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六▪P5

  ..续本文上一页见必遗身心。意谓湛然满前之见,必定是我真性,则我现今之身心,当然非我,究竟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此约分别以起计]。就是用分别心这个角度以起计,来执着。[谓:现今身心,为能分别,有实在作用,彼在前之见,无有分别功能,来分辨我身],连一个我身尚且没办法分辨,[我身尚不能辨],何况能够分辨更广大的外在的万物?[况能辨万物耶?此正同世间凡夫情见,以有分别者为我,无分别者非我,不知恰堕意识窠臼],窠臼就是因为沿旧制,以前的制度,不能别出心裁,仍然离不开以前的意识型态的陷阱。窠臼就是类似一个陷阱,没有办法创新,仍然框在以前的意识型态。意思就是:一样堕入意识的巢窠、巢臼里面。[与前执缘心有用],执着的意识心、攀缘心才有作用。而[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不得其用],反而不得其用。这样看起来,语气上下连贯。[故不敢认为本元心地,如出一辙]。不敢认识如来藏性,答案是一样的,就变成意识心在作主了。

  [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

  若实实在在我的真心,若实我真心,如果那个眼前的见性,实在是我的真心。令我今见,它现在眼前,见性在眼前,如同外物,让我看得很清楚!反过来,此身是被所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变成了见性才是实实在在的我,而现在的身心变成非我了。在外面的见性让我看得很清楚,是实我;而我这个色身、身心变成非我了。再讲一遍:如果实在我的真心,让我前面看得很清楚,那么,变成见性才是实我的话,而反过来,变成这个身心不是我了?

  [此约能见以起计。谓在前之见,若实在是我真心,令我现今,此身反为所见,则见性在我之前,如同外物在前;若实在是我,而今此身竟成所见,反非是我矣]?到底是现在身外的那个见性是我?还是现在的这个身心,可以作用是我?阿难弄不清楚。

  [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何殊]就是何异于,没有什么不同啊!如来前面那一段,说:难言,[难言]就是说问难。物能见我,见性在外面,那么,这见性可以往内看,变成见性在外面,我这个身心世界反而被见性所看,变成物能见我,外物,现在眼前的见性,反过来可以看到我,就等于物在外面。若物是见性,毛巾如果是见性,见性反过来也可以看到我,这跟前面讲的,又不是一样的吗?见性如果在前面,那个跟前面那一段,物能见我,道理是一样的!现在起矛盾的,前面被佛陀所破,现在又变成说见性在眼前,弄不清楚!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此解承上前一解,见性既已离我同物,反能见我身,即同物能见我],跟这个物能见我。何殊(异也)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然物能见我,佛先不许],佛一开始是不允许的,[已斥其谬,惟愿再垂大慈,开导发明,令未悟者,可以得悟,认见何得不遗身心],了解了这个见性,[何得]就是怎么样才能,[不遗]就是不离当下这个身心。如何开导发明,令未悟者,可以得悟,悟什么?能够了解当下这个见性,怎么样才能够不离开这个身心?[见身何得不同物见也]。[见]就是真心,了解这个真心的见性,也就是我们这个身,怎么样才能不同于物?[物]就是物见,就是说:见性跟物见是不同的。所以,真心之见身,何得不同于物见,就是这个意思。[总会前文,佛则谆谆责之,警其不可认妄为真]。千万不要认这个妄想意识心,当作是我们的涅槃真心。[阿难则种种疑之,反恐认真遗妄],认识这个真心,又恐怕遗失了妄心,就弄不清楚了!认真心就是认识眼前这个见性,却遗了身心这个妄,[诚为颠倒之甚!良由不达认妄者,必至遗真],你只要妄认为这个身心,不了解四大是假合,意识心、攀缘心不是真心,如果实在不了解,认妄就一定会遗真。[而识真者,自能融妄],你只要认识这颗真心,慢慢学习放下;这个怎么融?记得!放下就融;这一句也是多余的。没有东西可以融来融去,性相本一如,寂灭法就是涅槃妙性,对境寂然,常不离佛。所以,[你懂得放下],是不得已的讲法,就是慢慢慢慢一步一步来,学习如如不动,咦?没有妄啊。

  诸位!融这个妄,是做功夫次第的片段性来讲的;真,妄当体即空就是真,没有妄可以融的,达妄本空,空即是妄,如何让你融?还没有悟,这一句,只好这样讲,你只要认识这一颗真心,当然就可以融化这个妄心,会归到真心。[何至有所遗哉?详佛答处,自见真妄遍融之旨趣矣]!后面佛回答的时候,你很清楚的就可以了解真跟妄,遍融是当下。[又见性灵明洞澈,身心世界,外物顽碍],处处是障碍。[岂具能见功用,物不是见,前已辨明]。物绝对不是见,物是被见啊!但是,物不离见,见也不离物。所以,佛法困难就是,一下讲,我们的明心见性是绝对独立,迥脱根尘,灵光独耀,一下讲明心见性是单独存在的;现在又讲:明心见性不离身心,现在弄不清楚,愈来愈困难。[初阿难疑身见各体竟]。阿难怀疑这个身体、见性是各有自体性,底下佛讲得很好,了不起!

  [辰二 如来明万法一体 (分六)]它是不二的。

  [巳初 直斥妄拟]

  [二 正遣是见]

  [三 转遣非见]

  [四众惧俯慰]

  [五 文殊启请六如来慈示 今初]

  [佛告阿难:汝今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

  你现在所说的:见性只有在你前面,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不是这样的。是义非实,你现在讲的是不对的,[非实]就是不正确的。佛告阿难:你说你的见性只有现在你的眼前,这个道理这样是不正确的!

  [前阿难谬执,见性与身心各体,故有见性在前之疑。佛不即约身心见性,无有二体以释之,而独约万法一体以破者,中有二意:一者、易于施破:见性如果在前],这个见性[应同万物分明可指],什么东西现在你的眼前,当然你讲得出来啊![既于万象中,竟无是见非见之可指],是见,你指不出来;非见,就是指不出来。[则是非双绝],你是见性,那就指出来给我看看见性是什么?非见,就是离开见性也没有可以看东西,我眼睛离开见性,怎么能看到东西呢?能够看到山河大地呢?如果我们的见性不存在,树现在你面前,我们怎么知道是树、是山?所以,是见非见都指不出来,[了无前相,而见性万物,自成一体]。佛法是不二法门,[以此例观,疏远之万物,与见尚属一体,而至亲之身心,与见岂复为二耶]?意思就是:离开我们那一些星河大地,还是我们的本体所影现的呢?何况 我们的身心,可以离开我们的见性吗?

  [二者、兼除二执:盖身心者,我执之亲依];你为什么会有我执,就是认为有这个身心啊![万物者,法执之显境。阿难祗恐认见],现在眼前的见性,反过来[必遗身心,则我执正自炽然],就是很强烈的执着这个[我]。[而法执尚犹微隐],[隐微]就是难明,还没有很明显。[若但说见性身心一体],如果但说见性与身心是一体的,[彼将更执见性身心,合为我体],那么,他将更执着见性身心合为我这个体,[而以万物为他体]。所以,就是讲这样也不对,讲那样也不对,对阿难没悟到,佛也很难讲。合为我体,而以万物为他体,就把万物排在如来藏性以外了,而把外在万物为他体,不是如来藏性了。[非惟法执不能兼破],而我执、法执,[而二执益增上矣]!更加强。[故佛总对万法,悉显其无自无他],无自性,也无他性,就是自己的性本不存在,自性不可得;他性也不可得,就是也没有借助其他的缘起,这个就更进一步的难,无自性、无他性,叫做空无自性。意思就是:诸法本来就空,没有合来合来,根本就没有自,也没有他,菩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要你体悟缘起自性本来就空,没有东西合来合去的。诸位!讲因缘合和是佛不得已的,对二乘人善巧方便的开示;若着缘起法是实法,那么,你会死在语言、文字上,就进趣不了这个菩提。佛陀告诉我们:讲缘起是为了破外道,执着一个缘起,就没有办法进入如来究竟藏性,没有办法进入萨婆若海。所以我们了解,佛陀讲缘起法是破外道,是给二乘人或者凡夫,让你了解缘起法它就是有因果的法则;但是,你着一个缘起法是实,那也是摆脱不了他性,借重外在的种种条件。佛陀说:连自性不可得了,哪有他呢?诸位!无一法,包括颗粒微尘,自性尚不可得了。所以,我们讲:我们今天有能演讲的师父、你们听讲的一切众生,方便叫这缘起法。但是,如果我们体悟到空无自性,没有能说,亦无所说,万法、诸法本来就空。你今天有来讲堂,讲堂本来就空;今天回归到你们家,讲堂本来就空;讲堂本来没有增,本来就没有减。你这个色身当体即空,如果这样体会不出来,讲缘起法,好!

  诸位!现在把大家都化作是骨灰,你们桌上摆的,就是你们每一个人的骨灰,还包的好好的,上面都放着一件往生被,好!你现在好象很清楚,我们就在讲经说法啊!没错!佛陀说:缘起如幻,当体即空。现在把这个时空往后退,一百年后,所有的骨灰都放在你们桌上,一片静悄悄。所以,把那个百年后的情况,摄归到当下来,因此我们修学佛法善用我们的心。我们了解,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化作一堆白骨,这个是必然的,你不必等到那个时候再讲解脱,你要回归当下,现在你就很清楚,这个就是一堆白骨,没有任何例外的。在佛的透视的般若妙智里面,即一切相,离一切相的,讲因缘生、因缘灭,这是佛陀让二乘人中途依靠的,所以讲缘起法,如来藏它就是绝对,绝对不能缘起,缘起即空就是绝对。

  我们说:因加缘等于果。我到韩国去的时候,这个法师来跟我谈论,他就是一直讲因果……佛法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因当体即空,就是非因;缘当体即空,就是非缘;果当体即空,就是非果,讲因加缘等于果,是为了…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