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P12

  ..续本文上一页第二,第一个是小小舟,第二只船是什么?念这个色像佛,无论用观想的也好,或是看佛像这样念,【修行禅善、】修行禅定和十善业,将来能【越于四】大部【洲、生下品莲、名为天乘。其犹舠】念舠dao一声,【船、】舠船,船形如刀,能【出小河港。】它就不是在溪涧走,是在小河港,这小船虽然小,但能像渡船坐四个、五个、十个;

  C:如果是【念应化佛、】应化佛就是佛的这个应化身,【观四真谛、】就是苦、集、灭、道,这样能够【越于三界、】能往【生中品莲、名声闻乘。其犹艨舰。】艨就是战舰,能够在战争里用的,【过于大湖。】这个更大,能过大湖,船只大嘛!

  D:【念受用佛、了悟因缘、】空性法,【证二涅槃、】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叫做证二涅槃,【生上品莲、名缘觉乘。其犹蝊艞、】蝊,顶礼的顶音,艞,光耀的耀音。蝊艞,把笔拿起来,这叫做江中大船,【过于大江。】

  E:【念法性佛、】念法性佛,念当下。。。,当下圆顿教,当下就是我们本性的佛,【智悲并运、】因为慈悲,就会产生智慧,运用慈悲,通过智慧并运,【万行繁兴、】万行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一般人都是念个结缘的,念,念,烦恼照常生起,照常大呼小叫,嗓门很大,念归念,做归做,所以我们都是知易而行难,道理很简单知道,做起来却很难。你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现在哪有办法?没办法,自己一个就乱七八糟了,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要断什么烦恼?我们有办法吗?稍微一点小事就翻搅好几个月,摆不平,哪有办法,烦恼又重。【成无上道、超凡小界、上上品生、名菩萨乘。其犹(舟+良)(舟+芻)、】(舟+良)(舟+芻)就是海船,像现在军舰,大只军舰在海上行驶,航空母舰那种,【直过大海。】

  甲:【又持名念佛如特舟、】特别的舟,【声闻乘也。】

  乙:【观像念佛如方舟、】四方形的船,【辟支佛也。】

  丙:【观想念佛如维舟、】这个如果不讲就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把笔拿起来,维舟,就是诸侯所乘之舟,连接四个舟为一个大舟,古时候诸侯(皇帝下来就是诸侯),像美国联邦,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联邦政府每一个州有一个州长,就是这个诸侯,每一个省的省主席,就是诸侯,维舟就是【菩萨乘也。】

  丁:【实相念佛如造舟、佛乘也。】像造舟般,造舟决定成就,造舟,佛乘,就是佛,【圣凡、即所化人。舟楫、】就是比【喻能化法。】

  【故言句、次总结。】

  

  (甲)二开章释文(分二) 初略标 二详解

  (乙)初略标

  【将解此经、五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教摄。三宗趣旨归。四略释题名。五详解文义。】

  【将解此经,】现在要解释这个经典,【五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教摄。三宗趣旨归。四略释题名。五详解文义。】这个就是用华严的思想把它。。。,《华严经》华严贤首宗的十门,把它略取五门。

  初二句、总叙。一下、别列。此例般若疏意、略开五章。前三义门、后二正释。

  

  (乙)二详解(分五) 初教兴 二藏摄 三宗趣 四释题 五解文

  (丙)初教兴

  第一,【初教起因缘者。】一部教有一部教的因缘,那么这部教是有什么因缘呢?【智度论云。如须弥山、非无因缘、非少因缘、令得振动。】像须弥山,不可以说没有因缘,也不可以说少因缘,能够令须弥山得振动,同样,【念佛】法门这种【教】若要【兴、】旺,【亦复如是。】所以念佛教兴,这个不是这样念的,是念佛法门这个教法如果要兴盛,也必须有因缘,很多人看这个字句,就看得太短了,四个字,所以就误解意思,说念佛这个法门,这种教化会兴盛,也必须要种种的因缘。【具多因缘。】【一指出捷径修行门路故。】指出就是标示出,捷径就是什么最近,修行,什么最近呢?就是念佛这条路最近。【二直示】直示,直接开示,【当人念自心佛故。】直接开示说我们要念我们心中的佛,即心即佛。【三欲令悟入佛之心性故。】你念佛有什么目的?念佛就是要悟入我们佛的本性,那么为什么有这种念佛的因缘,有这种教化?【四为显生佛心无差别故。】第四种因缘,所以开发这个念佛的法门。第【五】念佛的法门以何因缘而起?因为要【度脱凡】夫,要度这个【外】道,【横超】直接超越【三界故。】超越这个三界,所以有这个念佛的教起因缘。再来,念佛的教起因缘还有什么呢?【六接引权】教的菩萨,【小】乘的根机,将来能够【圆成佛果故。】因为权跟小,权就是权教菩萨,小就是小乘,那么圆成就是将来会圆满成就佛果,这个圆不是圆教的意思,是圆满成就佛果。【七充足】充足就是具足,念佛它可以具足上、中、下【三辈无有疑悔故。】不会怀疑,也不会后悔,决定往生净土。第【八】念佛的因缘是因为要【利益今后周遍无尽故。】周遍法界无尽,所以我在这里也要劝告我的徒弟,无论如何徒弟们今生今世一定要弘扬净土为主,才能够报佛的恩。【九顿摄六根】就是圆顿来都摄这个六根,【证圆通境故。】因为我们当下这一念佛号提起,眼、耳、鼻、舌、身、意当下就空,以摄心来念佛六根就圆通。【十疾空障恼定生佛土故。】这个疾就是速,空就是除,很快的可以除掉你这些障碍跟烦恼,那么你将来必定得生弥陀佛的净土叫做疾空障恼定生佛土。

  【初句、标牒。】就是记载,【智下、释义、二。先引证。如须弥下、喻也。念佛下、合也。一下、次正释。楞严云。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伦就是辈,不同等,就是说我们一开始用功念佛要入这个三昧,有这个定力,有的很快,有的很慢,悟性大的人一下子就进入,悟性慢的人就比较困难,所以迟速不同伦,迟就是要很久,速就是很快,不同伦就是不同等,等级不同,速度不同。【故知余门学道、】除了净土法门叫做余门,【纡回险难、犹如蚁山。】蚁山就是如同蚂蚁上山,就像蚂蚁在上山要走很久、很久,蚂蚁爬山要很久。【念佛一门、古称径路、】自古至今都称作直接的路,像什么呢?【好似风水。】把笔拿起来,如船借风行于水叫做风水。这若外行的人看——噢!那不就是在讲地理嘛,嗯!这念佛法门,古时候叫做直路,就好像地理风水——完了,完蛋了!所以这个经典没有善知识,没有师父解释,他就往往会把这个字、义完全弄错了,所以师父才告诉你,不要离开,不要自己用功,用功实在不行,那我们在这里听得懂不懂,最起码你一天、一天熏习,一天、一天熏习,你在外面看十年、二十年,有时候不够师父讲一句话,所以还是不能离开,要安住身心,好好的用功。【善导云。唯有径路修行、】你只有直路修行,你【但念阿弥陀佛。况今持名、径而又径者也。若欲一生】想要成就,【取办、】就是今生就要成办,成就,【当于是法留心。】必须在念佛法门好好、好好的注意,意思是说你若这辈子不想成就就不用管,你若想要这辈子就成就,并不困难。【二下、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就是说诸佛的正遍知海,你心若起心动念,佛就来到你心中,【是故教人念佛、即念自心佛也。】【三下、佛心性者。楞严云。我以不灭不生、合如来藏。】简单讲就是如来藏当下就是不生不灭,【而如来藏、唯妙觉明、】这个妙就是不可思议,这不可思议的觉悟,不可思议的光明,【圆照法界。】圆满照着法界。【无差别论云。此心性】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清净光明,是【明洁、与法界同体。如来依此心、说不思议法。则知佛以如来藏净法性、为心也。令悟入者。】觉悟的人,【起信云。真如自体相者、凡夫诸佛、无有增减。】就是说凡夫也是这样,诸佛也是这样,就悟到什么?悟到不增不减,所以【楞严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说“我”,就是富楼那自己这样讲,我跟佛祖宝觉,因为很可贵,这个觉加上一个宝就是太不可思议,微妙的意思,最尊、最贵的觉性是圆明的,所以是真实不可思议的微妙清净心是没有两样的,所以【观经云。汝等心想佛时、】你的心在想佛的时候,【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故众生念心佛时、即能悟入佛心性也。】第四,下面第四段,【四下、无差别论云。众生界不异法身、法身即是众生界。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诸佛如来当下就是法界,【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下云。若众生心忆佛、现前必定见佛。则此法门、能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三无差别。【五下、凡夫外道、由见思惑、起业】因为见思惑很重,所以起惑,就【感】应这个业【报、】所以【轮转不休。依余法修、】直接到这个迷惑无明去除,【直至惑尽、】就是一直达到烦恼除尽,【始得出离。】就是说其他的法门你就要把这个烦恼全部去掉,这样你才有办法离开跳脱这个三界,【名为竖出三界。唯念佛门、带惑往生、】惑就是业,【名为横出三界。如虫在竹、】在竹子里面,【竖则历节难通、】是从这个竹子的前端一直吃、吃、。。。,吃到竹子末端,噢!一层经过一层,一层经过一层,很难;【横则一时透脱。】横超就是在竹子旁边挖个洞,咬个洞牠就出来了,所以【桐江法师云。竖出者、】意思就是说,【依】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历涉地位。】一步一步一直修行,【如取科第、】考试,以前要考试,【须有才学。】你才能考得上,【如历任转官、】这样换、这样换,这官从小官换到大官,到后来就换得很大,大肝(官)到最后换到长庚不收为止,这样就出来,换大肝(官),【须有功塆。】功效。【横出者、念佛法门、如入荫】荫,就是祖先的恩泽,【叙、】比如说有人【功由祖父】、阿妈的【他力、不论学问有无。】不论有学问还是没学问,【又如覃】qin二声,覃就等于谈话的谈,就是延长…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