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P21

  ..续本文上一页,大家能够坐在一起,是因为条件暂时和合,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它的自性是空的。

   说到烦恼二字,引出以上的话题,目的是让大家懂得,产生烦恼的根源来自我法二执,同时通过"缘起性空"之理,使大家明白外界事物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聚合的一种表面的假相。我们不要被一切假相所迷惑,要守住自己这颗清净心,让自己的般若智慧显现出来,观照一切法空,将我法二执连根拔除,断除烦恼,得大自在,了脱生死!

   修学《普贤行愿品》,能够消除一切烦恼。菩萨的最大特点,是破除我执,改变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一个人能做到无我,放下自我,当下就能证得菩提!如果一个人,没有烦恼,放下自我,这人就像"狮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狮子,是兽中之王,它可以降伏一切群兽,而不被群兽所降伏。这意思是说,修学普贤行愿之后,你就是人中之王,你可以降伏世间的一切人,而不被世间的一切人所降伏。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你有智慧,你有完善的人格和道德。因此,你就有资格接受一切人对你的恭敬、礼拜和供养。

  往生净土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一个人到临死的时候,身体的一切功能逐渐失去作用。如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舌头不能动,嘴不能说话、吃东西,身体动不了,思想停止活动,一切亲人都要离弃了,哪怕是国王,到临死时,一切威风权力完全退失。所以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光着屁股来的,走的时候,两手空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尽管有些人活着的时候,威风凛凛,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当官也好,作皇帝也罢,活着时前呼后拥,很得意!可是当面临死亡时,你还神气得起来吗?让你神气,你也神气不起来了。一个死人值钱?还是一头死猪值钱呢?如果把死人和死猪同时扔在外面去,捡的可能是猪,不会是人。想到人死还不如一头猪,活着的时候,就要对任何事情不贪着,淡化功名利禄的追求,不要活得太累,知足常乐,这样呢,烦恼痛苦的事就自然减少,那我们就会活得轻松愉快!

   《安娜·卡列尼娜》中写道:"在无限的空间中,在无限的时间中,在无限的宇宙中,产生了一个有机体的泡沫,这个泡沫持续了一会儿便破灭了。这个泡沫就是──我。"可见光阴迅速,人生短暂,诸法无常。《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整个物质世界,人生所有的一切,像露珠一样,很容易消逝;像闪电一样迅速即灭。整个世界和人生如梦、如影、如泡沫、如露珠、如闪电,迅速无常。如果大家都能运用佛法的智慧去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用佛的智慧去指导我们的修行,那么,大家就能放下自我,放下执著,得大自在!

   "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辅相大臣,是辅佐国王的文武大臣。宫城内外,指宫城内外的一切,在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国王是多么的富有!象马车乘,国王所有的大象、马、象车、马车;还有珍宝,国库里秘密藏放的金银、宝物之类的东西。伏藏,是藏在地里的矿物。这一切的一切,到了临死时,没有一件东西,能带得去。

   平常的人,虽然没有象国王那样富有,但每一个人家里或多或少总有一些值钱的东西,像存折、金银首饰之类的东西,还有儿女、妻子、丈夫、孙子、媳妇......,这些都使人贪着留恋。但是当人要死的时候,哪一样能够随自己走呢?有的人,一生都在为钱拼命奋斗,死时,一分钱也带不走。所以佛教里告诉我们要修布施,布施如救火。我们的身体从出世开始,就在无常的烈火中燃烧,这个色身每时每刻都在无常变化,随时都在走向死亡。活着的时候,有钱舍不得拿去布施,拼命地享受,享福的同时也就是在消福!当你的福报享完了之后,你就会提前死。所以,人活着时,要惜福,有钱要舍得布施,要为自己未来的生命种下善业。一个人离开世界时,什么东西都不能带走,只有业力跟随自己一起走。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富翁,他有四个老婆。一天,他快要死了,把四个老婆叫到自己跟前。大老婆嘛,人又老,模样不如二老婆,富翁平时很少过问她。二老婆年纪稍微小一点儿,模样比大老婆长得好看一点,平时偶尔也跟她在一起。三老婆呢?又比二老婆更年轻漂亮一点,对她的关照要多一点。小老婆嘛年纪最小,模样长得最好看,平时这个富翁最喜欢小老婆。他对小老婆说:我快要离开这个人世了,孤孤单单一人走,感到很伤感,平时我对你最好,如今我要死了,你能陪我一起走吗?她说:我知道你对我最好,但我这么年轻,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富翁问了三老婆,三老婆说,你最爱小老婆,她都不愿意跟你走,我凭什么要跟你一起走呢?然后问二老婆,二老婆说:你平时对我的关照不如她们好,要我跟你去,我不干!最后大老婆说:她们几人都不愿意跟你走,我们好歹结发夫妻一场,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一人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还是让我跟你一起去吧!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呢?故事中的三位夫人,代表着一个人的美好的东西,但临死时这些东西,都无法让你带去。反过来说,大老婆是最丑的东西,她代表一个人的业力,我们平时不太注意,虽然从来不爱去理睬过问,但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只有业力随你一起走。除了业力,还有一种力量,它就是愿力。

   支配我们生命流转有两种力量:业力和愿力。业力把众生送到六道轮回中去,接受果报。我们能不能选择谁做我们的父母,选择你喜欢的家庭呢?我们没有能力选择。所以,众生处在生死流转的业力之中是非常被动的。我们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发愿!发愿按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去修行,把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作为我们自己的愿力。所以说,当一个人临死时,什么东西都能够舍离、放下,惟有普贤菩萨的行愿,我们不能放弃,不能丢下。不管业力把我们送到哪里,但惟独此行愿能够引导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普贤行愿品》跟净土宗的关系非常密切。净土宗有五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其中之一就是《普贤行愿品》。所以修净土宗不少人把《普贤行愿品》作为功课去读诵。一个人将来在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低,往往跟一个人的发心和愿力的大小有关。你的心量大,发心大,品位就高,相反的品位就低。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花中,蒙佛授记"。修学《普贤行愿品》的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马上就能见到阿弥陀佛,还有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下一任佛陀。这些大菩萨的相貌,都长得很端正庄严,功德也很圆满,这些大菩萨都围绕着阿弥陀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人品位有九等之分,品位最高的,可以立即见到佛,品位最低的,要经过个十二大劫,莲花才能够开放,才能见到佛。修学十大行愿的人,品位一定很高。所以,一到极乐世界,就能够马上见到阿弥陀佛及各位大菩萨。

   往生的人,看见自己从莲花里生出来,承蒙佛的大恩大德,亲自为自己授记。授记之后呢,不是坐在那儿享福。"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这就告诉我们,成佛、菩萨后,不能忘记众生,不能离开众生。得到佛的授记,就像到那里进修,拿到一张文凭,然后可以到十方世界,哪一个世界有痛苦,就要到那儿去度众生。度众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经过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的时间,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要到十方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世界去,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还有慈悲心,随着众生的心意,为了众生的利益,给他们说法。自己成佛觉悟以后,让更多人也成佛觉悟。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经过漫长的时间度众生之后,就可以坐到菩提道场。菩提道场是佛陀悟道的处所。在成佛之前,还要通过最后一关,就是降伏魔军。当年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也曾受到过魔军的破坏和干扰。魔,其实并不是外来的,而是潜伏在我们心中的烦恼。魔是梵文"波旬"的音译,指阻碍人做善事的魔。《维摩经注》卷四说:"什曰波旬,秦言杀者,常欲断人慧命,故名杀者。"可知魔即佛智慧的杀手。常人心中往往涌动着种种欲望,包括权利欲、情欲、贪欲等等,都会起到阻碍智慧的作用,都属魔碍。战胜魔军,实际上就是战胜自己。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战胜自己。修行成佛的过程,就是战胜自己的过程。

   成佛之前,魔王会带着一帮人来干扰、破坏。但是没关系,这时你的功德和智慧、功力已经达到很高的层次了,很快就能够降伏魔军。成佛后,要转妙*轮,为众生演讲佛法,使得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上的众生,都能听闻佛法,使他们都发菩提心。要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因材施法教化他们,使他们修学成就。像这样的教化,不是一两天,而是长久到没有穷尽的时候。"广能利益一切众生",普度众生,使得一切众生都在你的所度之列,不能漏一个,让每一个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

《《普贤行愿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