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P11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楞严经》的总名。【圆通者、】这是二十五位圣者,这个【圣性】是说,在《楞严经》讲的有二十五位的圣者,来讲他们因地修行达到圆通的阶段,这叫做圣性【法门、】就是有二十五位,有的用眼睛,有的用耳朵修行,有的用触来修行,所以这个圣性的法门也就是通达这个圣者、圆通这个圣者的法门,从凡夫到圣人,他用各种法门都可以通达叫做圣性法门,【无不通也。是一章之别目。势至者、启教之人也。】因为这部经典是启示我们教化念佛的法门。【念佛者、修行之法也。文虽一十二行、义括净土诸典。有教有机。】有教是说他有种种方便权巧的教化,教你怎样修持,有机是说哪一种来接受这个念佛法门的根机,【有法】有种种教你念佛的办法,【有喻。】比如说母子形影不离,比如说你身上染香,有香味的人,比喻,所以有教有机,有法有喻,【生佛感应以遍含。自他因果而该彻。】说众生跟佛感应互相遍含,遍含就是说众生的心就是佛的心,以众生的心来念这个究竟的佛,以佛的慈悲心来怜愍众生的心,所以众生跟佛他就会感应,遍含就是互相融合。自他因果而该彻,自就是我们念佛的心,他就是佛陀果位,阿弥陀佛果位的力量,所以我们用这个因地心,当下念佛就通彻阿弥陀佛的果位,阿弥陀佛的果位也就是因地念佛的心,所以叫做自力的念佛,直接就通到这个他力的果位叫做自他因果而该彻,该就是包的意思,互相这个通达。所以【作心境之月灯。】作我们的心中。。。,月跟灯就是表示目标跟方向,有月亮,晚上我们就看得清楚,若没有月亮的地方,就藉着灯光,所以这心境的月亮跟灯光能够照破无明,【为圣凡之舟楫。】楫是船上划水的桨,你若要从此岸到彼岸你一定要像划船,船要怎样才会动?必须要有桨,比如说端午节龙舟大赛,就很多人划桨,要转凡成圣必须有助缘。【故言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这是整部经的经题,是出自《楞严经》里面的一章——《势至念佛圆通章》。

  【楞下、先释名。】就是楞严者,【一切事、三科七大也。】三科就是五蕴、十二入、十八界,这在《楞严经》讲得很清楚。七大就是地、水、火、风、空、见、识;空,根,六根的根;识,意识的识;地、水、火、风是四大,加上空、见、识是七大,将来我们讲《楞严经》会讲到,【究竟、空也。】一切法若要达到涅槃一定要空,所以我一直教诸位说一定要修这个空观,空观就是念缘起法,刹那间、刹那间生灭,无一实体可得,当处即空,五蕴空、十二因缘空,六度也空,空一切法,这样你就能够究竟,再来就能够坚固,因为你空一切法,所以你就可以入一切法,【坚固、】一切法【不空也。】也就是从自性显现出来的一切法,这就是不空,妙用的意思,不空也就是妙用,所以空叫做真如,不空叫做随缘,这个缘就不空嘛!但是【合二、】叫做【空不空也。】空就是真如,不空就是随缘,所以说真如而令随缘,随缘当下就是真如,【蕴处界】这是三科,三【大、】科,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三科,【本如来藏。】就是当体就与如来藏和合,五蕴就是我们的清净心,十二处就是我们如来藏的清净心,十八界也是我们如来藏的清净心。【故事事究竟坚固、】每一样事情,事事,每一法,究竟坚固,【名楞严定。既住法位、世相常住。】住这个法位就是说因缘和合当相即空,所以空不坏一切法,住法位就是立一切法而当体即空;世相常住是说于一切业力所造成的缘起法里面,你不要动到那个念头,当处就安住在(空性)位置里,无论善恶、对错、高下、左右,一切都是这样安住的,随着因缘,随着业力,而当相即空,于一切法刹那间、刹那间变化,一切当处就是空性,都不要去起心,不要去动念,这样生死与你是了不相关,若能于缘起法当体即空,生死与汝了不相干,你就没有生、老、病、死。所以说既住法位,法位就是一切法,不是事就是理嘛!安住在事相也是空,安住在理也是空,所以说来说去就是这颗心的运用。你看这世间大家都行善,我们欢喜心,看世间大家行恶,我们很痛心,其实欢喜心也空,很伤心、可怜,怜愍心也是空,佛就住在这个法位,世间相就常住。世相常住就是不坏事相而悟入空性,众生是随业而住,福德、业力这个题材所产生的这个世间,诸佛菩萨是无一切法不可住,所以叫做既住法位,世相常住,这世相常住不是永恒的住,而是就这样住,你不要动念,就是这样住下来,破坏也是法,成就也是法,就这样住下来,不须要起心,不须要动念,与你生死了不相干,你就会发现心境一如,三千大千世界与你本来的面目就是同一体性,【故此亦名健相三昧。】把笔拿起来,健相三昧叫做首楞严三昧,就是大定三昧,就是说入此三昧能得定慧均等,是非常深的定,不是普通的定,叫做健相三昧,就是首楞严大定,也是首楞严三昧,同样的名词,那么【圣性、】就是讲这个道理,凡是从事相修到这个无生,【举理。】这都是道理,圣性,圣人都了解这个无生的理体。【法门、约教。】化众生的法门,【影略行果、】影略就是简单的来说这修行的最后的果,【可知。】

  【正显四法、】四法就是理法、教法、因法、果法,理、教、因、果【互相圆遍该通也。】理当下就是具足教因,理教、理因、理果;教当下就是教理、教因、教果;因当下就是因理、因教、因果;果就是果理、果教、果因(果上的因);所以理、教、因、果这四法互相圆遍该通,【依止成定、名为楞严。】按照这种方法,止,就能停止妄想,能修行而成就定,所以名叫做楞严,【依观成慧、号作圆通。】按照观,观照成大智慧,号作圆通,圆通就是圆满,这是别名,【别目者、】若是按照观照所以能够成这个智慧,按照止能成定,有定就变成有慧,若定,叫做楞严,若慧,叫做圆通。你注意看哦!上下对着看,依止成定名楞严,依观成慧号圆通,注意看!定那是以楞严来解释,有慧那就圆通,简单讲有智慧的人什么事情都可以圆满,你有智慧,什么事情都做得圆满,【以势至念佛圆通乃修道二十五圆通中一也。】二十五圆通里面其中的一个圆通方法,就是说二十五种的修行法都可以达到圆通,念佛也是一种办法,【势至下、亦影略义具。应云能启能修、】大势至菩萨能启发我们念佛法门,能修,能教我们怎样修行,这是【势至人也、】大势至菩萨,【所启所修、念佛法也。】能启发、能修行的人,这大势至菩萨就是这样修行,他已经修行到极乐世界,这位等觉菩萨站在阿弥陀佛右边在帮忙,所以他是能修行的人,而且是能启发的人,所启发的是什么?就是念佛法门。

  【文下、后结叹。二。先别叹。】个别赞叹说【彼佛教我念佛、机教也。】机就是众生的根机,教就是佛能够教化众生,教是对佛来讲,机是对众生来讲的。说【母子】,你若念佛虔诚就像母子一样,母亲会想念儿子,儿子会想母亲,或说像我们的【形】体跟我们的【影】子,你若念佛,佛就常常来到我们的身边,就像我们的色身走到哪里都有影子,影子不离色身,色身不离影子,比如说【染香、】的人,染到香的人,色身就有香味,这是一种【法喻也。】【如来怜念众生、众生一心忆佛、生佛感应也。】大势至菩萨就这么说了,【我】大势至,【因念佛】而【入】无生法【忍、】忍就是无生的意思。佛教界对忍有好几种解释,忍是无生,印证的意思,证悟的意思,悟入的意思,忍就是肯定他,决定他,不可改变,【今摄念人归净、自他因果也。】我们自己的修行是因,跟这个佛的果都是光光相摄,因该果海,果彻因海,【心境月灯者、依我自心、念彼佛境、则佛境可彰。托彼佛境、念我自心则自心易显。此之彰显、皆凭月灯教法、】月就是顿教,灯就是大乘的始教,在后面有比喻,【以照见也。】月就是小、始、终、顿、圆的顿教,灯就是小、始、终、顿、圆的始教,那么大乘有始教,有大乘的终教,所以月跟灯是一种顿教,大乘的教法,以照见也。

  【心外有境、小教也。】就是小乘教,心外有这个境界,是小乘在讲的,【境唯是心、始教也。】比如说唯识学讲的万法唯心造就是这个境,境没有真实的,唯心而已,这是大乘的始教。当下【即心即境、终也。】是终教。【非境非心、顿也。】是禅宗所讲的一切一法不立。【心境无尽、圆也。】心跟境无尽这就是圆满,圆教,【即所诠法、月灯、喻能诠教。】能解释的教,诠是解释,能解释教,用月、灯来比喻。

  【声名句义门、】声就是音声,用音声做佛事,名就是透过音声所描述出来的东西,就是名相。比如音声讲出来的,拿笔记载起来就变成名,很长的名就是句,一句一句的,后来连成大篇文章的,义就是道理,所以声名句义。【如萤灯、】萤火虫的灯太【小也。】就是说执着这个音声、执着这个名相,执着这个句,这都是小乘教的。若【摄境唯心门、】你若体悟到一切境界都是虚妄的,都是唯心所造,那么就【如火灯、】像大乘的【始也。】大乘的始教;再来说你若通达到【理事无碍门、】理上跟事相上无碍,就像星星,【如星、】这是大乘的【终也。】大乘的终教;第四个说【会相归性门、】一切事相当下就是我们的本性,就【如月、顿也。】是顿教;到最后就【普融无尽门、】藉着无量无边的一切事理圆融,【如日、圆也。】

  【今约中二以说。圣凡舟楫者、】在底下写个:A,圣凡舟楫就是说圣人船跟凡夫的船有几种,下面,

  A:【念名号佛、】若念佛的名号的人,好比平常的人若接受佛教,他会【受持皈戒、越于三途、】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下下品生、名为人乘。】人乘,只有念佛号受三皈依,【其犹艇船、】艇,小舟,【才过溪涧。】才过,只能通过。溪涧就是说两山之间很小的溪,流水比较湍流,只能坐一个人而已。就是说念佛号,受三皈依的人念佛就比较差,发心不大;

  B:【念色像佛、】这是…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