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二十叁

  圓瑛法彙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2007.9.15——2008.3.9 文殊講堂

  第二十叁張DVD

  第4.顯示見性不失

  這個題目最主要是說:顯示衆生雖然顛倒,但是,見性並沒有失去。

  經文:[阿難即從座起,禮佛合掌,長跪白佛:世尊,若此見聞必不生滅,雲何世尊名我等輩遺失真性,顛倒行事?願興慈悲,洗我塵垢。]

  注釋:[名我等輩]:就是稱我們這一些人。

  義貫:[阿難]此時[即從座]而[起,禮佛]之後,[合掌長跪]而[白佛]言:[世尊,若此]能[見]、能[聞]之性,是如世尊方才對波斯匿王所開示的是[必不生滅]的,那麼[雲何世尊]在先前卻[名我等輩]人是[遺失真]心本[性],而爲[顛倒行事]之人呢?惟[願]如來再大[興慈悲],以甘露法水[洗]卻[我]等之無明[塵垢]。

  這個無明,包括微細還有粗糙,最強烈的就是妄動,微細的妄動而不覺知,這所衍生出來的會有二層的障礙,一、就是煩惱障,二、就是所知障。所謂煩惱障、無明,他是莫名其妙的就動念,無明像一陣風,無可捉摸。那麼,這個無明,當他養成一個習慣的時候,他的堅強的個性、習氣就很難自拔,莫名其妙他就會煩惱;莫名其妙他就是卡在那個地方,就是怎麼樣都跳脫不過去,沒有這個能力。所知障呢?就是後天所學習的、所知道的,這些語言、文字、音聲、意識型態,又變成一種障礙。所以,這個煩惱障、所知障,所構成的這個無明很難去除,最重要的就是沒有見性,沒有般若的思想,所以,掙脫不了那一種強大的,沒有方向,有時候無明一下子從東邊來,一下子從西邊來,任何的時空,他都會産生無明,有時候人家不理他,他自己也會産生無明,這個就是如來藏性淹沒了,無明作主。

  所以,修行要從心性下手,就像洗衣服一樣,這一顆心必須徹底的洗幹淨,要從自性中洗,重複的一直訓練,把這個髒衣服的汙垢全部洗幹淨,我們的心也是這樣。所以,法亦頓亦漸,所以,每一種都必須有點滴的功夫,慢慢的累積才有辦法。講到這無明塵垢就是這樣,煩惱障、所知障、微細無明、粗糙的無明,概括統統叫做無明。無明就是惑,惑就會造業,造業就會受苦。

  經文:[即時如來垂金色臂,輪手下指,示阿難言:汝今見我母陀羅手,爲正爲倒?阿難言:世間衆生以此爲倒,而我不知誰正誰倒。佛告阿難:若世間人以此爲倒,即世間人將何爲正?阿難言:如來豎臂,兜羅緜手上指于空,則名爲正。佛即豎臂,告阿難言:若此顛倒,首尾相換,諸世間人一倍瞻視。則知汝身與諸如來清淨法身,比類發明,如來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號性顛倒。隨汝谛觀,汝身佛身稱顛倒者,名字何處號爲顛倒?于時阿難與諸大衆,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顛倒所在。]

  注釋:[母陀羅手]:就是印也。佛說法時常結手印,修過密宗的都知道;我們顯教的,很多也都有放蒙山的習慣,這種功課,所以,結手印變成大家都很熟悉了。佛說法時常結手印,表示與所說的法是相應的,並有加持義,所以稱佛手爲寶手印。[若此顛倒,首尾相換,諸世間人一倍瞻視]:[首尾],就是上下。此言,若將此手之上下顛倒一下,首尾交換一下位置,你們便稱那是正、或者是那是倒,這實在是世間之人,以加一倍之執迷之眼(就是迷上加迷),來瞻視此本無正倒之相的手;以手本來就沒有正跟倒,而你們一定要把指端上指之相稱爲[正],這已經是迷了;若再見手指之上下交換,而將指端下指,便進而稱那是[倒],因爲此[倒]相之計,是從先前計[上指]爲[正]而來的,計[正]已經是[迷]了(于實在無[正]相之中計正),再依[正計]而起[倒計],也就是迷上加迷,故是[加一倍的迷執]。

  [如來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號性顛倒]:如來之身名正遍知,就像手的[上指]名爲正;佛是大悟了,悟如來藏性。而汝等之身號性顛倒,爲什麼叫做顛倒?就是處處著、處處分別,習氣斷不了。猶如手之[下指]爲倒;然[手]本身實無正倒,手比喻作每一個人,心、佛、衆生,其實是叁無差別,這只手本來沒有所謂的正跟倒,爲什麼?同是一只手啊,只是擺的方向不同而已,[正、倒]但是假名,並無其實——實並無一法名爲[正手],亦無一法名爲[倒手]可得。同樣的道理,這個真心本性,生佛本來就是一如的,它本身實在是無所謂的正、也無所謂的倒,正倒都是名相,[正倒]但是假相、但是假名,無實體可得。爲什麼無實體可得呢?因爲都是緣起,都是性空,緣起就是無自性,本來就一切法無生。

  禅宗叫我們參: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是什麼意思?就是無生法忍。諸位!這樣子不能體悟,好!現在講一個例子,講無生法忍,你要好好的體悟。現在我們坐飛機,從臺灣坐到美國,諸位!有沒有到美國?現在要站在二個角度,站在事相上來講,從臺灣坐飛機到美國,事實上它就是有,這個是站在緣起的角度,從臺灣移動到美國,這是事實!再更深入一層的,冷靜的剖析一件事情,就不是這麼一回事。這個色身,慢慢把它減少十歲,十歲前、二十歲、叁十歲、四十年前;或者是我們老一點了,五十歲;再進一步,父母還沒有生我們的時候,現在回歸到爸爸媽媽還沒有結婚,我們在哪裏?沒有,沒有認識一個臺灣,也不認識一個美國。好!父母沒有生我們的時候;現在慢慢由這個角度,來理解空性的道理是什麼,我們本身並不存在,佛法它是冢觀。冢觀就是說:我們父母沒有結婚,沒有生我們,我們到死化作一堆白骨,也沒有!從畢竟無,緣起父母結婚,變成小寶貝出生,慢慢把我們養大,在養大的這個過程當中,每一念、每一個緣起,都是生滅無常,都是緣起,都是無自性。好!父母沒有生我們,畢竟無;現在出生了,變成緣起,畢竟有,這個緣起是刹那生刹那滅,因緣生又因緣滅,吃了東西消化,新陳代謝,慢慢我們生、老、病、死,死亡火化以後,又變成一堆骨灰,從畢竟有又變成畢竟無。所以,生命它只是個緣起緣滅,生滅如幻的、不實在的,而我們不能體悟。

  我們什麼事情都定位:是事實的有,是實實在在的有,這個問題就出來了!而事實上,究竟來講是沒有,因爲它諸法是畢竟空。所以,法必須從理上來講,和從事相上來講。從理上來講,一切法本自無生,因爲因緣生它就是無生,一棵樹也是這樣。小小的,慢慢澆水、施肥、陽光、除草,這一棵樹慢慢的成長,開花、結果,我們吃到的水果,萬法無一法不是生滅無常、不是緣起、不是緣滅,而必須把這個角度放寬到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就是四大種,在演一出虛妄的戲;演一出虛妄的戲,但是,我們卻看不透這個緣起的假相。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到一切法無生,沒有辦法理解,就是因爲我們對畢竟空的道理,沒有辦法好好的去領悟。我們總認爲:咦?這個事實上就是有啊,這事實上就是從臺灣到美國啊!怎麼會沒有呢?這個是站在緣起的角度說:它就是有。

  這個就是所有世間都必須在緣起同時定位,在緣起的假相裏面同時定位,在假相、假名裏面突不破,究竟分析起來,沒有實體可得,沒有的!諸法本來就是空的東西。佛陀是真理的發現者,而佛陀就是第一個去發現這個法性本來就空,原來整個宇宙,完全只是地、水、火、風、空、見、識這七大在循環。而我們從一出生,打從出娘胎,就是意識、就是執著,加上後天的教育,就是語言、就是文字、就是學曆,所以,那個所知障就愈來愈重。因此就變成有正等正覺的正遍知的名詞,也有顛倒性的衆生。所以,當你究竟悟的時候,沒有東西可以修行,方便說:你必須要借重事相修行、磨練;究竟義來講,沒有衆生可度,自性本來就空。這個宇宙,不要說我們現在父母未生前,整個地球,在四十六億年前,這個地球根本就不存在,哪來的什麼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現在不要說以我們八十歲的角度來講;以整個地球四十六億年的角度來講,地球本來就是不存在的,是緣起的。

  太陽系初創的時候到今天,經過冷卻,經過下雨,經過有機物,經過陽光,變成的DNA,變成有機物,它就是這樣子一直轉化,然後從海中,單細胞、多細胞;再來,兩棲類;再來,人類獨立,因爲時間、空間、飲食不一樣,空氣也不一樣。所以,恐龍的時候,你看,體積那麼大,那個時候,空氣都完全不一樣,這體積就很大,時空不一樣嘛!所以,我們要如此的來理解跟體會,沒有衆生可度;沒有行可以修;也無佛道可成,心如如不動,進入叫做萬法一如,性相本一如,也無所謂的住;也無所謂的無所住,這個都是頭上安頭,多余的東西。好!慢慢這樣理解,就了解一切法無生,本自如。所以,你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若生實不生,說去實在有去,說往生極樂世界是的的確確有;可是,就本性來講,沒有!娑婆就是極樂,極樂就是娑婆。可是,對凡夫來講,你不能這樣講啊,你不能說:臺灣就是美國啊!就究竟空義來講,沒有臺灣、沒有美國啊,因爲連地球都沒有啊;就事相來講,事實上就是有臺灣;事實上就是有美國;事實上就是有惡劣的環境;事實上就是有好的環境,如是慢慢的體悟,必須站在事相緣起的角度說、站在一切法無生的理來說,然後事相不壞理,理不壞事,如是法亦頓,就是理無生;法亦漸,就是必需事修、必需要磨練,一點都逃不掉,如是體悟。

  底下看,[汝身佛身稱顛倒者,名字何處號爲顛倒]:[汝身],汝等之身。汝等之身與佛身來作個比較,你們被稱爲顛倒的,是在你們身上的哪一處呢?這[顛倒]之名應安在你們身上的哪一處?——如是即知:[顛倒]不可得!顛倒之[處]不可得,顛倒之[相]也不可得;所謂[顛倒]者,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諸位!統叁藏十二部經典,就是這八個字:萬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你像曆史記載的,慢慢看…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二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