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义▪P22

  ..续本文上一页今天一拆下来,明天,工具全部掉光光,三、四万块,阿华已经丢掉两次了,我告诉他:你的工具,最好每天辛苦一点搬回去。好!他就听师父这句话,好,结果,前几天又来,又来偷拿,结果上二楼的时候,全部都搬走了,因为,他上、下班都搬走,只剩下那支风枪忘带走,那支被偷走,一支一千多块,结果,从二楼进去,触动到保全,触动到超市的保全,保全的电话,马上通知来,我们三尊菩萨就马上起来,结果,锁被他撬开,再慢一点的话,小偷他就被逮到了。所以说,有时候听听人家劝告也不错,所以,只要你贵重的东西放着,很快就没有了,所以,卖的如果是很高贵的,你不设保全一点办法都没有,一般一点办法都没有,我有一个徒弟,他开了港货,他做跑单帮的,放着,一夜之间,四、五百万全部都被偷走了,一夜之间,人家开车去载,现在小偷不是用拿的,是用车载的,不同,那个小偷,以前是用偷拿的,拿一点点,现在不是,现在是开卡车去载,所以说,小偷他也没有什么良心,他也是缺钱用,小偷转变过来的话也是佛,不过,你同情他也麻烦,我跟他讲:你们为什么工会不去抗议?抗议收购木工的器械,有收购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偷,就像偷车子的话,车子就会掉,不好转手的话,车子就不会掉,对不对?他说抗议没有用,木工工会也去抗议,抗议也没有用,那个机械一支如果二万的话,只能卖三千块,所以,偷人家东西的人,他从来没有考虑到人家的立场是什么,为什么要当这个小偷?比较快)。

  【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

  此结以有如是义故(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你没有办法用语言去形容,也不可以用思惟的分别心去体会,因为,那个是唯证相应的,故名真如,虽然说,不可说、不可念,但是,如果你证到真如,也可说、也可念,因为,所有的念都是平等,虽有可念,但是,都是无念,虽无念,但是,有可妙用的念,所以不可说:所有言说都不坏真实相,不坏真如,为什么?因为,透过真如的自性清净心讲出来的话,当然就是可说,可说相就是不可说法。所以说,以此结以有如是义故)。当知法法皆真(我们应当知道,每一法都是真实相)。法法皆如。口欲谈而词丧(“丧”就是失去。口欲谈,嘴巴想要讲出来,可是,词丧:所有的语言都没有办法表达)。心欲缘而虑亡(心里想要去知道一个真如是什么,就凭这颗分别心就不是真如,所以,你心想要去攀缘真如,真如就消失了。有一个人看到这个说:口欲谈而词丧,心欲缘而虑亡,然后,他说:师父!也不能谈也不能去攀缘,那怎么办呢?然后,就问他:你说,怎么办呢?师父!这个也不能讲,也不能谈,要讲,讲也不对,要想,想也不对,不要讲也不要想,那我要用什么,怎么办?我说:那我问你,你怎么办呢?继续六道生死,那就不懂得真心是什么)。离言绝思。究竟离相(其实,我们没有办法离一切相,只能说我们对这个世间稍微放下一点总可以吧!你不能离一切相,你放下一点总可以吧!不要把日子过得这么难过总可以吧!对不对?诸位菩萨!你不能离言绝思,不能究竟离相,不然,你也活得快乐一点,简单放一点嘛!有赚没赚也得喝一点(广告词),有修没修也得放一点,不然,你常执这样会快乐吗?对不对?我常说:众生为何要过这种日子,谁知道呢?怎么要过这种吵架、痛苦、分别、执着的日子,很奇怪!为何要这样?很九怪(台语谐音,很古怪)!)。故名真如。总举法体竟。

  癸二 问答释疑

  【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注意听!若如是义,如果真如是不可说、不可念)。(诸众生,去何随顺)而能得入(那怎么能修真如?你既然不可说,不可念,那你叫众生怎么办?怎么样才能随顺进入真如?)。答曰。(你们要进入真如很简单,底下就讲,要进入真如有什么困难,很容易!)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这样就可以随顺真如,就可以进入如如不动,你要知道,你虽然说话,但是,虽说无有能说可说,没有能所,虽念,亦有无念,亦无能念可念,可念就是所念,没有你能说的,也没有你所说的,所可以说的,没有你能念的,也无所可念的,可念就是所,能所的意思)。是名随顺(能是空,所也是空)。若离于念(注意听!这个念就是分别心跟执着,这个不是指思想,若离于分别的念头,若离执着的念头,你就是随顺)。名为得入(真如,这个念是指透过分别跟执着的东西的念,其实它讲念,其实是指放下那颗分别心执着心)。】

  先问次答。问意疑真绝修(注意听!疑,怀疑真如,绝就是无从,无从修起,真如既然不可说,以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真如,就怀疑了,听到这句话,他就开始怀疑了,疑真如绝修,绝就是无从,无从修起,既然不可说、不可念,怎么修呢?糟糕了!无从修起,绝就是无从,无从修起)。(所以)首句承上起下。随顺问方便观。(用什么方便?)得入问正观(这样可以入正观,先用方便然后进入正,得入就是问正观,随顺是指方便,问这个如何是方便,得入的话,是怎么样问,问怎么样才能得入正观)。云何二字。疑二观何自而修。(怎么修?)答意举真劝修。先明无说而说。无念而念。故曰虽说虽念。非灭于说念(非灭于说,非灭于念,不是要把这个说除掉,也不是要把这个念头除掉,硬要说,把这个说除掉,硬要把这个念头除掉,那是断灭,断灭见)。以离断见也(以为这样子不论它就是真如,这是错的)。(所以说)无有能说可说(虽然你说,没有关系,其实,你说的人,你本身应该知道,能说所说都是空性)。能念可念者(也是空性)。(所以)明说即无说。念即无念。以离常见也(常见就是:说就是真如,念就是真如,是不是?离常见,说也是真如,念也是真如,不是这样子,说,其实当体就是无说,那么念,本身就是无念,这就是离常见,常见就是永远如此,也不可以有断灭见,也不可以有常见)。此迥绝能所(迥就是远,远远地断绝所谓能所的事,能所是对立的东西)。不落断常(不落断见,不落常见)。能如是知。即随顺中道之方便观也。

  若久观纯熟。得离妄念(如果你观照久了,就可以离开这个妄念)。契彼无念真理。即正观也。正观而云得入者。以如如智。契如如理。智为能入。理为所入。《华严》云。甚深真法性。妙智随顺入故也(妙智就是你要有正知正见,不可思议的妙慧才有办法。赵州和尚就说,老僧今日方使二十四时,意思就是老僧今天才有办法控制这个二十四小时,以前,都被二十四个小时所驱使,意思就是说以前都被这个时间所控制,二十四个小时不得自在,老僧今日得见自性,使得二十四时,才有办法控制二十四个小时,也就是说他在时间里面,他都是自在的,我们以前都是被时空所束缚,能自在就是真正的本来面目)。初举如体离言(如之体是离开一切言,举这个如字的体性,是离开语言,不是,初举如,体离言,不是这意思,初举这个所谓如的体性,是离开语言的)。以明观智境竟(观照的智慧,这个境界,能观、所观就是真如)。

  壬二 约依言辨德(按照语言来讲,真如不可说,现在一定要讲,要了解它的德,想要了解空性跟不空的道理)。以明生信境二

  癸一 举数开章

  二 依章别释(这个是科判)

  癸一 举数开章

  【复次此真如者(现在我们常常在讲真如,真如是什么东西?)。依言说分别(也就是真如本来不可说,你如果一定要讲,你不讲不行,要衬托出真如的真实性出来)。有二种义(这两种义就是相,因为,有言说才能显示真如,真如本不可说,要说就有两种相)。云何为二。一者如实空(注意那个“空”字!这个空的意思是妄,虚妄、染污;空,而不是如实的体性空,这点要注意,意思就是说虚妄、染污的、不实在的东西空掉,而不是说我们真如的自性的体空,所以说,如实空,有的人会误会,他把空的观念冠在如实的上面,这是错误的,如实空,这个如实的实境是空的东西,那就完全误会,意思就是说如实就是我们所讲的法性,们所讲的法性,真如:如实的东西,真实性的东西,它站在空性的角度来说,是不立一切法的,所以,这个如实:空,其实意思是差不多,如实就是空,空就是如实,但是,如果你把如实空,把它解释作如实空,那变成否认掉了,把这三个字连起来念,有时候怕发生误会,意思就是说如实空性的真如无为法里面,一切妄然都是空性,但是,体性不空)。以能究竟显实故(这样才能显出实在的,实实在在的,真如的,无为的心境的道理是什么)。二者如实不空(这个不空就是站在俗谛讲的,因为,我们有般若的智慧,无量的神通,不可思议的妙有,当然不空,要不然佛怎么样运用不可思议的自性清净心来度众生,那当然就是慈、悲、喜、舍,所以,不空站在俗谛讲就是妙有,其实这个妙有简单讲就是般若的智慧,我们人没有智慧,活着就像一枝树枝一样,如果,我们的般若智慧,加在我们的生命里面,就像一盆花那么漂亮,因为,它有无量的智慧,能前进也能后退,容大也容小,容下善也容下恶,可以容对也可以容错,可以容是也可以容非,容大,整个虚空都是它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一个有真如自性的人,天地万物都是他的家乡,无一处不是他解脱的地方,所以,禅宗里面讲,在体性解脱,离解脱还很遥远,但是,在事相上解脱,当下就完成了佛道,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一直思惟无生、无生……,你一直在思惟无生的道理,就是让你一直思惟,也派不上用场,因为,境界一现前,无生就变成有生了,所以,大修行人,他一定要找个僧团来磨练,找个有逆境的人来磨练,找个逆境,如果,没有逆境来磨练的话,我们单单知道这个无生,我们其实显现不出来,所以,在理上用功的人,那要经过很长远的时间,可是,在事相上,当…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