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题: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三张DVD
昨天调查,有90%几的人都听得懂,只有少数人听不来,为了全面性利益众生,所以,只好把师父做的笔记发给大家,也没有准备说要发给大家,要不师父把字写好一点,给大家印象好一点。后来发现,这些出学佛法听起来很困难,摸不着门,我们就简单再介绍一下。
[八识与四分关系图],八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六、第七、第八识。四分就是: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这个第八识,师父写的:如大海水,这是初能变,从本性一念不觉,产生阿赖耶识,所谓的第八识。转识成智不是把第八意识转掉。如果把第八意识转掉,那就不能成佛了。是转染成净,是这个意思,第八意识的体,都是不生、都是不灭的。所以,转识成智不是把第八意识转掉;如果把第八意识转掉,那你用什么来成佛?连那个清净的体都没有了!转识成智的意思是说:把污染的转成清净的。
这一张表非常的重要,是为什么呢?因为它跟《楞严经》的如来藏所讨论的息息相关,所以,这一张讲义就是特别重要!这一张讲义,是对[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的加强解释,为什么能生诸缘,缘所遗者?最重要的它是在解释,我们一念不觉以后,就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就一直迷……,由微细的变成粗惑,然后一直攀缘外境,一直返回不了真如,回不去。
诸位看!第八意识的右边:相分的本质,见分的本质。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第八意识在微细的时候,它这个见分跟相分出来的时候,本来还是非常微细的,精神跟物质还不是分得很清楚。后来经过了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以后,就愈来愈强烈地执着。
我们第八意识里面,是什么种子统统有,后面加一个(种),也就是说:它什么种子统统有,如果没有种子,就不能起现行,所以,第八识有第八识的种子,前五识有前五识的种子,第六、第七也是如此。
看第八识的中间,圆圈内的:这个表示什么种子统统有,五识的能缘种,有了种子,它才可以起现行,经过了因缘成长,它就会显现出来。所以,有了五识的能缘种,你将来就会发展成眼、耳、鼻、舌、身。五识的相分种是什么呢?五识的相分种要借重于第八意识的相分本质。所以,那个相分本质,诸位看,相分本质旁边有一个:六尘出于第八识的相分本质,也就是你现在看到的山河大地,是再一次地摄取整个宇宙当中的少许的相分,为你所依靠的依报,譬如看到一些树,或者是花、草、山、河、大地等等。所以这个a1的相分,就是色、声、香、味、触。因此,这个相分由二种转换,由第八意识的相分种,转化成五识的相分种,所以,为前五识所缘。
前五识的见分,是心缘这个相分,缘这个相分,由第八意识变现出来的,这个是以心缘色。所以,这个相分,有本质相分,有影像相分,有二种:带有第八意识相分的本质,这个叫做本质相分;没有这个相分的本质,称为影像相分。相分有两种:一种是心缘物,一种是心缘心。
看前五识的左边见分。见分从哪里来?就是五识能缘种子,也就是第八意识蕴藏着发展前五识的潜能,只要他出生成为一个人,他那个前五识就会产生、显现出来。
看第六识左边有一个见分,就是能缘的分别心,也看到了相分,就是能缘是见分,所缘是相分。看到这个相分从哪来的呢?虚线引出来的,也是二股力量,使第六意识看到自己的相分。怎么来的呢?这个相分,也是依据,你看,第八意识和相分种子,还是要依靠第八意识的相分种。然后,第八意识的相分种影现出来的时候,第六意识自己取相,所以就变成第六相分种。第六意识的见分是能缘,相分是所缘,而这个相分,是从第八意识的相分本质,再一次的转化,就是范围再缩小。所以,每一个人所看到的感觉,统统不一样。
这个第六意识的见分,看左边的虚线……,引到中间来,就是第六能缘(种)。所以,第六意识它也有种子;前五识有前五识的种子,前五识的见分,有前五识见分的种子;前五识相分,有前五识相分的种子;第六意识的见分,有第六意识见分的种子;第六意识的相分,有第六意识相分的种子;而这个见分,由第八意识的见分本质三能变来的;而这个相分,却是从第八意识的相分本质再变化出来的。
第六意识左边的见分,上面是心缘色。下面这一段讨论的是心缘心,心缘心就是二个都是见分。第六意识左边下边那个见分,缘第八意识见分的本质,起精神作用。就是自我想相了,没有攀缘外境,内心里面就会看到自己的相,而这个相却是来自于精神,不是来自于外境。所以,以心缘心,所以,这个相是心中的相,不是外境。
这个第六意识的见分,攀缘第六意识的相分,这个相分是从哪来?是从第八意识的见分而来的。诸位!二个都是见分,又变成一个能所,第八意识的见分本质是很微细的;而第六意识的功能,就是强烈的分别心,就一直动念。所以,把这个精神,微弱显现出来的精神,由强而有力的第六意识反内执着,变成往内执着。所以,每一个人的心中,闲着没事就会幻化种种的相,晚上作梦也有相;念佛念久了,也有种种的瑞相。清净心所显现的相、定中的相,它不必借着境界。梦中相或者是散乱心自我的想相,都是见分攀缘见分,也就是精神强的功能,攀缘那个见分的本质,产生二个都是心法所显现中的相,而这个相变成能跟所。本来二个见分都是能缘,但是,第六意识是强而有力的分别力,所以,攀缘第八意识的见分,为分别的境界。二个都是精神的时候,第六意识就变成主导,就是能;第八意识的见分本质就变成所,而引发出来的相分,统统在自己的心中所显现的。所以,你可以想像很多的心中的相,你可以写很多的小说,自己想像梦中的相,这个叫做独头意识。
看,第六意识的见分,引出来的左边,以心缘心的左边画虚线……,往左边看,叫做第六能缘(种)。所以,这个第六意识,可以作为前五识的依靠,就是五俱意识。也可以单独起来作用,所以,这个第六意识的见分特别的强,所以,它有二个:一个是对外的见分,就是以心缘色,负责前五识的,叫做五俱意识,一个是对内的,心自己产生影像,自己攀缘,变成能所。所以,第六意识的见分,看左边第六意识能缘(种),第六意识能缘(种)看出来的,第八意识的见分本质从哪来的呢?看,这个相分,第六意识的见分,看到第六意识的相分,这个相分从哪里来的呢?从第八意识的能缘种变成被动,本来是能缘,后来被第六意识的见分所缘,就变成第六意识的相分了。所以,这个相分,变成第八意识的精神主体被反过来攀缘。
第八意识还有一个:见分的本质,产生这个相分,这相分从哪里出来呢?诸位看最底下的,叫做第七意识,而这个第七意识它就是第二能变。为什么叫做第二能变呢?初能变是第八意识阿赖耶识,见相二分还不是很强烈的,现在加上强烈的执着。所以,第七意识就是我执、法执,我贪、我见、我慢、我爱,它老死不放手,也就是把第八意识的精神主体性强烈地加一个[我],这个就麻烦了!所以,你看到的这个相分是什么呢?就是我相,第七意识的见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用一句你听得懂的名词就是:染污掉。我执跟法执彻底的染污第八意识的见分,染污了第八意识的见分,死执一个我,还有死执一个法,对人生观不了解,所以,执着一个我执;对宇宙观不了解,所以,执着一个法执,这个二能变。
看第七意识的见分的左下边有几个字就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第七识强加第八识为自我的观念,这个就是第七意识最可怕的!所以,修行从哪里下手?修行就是从第六意识下手、从第七意识下手,这修行的关键。而前五识只是附带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看到、闻到、听到,或者触碰到,其实重点都在后面的分别心跟执着心,而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第七意识的执着心所运作的种子:善、恶、无记,统统搬回来第八意识里面放着。
我们要了解,修行从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变成不分别,没有分别心,见相二分就慢慢地放下来,能所就断。第七意识的我法二执放下来,这外见相二分能所就断。所以,为什么修行叫你讲:放下,再放下,又放下?因为无论是精神,精神就是八识见分;无论是物质,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本体。因此,所谓的自证分分二种:自证分如果悟了,叫做真如;如果迷了,叫做妄心,就是阿赖耶。所以,如果是妄,它所依照的体性当然就是妄了;但是,妄跟真只差一念,妄放下就是真。那么,这里的自证分,就是所谓的自体分;证自证分就是用,也就是二个人是互为依缘,自证分跟证自证分是一体两面的意思。因此,既然第八意识影现出来的见分本质和相分本质,其实都是来自于阿赖耶识,那么所有影现的物质跟精神,其实统统来自于阿赖耶,因此叫做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诸位看左下边,什么叫做带质境?带质境分两种:一、真带质:颂(偈颂)曰,师父做笔记写得很草,你忍耐看一下: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譬如说:末那执着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此我之相分,两头,从中间生起,七、八两识皆是心法,较色法为真,所以叫做真带质。所以,看第七意识的见分,再看第八意识的见分,二个都是心,心缘心产生中间这个相,就是我执。所以,我们包括晚上作梦,都执着一个[我],没有办法休息,二六时中,恒审思量,这个[我]一定跟着,从来没有放弃。白天执着有一个[我],不知道我们摄取了宇宙中少许的地、水、火、风,这个假相本来无我。当你证悟到一切法无我,你会发现,精神跟物质来自同一个本体,为什么来自一个本体?
譬如说:这个色身有精神作用,诸位!你不必吃饭吗?你不…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