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法明门论表解▪P17

  ..续本文上一页线,你进入一片漆黑的房子里面,可以随时放录音带,也可以听得到。耳朵要[根]:肉耳,耳根要声的[境]界,听了这个声起善、恶念头。[作意]:就是五十一种心所里面,可意声、不可意声,听得满舒服的;听得不顺就起这个贪、嗔、痴,或起善恶的念头。耳识相要依靠[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还有[种子]。

  [鼻识]呢?鼻子不需要有距离,鼻子有距离你怎么闻得到呢?说我这鼻子没有接触到这个香,说:嗯,好吃!六合路里面的东西炒得香喷喷,然后,这里说:嗯,好吃。有距离,这根本就打妄语。鼻子一定要闻到味道。再来鼻子不需要光线,也不需要有空,就是距离、隔开、隔阂,你要隔开的话就闻不到东西,不能直接接触到这个鼻黏膜。不能接触鼻黏膜,你就感受不出来。再来,就是[舌识]跟[身识],都是[七]个缘,舌跟鼻是一样的,不需要距离,不需要光线,就可以作用。身体也不需要距离、光线,接触,身识就是触的意思。再来,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不需要什么空间、光线,你随时坐着你第六意识都可以作用。

  第六意识[根]:意识根,这个意识的根,就是第七意识;第六意识的根就是指第七意识。[境]:第六意识有时候藉着境,有时候不必,有时候是自己幻化起来的境界。[作意],最多的五十一个心所,统统跟第六意识有关系。因为,第六意识本身就是意识,第七意识就是意根,上面有一个根。第六意识第三个意识有[五]个缘,第一个缘就是根,意根就是指第七意识,所以,第七意识这里也空起来。第六意识本身就是第六意识,第七意识就是指意识的根,第六意识的根就是指第七意识。再来第八意识,[末那识],这个末那识有[三]个缘,要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见分,见分是攀缘相分的,第八意识本来是见、相二分还没有强烈的执着;它加上一层执着,就是表示第七意识。所以,第七意识叫做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见分。所以,第七意识的[根],末那识的根,这根是指哪里?仗着第八意识来的,末那识它没有一个第八,末那识的根本从哪里来?那就是从第八意识来的,末那识本身就是第七意识。

  末那识它根本就不需要靠第六意识,因此,末那识的根就是第八意识。[作意]就是心所,当然,第七意识,这个末那识当然要作意,有一些心所相应,最后那就是[种子]。八识一定要各个有各个识的种子,眼识有眼识的种子,耳识有耳识的种子,每一个种子都不一样。八种识有八种识的种子,所以,末那识藉着三个缘,[阿赖耶识]的[根],种子最后一个根,这个种子就是指无明。阿赖耶识从哪里来?我们饮水思源,我们追求到最大的根本,为什么是第八意识?第八意识的根本是什么?那就是无明。不有无明,他哪里有什么第八意识。所以,阿赖耶识的根,那就是所谓的种子,这种子是我们所讲的一切的无明。因为,无明而产生无量无边的种子,所以,第八意识的根就是无始劫以来的生相无明。

  阿赖耶识的[境],境就是相分,阿赖耶识当然有境。再来,阿赖耶识的[作意],它当然有起心动念,但是,它不强烈,但是,还是要作意。作意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都不可以缺少。阿赖耶识有阿赖耶识的[种子],为什么?人有人的种子,要投胎人,八识里面,天有天的种子,投胎成天;猪有猪的种子,投胎成猪。阿赖耶识的种子不一样,你变成人的话,阿赖耶识就转变成我、法二执,再来是眼、耳、鼻、舌、身。你变成猪的话,那就是猪头猪脑的,完全不一样。看你第八意识怎么转,然后,末那识就跟着转,然后就是六识就跟着末那识转。你一变成猪的话,或者变成其他的动物,那种执着又不一样。

  [八识九缘偈:眼识九缘生,]眼睛看到能够分别的清楚,要靠着九种条件生的;[耳识惟从八]种条件,[鼻舌身]这[三]个是必须仗着[七]个缘。[后三]就是后面的三个: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五三四]。五三四就是说第六意识是五个缘,第七意识是三个缘,第八意识是四个缘。若加等无间,从头各加一,如果再加上一个等无间缘,那么,从头到尾再加一个缘。眼识就变成十个缘、耳识就九个缘、鼻舌身就八个缘、意识就六个缘、末那识就变成四个缘、阿赖耶识就变成五种缘。但是,因为等无间并没有加进去,作用一定要连续看、连续作用,没有连续作用的话,它哪里会作用,是不是?所以,若加等无间缘,从头各加一。

  [三性28一、三性表解],[三性:善]性、[恶]性、[无记]性。善性就是[能于此世],此世就是这个世;[他世]就是来世,[俱顺益帮名为善性]。俱顺益就是说什么都对我们有好处,比如投胎成人,那就很好,还不错;天也满不错的,福报大。今生今世能够使我们好处,或者是来世对我们好的,就是善性[能感乐果]。那么恶呢?能[于此世]你作恶,悭贪不舍,杀人放火、胸量狭小,你所过的日子,就注定要苦恼无量,注定的把自己判处死刑。所以,一个内心怀恶的人,你不必让他痛苦,他就会过得很痛苦;一个胸量很大的人,你要让他痛苦也不可能。所以,这个恶出自于人,而伤害自己、伤害于人,一定的道理。你用善心的解脱的心理,你所到之处都是善的,你用恶的念头,不但今生今世,[他世俱违损]。作恶多端,当然果报逃不掉,[故名为恶性,能感苦果]。所感受到的都是痛苦的,能感苦果。

  再来就是无记,这无记比较详细,分为[无覆无记、有覆无记]。[覆者],就是一种遮盖,[障、蔽义]。蔽就是一种遮盖,染污的意思,盖住我们的本性。[于善恶二性不可记别],第八意识就是这样子,第八意识也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因有善、恶,果为无记,善恶性不可记别,所以[无感果之作用]。没有感果,因为别人作用,然后,别人造善、恶,放在他里面的种子,变成第八意识的种子,是很冤枉的被引导去受这个果报,所以,他没有感果的作用。[不障蔽圣智及本心],本来就是见,我们的本性,[故名]无覆无记,这是指第八意识。有覆无记是指第七意识,[其体染污,障圣道智],障圣道,[不令生起],不会让我们生起。

  [覆蔽依他起心,不令清净,名有覆无记]。依他起就是缘起里面,一切缘起法里面统统盖着,没有办法悟到这个空,没有办法进入解脱。不令清净,我们一直想要清净,可是,没有办法,名叫做有覆无记。简单讲,无覆就是不会遮盖圣道,无记就是没有强烈的善、恶;有覆就还会遮盖圣道,但是,它也没有强烈的引导的作用。因为,第七意识遮盖着,但是,它没有作用,它不是像第八意识可以去流转这个生死,它一造业完了就没有了,剩下就第八意识在受苦,所以,叫有覆无记。

  [二、有为、无为与有漏、无漏之分别],这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名词。[一、有为、无为之分别(诸法之哲学的分类),为者,造作之意]。造作分三个就是身、口、意三种造作,凡是造作离不开身体的造作、口的造作、意念的造作,这都是有为法。[依因缘而作为],仗着这个因缘法,藉着种种条件而产生作用,[有生灭变化之法,曰有为法,反是曰无为法]。其实也不能讲反过来,有为法当下空性就是无为法,就是于一切因缘法里面不执、不着、无求、无念,这个就是无为法。所以,说反过来是方便讲,如果这个法变成有为法,要反过来那还是有为法,反来反去还是有为法。就唯识学、百法来讲,这样讲是对的,有为法反过来当然就无为法,恶反过来就是善的,生死法反过来就是不生不死法,这是方便讲。

  [有为法为现象界,无为法是本体界]。而现象界当体空就是本体界,而本体界起作用,当下就是现象界。所谓现象界就是一切有为法,本体界就是无为法,当下空性的无为法。所以,有为法所谓的烦恼,无为法所谓的菩提,烦恼就是即菩提,当下就是。[二、有漏、无漏之分别(诸法之迷悟的分类)。漏者,漏泄义,指烦恼言。谓烦恼自有情],有情就是众生,烦恼是来自于众生的[六根时常漏泄]。跑出来,修行就是悟,千万不要让烦恼跑出来,[能使有情留住生死,]继续[流转]欲界、色界跟无色界[三界]。[有此漏者,名有漏法。反是名无漏法]。

  [三、百法有为、无为表],[百法:九十四法]是[有为],[六法]是[无为]。这个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统统是心所法,统统叫做有为。五十一个心所法,心王有八个,色法11,心不相应行法24;心王、心所、色法、心不相应行法,这个统统九十四位,有为法。。最后你看,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这是六种无为法。九十四个法是有为,是属于[事相],是[现象界],它是属于[用],它是[依他起性],就是藉着缘起,缘起是属于[俗谛],俗谛就是我们一般讲的立一切法。

  众生是烦恼法,圣者叫做妙有,妙用,这一切的因缘法,六根、六尘、六识,在众生位来讲,统统是让我们烦恼的。但是,就圣人来讲,就是妙用无穷,你烦不了他,这些对他没有作用,他就是藉着现象界、缘起法来普度众生,你不借重缘起法、烦恼法,那你怎么办?菩萨能够逃离开这个吗?那也不可能。所以,九十四个法,对众生来讲,没有修道来讲,那是属于烦恼。依他起性是属于缘起的,俗谛的。六法的无为是属于[理性]的,是属于[本体界],这是哲学讲的;现象界跟本体界是哲学讲的。[体]是佛教讲的,[圆成实性]:圆满成就,实就是不虚假的、不是生灭的。[真谛],就是空一切法,俗谛就是立一切法,[中谛(不二)]:真、俗二谛圆融无碍。

  [四、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三性关系表]。[诸法]分成[有为]法跟[无为]法,有为法分成[有漏、无漏],为什么?因为有为法的话,当下缘起,缘起依他起性,有漏、…

《百法明门论表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