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P6

  ..续本文上一页不起这个正念。【如偏风失语。】偏风就是中风,中风他就。。。,失语就是不能讲话,讲话讲不清楚,【狂乱失心。】到临命终会发疯。【水火雷击。虫兽】这禽兽【鬼啖。】鬼,恶鬼来,我们人看不到,恶鬼来作弄,【毒药阵亡。】毒药或是战争阵亡。【怨贼王难。亦应预忏、】预忏就是说,唉!我现在要参加战争了,我怕我要被抓去砍头了,怨贼王难,王难就是要抓去砍头了,怨贼就是在半路遇到,无缘无故就要杀我们,我们遇到急难,我们就要先向佛求忏悔,业障现前了,一心求佛加被我们,【必蒙佛护。】一定会得到佛的护佑。

  【盖念佛者。有六胜益。】念佛不但能往生极乐世界,有六种利益,【一诸佛菩萨护念。弥陀住顶放光。诸天神将、昼夜冥加。】加被。【二恶鬼毒药、皆不能害。】那些都不能害。【三灾八难、咸悉消除。】三灾八难全都消除,三灾就是火灾、水灾、风灾,八难,我们以前就讲过了,十四讲表的佛前、佛后,盲聋瘖哑,长寿天等等这些北俱芦洲,这个咸悉消除,全都消除,【三宿障冰清、】宿世的障碍就消除不见了,【怨命解脱。】怨命解脱就是要害你的,要讨你命的,这点很重要,因为你业障深重,你临命终都是这些冤亲债主要来找你,所以平常就拼命念佛,念佛,一切放下,你的冤亲债主要来向你讨命的,过去你打死蚂蚁的、老鼠的,杀死那些有的没有的,怨命会解脱,这样你业障就消了,所以多念佛不但对自己好,又对我们过去所杀的众生能够超度,【四气力充满、无诸横病。五睡梦吉祥、见佛色像。无有非人、夺其精气。】非人就是鬼神妖魅魍魉,非人就是无形的,魍魉就是(鬼+离)魅、鬼等等,夺其精气。【六现为一切礼敬、临终三圣接引。】

  【故知日常一意念佛。即为预备不虞法矣。】不虞就是不忧虑,临命终你没有忧虑,等到有一天你就不必忧虑,不用愁,【如人入城干事、】在都市做事情,【必先觅下安处。】下安处就是晚上要睡觉的地方,你若不先找好旅社,你要跑到哪里睡,像我们要出国,房间hotel都要先订好,不然你到时候去,你要睡在哪里,一定是这样的,【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你才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先觅下处者、】就是说先找休息的地方,【预修净业也。】你若要修这个清净业,预修净业,修这个清净业,就是你要先找这个下处,休息的地方就是你要赶快修这个净土,要赶快念佛。【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也。】到临命终时,你才【有投宿地者。生莲华中不遭障难也。人若依此用心、临终定得往生。此又为修净土者之至嘱也。】就是最重要的交代。所以一句佛号念到死,老实念佛,莫换题目。【慈云香严行者续法述劝】就是说慈云,一个慈云灌顶,这是人家对他的尊号,慈云,然后香严行者,香严表示无量的庄严这个世界,叫做香严行者,续法,就是慈云灌顶的这个法号;这个续法法师,述劝,著述然后劝导众生,好好来劝告众生,这叫做肺腑之言,我们若是根机利的人,我们一听就知道生死重要,生死不是在开玩笑的事,一定要赶快预备这个资粮。

  【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卷上】

  这是《楞严经》里面,《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特别开出一章,那么是《楞严经》里面节录出来的,这个“疏”就是通的意思,解释这个圆通章,“钞”就是根据这个疏,将这个意思讲得更详细,这叫做钞。卷上,这分作卷上跟卷下。

  【清浙水慈云灌顶沙门续法集】

  【清】就是清朝,【浙水】是一个地方,【慈云灌顶】这是人家给他的尊号,【沙门】就是出家人,【续法】就是他的法号,【集】就是有一点参考古人的,然后有一点用自己的意思叫做集。

  【释此一章大分为三 

  初通序大意 二开章释文 三皈命回向

  (甲)初通序大意(分二) 初详申旨趣 二略释经题

  (乙)初详申旨趣(分三) 初通序念佛宗致 二别显此章所诠 三引取胜益劝修

  (丙)初通序念佛宗致】

  【大矣哉、】大矣哉的意思就是:唉!太伟大了,【念佛之为法门也。】太伟大了,这就是念佛的法门,非常的伟大,所以第一句话是很赞叹,大矣哉,太不可思议了,太殊胜了,【大小并收。】大乘、小乘的根机全都收,【利钝均摄。】前面的是大乘跟小乘,现在是利根跟钝根,说净土法门是【事理圆融。】的法门,【性相无碍。】的法门,【即佛是心、】佛就是我们的心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无一心而非心佛。】没有一种心不是我们心中的佛,简单讲所有的心就是我们的佛,所以正面来讲,说:即佛是心,反面来讲,说:无一心而不是心佛,【即心是佛、无一佛而非佛心。】所以的佛就是心,心就是佛的意思,【心一忆也、】若忆念这个佛,【佛佛全彰。】彰就是显示出来,很明显的,我们的心若一想佛,佛佛他就映现出来,就显示出来。【佛一称也、心心顿显。】我们若一念佛,这个称就是用念的,用心去念,若佛号一提起,我们的心(自性清净心),心心就一直映现、顿现、显示出来。【无有心外佛、为心所忆。】我们心中当然当下就是佛,没有心外面还有一个佛,心若外面还有一个佛那就是外道、凡夫,要不然就是小乘的思想,凡夫、外道、小乘的都有心外佛,是为心所忆,没有一个心外有佛被我们的心所记忆、所回想、所观照,所以这个忆不能代表是一种回忆,这个忆就是密密的心念的作用,这个忆你若解释作回想、记忆这不太贴切,这个忆就是深入我们内在的不可抹灭的念头,深入我们内心很深的地方让你无法去抹灭它,这叫做忆。【亦无佛外心、】佛的外面就没有另外一个心,因为佛当下就是心,所以【为佛所称。】就是为佛所念,就是说佛所念的也是我们这颗心,心所念的也是当下这个佛,既没有佛外有心,或是心外有佛被佛所念,全都没有,所以说【众生念佛、佛在众生心内。】众生念佛,今天我们就是这样,众生念佛每天。。。每一个人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那么佛就是在我们众生的心里,【佛念众生、众生在佛心中。】所以光光相摄,到后来变成佛、众生跟心三无差别,所以下面说【是心作佛、】我们的心当下就是佛,所以【心不念而佛不作。】心若不起心动念佛就。。。,不作就是不能来到心中,不能见到你这个自性的佛,佛不作,佛不感应,就是说你心不念这个佛,佛也就不会来到你的心中应你之心中之念,因为你不念他嘛!他就不来。【即佛显心、佛不称而心不显。】佛号若不念,不称就是不念他,要念这个佛号,你佛号不念它,你心(自性清净心)佛性就显现不出来,【则知念佛一门、诚为见性成佛之妙法矣。】

  【大下分二。】大矣哉底下分二个大段,先解释【先释又三。初总明该摄。】初就是一开始,一开始这三字就是【大矣哉者、】大矣哉这什么意思呢?【能赞词、】非常的赞叹,像我们现在讲的,唉!太伟大!下面再讲话,太伟大了,【亦是发语之端也。念下、】就是说念佛之为法门这句话,念下就是这一个字的底下,包括念佛之为法门这几个字叫做念下,念的底下这几个字,是【所赞法。】所赞叹的法,所以【初句标体。】标这个体,太伟大了,再来【念佛、别也。】别就是说只有这个地方念佛法门,只有在这个地方是讨论念佛法门,法门有八万四千,这个时候是讲念佛,所以这念佛是别,别就是不同于其他,所以在这个地方是讲念佛,【法门、通也。】禅宗有禅宗的法门,密宗有密宗的法门,天台有天台的法门,华严有华严的法门,所以法门是通一切,那么大小并收,利钝均摄,那么事理圆融,性相无碍,这四句,所以说【大等四句、释相。】

  【初二句、】初二句就是大小并收,利钝均摄,全都摄。初二句、【人也。】【大小、约乘。】来讲,大乘跟小乘,无论你大乘,发大心的人,念佛也能往生,或是你小乘的人也能往生,【约根。】机来讲,【利】根的人也能往生,【钝、】根的人也能往生,【并收均摄者、】全都摄受,【化导小乘、回小向大。】回这个小乘的心向这个大菩萨的心,那么回这个小乘向这个大乘有一个要诀,要阅读《华严经》,我们若阅读《华严经》,就会非常的惭愧,这个《华严经十回向品》里面这样讲,说:若有众生,拿棍棒来,拿刀来,经过长衹劫,会骂辱人,骂,恶口这样骂,侮辱,拿棍棒这样打我们,打得我们遍体鳞伤,包括拿刀杀我们、割我们,现在是在讲十回向的菩萨,菩萨不能动到一个念头去嗔恨众生,你应该感谢众生让我们有这种因缘修这个忍辱,乃至百千万劫,菩萨也没动到这个念头,坚固他的忍辱,《华严经》里面的《十回向品》,我随意翻一段,看到就非常、非常惭愧,非常惭愧就是说我们今天是修行人,为了一点小事互相诽谤、攻击,互相伤害,互相讲坏话、诽谤,一点小事,包括有时候根本就没事,若跟这个菩萨,人家拿棍子来,拿刀来,对菩萨非礼,他(菩萨)还得感谢他,因为众生造无间地狱的罪过而来成就这位菩萨,所以我们若是想要坚固道心,那么一定要看《华严经》,看菩萨是怎样修行的,而我们是怎样修行的,我们现在的人受到些许委屈他就受不了,一点点,若要跟菩萨比,那根本是没有办法,所以我们现在受菩萨戒都是受一个名字菩萨,菩萨不能有嗔心,就是不能有嗔恨心,我们哪里是菩萨呢!名字菩萨,所以讲起来很惭愧也很羞耻,我们若看到人家菩萨那种心境跟忍辱,我们连人家的一根寒毛都不如,下面说【勉进大乘、】勉励进这个大乘,【舍权归实。】舍这个权巧方便,归实,归入这个空性。【使上根三心】上根机的人,三心就是【一至诚心。二深心。】深心就是坚固不动摇,简单讲就是信心不退叫做深心,【三回向发愿心。】就是没有自私自利,一切以利益众生为主,所谓上根的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圆发、】圆满来发,所以【直入无生。】一直进入到无生。【令下根】机的人在临命终【十念】念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