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法明门论表解▪P16

  ..续本文上一页根本,修心就是修正自己那些错误的思想,误导你的思想。只要会让你起烦恼的、嫉妒的、恨的,统统不对,一定要赶快把它修正好,然后,在你临命终绝对不受到诱惑。所以,你在修正观念的时候,你常常记住一个念头,就是说我现在控制不住,那我临命终怎么办?我现在放不下,我临命终怎么办?谁来同情我?你要记住师父告诉你的:修正的标准要放在这个地方。一切以死为先决的,你现在先学一法不执着,一切法不受,只是个不受。禅宗有一句话非常了不起,很简单说:学道人一切法不必学,但学无求无着,即是见性成佛道!这个讲的多么的了不起,单刀直入告诉你,学道人一切都不必学,只要学什么?无求无着。不执着、不求,我看这个禅,真是不得了。也不会哆嗦,单刀直入,砍树就是由根,一下子就断掉了,OK!你什么都不要学,学什么?学无求、无着,不必执着。你求什么?不必求,也不必执着,什么法都具足。学道人就这样,多么了不起,所以,那本《佛心禅话》,看得懂也买回去看,看不懂也要买,没有钱,送给你。你一定要看那一本,那里面的几句话,就会教你大彻大悟的。

  [四、别生:觉知前念散乱,即生惭愧,]惭愧心就是一种观照,[摄归正念]。唉呀!我修行人还这么样贪、这么样嗔,还这么愚痴,师父讲的又不听,然后,用自己的观念,好了!我现在起惭愧心,修正一下,摄归正念。正念就是正知正见,禅宗说:修行人应当依正智,应该于正确的智慧,钩住你的妄想,旋菜旋钩就是如果你一念散掉马上就观照,一念散掉马上就回光返照,如此就有消息了,这样就有消息了。否则的话,你一直妄想,那你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停?所以,很多人都是一种错觉,以为我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不!要先学习懂得怎么叫做放下,什么叫做空,什么叫做正知正见。没有具足正知正见的话,你的烦恼就一大堆,要学习放得下,先学习放下,不是先学习念佛,先学习如何放下。

  这很简单,比如你临命终,你要放生的对吧?可是,你放不下,死的时候,一方面又想到阿弥陀佛,对!我要极乐世界,很好!一方面又想到,唉呀!放不下!那你能往生吗?就像那个风筝,风筝有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指烦恼,风筝飘起来,可是,线一直拉着,离不开主人的手,主人的手一拉,这业力一拉,风筝就飘动,生死业就起来。你一定要,啪!剪断,风筝就消失了,跑到哪里去不晓得,当然,这是比喻,我们也是,我们既要升华,又不要剪断烦恼的线,你认为这可能吗?所以,在这个觉知,别生就是下功夫、观照,摄归正念。不听经的人是不行的,一定要一直修正这个错误的观念,这才叫做真的修行人,不听经是绝对没有办法的。

  [五、寂静]:就是[始用功时,心即静止,更不散乱]。看底下,一、故起[懈怠者]就是我们的[病],这是一个病根。串习就是[初学者:轻病],初学的人无缘无故就跑出妄想出来,接续就[懈怠者],不知道把它制止的人,这是[重病],不知道回光返照的人;你可以一会就试试看,你二十四个小时注意你的起心动念。你试试看,那种日子是什么日子,观照——起来的时候,噢!这是烦恼了,生死比较重要,这些得失观念不重要,这些男女的儿女私情不重要,这些苦恼无量的执着不重要,不断的放下,放到无所舍。所以,你但学什么?学道人,但学一切法不受;学道的人,只要学一切法不接受,善、恶不落影像,OK,就是这样子,就是本来面目。懈怠者就重病,所以这叫做[病]。

  第四个别生,别生就起惭愧心,有[惭愧者]就不同于禽兽,禽兽就没有惭愧心。学佛的人有一种是没有惭愧心的,比如你叫他起来早课,唉哟!佛在世也没有人起来早课,我有我的修行方法,他有他的修行方法。然后,你说他通,他也不通,你说他不懂,还懂一点,你怎么讲,怎么劝,这个无惭无愧。无惭无愧,你怎么学道?所以,善知识讲、师父讲,一定要生惭愧心,要接受师父、善知识的指导。还有一种可以让人家起惭愧心的,就是忍辱,为什么?比如,徒弟对我很大声,师父你怎么这样子!他生气了,然后,师父就保持微笑,明天,他就会来我面前求忏悔。人家师父,师父很大,他最大了,他都没有生气,你做徒弟的人在生气,所以,他很大声的时候,我就笑一笑。所以,学习忍辱可以让对方起惭愧心,有一种无惭无愧,我笑一笑,他大声,我师父怕我,这种就是无惭无愧。不懂得惭愧心,那就没有救了,所以,我们忍辱也可以解救众生。

  救度众生不一定要用语言,你用修养。比如两个人起冲突,我用修养,不发脾气,明天、后天,再经过一个礼拜,唉呀!你看!人家这个某某法师这么有修养,我怎么那一天发那么大的脾气呢?我还是要向他求忏悔。所以,修忍辱的人可以感化一切的众生,要记住师父所讲的话。有惭有愧的,这是[药],惭愧就是无上的甘露药。因此,我们常常怀惭愧心。那么,有一种是挂在念头的,挂在平常的,我们现在的人,常常喜欢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到最后他都写一个:常惭愧僧。因为印光大师用得满不错的,是一代祖师烧出来一千八百多颗舍利子,二、三千颗舍利子。那祖师是真的懂得惭愧,而我们不是,我们写习惯了,也写个:常惭愧僧,其实是无惭无愧,他哪里有什么惭愧。因为,大家都这样写,不这样写不好意思,其实他的惭愧就是希望你再赞叹他一遍。这个不是呼口号的,你不要听那些呼口号的,惭愧、惭愧,他哪里有惭愧,狂妄得不得了。明天他又忘记了,狂妄习惯,完了,他又讲:惭愧,他用这个惭愧就是为非作歹,你知道吗?所以,记住!这不是呼口号,要真实的起惭愧心,真正的起惭愧心。

  第五叫做寂静,一个人没有这种功夫,谈不上了生死;一个人没有寂静的功夫,你不要跟我谈到了生死,完全没有能力了生死。为什么?你心不寂静,你浮动或者你分别,恨、嫉妒、攀缘、爱金钱、爱名利,你想你的心静得下来吗?寂静要一切能舍,他心才能静,你没有静,你就没有安祥的心态,没有欢喜心,没有所谓的随喜功德;你心不寂静,没有随喜功德的心,没有欢喜的心,你怎么能够静得下来?一天到晚计较,你不就麻烦大了吗?寂静:始用功的时候,心就静止,更不散乱,这就是[精进者],精进可以[愈;健]众生愚痴的病症,贪、嗔、痴的病,还是要精进。那么,最大的精进,我告诉诸位!高僧大德最大的精进就是不精进,因为,他没有什么好精进,他无学位:不必再学。大彻大悟的人,他就包括连精进的念头都没有。而我们现在众生精进的,如果藉着外缘的精进,就是一定要听经闻法,不管什么活动,与听经闻法抵触的希望你能够舍掉那些不必要的攀缘。

  第二个,二十四个小时观照你的内在,就是真正精进的人;二十四个小时观照你的内在,是不是平衡?是不是不生气?是不是真的看得破这个欲望、感情,五欲六尘是不是能舍?慢慢的观照。当你观照的时候,你就会看到这些众生的可怜。有一次我坐计程车,开到哪里?开到民生路要右转民权路的时候,刚好前面堵住一辆车,司机就坐在那里不停的按喇叭,当然前面堵住那辆车走的路线是不对的。但是,这个计程车司机,他才差几秒钟他就按捺不住,一直拼命按喇叭。他内心里面的烦燥,我坐在那边就看,可怜的众生相。右转过去以后,就跟我讲:师父!我今天是载到你,因为你是修行人,要不然,我就下车问他吃饱了没有。我说:现在七点多,他一定吃饱了。何必呢?

  当我们学佛的时候,我们感觉到:我们太幸运了,我们太幸福了,我们懂得控制这心念,你就让他嘛。就算给你半分钟好不好?你按喇叭,你清净的、安祥的心态完全破灭了,就为一个右转,你就这么苦恼,可怜啊!众生实在可怜到家,我坐在那个地方觉得好笑,唉呀!太好笑!就是为了一个右转。所以,没有学佛的那种浮躁、轻浮、那种不满,每天都过着惩罚的日子。你要先学习寂静,寂静就是善于保存自己的修养,怎么样令你的心不受到影响,没有寂静的功夫,你谈不上修养,也谈不上超越解脱。

  [26第五识五义表],就是[前五识相似五义,一、俱依色根:五识俱依色法五根]。色法就包括色、声、香、味、触、法的五根。[二、俱缘色境:五识所缘的五境,俱为色法]。都依照五根,就是我们肉眼、耳朵的神经系统、鼻、舌、身。第一个是根,第二个是境;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第二个境就是所谓色、声、香、味、触、法。[三、俱缘现在:五识皆不能缘过去未来之法,唯缘现在]。眼睛看目前,它怎么能够看到过去?所以,这个都是缘着现在。[四、俱为现量:五识皆无比量之作用,唯只现量了知],现在桌子就桌子,眼睛看的就是桌子;这是墙壁,墙壁就是墙壁,现量就是说不是比量,也不是非量。[五、俱有间断:五识皆待众缘而起,故起时少而有间断]。

  这个[八识]九缘、八缘、七缘,有的五缘、三缘、四个缘,就眼识来讲,[眼识]就是眼睛能够见到东西而产生作用,必须藉着九种条件,第一、眼睛必须有距离:[空],第二、眼睛必须要有光线:[明],眼睛必须要有眼[根],没有眼睛你怎么能够看得到?没有肉眼的眼根,你怎么能够看到得。[境]界,没有境界你看什么,当然要有境界。[作意]那就产生心所法,善的或者是恶的,或者是无记的。还有依靠[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当然,最后一定要有[种子],没有种子,哪里有眼识,这一定的道理。种子可以加也可以不必加,为什么?一定要种子,没有种子,哪里会产生眼识?意思就是眼识有眼识的种子。[耳识]就藉着[八]个缘,就可以听得到,耳朵有[空],当然要有距离才听得清楚,要不然,你把声音放在耳朵里边,你是在讲什么他怎么知道,所以,要有距离。听声音不需要光…

《百法明门论表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