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二十二张DVD
3.显示见性不灭
这个标题就非常清楚,我们死后是这个神识是不灭的。用世俗话听得懂的名词,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为了拯救我们的灵魂;佛法不讲灵魂,就讲神识,因为神识是不灭的。这个是一般所能理解的,叫做神识不灭。但是,如果究竟义来讲的话,识是妄的,识妄放下,就是性,性识本身是不二的,就像水跟波一样,所以,慢慢来理解。
经文:[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刧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诸位!这一段很是重要,非常的重要!师父先解释一下:说:而时阿难以及大众,听了佛的示诲、教诲以后,身心泰然![念]就是感慨,无始来失却了本心就是真如本心。换句话说:我们每天都在妄想意识心打转,都过着没有任何意义的生命。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为什么叫做缘尘分别影事呢?就是攀缘这个假相,而误认为那个就是实在的,好像看起来有一个人很可恶;或者是某一个事情很让人家困扰;而究竟义来说:并没有这个人。悟道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今天所讨论的那个人,本身就是一堆骨头;你所不满意的事情,其实到我们进入棺材的时候,这些都没有任何的意义。我们必需要领悟佛的旨意,一直重复的做训练。
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了,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何处是真?何处是妄?妄就不应该着。真就要守住。虚、实,什么是虚?诸位!相是虚,性是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在《楞严经》的思想来讲,这个生灭就是十八界,包括六根、六尘、六识,就是生灭无常法,统统不值得执着;与不生灭,不生灭是指如来藏性,二发明性。所以,要先了解,生灭的法是不值得执着、分别、动念、不值得去攀缘,你那一个可贵的不生不灭如来藏性要显露出来,你就找到了摩尼宝珠,生命才活得有意义!
注释:[身心泰然]:[泰],安。因为前面[能推之心]被斥为非心,就[矍然惊怖],后又听到妄识[离尘无体]无体就是无自体性,离开了外面的六尘,没有永恒的体性,叫做离尘无自体性,叫做缘起无自性。意思就是说:外尘引发的这些客尘烦恼,其实都是妄,它是没有体性的。便[默然自失],进退失据。就是进不去,因为没大悟;退就是找不到意识心,被佛呵叱,叫做进退失据。接着听到[盲人瞩暗],眼睛瞎掉的人,见明是见,见暗也是见啊,都能见啊!才知道见性是心非眼,知道见性是心,不是我们的肉眼。现在又听到了客、尘、主、空的道理,更又了知见性不动,见性不随外尘或者是根身而动摇生灭,所以知道见性是常住不动的。
佛法不是要把我们训练变成一个很奇怪的人;佛法是要把我们训练变成一个很解脱的人。佛法不是要把我们训练变成一个很神秘的人;佛法是要把我们训练变成一个绝对平凡的人,绝对平凡的意思就是心如大地,能承载一切,心如虚空,包容一切,心广大无边,量周沙界,所以,恢复我们的妙性天然,进入绝对的平凡。世间人正因为自己觉得不平凡,所以,他的苦恼就特别多,当我们体悟到绝对平凡的时候,这个常住的真如自性就会显露出来。所以,佛性因修而显,因此我们必须常常做这种放下的训练。因此就很安心——不致落于因为六识虚妄就一切都成虚妄。以此心安理得之状态,所以说身心泰然。
[今日开悟]:其所悟者,为悟了[能推之心]离尘无自体性,离尘无自体性就是妄,就是指意识心。只是第六意识的[前尘分别影事],诸位!这一句特别的重要,换句话说:今天你眼睛所看到的,起的那个意识心就是妄;耳朵听了所有的声尘,所有的执着跟分别都是妄,那个只是影像而已,是缘起显这个假相、显这个假的音声,就在你的眼前。世间人会有很大的奇怪,或者是震撼,譬如说:香港陈冠希的事情,港、澳、台、大陆就是闹得很大。可是,当你悟道的时候,它就是一些影像而已,什么事都是缘起、都是短暂、都是生灭、都是无常,你会恢复到平常心。所以,平常心是道,就是告诉你:万法都是影像,不值得我们如此的执着;有着,它就是痛苦,因为它只是影像而已。以及悟了[能见之性]不随根尘(就是头、还有佛的手)而动摇、开合,这前面都讲过了。也就是悟能见之见性乃是离根、脱尘。离根、脱尘,这个就是独立存在,用现在的名词就是说:完全摆脱根、尘的情绪作用,就是见性的人;我们根攀缘尘,就会起种种的意识型态,他就会完全失控。但是,我们见性以后,就不动不摇,超然物外。[物]就是表相、假相。
[如失乳儿,忽遇慈母]:[乳],是比喻法乳。[慈母],比喻如来,能供给法乳。幼儿如果失乳,身命便难保;众生若失佛法之法乳,法身慧命便会死亡。所以,在座诸位!你坐在台下做什么呢?就是在培养每一个人的法身慧命,而且是特别重要!没有法乳的众生,忽逢大慈如来赐与法乳,慧命便得延续、增长。[合掌礼佛]:合掌然后顶礼佛足。[愿闻如来]这是密请,因为并未说出来,只是如是作意。[二发明性]:于此身心二者之中开发显明其各别之性,令知而抉择,而不致再妄认。诸位!没有学佛的人,谁能够知道什么叫做真心呢?全世界的人都在妄中里面打转,谁会醒过来啊?我讲这一句话,包括我没有学佛前也是这样子。所以,我们特别的感恩佛陀的示现,感谢祖师结集这些经典,让我们今天得以有正法的解脱思想。
义贯:[尔时阿难及诸]与会[大众,闻佛]如是开[示]及教[诲]后,都感觉[身心泰然!]皆自[念]从[无始]以[来]无量劫中,即[失刧本心],诸位!动念就失却本心,动念就会失去我们的真如本性。而[妄认]以六识攀[缘]六[尘],更进而虚妄[分别]尘[影]之[事],以此而为自心之相。就是收集一切意识型态、语言、文字、观念,把可以运用的这些工具——意识型态、思惟、推论、逻辑,当作可以运用的。所以,这个世间人,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思惟、推论,都没有办法进入佛的境界跟领域!要进入佛的领域,必须万法尽舍,不着语言、文字、意识型态,没有办法用逻辑、哲学、推论,同时要亲证到佛性,佛法是内证的功夫。[今日]幸得[开悟],见妄知真,即犹[如失]去母[乳]哺育之幼[儿,忽]然[遇]到[慈母]一般,法身慧命如同再造,因此感激佛恩,而[合掌]顶[礼佛]足。并[愿]再[闻如来]进一步开[显]指[出]此[身]与[心],何者为[真妄、虚实],何者是[现前生灭]的[与]何者系[不生灭]的,俾令弟子们于此身心[二]者之中得开[发明]了其各别之属[性],以便认真而不取妄。真是不生灭,妄是生灭。
经文:[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毘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有漏,三果以下统统称为有漏。[波斯匿王]:波斯匿王久修菩提,位当四地菩萨,今乘本愿而来护持释尊,示现为王。[迦旃延]:义为剪发,是外道六师第五位的姓,其名为迦罗鸠驮。此外道邪计一切众生皆是自在天所造。[毘罗胝子]:义为不作,为外道六师之第三位,其名为奢夜。此外道邪计苦、乐等报,是现在无因,未来无果;这种思想是很可怕的,这种思想一沾染下去的话,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新闻报导的,把那个四岁的小女童弄死,弄死以后用布袋装起来,然后砌上混凝土,变成一个水泥块,你有没有觉得很惊讶?他一个人啊,这种事做得出来,你实在是无法想像!无法想像的。不是自己的女儿,她是他现在这个妻子,也抓去关了,跟前夫所生的。所以,我们贵为一个人,看起来像个人模人样;但是,这个狠的心一发起来的时候,很可怕的!我们常常讲的:人面兽心,看了这个新闻报导,吓一跳!此二外道都是以断见为主。
[涅槃]:此词有多义,但还是以[不生不灭]为主要的意义。[狐疑]:因为以前听外道说死后断灭;而今听佛开示见性为主、空、常住、不动之义,因此心起狐疑、疑惑。[不生灭地]:[地],就是境界。不生不灭的境界;也就是证得无生法忍。这无生是什么意思?就是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就是一切法无生。你爸爸、妈妈没有结婚的时候,我们在哪里呢?没有!现在生了,都是生灭,都是缘起;到死了又化作一堆白骨,所以,佛法它叫做冢观,同时观,能透视一切生灭缘起无常,不可得。
义贯:此[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于往[昔]尚[未承诸佛诲敕]之时,曾[见]外道六师之第五师[迦旃延]及第三师[毘罗胝子,]此二外道师,[咸言:“此身死后(即)断(坏)灭(尽),名(之)为(入)涅槃。”]之后,[我虽]得[值佛,]及蒙佛开示,现[今]对于法性到底是归于断灭、或者是常住不动的道理,心中[犹]有[狐疑]不得确定。我今当[云何]而得应用[发挥]佛方才所说的道理,而能现[证]了[知此心]常住真性,以入于[不生]不[灭]之境[地?今此大众]中之[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经文:[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
佛言:[如是],这二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这个一印证下去就不得了,佛言:如是。如果我们今天能够生长在佛世,我们过去跟世尊顶个礼,世…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