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就是见性。耳闻一切声,心如如不动,知道所有的音乐都是幻,空无自性。为什么说音乐是幻呢?譬如说:这是抚尺,这个没有声音,这个桌子也没有声音,两个都没有声音。如果我(用抚尺)打(桌子)一下(砰!),缘起,声音出来了。如果说:我再把它用节奏,它有节奏感,再加上砰……,缘起的东西,它就会造成一个好像是真的,有生命一样的音乐,让我们听了以后很舒服。这个有没有声音?没有。桌子有没有声音?没有,是不是?师父也是一堆骨头所构成的,声音是从舌头、喉咙,还有声带所构成的,肺活量,心脏会跳,只是音声的显现,配合这个外部(用抚尺打桌子),变成一种节奏感。唱歌也是这样子的,音声就是如幻的缘起。懂了这个话,事情就好处理了:众生就认为,那个好象是真正的东西。所以,圣凡之判就在于体悟,如果你能体悟,色、声、香、味、触、法总是幻;眼、耳、鼻、舌、身、意识总是幻,能缘之心放下,所缘之境自然空,放下!这放下的功夫,要做到禅三昧的功夫,要不然的话,你没有办法去抗拒生死。
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这样子,佛陀设立一个方便法,就是念佛!我们知道:说要让我们晚上不作梦,都没有办法这种功夫,那表示我们的微细烦恼……晚上作梦是梦中独头意识,还是第六意识的微细,还没有到法执喔,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还在后面喔!换句话说:如果你晚上还会作梦的人,就表示你是二地菩萨以下的,还没有办法的!因此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薰习念佛,把六根缘六境,六根缘的就是佛宝、法宝、僧宝;六境所缘的也是佛宝、法宝、僧宝,所有的种子都是善的种子、都是念佛的种子、诵经的种子、都是般若的种子。诸位!就像培育一棵小的幼苗一样,给它灌溉,心灵也需要给它灌溉,般若智慧给它灌溉,再给它一股力量,再继续勉励,师父赞叹大家,给你一个增上缘,再继续勉励。所以,每一个都有一个菩提苗,这个菩提苗不长,要看三种力量:一、要看善知识的力量;二、要看环境的力量;三、要靠自觉的力量,这个种子如果是死掉了,死掉了就是断善根了、一阐提了。这个种子死掉了,你再多的阳光下去、再多的水分下去,会不会成长?没有办法!这个叫做劣根性,极度恶劣的众生,很难救的,你当菩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间有很多的无奈,绝对并不是说,每一个众生都有办法这么有善根的,要坐在底下聆听,他不跟你抬杠,算是对你很客气了,真的就是这样。
所以,要栽培你们每一个人心中那一棵菩提苗:一、一定要有大善知识才有办法,这是很重要的生命的资源,就象阳光、水分;没有阳光、水分,你本身有菩提苗没有用的!二、要有好的环境,也就是说:你一定要交好的朋友;你一定要亲近三宝的道场,其他不净的地方不要去,不要去碰触恶友、贪瞋痴的友、酒肉的朋友、互相利用的朋友,放下!如果你因为职业的关系,在某一个团体,你的智慧跟慈悲都运用不上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必须明哲保身,这个时候必须保持沉默。慈悲运用不上,救不了,智慧感化不了、也救不了这个人,你在这个团体里面,都是这样劣根性的,都是恶劣的众生,一天到晚都是贪瞋痴。如果你也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团体,因为你的职责所在,你很想度众生,却实施不了,这个时候你必须要保护你自己,要装聋作哑,明哲保身,如痴如呆,就装作好象自己是痴呆。事实上你很有智慧,可是,时空不同,这个不是你显现的地方,不是你表现的地方啊!所以,我们要了解。
此属于自性本元清净之体,并非澄之使清,本来离烦恼浊故,即显为真性菩提;也非治之使净。说:本来离生死染故,即显为性净涅槃。此体一切众生,本来元具,不假造作,不待修成,故曰元清净体。此体无他,即汝现今根中所具,[名为识精]。识精也就是第八识或第八意识精明之体,叫做识精。要牢牢地记住,今后听《楞严经》才不会有障碍,叫做第八识精明之体。[元是妙明之心],就是悟到了究竟,把染除掉以后,就是妙明之心了。说:第八意识阿赖耶识,虽然不是如来藏,不等同如来藏,但是,跟如来藏是不一、是不异,非一非异,只是带了少分的妄,阿赖耶识就是带有少分的妄,只要把妄除掉,妙明真心就显。所以,讨论要在这个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去讨论它。
[并非磨之使明,乃本来自明,虽处长夜昏暗之中,其性不昏,故曰元明。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鼻嗅香,在舌尝味,在身觉触,在意知法]。为什么?因为佛性能作用,能起妙用,真心能起作用。即值在这个见一切相,无生的当下,见一切相都是缘起,悟到无生的时候,即体即用,体就是用,用不离体,体用就是一如。[虽分六和合],但是[元是一精明],同一个清净自性,[此为真本,修行当取为因地心者]。这个要当作是因地心。
打开《表解》,这个统计起来,左边这个就画一个归纳表,就更清楚! 菩提(此云:觉道)有三:
一、什么叫做真性菩提?就是真如自性—真如是理,此理,为自心本觉之佛性—证极此理,法身显现—法身,证得法身德。
二、实知菩提—真实之智—穷彻一心本源,称真如理,所证之根本知—以真实智,照本觉理—成般若德
三、方便菩提—叫做权巧方便—自觉已满,然后觉他从根本智,起后得智—种种显现,自在无碍—得解脱德。
菩提有三:
㈠真性菩提—以理为道——也就是法身德。这是因。
㈡实智菩提—以智慧为道——就是般若德。这是果。
㈢方便菩提—以透机施教为道——即解脱德。方便菩提就是专门在利益众生,这是果。方便菩提,就是专门在利益众生。
菩提有三:
㈠性净涅槃—自性清净故
㈡圆净涅槃—诸妄灭尽故
㈢方便净涅槃—随缘示现故
[又识精者,第八识精明之体。此体虽带少分之妄],究竟悟了全体是真。[究竟全体是真]。这个第八意识就很微细了,就是接近本性那种微细的动念了,叫做一念不觉生三细,这个要到八地菩萨以上,才有办法去降伏它,因为微细到连菩萨都没办法。[如捏目所见第二月],捏目:眼睛就是这样子(慧律法师捏自己的眼睛),诸位!这个比喻很重要,这个眼睛叫做真如,佛证到真如就是这样,证到涅槃妙心,看得很清楚。虚空当中,就看到一个月亮,这个月亮就是绝对的真心,表示眼睛没有眼翳,没有!完全清净。第八意识动念以后,就怎么样?眼睛(法师捏自己的眼睛),捏,把这个眼睛捏。咦?怎么二个月亮呢?第八意识就是这样子,微细的,把真如动念以后,就变成二个月亮。所谓第二月,第二月虽然是妄;但是,离真最近了。月亮在中间,眼睛一弄,月亮旁边又跑出一个月亮,这月亮虽然是虚妄的;可是,很接近真的月亮。
如果你看到的是水中所影现出来的月亮,就很遥远了!水中看,影现出来的,就离那个真月很遥远的了。我们眼睛现在看出去的,着这个境界,就是水中月。微细的第八意识、第七意识的法执,就是第二月。把它一放,彻底放,眼睛恢复原来的眼睛,就是证得真如。所以,修行你要在哪里下功夫呢?就在万缘放下,这个地方下功夫,你就找到真的功夫。也就是说:世间人看到的,好像很大的事情;在我们大修行人看:没有什么啊!世间人每天吵吵闹闹,为了一个观念,拼得你死我活;当你是个大修行的时候,发现执着这个观念,争吵不休,没有意义,放下,大修行人就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所以,佛陀心中,歇即是菩提,没有任何的事情,因为他如如不动,连微细的惑统统断尽,这个多了不起啊!什么境界在佛陀看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陀不即一切法,不离一切法,心如如不动,真月就显现。
动念是什么?动到执着的念,就会产生第二月,烦恼就一直存在了。[全体是真月],第二月就是已经很接近真月了。凡夫没有办法看到第二月的,凡夫只看到水中月(法师笑)。我们看到一切山河大地,就是水中月,我们看到一切山河大地就是水中月,本性所显露出来的,我们执着的,统统叫做水中月。连粗糙的执着都放不下,更谈不上闭上眼睛,去观照第七意识、第八意识那种微细的执着,根本就碰不到!那一些微细的执着,伤害于你无形,在无形当中,一直在伤害你,而我们被微细的执着捆得死死的。所以,你要执着,记得!执着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叫你多念佛就是这样,因为众生不执着不可能啊!修行就是这样子,你能放下多少算多少了,全力以赴地集中精神,念南无阿弥陀佛了!但是,你要开大般若智慧,你的烦恼才会减少啊!所以,听《楞严经》,是有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的,绝对不会障碍你往生极乐世界的。
全体是真月,[但多一捏之妄],[捏]就是妄动,一捏之妄就是妄动。[放手全真]。手一放,整个月亮就显现。记得,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彻底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你要见真,就是要这样的功夫啊![在众生现前身中,舍此则无真可显,故阿难求索真心之后,如来十番显见,即显此也;请修之后],请修就是请求如何修行,叫做请修之后。[所指入门,亦指此也]。也就是在见真心才开始修行,依此真心为修行的本因。如果用现在大家听得懂的名词,就是碰到一切境界,你能如如不动,就是用这个心修行,就是这样,这个大家都可以体会。对不对?因为讲了很多,你体会不出来啊!
[五卷诸佛证云: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说:你想要知道无上的菩提佛果,令汝速证,最快的,能够安乐解脱。修学佛法的人更幸福,更能懂得什么叫做快乐,他根本就不需要借重假的这个境界来娱乐自己。六祖讲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不知和尚叫我做何功德?他不知道要做什么啊?自性本来就是功德啊!六祖到五祖那边,惠能心中常生智慧,就是这个…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