甚至有可能入…
《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业力观(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