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五▪P2

  ..续本文上一页,三、障碍失用,[一、对胜显劣:谓众生洞明之见],来跟佛、圣人比较一下,[较之佛圣],他能看到的范围就这么一点点,[不过分寸而已;二、收尽含生]:[含生]就是一切众生;[收尽]就是包括。[谓蜎yuan蝡ruan之属,见量狭窄,极其洞视(明见也),不过分寸之地];这个蜎,第一种解释是蚊的幼虫;第二种解释是:动物屈曲蠕动的样子。蝡,就是虫类微动的样子。所以,蜎蝡之属,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昆虫之类的。见量更狭窄,就是果报。极其洞视,就算它使尽一切,它这个见的能力不过分寸之地,只看到前面一点点,像一只蚯蚓、蚊子,在这里的解释是这个含义。[三、障碍失用:谓隔纸不见,此不过分也],就浊隔着一张纸,一般凡夫就看不到,这个不会超过一公分。[隔板不见,此不过寸也]。一分、一寸就是表示一点点障碍,我们眼睛就看不透。[过作通过解,与上二不同,此中能见之文,具足十界五眼,凡夫肉眼,阿那律天眼]。十界,十方法界,也可以讲十法界。这五眼:肉眼、天眼、声闻、菩萨、佛眼。凡夫肉眼,阿那律天眼,[阿难仗承佛力慧眼,菩萨法眼,如来佛眼]。

  [五眼颂云:天眼通非碍],天人可以看得更远,他没有障碍。而我们的[肉眼碍非通],凡夫的肉眼只有障碍,他没办法像天眼这样通达。[法眼唯观俗],如果你要认识这个正法,缘起的法,就要观俗谛,[俗]就是缘起。[慧眼了知空],就是性空,看到诸法毕竟空,就是[真谛]。法眼唯观俗谛,就是法眼是观种种差别相,缘起如幻;而慧眼是了知空,也就是真谛。[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异]就是万法差别,千差万别的万法叫做异。能照千差万别的万法,但是,体却是相同,叫做体还同。就是照了千差万别的万法,但是,如来藏性的体性还是平等一相。[同是如来藏,清净本然平等一相。明法界内,无处不含容]。

  经文,[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

  阿难!你跟我去观看四天王所住的宫殿,中间遍览水、陆地、空,虽然有种种昏明、昏暗,种种形像,怎么样?无非是前尘,分别留碍。就是都是假相,在让你执着,来障碍你的如来藏性,叫做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没有一样都不是缘起的假相。而我们对缘起的假相,空无自性的假相,执以为实,这个就是众生痛苦的致命伤,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一切众生都是这样子的。所以,每一种梦想都有黑暗的一面;每一种幻想,都必须经过残酷的觉醒,就是这个道理。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提早觉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还是要赶快修行!

  [此列所见,独约当机,现量所亲见之境。谓言以上圣凡诸见,姑勿论耳],就不要谈,暂且不要去论断。[就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在须弥山腰,离地四万二千由旬]。有的人看到这个就问说:师父!佛为什么要这样讲呢?注解为什么要这样讲呢?我说:记得!佛当时在世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叫做卫星;也没有什么整个地球的地理来定位,给它名相、外词。我们今天看的这个世界地图,还有地球仪,是因为人类发展到了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世纪,科学更发达了,天文更发达了。所以,用这个人造卫星一照,就很清楚了!有的人还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弄卫星,卫星什么意思?解释一下,就把你们当作小学生了。为什么要常常讲卫星呢?地球是圆的,一边是美国,一边是台湾。如果信号这样直接从美国发到台湾,有高山、水,没有办法穿透!也没有办法穿透这个地心,所以,在一定的高度发射这个卫星,这个电波一上去,就下来。我们现在的卫星就是这个,这个波先送到天上去,再送下来。它就不会有高山、大海的阻隔,就是这个意思。常常讲到:法界卫星、佛界卫星,那是什么意思呢?卫星就是要去买人家的频道。知道吗?所以,我们这个节目,在中国大陆、新加坡、印尼都看得到,法界还有佛卫。印尼的法师就说:喔!现在的电视,看到师父的节目,看得非常清楚!什么叫卫星?就是把信号送到天空上去,那就没有障碍了,然后再射下来。那主不管你距离几千公里、几万公里,都没关系!如果你有高山的障碍,影像就不会清楚,卫星现在是非常方便。

  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了解,不是象我们现在的地图,所以,佛就当机者所能了解的,他就讲当时的地理位置。譬如:须弥山在哪里,佛教到现在都在诤论,我就跟他讲:须弥山指的就是喜马拉雅山,印度当时在喜马拉雅山的南边嘛。世尊怎么会讲一个凡夫看不到的地方,来讲经说法呢。须弥山高的嘛,绕这个日月,在佛经讲是日月,一边日,一边月亮,须弥山在中间高高的。是就人类那个时候,所能理解天文地理来讲的,佛早就知道,只要定位,它是相对的,相对的衬托东边、南边、西边、北边的,它是相对性的东西,只是互相定位,方便说出来的位置。因此,看到这个:观四天王所住宫殿,在须弥山腰,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喜马拉雅山。如果要这样讲的话,就会变成说,佛陀所讲的跟现在很难配合。说:喜马拉雅山的山腰,哪里有四天王所住的宫殿?诸位!这个四天王所住的宫殿,不是肉眼看得到的。人死了以后,要转生成天界的时候,是清净四大转换的,他不是这个肉身,要弄得很清楚!四天王,忉利天,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是释提桓因,就是玉皇大帝。如果我们死了有福报,要转成玉皇大帝,那个时候的色身,跟我们现在色身也不一样。那个时候是微细的四大所构成的,我告诉你:天人的体重不到我们一件衣服、薄纱的重量,都没有!身高几百丈,不是像我们人这么一点点,我也是超过五尺,五尺二寸半。所以,在这个地方,很多人会弄不清楚,四天王所住的宫殿在须弥山腰,这须弥山又叫做喜马拉雅山,可是我们肉眼看不到。再来,离地四万二千由旬,看起来又是很纳闷。我们说:一由旬四十里,印度当时候所用的由旬,又跟我们现在的公里又不一样。当时地理尺寸,要完全配合现在的尺寸size来讲,非常困难!所以,佛陀当时在世,就大家所能理解的,方便的讲,只能这样子。我们也方便看一下就行,不必太执着于文字。

  [东方持国天王,居黄金埵];[埵]就是地。[南方增长天王,居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居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居水晶埵,而齐日月]。就是跟日月平。这佛当时候方便说啦![中间遍览者:忉利天之下,大地之上,周遍历览,有情之类,有水居、陆处、空行诸众生,无情之处,有山、河、大地、虚空、诸境界,虽有晦昧而昏暗者,晴霁而明朗者,种种形像,差殊不一,无非眼前尘境,所分别之相,种种滞留隔碍也。初标定能所竟]。要你体悟就是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种种的形象,都会让你执着。为什么分别留碍呢?无非前尘,分别留碍,前尘就是这些外在的尘境,只是缘起、生灭无常、不实在的,而它却会让你起分别心、执着,变成一种隔阂。你所分别的种种相,就会变成种种的执着和分别,而它不是实在的。

  [巳二 就中拣择]

  [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

  在这里就是要做一下笔记了,否则看不懂。汝应于此,你现在应当好好的观照一下。[分别]底下加三个字:什么是,分别什么是[自],就是见性;[他]就是物象,这句话的意思:汝应于此分别,什么是见性?什么是我们能缘的见性?什么是被我们所缘的物象,要先分清楚能跟所,才不会混乱![自]就是自己的见性,[他]就是物象。今吾将汝,现在我,[我]就是佛陀。[将汝]下加四个字:现前所见;现在将汝现前所见,所见就是种种的前尘,怎么样?择于见中,就是:要汝自己选择;要你用智慧冷静一下自己选择。择于见,这个[见]很重要,这个见包括:何者是能见?何者是所见?这个[见]包括能所二个角度。这个[见]变成有能所。整句的意思就是说:今吾将汝,择于见中,我现在把你现前所见到的,你要冷静,自己用智慧决择,何者是能见?何者是所见?要仔细分别清楚,谁是我体?谁为物象?谁是我[能见之见]体?谁为[我所见之]物象?这样就非常清楚了,我所见之物象。

  现在你应当在这个地方,就在这个地方,分别什么是你的自性?什么是外在的物象?今汝将吾,现前所见的一切,要你自己智慧来选择能见与所见,好好的仔细分别,谁是我能见之能体?谁为我所见之物象?这一定要分能所分得很清楚,不可以混乱!

  [物见本来不杂],何者是物,何者为见?本来就不可以混乱,这样才有办法建立有情世界和器世间。[阿难先疑混杂,故佛欲令自己拣择,自验自知,自可不疑。应字平声,谓汝当于此能见所见之中,分别谁自谁他,自即见性,他指物象。吾今将汝择于见中四句,吾是佛自称,将汝将字,文意稍难领会;今不作别解,谓现今吾将汝现前所见,要汝自己拣择,于能见所见之中,仔细分别,谁是我能见之见体?谁为我所见之物象]?就是能见的见体跟所见的物象,一定要分清楚,叫做[令能所分明不混]。所以,这一段叫显见不杂,这一段在解释这个,能见跟所见是不同的。[自然得知汝之真性矣。二就中拣择竟]。你能够在这个能见的见性跟所见的物象分得很清楚,那么,就能够体悟真心是什么。

  [巳三 物见分明 (分四)]

  物见分明就是能、所,物、见,[物]是指物相;[见]是见相,是很清楚分开的,一个是所,一个是能,物是所见,见性是能见,这个能所一定要分清楚。所以,一定要在能见的见性下功夫修行。

  [午初 正明物不是见]

  [二 正明见不是物]

  [三 反辨见不是物]

  [四 反辨物不是见 今初]

  [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