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意思,又如覃【恩普转、】这个恩一直延续下去,【功由国王、】都是因为国王的恩,【不论历任浅深。】历任就是经验,无论你经过做过几次官,浅深,国王若赐你大官可做,你就有大官可做,一句话而已。比如说国王去打猎,噢!刚好老虎出来,要咬皇帝,你在旁边一箭,咦!射死这只老虎,这样马上你就因为保卫皇上有功,被接进皇宫里面做侍卫长,一下子有官可做了,那个时候就不简单了,所以说我们就是藉着佛的恩德,不管你有修、没修,只要你信心具足,不退转决定往生。【六下、菩萨六心、】就是六度心,【堕落声闻、尘劫不回。】会退道心,说一开始大家都发心发很大,那么到后来看到众生难度他就不度,所以落入小乘的这个心里面,经过尘劫不回,因为度众生困难、痛苦,【犹庵罗华、鱼子】庵罗华就是花开得很多,结的果很少;鱼子就是生了很多,而真正成鱼很少。这意思是发心的人很多,而继续坚持下去的,到成就的很少,鱼子像鱼的卵一样,一出来就很多、很多卵,可惜还没有变成鱼之前就被别种鱼吃光光了,【一般。】就是这样,像庵罗华、鱼子,就是开多结果少,生多成少,【因中虽多、结果者少。若能念佛、圆发三心。】圆发直心、深心、菩提心,【自然转权成实、回小向大。】转权巧的菩萨成实教的菩萨,回小乘向大乘。【如彼白衣骤贵、】骤念zhou四声。比如说平民突然高贵起来,骤就是突然的意思,突然高贵,平民本来是没什么身份,别人也瞧不起他,一下子突然高贵起来,【平地升仙者然。】我们人没什么了不起,咦!突然间变成仙,大家就很稀奇,很尊重,【故大本云。菩萨欲令众生、速疾安住无上菩提者、应当起精进力、听此法门。】听这个法门。【又华严十地、始终不离念佛。圆教登地尚尔、况权小初心人耶。】意思是说圆教登地的菩萨照常要念佛,不离念佛,何况说权小初心人——权就是权教菩萨,小是小乘,初心就是凡夫,意思就是不能离开念佛。【七下、上品利根、闻小教则悔。】悔就是说教得不透彻,则悔,听了这个不受益。【下品钝根、】下品的众生这个钝根,根机差的人,【闻大教则疑。】“真的这样吗?真的这样吗?有那么伟大?”就怀疑,【所以华严会上、】小乘的【声闻绝分。】绝分就是说不通,听不懂,就是没有声闻这个资格,这个声闻不够资格,听华严会,就是《华严经》,声闻绝分。【阿含时中。菩萨不被。】若讲小乘《四阿含》的时候,这个菩萨不被就是说不合菩萨的根机,因为讲的都是小乘的。【今此念佛一法、如万应膏、】这个万应膏,头痛、耳朵痛、肚子痛,万应止痛膏。这次我们去新加坡,像绿油精,这差不多什么病都能抹。这是个比喻,效果没有说很好,因为我肠炎抹了没效,只是抹凉的而已,没有效,真正在抽痛,那没效。那是用这个比喻,念佛是很伟大,像万应膏【毒病皆愈。】病都会好。【似及时雨。】来得刚刚好,【药木并茂。】下着适当的雨,使这药草或者是大的木并茂。你看现在的雨,久旱不雨,开始在限电限水,现在不下则已,一下雨却闹水灾,今天电视报导的,每辆车都泡在水中,台北市的车不知足足几千台都泡在水里。药木并茂,药草和大的树木并茂,【故得利钝】利根的、钝根的【尽摄、上下均收也。】【八下、利今、即佛在机宜。】佛在这个众生合时机,利今,佛在这个根机上要合,【利后、即灭后】就是说佛灭度后,众生只要听到这个念佛法门叫做灭后【闻见。】利今就是佛在世的时候的众生,利后就是佛灭度后的众生若听到这个念佛法门,像我们现在就是佛灭度之后听到这个念佛法门。【下云。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观经云。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故如如意珠、】像如意珠,要读“如,如意珠”,像如意珠这样,【利济无尽也。】【九下、一切众生、迷常住心。】迷就是不知道有一颗永恒的清净心,用什么呢?【用诸妄想。】迷常住心就是迷而不知道(无知),而不了解有一个永恒的清净心(如来藏心),所以我们用的是错用心(妄想),所以【循诸色声、】这个境界,【违圆通境。】违背这个圆通的境界。【今念佛也、六根都摄、守于真常。】六根都念,守于真常,就是常住心,【常光现前、圆通境发。】常光就是我们永恒的光明,你就刹那现前,圆通境界就发。【虽不欲证、不可得也。故华严解脱长者云。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水清而静、月现全体。】水清就静,月现全体。【又偈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这句要注意听,菩萨就像这个月亮,这清凉月就表示解脱的意思,像月亮当空这样清凉,常游毕竟空,因为所行无碍叫做常游毕竟空,常游就是永远入于毕竟空,毕竟空就是“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就“远离颠倒”,为什么?一切法了不可得嘛!所以菩萨就像清凉的月高挂在天空,游什么?因为游毕竟空,如游戏三昧,游就是入于毕竟空。【众生心垢净、】众生的烦恼若是清净,【菩萨影现中。则知众生净念弥陀、定放光明。心水不净、菩萨圆通月境、亦不现矣。】【十下、末法修行、多诸障难。】我们现在在修行就种种的障碍,【邪魔娆乱、佛道难成。】邪魔外道太多了,佛道难成。【今修念佛三昧、承佛愿力威神。疾除烦恼、顿破无明。】所以【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魔】,有色阴魔等的《楞严经》最后讲的五十种阴魔,色、受、想、行、识,色有十种阴魔,受有十种阴魔,想有十种阴魔,行有十种阴魔,识有十种阴魔,五阴总共有五十种阴魔。五蕴魔【销、三身佛现。】就是法身、报身、应身。【当生极乐佛土、成真应二果矣。】真应二果,真就是报身,应就是应化身,这二种果报。【如大明灯、然于室中。不唯破千年暗、而且见种种物。然此十因、生起有序。】哪十个因呢?生起有序呢?【初以入道多门、难易各别。出念佛法、最为径捷。】这就是第一个原因,念佛就是因为入道太多,难跟易差别很大,但是念佛最为直接,最为简单,【二所以】所以什么?所以【径捷者、】径就是直截了当,【为念自心佛故。】直接,念佛就是念我们自心的佛。【三由念心佛、方能成佛心故、四佛心若契、】契就是合,这样【生佛同体、无有二故。五既无二别、岂有凡外不度脱故。六岂独凡外、亦接权】巧的菩萨,【小人故。】就是小乘,【七岂唯五乘、亦充足一切善恶众生故。】岂唯就是不只是五乘,五乘就是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叫做五乘,也是充足了一切善恶,念佛也包括一切善的众生跟恶的众生都要念佛。【八岂但现今。亦普利未来、无有尽故。九济度如是广大者、为圆通故。】你看!光是一个念佛的法门,就能帮助多少、多少的众生解脱,这样是不是很广大?很圆通呢?【十有作之修、终成败坏。】有作就是说有所造作的修行,到最后一定会败坏,就是退道。【现既圆通、当必见佛归净土故。又由定生佛土、所以指出捷径门路。令预修行、疾成佛故。如此终始连环、犹同钩锁。】比如说我教这个徒弟,将来我往生之后,我的徒弟他照样承着师志,师父的志向,他继续弘法,他知道这世间唯有净土这个法门,其他比如说禅、天台、华严、律宗,这些也是要研究,所以就广学多闻,一门深入,修行人一定要这八个字,要广学多闻,但是一定要一门深入,所以【此教之兴、非无因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丙)二藏摄
【二藏乘教摄者。谓三藏之中、契经藏摄。二藏之内、菩萨藏摄。三乘之中、大乘所摄。五教之内、后三教摄。】
【二藏乘教摄者。】就是说到底是小乘,声闻乘还是菩萨乘呢?【谓三藏之中、契经藏摄。】契经就是经典,经、律、论三藏里面,经藏、律藏、论藏里面的经藏,【二藏之内、菩萨藏摄。】二藏是声闻藏跟菩萨藏,那么这里是属于菩萨藏,所以【三乘之中、大乘所摄。】三乘是小乘、中乘、大乘,这是大乘所摄,【五教之内、】就是小、始、终、顿、圆,是【后三教摄。】后三就是终教、顿教、圆教,叫做后三教摄,五教之内,五教就是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它是终、顿、圆三个教摄。
【二句、标章。谓下、释相。三藏者、一修多罗。】现在是解释,修多罗【此云契经。即经藏、诠于定学。二毗奈耶。此云调伏。即律藏、诠于戒学。三阿毗达磨、】阿毗达磨翻译成中文叫做无比法,【此云对法。】对治,论藏都是对治烦恼的,【即论藏、诠于慧学。】对这个智慧的解释,所以戒、定、慧。【今此经者、属于经藏。】这个是属于经藏,经、律、论的经藏。【自始至终、】从开始, 始到最后,【专说念佛三昧故。二藏者、一菩萨藏、】菩萨藏里面都解释菩萨的教行,这个理还有行跟果,菩萨的道理,菩萨的修持,菩萨的果报,叫做【诠示菩萨理行果故。】那么【二声闻藏、诠示】就是解释,【声闻】的道【理】声闻的【行】持,声闻的【果故。今此经者、属菩萨藏。此经演说菩萨念佛圆通法故。三乘者。一小乘声闻、谓四谛法门、】四谛法门是【运载众生、出于三界、到涅槃城、成阿罗汉、犹如羊车。】羊车就比较小只。【二中乘缘觉、谓因缘法门、运载众生、过于四空、】我查佛光大辞典,就是“有”也空,“无”也空,“自法”也空,“他法”也空,名叫做四空法,佛光大辞典写得比较复杂,而我把它简化,“有”,在这个世间一切“有”都是空,包括你那个“无”也要空掉,不能有那个“无”的观念,“自法”也空,“他法”也必须空,所以【居寂灭舍、】住在这个寂静法里面,【成辟支佛、犹如鹿车。】就像鹿车这样,就比较大一点,鹿比羊还大只。【三大乘菩萨、谓六度法门、运载众生、超凡】超越凡夫,超越【小】乘的【境、】界,【直至无上菩提、大般涅槃彼岸、成于佛果、犹如牛车。】牛车就比较大,【今此经者、属于大乘。以如来怜念众生、势至摄念佛人、安…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