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迈向生命的圆满(2012年新春开示)▪P2

  ..续本文上一页分钟写,那么,花了六、七分钟把它念一遍,那么第三天资料如果还没有出来,可以在最后再念一遍,再体悟、回忆一下。

  诸位!什么是圆满?当然就是指我们的本性,缘起,它如幻,相上没有绝对的圆满。诸位!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你不必去问别人,说:你快乐吗?这快乐里面含有一些遗憾,快乐当中,它不是永恒,这种快乐是建立在错觉当中,依靠当中、满足当中,就是:哎呀!我对现在的现况满足。所以他觉得快乐。但是问题呢?这个生死的问题、轮回的问题、究竟的烦恼问题,他就没办法处理了。所以,缘起如幻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是因缘生的东西,这就像如梦幻泡影的不实在。换句话说:我们活在一个不实在的世间,而从来没有觉悟,我们误认为这个世间是永恒的,这个死亡是不会轮到我的,妻离子散是不会让我碰到的,看到别人死的时候,这好像不关我的事情。这个就是没有透彻地观照众生跟宇宙,任何的事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上。举一个例子来讲,像最近,三个留学生在日本,这个男的喜欢一个林的、林姓的,结果人家不欣赏他,不跟他一直出去,后来就持刀把她杀掉!旁边那个姓朱的也很衰(倒霉),也顺便被砍死!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到日本去留学还杀人!后来他也自杀了,在警车上自杀!三个都是青春年华,一念之间,这样死了三个,死了三个,教父母情何以堪?

  这个就是:观念决定你的命运,如果今天这个小朋友他有佛的观念,知道缘起法的东西,感情是不能勉强的,如果他懂得说:拥有的东西不见得很好,失去的东西也不见得不好,那么,他的心就会有弹性,心有弹性,这个就是一种智慧,他就可以耐得住那一种寂寞、困扰,或者是打击。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这种教育,求新、求快,因此,内心里面的深处空虚,他需要追求、他需要依靠,他也完全没有佛法的概念。如果了解缘起法的这个缘起如幻的道理,这个不是实在的。

  再来,我们可以用弹性的角度,来看这个世间,你现在追求这个女朋友,她一定是最好的吗?那你执著她,就变成失去了选择。所以内心自己有弹性的时候,你碰到的,你目前感觉很好的那一刹那,你是不是冷静想想看,你将失去一切的机会。所以,你拥有的东西,一直认为她好,是因为你没有跟她生活在一起。是不是?如果说两个人,男女朋友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他就会慢慢发现她的缺点了,这个女孩子挥霍无度、花钱如不!这化妆也不画好,嘴唇画得那么厚,像样吗?这没关系,不打紧,吃起饭来,都忘记是一个姑娘,拼了老命要干完它!再来,没关系,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不输男人,齁(齁hōu :1. <象> 熟睡的鼻息声。如:痰齁;寒齁;齁齁声(状声词。形容鼻息声,打鼾声);齁齃(鼻息声)。2.吃太咸或太甜的东西后使喉咙不舒服。3.方言,很,非常。〈名〉哮喘病。如:齁齁齃齃(喘急的样子))……哇!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那个美好像不是这么一回事情,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时间跟她相处,跟她相处,就那一刹那之间,被钉住了!所以人类的思想可怕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地方,因为他失去弹性、失去了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今天这个小孩子,如果他父母亲告诉他:都是因缘生的东西,他就会慢慢地慢慢地放下。再来就开示他有因果:你今天你杀人,你会有因果的。虽然也许你今天你自杀了,法律制裁不了你;但是,你杀人了,你这个因果,无量劫来的因果还是存在的,你杀了两条命,简单讲:你欠了两次,欠了两次的命。所以,有佛法的概念,他的不幸的事情,它就会渐渐渐渐减少,不幸的事情,就会慢慢慢慢地化成智慧、没有。

  众生,只要他没有般若智慧,他的不幸的事情,他就一直会重复地、重复地演练,一直重复……一直重复。因此我们了解缘起如幻的道理。诸位!在相上没有绝对的圆满;所谓相上没有绝对的圆满是说:只要论到相,它就一定有优点、一定有缺点,一定有人支持你、一定有人反对你,只要在相上论断,一定有人欣赏你,也一定有人唾弃你。所以,在相上论,是没有办法绝对圆满的,唯有明本心、见本性,才叫做圆满。心跟性是一体两面的,性是体,心是用,摄用归体,体用一如,心如,性也如,性如,心还是如。所以本心的究竟处,就是本性。那么,为了更强调我们的究竟处体用一如,所以,立一个心、立一个性,其实就是一个字:就是“如”,“如”字。那么唐朝的景岑禅师(唐代禅僧,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详。幼年出家,参南泉普愿(沩山),嗣其法。法号“招贤”。初住长沙鹿苑寺,其后居无定所,但随缘接物,随宜说法。复住湖南长沙山,大宣教化,时人称为长沙和尚。师机锋峻峭,与仰山对话中,曾踏倒仰山,仰山谓如大虫(虎)之暴乱,故诸方称其为岑大虫。)说了,唐朝一个景岑禅师说:不识金刚体,却唤作缘生。就是说:因为众生没有办法了解金刚的佛性,因为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圆满的清净觉性,他没办法认识,只有在因缘生的地方一直打转,却唤作缘生,却把它当作是因缘生的东西。佛陀讲因缘生;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这个是为了破除外道的无因论,破除外道的自然论、无因论,所以佛陀讲因缘法的正理。但是因缘在二乘人就发挥的淋漓尽致,可是,在究竟之处,佛性不是缘生,佛性如果是缘生,就变成生灭。所以,众生不识金刚体,却唤作缘生。所以在讲因缘法,因缘法里面只是说为了方便,善巧方便慢慢慢慢引导,引导,入于一种……它不是因缘生的,究竟的、而如的一个清净的圆满觉性。所以,不识金刚体,却唤作缘生,就是这个道理。

  想要得到完整和圆满的生命,就必需先学会割舍和放下。

  想要得到完整和圆满的生命,这个人就必需先学会割舍和放下,割舍和放下。但是,这个对人类来讲,有感情世界来讲,那就非常非常困难,非常地困难!譬如说母子之间的感情,这个要割舍有多么困难!母女之间的感情、兄弟姊妹的感情,这个要割舍,谈何容易?因此,为什么说:出家非将相所能为?出家,你看,要舍亲割爱,要舍亲、要放下,那一念,还真的不容易!父母亲哭了,本来想要出家,心又软了。人类的这个感情,亲情是很难去割舍的!所以,为什么师父说:要赞叹佛、要赞叹法、要赞叹僧?就是那个“僧”字,这个出家众,那一念发心要出家,这个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为什么一直劝大家,要敬佛、敬法、敬僧?就是这个出家实在是难,真的是不容易!不是说他将来会有什么大成就、大修行、大圆满,也不敢这样奢望,不敢这样奢望。就是能够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出家众,默默地去推广正法,这个已经很了不起了!为什么?他第一步要割舍和放下,这个已经不是在家居士所能做得到的。所以,为什么说:你看到某一些法师,跟我们的理想上有一些落差,行为举止不怎么样,师父还是劝导大家;还是要保持我们内心里面,不看僧面看佛面,佛教不是说它不能检讨,而是说这样子出家已经不容易!但是一个出家众,如果不能够自己节制自己,那么实在是很冤枉他这一辈子出家,真的非常地冤枉!很不容易来剃度,却割舍不下这些种种的感情,或者是世间的名利,那么这个算是不聪明的出家人,不聪明。出家人有分两种:一个是聪明的出家人,聪明的出家人,万法统统舍,知道一切法如梦幻泡影,没有一样东西是他的,既出家嘛,就全部,包括出三界家,这个是聪明的出家人。他知道这些名利色、财色名食睡,这个是让我们轮回的东西,这个一点都不需要去贪著跟罣碍。那么,比较笨的出家人,出家以后,没什么才干,希望身上拥有一点钱,所以,这内心里面,大贪不会,因为贪不到,小贪不断,这里贪一点点……这个不是很聪明的出家人。既出家,就要割舍和放下。那么,在家居士也是这样子。再念一遍:想要得到完整和圆满的生命,这个人就必需先学会割舍和放下。

  诸位!没有舍,你就没有得,如果我口袋里面,我口袋里面有很多的种子,我放在口袋里面,一直放在口袋里面,诸位!会变成稻米吗?会变成蔬菜吗?会变成水果吗?不会!我口袋里面的种子要怎么样?把它撒出去,钱就是我们福报的种子。所以有钱人,师父特别赞叹他,因为他要修福修慧,在一念之间;但是,没有钱的也不用气馁,你可以用体力、用耐力、用信心,来贡献你个人,不一定是金钱。所以,简单讲:你想要达到生命的圆满,要先懂得割舍和放下。简单讲:如果不懂得割舍和放下的人,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生命的圆满,那是绝对没有办法的!第一个,你那个念头:执著、分别、我执、我见,都没有办法割舍下来,简单讲:你的痛苦是绝对没有办法停止的。人类知道自己活得很辛苦、自己活得很累,但是,如果没有听到佛法,因为心它是无形的东西,那种烦恼是无形的绳子,如果一条绳子打结,对不对?我想尽办法可以把它打开,因为那个是有形相的,绳子这样打结,我想尽办法可以把那个绳子的结打开;但是心的烦恼它没有形相,哪里打结,知道我很烦恼、知道我活得不快乐;可是我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要怎么去解开来?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来坐在这里,你不晓得我是如何地赞叹你们!你们不会说:我要去垦丁,或者去日月潭、阿里山走走。在座诸位!这个农历年出去游玩的人,是最笨的人。为什么是最笨的人?对!吃饭大排长龙,风景区,你看哪里风景?都是看人啊,都是塞车,大塞车,哪里都是人挤人!所以在座诸位!今天你懂得来这里,文殊讲堂,来拜这个三千佛,是很有智慧的人,又不用挤车,对不对?等一下一完了,饭啊、菜,人家煮得热腾腾的,出来用餐。我刚刚听到说:没有人去切菜。我本来要冲到厨房去切菜的,后来想说:对喔!等一下要开示,那这样不行!因为我们以前煮过饭,听说没有人切菜,那怎么办呢?那这一群…

《迈向生命的圆满(2012年新春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