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瑛法彙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2007.9.15——2008.3.9 文殊講堂
第二十二張DVD
3.顯示見性不滅
這個標題就非常清楚,我們死後是這個神識是不滅的。用世俗話聽得懂的名詞,我們爲什麼要學佛?就是爲了拯救我們的靈魂;佛法不講靈魂,就講神識,因爲神識是不滅的。這個是一般所能理解的,叫做神識不滅。但是,如果究竟義來講的話,識是妄的,識妄放下,就是性,性識本身是不二的,就像水跟波一樣,所以,慢慢來理解。
經文:[爾時阿難及諸大衆,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刧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諸位!這一段很是重要,非常的重要!師父先解釋一下:說:而時阿難以及大衆,聽了佛的示誨、教誨以後,身心泰然![念]就是感慨,無始來失卻了本心就是真如本心。換句話說:我們每天都在妄想意識心打轉,都過著沒有任何意義的生命。妄認緣塵分別影事,爲什麼叫做緣塵分別影事呢?就是攀緣這個假相,而誤認爲那個就是實在的,好像看起來有一個人很可惡;或者是某一個事情很讓人家困擾;而究竟義來說:並沒有這個人。悟道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今天所討論的那個人,本身就是一堆骨頭;你所不滿意的事情,其實到我們進入棺材的時候,這些都沒有任何的意義。我們必需要領悟佛的旨意,一直重複的做訓練。
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了,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何處是真?何處是妄?妄就不應該著。真就要守住。虛、實,什麼是虛?諸位!相是虛,性是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在《楞嚴經》的思想來講,這個生滅就是十八界,包括六根、六塵、六識,就是生滅無常法,統統不值得執著;與不生滅,不生滅是指如來藏性,二發明性。所以,要先了解,生滅的法是不值得執著、分別、動念、不值得去攀緣,你那一個可貴的不生不滅如來藏性要顯露出來,你就找到了摩尼寶珠,生命才活得有意義!
注釋:[身心泰然]:[泰],安。因爲前面[能推之心]被斥爲非心,就[矍然驚怖],後又聽到妄識[離塵無體]無體就是無自體性,離開了外面的六塵,沒有永恒的體性,叫做離塵無自體性,叫做緣起無自性。意思就是說:外塵引發的這些客塵煩惱,其實都是妄,它是沒有體性的。便[默然自失],進退失據。就是進不去,因爲沒大悟;退就是找不到意識心,被佛呵叱,叫做進退失據。接著聽到[盲人矚暗],眼睛瞎掉的人,見明是見,見暗也是見啊,都能見啊!才知道見性是心非眼,知道見性是心,不是我們的肉眼。現在又聽到了客、塵、主、空的道理,更又了知見性不動,見性不隨外塵或者是根身而動搖生滅,所以知道見性是常住不動的。
佛法不是要把我們訓練變成一個很奇怪的人;佛法是要把我們訓練變成一個很解脫的人。佛法不是要把我們訓練變成一個很神秘的人;佛法是要把我們訓練變成一個絕對平凡的人,絕對平凡的意思就是心如大地,能承載一切,心如虛空,包容一切,心廣大無邊,量周沙界,所以,恢複我們的妙性天然,進入絕對的平凡。世間人正因爲自己覺得不平凡,所以,他的苦惱就特別多,當我們體悟到絕對平凡的時候,這個常住的真如自性就會顯露出來。所以,佛性因修而顯,因此我們必須常常做這種放下的訓練。因此就很安心——不致落于因爲六識虛妄就一切都成虛妄。以此心安理得之狀態,所以說身心泰然。
[今日開悟]:其所悟者,爲悟了[能推之心]離塵無自體性,離塵無自體性就是妄,就是指意識心。只是第六意識的[前塵分別影事],諸位!這一句特別的重要,換句話說:今天你眼睛所看到的,起的那個意識心就是妄;耳朵聽了所有的聲塵,所有的執著跟分別都是妄,那個只是影像而已,是緣起顯這個假相、顯這個假的音聲,就在你的眼前。世間人會有很大的奇怪,或者是震撼,譬如說:香港陳冠希的事情,港、澳、臺、大陸就是鬧得很大。可是,當你悟道的時候,它就是一些影像而已,什麼事都是緣起、都是短暫、都是生滅、都是無常,你會恢複到平常心。所以,平常心是道,就是告訴你:萬法都是影像,不值得我們如此的執著;有著,它就是痛苦,因爲它只是影像而已。以及悟了[能見之性]不隨根塵(就是頭、還有佛的手)而動搖、開合,這前面都講過了。也就是悟能見之見性乃是離根、脫塵。離根、脫塵,這個就是獨立存在,用現在的名詞就是說:完全擺脫根、塵的情緒作用,就是見性的人;我們根攀緣塵,就會起種種的意識型態,他就會完全失控。但是,我們見性以後,就不動不搖,超然物外。[物]就是表相、假相。
[如失乳兒,忽遇慈母]:[乳],是比喻法乳。[慈母],比喻如來,能供給法乳。幼兒如果失乳,身命便難保;衆生若失佛法之法乳,法身慧命便會死亡。所以,在座諸位!你坐在臺下做什麼呢?就是在培養每一個人的法身慧命,而且是特別重要!沒有法乳的衆生,忽逢大慈如來賜與法乳,慧命便得延續、增長。[合掌禮佛]:合掌然後頂禮佛足。[願聞如來]這是密請,因爲並未說出來,只是如是作意。[二發明性]:于此身心二者之中開發顯明其各別之性,令知而抉擇,而不致再妄認。諸位!沒有學佛的人,誰能夠知道什麼叫做真心呢?全世界的人都在妄中裏面打轉,誰會醒過來啊?我講這一句話,包括我沒有學佛前也是這樣子。所以,我們特別的感恩佛陀的示現,感謝祖師結集這些經典,讓我們今天得以有正法的解脫思想。
義貫:[爾時阿難及諸]與會[大衆,聞佛]如是開[示]及教[誨]後,都感覺[身心泰然!]皆自[念]從[無始]以[來]無量劫中,即[失刧本心],諸位!動念就失卻本心,動念就會失去我們的真如本性。而[妄認]以六識攀[緣]六[塵],更進而虛妄[分別]塵[影]之[事],以此而爲自心之相。就是收集一切意識型態、語言、文字、觀念,把可以運用的這些工具——意識型態、思惟、推論、邏輯,當作可以運用的。所以,這個世間人,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思惟、推論,都沒有辦法進入佛的境界跟領域!要進入佛的領域,必須萬法盡舍,不著語言、文字、意識型態,沒有辦法用邏輯、哲學、推論,同時要親證到佛性,佛法是內證的功夫。[今日]幸得[開悟],見妄知真,即猶[如失]去母[乳]哺育之幼[兒,忽]然[遇]到[慈母]一般,法身慧命如同再造,因此感激佛恩,而[合掌]頂[禮佛]足。並[願]再[聞如來]進一步開[顯]指[出]此[身]與[心],何者爲[真妄、虛實],何者是[現前生滅]的[與]何者系[不生滅]的,俾令弟子們于此身心[二]者之中得開[發明]了其各別之屬[性],以便認真而不取妄。真是不生滅,妄是生滅。
經文:[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佛誨敕,見迦旃延、毘羅胝子,鹹言:“此身死後斷滅,名爲涅槃。”我雖值佛,今猶狐疑,雲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今此大衆諸有漏者,鹹皆願聞。]
有漏,叁果以下統統稱爲有漏。[波斯匿王]:波斯匿王久修菩提,位當四地菩薩,今乘本願而來護持釋尊,示現爲王。[迦旃延]:義爲剪發,是外道六師第五位的姓,其名爲迦羅鸠馱。此外道邪計一切衆生皆是自在天所造。[毘羅胝子]:義爲不作,爲外道六師之第叁位,其名爲奢夜。此外道邪計苦、樂等報,是現在無因,未來無果;這種思想是很可怕的,這種思想一沾染下去的話,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新聞報導的,把那個四歲的小女童弄死,弄死以後用布袋裝起來,然後砌上混凝土,變成一個水泥塊,你有沒有覺得很驚訝?他一個人啊,這種事做得出來,你實在是無法想像!無法想像的。不是自己的女兒,她是他現在這個妻子,也抓去關了,跟前夫所生的。所以,我們貴爲一個人,看起來像個人模人樣;但是,這個狠的心一發起來的時候,很可怕的!我們常常講的:人面獸心,看了這個新聞報導,嚇一跳!此二外道都是以斷見爲主。
[涅槃]:此詞有多義,但還是以[不生不滅]爲主要的意義。[狐疑]:因爲以前聽外道說死後斷滅;而今聽佛開示見性爲主、空、常住、不動之義,因此心起狐疑、疑惑。[不生滅地]:[地],就是境界。不生不滅的境界;也就是證得無生法忍。這無生是什麼意思?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就是一切法無生。你爸爸、媽媽沒有結婚的時候,我們在哪裏呢?沒有!現在生了,都是生滅,都是緣起;到死了又化作一堆白骨,所以,佛法它叫做冢觀,同時觀,能透視一切生滅緣起無常,不可得。
義貫:此[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于往[昔]尚[未承諸佛誨敕]之時,曾[見]外道六師之第五師[迦旃延]及第叁師[毘羅胝子,]此二外道師,[鹹言:“此身死後(即)斷(壞)滅(盡),名(之)爲(入)涅槃。”]之後,[我雖]得[值佛,]及蒙佛開示,現[今]對于法性到底是歸于斷滅、或者是常住不動的道理,心中[猶]有[狐疑]不得確定。我今當[雲何]而得應用[發揮]佛方才所說的道理,而能現[證]了[知此心]常住真性,以入于[不生]不[滅]之境[地?今此大衆]中之[諸有漏者,鹹皆願聞。]
經文:[佛告大王:汝身現在,今複問汝:汝此肉身爲同金剛常住不朽?爲複變壞?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佛言:大王,汝未曾滅,雲何知滅?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殒,殒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佛言:如是。]
佛言:[如是],這二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是,這個一印證下去就不得了,佛言:如是。如果我們今天能夠生長在佛世,我們過去跟世尊頂個禮,世…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二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