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困难。
麦彭仁波切举例说:在看见有利润时,就不会为路途遥远而伤心,无论再怎么困难,也会觉得这是一个快乐的事情。现在世间有些老板做生意能赚到钱,自己也有成功感,所以无论白天晚上再怎么累,精神都很好,也觉得自己再累都值得:从他们说话的口气中就听得出来。同样,若真正对众生有利,在一切时中披上精进的盔甲也不会有困难。
《大宝积经》里有一个很好的教言:“如是诸菩萨,普为诸众生,能于一切时,精进被甲胄(胄指古代作战时战士所戴的头盔)。”可见,对真正发菩提心的菩萨来讲,他会普遍利益所有有生命的众生。并不会因为他是我的亲戚、他与我关系很好、他对我有恩德、他与我有感情,所以我今天要花钱帮助他看医生等;也不会因为这个人与我关系不好或不怨不亲,就不帮助他。也就是说,菩萨会无条件、不偏堕地利益所有众生。
至于利益的时间,也不会因为今天很开心就利益众生,明天心情不好就不利益众生,只要生命存在,利益众生的事业就不会间断。有些发菩提心的人,在吃穿等维护身体的因缘具足时,口口声声都说要发大乘菩提心——我要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老母有情;而在心情不太好时,就恨他人,若自己的亲生父母在眼前,恐怕也会用各种态度来理麻(此乃四川方言,可理解为收拾、折磨、惩治等),那这就不是真正利益众生。什么才是真正利益众生呢?能于一切时披上利益众生的精进甲胄,这就是真正利益众生。
但对真正想帮助众生,或利益众生这颗心真正生起来的菩萨而言,表面看来他们在三个阿僧祇劫等漫长时间里利益众生,实际上只是很短暂的时日。这就像我们很愿意做某件事情,时间就会过得很快一样。以前善导大师每天讲七堂课,别人问他:为什么你讲那么多堂课还不觉得累?他说:我用佛法来帮助众生,心里特别开心,所以不觉得累,也不觉得时间长。所以在座的道友,如果自己真正想帮助众生,那不管从事什么,都不会觉得累,也不会认为时间长;如果觉得众生与你没关系,那做一点点小事都会很累,也会认为时间特别漫长。
当然,在利益众生方面,也不一定非要自己亲自为他们讲经说法,通过各种方式都可以利益众生,甚至让众生获得开悟。唐朝有一位崇信禅师,他早年就依止道悟禅师,虽然依止了很多年,但师父并没给他传任何法,每天都让他砍柴、提水,做很多家务事。有一天他说:师父!您可不可以给我传一个真正的法,我在您门下依止了这么多年,但一点心要都没得到,所以很伤心。师父告诉他:我从来没有懈怠,一直在为你传授心要。弟子不解地问:您给我传了什么法?师父说:你每次给我端茶我都喝了,你每次给我送饭我都吃了,你每次给我合掌我都点头,这难道不是为你传授的心要吗?听到这个话,崇信禅师当下就获得开悟。
的确,按照有些教言来讲,承事善知识是成就的方便。以前,霞叶瓦尊者一心一意承事金厄瓦尊者,有一次倒灰时在楼梯间当下证悟,这样的公案相当多。所以我想,要获得成就也不一定非要死死依赖佛经。如果有利他的发心,而一直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这个就变成了成佛之因。或者承事善知识,或修行大乘空性法要,这些都是成佛之因。虽然道路不相同,但每个窍诀都有它的殊胜性。
话说回来,作为真正发大乘菩提心的人来讲,如果利他的精进不断,做任何事情都会很容易,不会有困难;但最关键的是,我们内心有没有利他的心。我经常这样认为:大乘的利他菩提心不仅是成佛之因,而且还是当今世界唯一的精神妙药。现在全世界,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认为东方佛教最精要的就是菩提心,而且它对现在的人类来讲,确实是最无上的心理妙药。可是,很多人都得不到这种妙药,心里特别痛苦,甚至痛苦根本没办法解决。
为什么现在社会什么都矛盾重重呢?这是因为现在世间不像古代社会,在古代人们都知足少欲,自己有吃的、有穿的就可以了,没有过多的要求和希望。但现在并不是这样,比如车、房、手机、电脑等产品,人们不得不通过广告等方式来做,因为成千上万人都依靠它们而生存。的确,无论是生产电脑的微软等公司,还是生产汽车的福特等公司,世界各地无数人都依靠它们维持生活。但这些产品特别多的时候,就会给人们带来各种污染和痛苦。
现在世界很多新闻都这样讲:汽车不得不做,因为不做就没办法满足客户的希求,而且很多厂里的员工都依靠它来维生;但是,如果造得太多了,也没办法接受,因为会带来交通堵塞等一系列社会恶果。所以,现在上上下下的人都在徘徊、苦恼,特别是城市里的人很矛盾、很痛苦:买车的话,买车、加油、车位等费用都很高,这就需要挣很多钱,而且堵车也很严重;不买的话,不坐车又不行。
就像这样,人们一年比一年痛苦,一年比一年累,而且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那这些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呢?就是人们的我执和实执。因为,有了我执就会维护自我,上上下下的人都为自己而奋斗的话,这个社会就太可怕了;有了实执就会认为外面这些虚假的东西全部是实有的,由此便会拼命追逐。
所以,表面看来拥有财富很快乐,实际也不一定;相反,如果什么都没有,就不会有那些痛苦。古代有一个公案:有三个和尚早上都到城市里去化缘,一个和尚有一把伞,一个和尚有一根拐杖,另一个和尚什么都没有。晚上他们一起寄宿一家旅店,有雨伞的和尚身上穿的衣服全部被淋湿了,有拐杖的和尚走路一拐一拐的,什么东西都没有的和尚轻轻松松,并没他们的遭遇。然后他们互相问了原因:有雨伞的和尚觉得有雨伞没有什么事,即使下雨他也到处去,结果雨下得很厉害,全身都被淋透了(可能雨伞的质量也不太好)。有拐杖的和尚也自恃自己有拐杖,虽然下雨后地很滑,他也随便走,结果滑倒在地,走路都是一瘸一瘸的。而什么都没有的和尚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还是要小心,所以下雨就躲雨,路干才赶路,结果反而没有出现任何违缘。
所以,人若有满足感,生活就会很清净。跟现在社会相比,以前的人们手机也没有、车也没有,吃的、穿的简简单单,短暂的人生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过了。但现在并不是这样,比如你已活到三十岁,那三十年的痛苦就特别多。虽然不得不与时俱进,或者说随顺社会,但若人有真正的空性见解或者利他心,他就会在当前许多迷乱现象中把持住自己:该做的事情做,不该做的事情不做。可是很多人都没受过这样好的教育,一直跟着西方人跑。
在五六百年前,西方很多人都认为:物质能满足人的一切希求,从物质中能获得一切快乐,还造了许许多多商业和企业方面的论典,并依靠各种媒体宣布:唯一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就是物质生活的极大发展。但结果并不是这样。所以西方很多富翁、企业家到应有尽有时,都认为物质根本不能满足人们的希求,最后很多都回归自然,觉得平静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快乐。
可是现在东方国家,因为刚刚在发展中,大家都觉得买一辆汽车、有一套房子很伟大、很快乐,所以很多人都为了这些奔波、苦恼。虽然山里的修行人没有这方面的压力,但若没有修行境界,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快乐;若这样迷迷糊糊地度过,就不合理,所以应该知道大乘佛法的伟大之处。当然,这并不是随随便便打广告吹嘘,若你真正享受到它的美味,对你的今生乃至生生世世都能利益无穷,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懂得这样的道理。
子二、从根基角度说明:
若有说毁须弥山,随继将得大菩提,
生厌倦心思其量,尔时菩萨成懈怠。
仅此限度有何难?发刹那粉山王心,
智者菩萨行精进,不久获佛胜菩提。
如果有人说:毁坏须弥山才能获得大菩提。可能有些行者自然而然会想:啊,这太可怕了!须弥山那么巨大、如是坚固,要摧毁它,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说产生厌倦心。并且他想:须弥山那么大,这要多少年、多少劫的时日才能毁坏啊!就思维它的限量。带着这样的怯懦心,当时菩萨就成为懈怠者,因为他没有心量和勇气亲自做这件事情,即失去了欢喜心和兴趣。
有些菩萨在听到“把须弥山全部毁坏后,才能获得无上正等觉的菩提果位”时,因为他们的心量很不错,就认为:只要能获得殊胜的无上菩提果位,毁坏须弥山迟早都有办法,这并不是很困难。他觉得毁坏须弥山并不需要很多时间,摧毁它没有什么困难。认识到这一点后,他就生起了毁坏须弥山似乎仅是一刹那之事的欢喜心,根本没有任何困难之想。
我们也经常讲,作为真正的菩萨,因为利他菩提心的力量很猛利,他会觉得利他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大乘庄严经论》里也讲:“菩萨他想断,爱他过自爱,于他难行事,精进即无难。”意思是说,菩萨因为断除了自他分别之想,爱他的心态远远超过爱执自己,所以度化、帮助众生的难行之事对他来讲一点困难都没有,即发起这样的精进很容易。
确实,这个问题很重要!为什么有些人帮助众生很容易,有些人帮助众生很困难,主要原因就在于是否有勇猛精进心。其实,只要认识到帮助众生是最重要的事情,有一点点困难有什么呀!比如,若自己真正有帮助他人的心,在此过程中即使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时间很长,也不会觉得累;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做一点点事情也累得很。
这里也讲了,如果真正想帮助别人,摧毁须弥山只是一刹那的事情,也就是说觉得很容易,根本不会退转。所以大家皆应想这是能做得到的。真的,如果心里有决心,世上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有困难。《大智度论》里有很好的教证:“人有不惜身,智慧心决定,如法行精进,所求事无难。”其意是说,如果一个人有不顾惜自己生命的勇敢…
《般若摄颂释 第五十一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