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一义谛 4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 修行佛道的人,你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第一义谛》(4)慧律法师讲 他那一支假枪,前面那个半流氓,那个假枪又拿出来了,开门就拿那一支假枪起来,要吓唬他一下了,那一支假枪又拿出来了,比着对方。后面那个坐的是真正的黑道大哥,刚好有真枪,人家胸口的刺青是刺一只鸭跟一只豹,“鸭豹”(横行霸道)!你……你跟人家比什么?对不对?他看那个枪拿出来的时候,人家那个黑道是真枪啊,一枪就先开枪了,拿假枪的没有子弹,玩弄一下可以,玩弄一下。这一下子中弹,心脏一枪毙命,倒在那个地方!玩假枪的人迟早会被无明烦恼打死,玩真枪的人,明心见性是玩真枪,这是真正的修行人。下手处不生不灭,这是玩真枪。诸位!修行是真枪实弹的东西,对自己的生死一点都不忽略,这是玩真枪。玩真枪,真如自性可以打死烦恼的;玩假枪的人,无明烦恼会打死你的真如。 所以诸位!脚踏实地的做,不搞名、不搞利、不强出头。人家说我们好,我们随喜;人家说我们不好,我们检讨。好是音声,如梦幻泡影;说我们不好,也是如梦幻泡影,不实在的世间。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修行是对自己负责,不是要修给别人看的。对不对?就像歌星、影星一样,那些艺人,出来的时候,哇!化妆化得很好看;回家的时候一卸妆,因为不是舞台嘛,卸妆,认不出来,认不出来!她只有二分漂亮,结果化妆起来十分漂亮,一卸妆以后认不出来!那个貌相是可以化妆、造假的,诸位!修行不能造假,没有见性就是没办法,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是讲真心话。所以真实的修行,是给那一些诚恳的人,对那一些喜欢搞名搞利的,我们讲这个没有用的!对不对?打脸子充胖,有什么用呢?没有用的!所以,假枪、真枪这个比喻,你就知道,修行是真枪实弹的东西,不能造假的。 第一义谛又称为第一义空;又称为第一胜义空;又称第一胜义谛。第一义又称为第一义空,也就是最究竟毕竟空,诸法当体就是空,没有任何的能所,争吵,其实在跟自己的情绪争吵。今天哪一个人得罪你,你很烦恼,诸位!错了!是自己的心的问题,我们的心跟他抗拒,不能融入自己的心性,没有能所,所以你觉得很委屈,白的,他硬要把你染成黑的,在圣人来讲,没有黑跟白,它就没有相的东西,你怎么染污它呢?所以,圣人听到所有的赞叹,如大地的不动;圣人听到所有的毁谤,也是如大地的不动,没有什么增减的,一切都是众生的问题,不是圣人的心性的问题。只有凡夫有是、有非,是非是对立的东西,大悟的圣人不落入是、不落入非;不落入观念、不落入能所,没有!因为第一义、胜义谛就是空。道本无形,本不可说。师父今天为了利益无量的众生,所以方便说。刚刚说:悟诸法不可得,即入第一义谛。悟无所得,即入佛行处。你要了解佛怎么修行的吗?佛体悟到诸法无所得,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什么叫做善分别诸法相?用妙智分别一切根、尘、识所显现的十八界的诸法,了解法法本空,没有东西可以分别,叫做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第一义谛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第一义究竟无所分别。所以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就是这个道理。(众鼓掌)运用我们的妙智,于根尘识十八界,所有的人生跟宇宙,看到的统统不作分析,了悟当体即空,直接契入无生,单刀直入,无可言说,回归当下,刹那即见永恒,一刹那中,即见永恒,就是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简单讲:用心性的妙智分别诸法相,而法相本来就空,没有能分别的,也没有所分别的,叫做善分别。众生是恶分别,这一定是!碰到事情是一定你错我对、我好你坏。对不对?所以如果你不想跟众生摩擦,如果你不想跟众生摩擦,就这样子:你大我小、你善我恶、你好我坏、你是我非,用这种心态跟众生相处,日子会比较好过一点。大家二个统统对,对不对?二个统统对,到最后就是火冒三丈,彼此不愉快。所以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诸位!如果我们能够退一步,容忍一切众生,在我们的心性其实没有什么增减;何况忍辱跟退让,是一种修行人很重要的美德。众相缘起,空无自性,诸位!相不可得,五阴——色、受、想、行、识,诸位!色不可得,受不可得,想不可得,行不可得,识不可得,五阴不可得。了悟五阴本空,五阴就是佛,即身就是佛,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当我们体悟到色受想行识不可得,刹那之间就转成诸佛身,即五阴身就是诸佛身。但是,在这里要讲理跟事。人家讲:师父!请问慧律法师!我碰到一个难题:到底什么是佛?有一个法师问得非常好:请问慧律法师!开悟的人算不算佛?这个要分理跟事,大悟见性就是佛,他的心跟佛一样,这是站在理上来讲。站在事相来讲,没有佛的三十二相,不是佛;没有佛的八十种好,不是佛;没有佛的十力,不是佛;没有佛陀的十八不共法,不是佛。站在理上来讲,大悟的人就是佛;站在事相来讲,没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不是佛,要分理跟事来讨论,理跟事来讨论。哇!法师!您这个答案我很满意,非常满意!(众鼓掌)他说他这个问题问了很多的法师,很多的法师跟他回答的答案,他都不满意,我就跟他讲:要分理跟事来讲。 所以我们就知道,六入无所入,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根攀缘六尘,本来没有能所,不可攀、不可缘,六入。六根跟六尘就是十二处,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根、尘、识一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七大——地水火风空……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诸位!不可得,日月星辰不可得、山河大地不可得,都是缘起的假相;花草树木,求其体性不可得,都是因缘生的假相;鸟兽虫鱼不可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可得。诸位!语言不可得、文字不可得、音声不可得。 念佛的人要念得有智慧,有一个比丘住茅蓬住了二十年,来到文殊讲堂,很有礼貌,具足威仪,说:顶礼法师!我说:很好!我就问了:哪来的呀?从哪来?说:我从中部的山区来。我问:怎么用功?他说:我专门念佛,专门诵经、念佛。很好!我就跟他讲:能问你一个问题吗?他说:好!《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现在念佛是音声吗?是!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说说看,你现在是用什么求佛呢?《金刚经》是佛讲的、《弥陀经》是佛讲的,二种一定要有交集,这讲得那么清楚了,念佛的人对第一义谛不懂,那你如何契入佛心呢?他说:我念佛念了二十年,没有人告诉我。《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弥陀经》讲:若一日……乃至七日,要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本性的功夫,有理一心跟事一心。二本经都是佛讲的,一个叫你不可音声求,一个叫你念佛要一心不乱,二本经典有没有交集?因为都是佛说的。嗯!他说:我没有想过,也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说:这个问题就是存在啊,这个就是真正的问题,没有发现问题。《金刚经》讲,叫你开般若智慧,所以破一切相;净土法门叫你念一句佛,重点在哪里?重点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还是心性的功夫。《金刚经》破相,是心性的功夫;念佛一心不乱,还是心性的功夫。在座诸位!经典、万般的经典,没有会归究竟的心性,实相无相,第一义谛的妙理,妙性涅槃,大圆满的镜智,诸位!这一本经典跟这一本经典会矛盾的,这一本经典跟这一本经典会矛盾的。 有一个人,说:我念佛,我一心求生极乐世界。我把阿弥陀佛摆一尊,阿弥陀佛,其他都是多余的!我说:嗯!没意见。旁边有一个居士跟他讲说:不可以这样子啊,释迦牟尼佛,水有源,木有本啊,对不对?饮水要思源啊!我们家里还是要摆个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教主啊!嗯!我跟他讲:嗯!也对!另外刚刚那个说:这样不行啊!观世音菩萨会生气呀,旁边都没有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你碰到困难怎么办?嗯!第四个说:那这样不行啊!我们万一修行没有去极乐世界,掉进堕三恶道,要地藏王菩萨,我们也要摆一尊地藏王菩萨。第五个就说:这样也不对啊!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先消灾,怎么往生极乐世界呢?我们还是要摆一尊药师佛!大乘佛法就是这样让人无所适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 如果说见性了,佛佛道同,你摆哪一尊都不一样吗?不摆,不摆也是一样啊!这个就是说见性的重要,它就是重要,进入没有争论的心性法门,这样才不会拉右边。。。对不对?偏左边,拉右边偏右边,拉左边偏左边,这样才不会偏,佛法这样叫做圆满。如果这个不懂,修行就会一直处在矛盾当中:到底我要怎么修行?所以,当你在念佛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万般的众生,跟我们的生死都没有关系,我现在不能打妄想。要正智、要如如,是自己的问题。如果你把所有的问题,都告诉自己:是我的问题!那么你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碰到了问题,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的问题,那这个问题就会很难解决,你没办法去改变别人。我一直重复讲: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我这样讲,有智慧的人就反应很快;可是有愚痴的人,她的解读跟我讲的不一样!有一次,她的老公是我的徒弟,皈依了师父,他常常在看师父的光盘,喔!太好了: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她老公觉得真的是太好了,他也尊重老婆一切的决定,习气啊怎么样。他的老婆就不是这样子的,有一次二个夫妻吵架,他老婆就搬出真理出来了:你今天,我告诉你:你有没有听过你师父讲的话?哪一句话?他说:哪一句呀?你师父不是讲吗?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吗?她老公说:对啊!你改变你自己就好,你休想改变我!我说:我这个意思好像不是这样子喔,这个体会得好像…

《第一义谛 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