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P10

  ..续本文上一页你心中有佛才叫做念佛,【无想无语、是名念佛。】这妄想破除了,语言讲不出来,所以这句无想无语就是不可思、不可议,不可思就无想嘛!无语,不可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就是无语嘛!心行处灭就无想嘛!是名念佛。【摩诃般若云。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色念、】不能用色法念佛,【不以受想行识念、】那么以什么念佛呢?【以诸法自性空故。】这句很重要,以诸法自性空来念佛,这个就是我们这一句要讨论的地方,什么叫做诸法自性空?用这个理念来念佛,简单讲就是既然诸法(一切法),自性空了不可得,全盘放下,单提一句佛号,这叫做不以色,不以受想行识念佛,以什么?以诸法自性空,既然诸法自性空,一切法不可得,单提佛号,佛号就是自性,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诸法自性空念佛就是以无所执着的(来念),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就是本来面目,【今兼显此。故顿实者、宜应学也。】应该学也。

  【(丙)三引取胜益劝修】

  引取胜益劝修就是很殊胜,念佛的法门是非常、非常的殊胜,劝告我们众生要修行念佛的法门。

  【闻说佛名、威光证入于无尽。忆想佛境、德云解脱于多门。有此胜益、应当信行。何得自暴自弃、不愿不修耶。】

  听到这个佛的名,【闻说佛名、威光证入于无尽。】就是这个菩萨证入于无尽,无尽就是说法界嘛!直接,他闻到佛的名就马上进入法界,通达法界,【忆想佛境、德云】比丘,德云是一个比丘,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的一参,德云比丘。忆想佛境界的时候,德云比丘马上就得到解脱门,【解脱于多门。】因为听到佛号想佛的境界就得到这么大的利益,【有此胜益、应当信行。】应当深心,好好的来念佛修行。【何得自暴自弃、不愿不修耶。】

  【闻说四句、初引明。说佛名者、华严云。胜云佛现时。】胜云佛出现的时候,【宝华林中、】宝华林中就是树林里面有很多花,【出说三世一切诸佛名号音声。时彼如来、于众会中、说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我们所讲的经典,就是经典,就是讲经,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这个法的经典。【入无尽者、华严云。胜云佛所、证得一切诸佛功德轮三昧、证得一切佛法普门陀罗尼。了知一切佛决定解庄严成就海。】这个海表示同时具足,这个佛教《华严经》讲的海,里面讲的海印三昧论,就是一切法同时具足,无前无后同时具足,【了知无边佛现一切众生前神通海。了知一切佛力无畏法。】这样你看这胜云佛一下子就讲这么多法出来,不可思议。【于善眼佛所、即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如是等十千法门、皆得通达。】前面我们所讲的法门都通达。【忆佛境者、】是怎么忆呢?忆就是想,【华严云。】说:善德!这个【德云】,这个比丘、善知识,【告善财言。】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到这个德云,【善男子。我唯得此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多解脱者。华严云。所谓智光】说我们智慧的光,【普照念佛门、乃至住虚空念佛门等、二十一种。】总共有二十一种,很繁,不写出来,【有此下、二结劝、】那么二种结劝,再来就是【二。初正劝。诸余法门、】其他的法门,【浅则】根机,讲浅的时候【上根】的人【不被、】不受益,不被就是不受益,意思是说到(把)念佛法门比较浅,比较利根的人他觉得不满足,太少、太浅;而这个法若讲得比较【深则下根绝分。】下根人就听不懂,像我们现在讲的《百法明门论》,讲到唯识学的观念,很多人听不懂,坐在那里托着腮,不知所云,我说:你怎么老是托着腮?他就说:师父!人家说托着腮听经也有功德,比看电视好,我就老是托着腮。听不懂,没办法,听不懂就托着腮。【唯此一法、利钝兼收。】全都收,唯此念佛的法门,利根的也收,钝根的也都收。【如水清珠、】像水中清净的珠就是令水澄清之珠,摩尼宝珠,这摩尼宝珠若放下去,这水马上会澄清,【到处便益。】所到之处全都可以利益。【故当信受行持。】所以要好好来信受来受持。【念佛如种谷、自心如家田。】我们自家的田里种五谷的种子,念佛就像五谷的种子,那么我们自己的心就像家里的田园,至于【信】呢?信这个净土法门的信,这个法呢?【如信栽此种、定得成谷。】一定可以成谷,成谷就是一定有收成,【愿】呢?愿【如知此佳种、一心】的愿,如知道这是佳种,是很好的种子,一心【求谷。】【行】就是说行【如欣求得谷、】所以【作耕耨事。】就是耕耘的意思。【何得下、二结责。】结劝我们,【十界因果、皆唯心现。】下面你可要注意听,【若一念心、嗔恚邪淫、即地狱界。】怕你下地狱,再来,你若【悭贪不施、】你这辈子悭贪不施舍,【即饿鬼界。】下辈子投生饿鬼。【愚痴暗蔽、】蔽就是遮盖的意思,迷迷糊糊,【即畜生界。我慢贡高、】这大家都有犯到,【即修罗界。】因为我慢嘛!他贡高,阿修罗界,那么你【坚持五戒、】下辈子出世可以为人,【即人法界。精修十善、即天法界。证悟人空、即声闻界。知缘性离、】知缘,这缘就是一切法,知道一切缘起法,性离就是无自性,就是缘起性空,知道一切缘起性空,这个【即缘觉界。】那么利他【六度齐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同时修,【即菩萨界。真慈平等、即佛法界。今此教念佛者、欲人念我自心、成我自佛。】自己的佛,【云何舍自心佛。】来辜负佛的教化,【孤佛教耶。】孤就是辜负,负,辜负佛的教化,【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菩萨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所造,唯心【量。】所以【得随顺忍。】随顺忍,这句话你要注意听,很重要,什么叫随顺忍?就是随顺一切境界,不动念而且能够忍辱,因为本性没有对立、顺逆二境,顺境、逆境跟本性扯不上关系,简单讲就是在因缘性空法里面跟本性都没有关系,扯不了关系,也不离开缘起,当下也不因为缘起法而烦恼,为什么?一切顺境、恶境统统随顺它,简单讲顺一切境界而不起心不动念,叫做得随顺忍,你若要说这个随顺忍就是跟普贤菩萨所讲的恒顺众生(一样),我恒顺众生,我就保持如如不动,看众生你要怎么办,看你怎么样,这个就是真的功夫了,下面说【舍身】若能有这种功夫,所以我老是说我们光是想求生极乐世界,但不知道要学忍辱,每个人都知道要往生极乐世界,但是不会想学忍辱你就忍耐不住,所以说舍身【速生极乐净土。】为什么?你注意看!舍身速生极乐净土,你可要看前面那句,因为得随顺忍,能够顺一切境界而不起心、不动念,所以生死就洒脱,你就自在,简单讲马上往生极乐世界唯一的条件就是随顺忍,【照律师问。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既是佛、何须念他佛耶。】说你心作佛,是心是佛,心既然是佛,你念他佛做什么,【答。只由心本是佛、故令专念彼佛。梵网戒云。】《梵网经》这个菩萨戒本这样说,【信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所以我们的心。。。,【汝心佛者、未成佛也。】未成佛,说我们心的佛是还没有成佛,【弥陀佛者、己成佛也。未成佛者、久沉】入【欲】望的【海、】里面,所以他【具足】一切【烦恼、】所以【杳无出期。】所以杳杳,遥远的,没有这个出的机会,所以【己成佛者、】就是已经【久证菩提、具足威神、能为物护。】就是能为众生的保护,能够保护一切众生。【是故诸佛、劝令念佛。】劝告我们念佛。【即是以我未成之佛、求他已成之佛、而为救护耳。众生若不念佛、圣凡永隔、父子乖离、长处】处就是住,长处【轮回、】永远就住在轮回的这个地方,【去佛远矣。所以文殊】师利菩萨【普贤等诸菩萨、皆愿念佛往生、况我凡愚人耶。又彼螟蛉、】螟蛉就是蛾的幼虫,颜色淡绿,喜欢吃有害的植物,俗名叫做青虫,那么这是出自《楞严经》,这螟蛉不是生自己的儿子,牠去咬别人的幼虫,跟这个幼虫几乎相同,这螟蛉就守在幼虫的旁边,像我,像我。。。,牠都咬一只虫在旁边,每天都念:像我、像我。。。,咦!就变成螟蛉,就像牠,本来不是牠的孩子,它只是咬别人的来放在牠旁边,每天就念:像我、像我。。。,念久了,因为心电感应,后来就变螟蛉,就成牠自己,所以说螟蛉【尚听教成。】这样教牠、这样念牠,念久了,牠就会变成跟我们一样。我们人环境很重要,学佛成道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可以人而不如虫乎。】这螟蛉牠有那种愿力,这样念、念。。。念到后来(幼虫)就像牠,何况我们念久了不会成佛,不如一只虫,就是这样,所以人家说救虫懂感恩,救人没功劳,这是比喻我们人不如一只虫,虫有办法念、念久就像牠,而我们念久不会成佛?所以说【不愿自弃。迷也甚矣。】不愿,不愿学佛,不愿相信,不愿往生,这是你自己放弃的,迷也甚矣,非常、非常的迷惑,十念可以往生,你不修行是多么的迷惑。

  

  【(乙)二略释经题】

  这一段是解释这个经题,就是《念佛圆通章》这个题目。

  【楞严者、一切事究竟坚固也。乃大部之总名。圆通者、圣性法门、无不通也。是一章之别目。势至者、启教之人也。念佛者、修行之法也。文虽一十二行、义括净土诸典。有教有机。有法有喻。生佛感应以遍含。自他因果而该彻。作心境之月灯。为圣凡之舟楫。故言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

  【楞严者、】就是《楞严经》这个经题的名,楞严,【一切事究竟坚固也。】那么一切事达到究竟坚固,我们(指众生)一切事都随缘在改变、变动,我们没办法究竟坚固,因为迷在事相,迷在理体,所以一切事都不能究竟也不能坚固,坚固就是不动,不受到一切事相(影响),不受到一切理的无明,不通达,所以我们要达到一切事,究竟就是通达空性,坚固就是因为具足了一切的这个法门,所以大开般若智慧,不动摇,那么我们众生没办法,所以楞严的意思就是说一切事究竟坚固。【乃大部之总名…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