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义▪P34

  ..续本文上一页说:这也不值几百块,为什么要拿几千块给他。他说:我要你好看。结果,就写一篇,很大的一篇,说我跟人家骗,骗了三亿。我这些钱都是跟人家骗来的,我说:你们这些在座都是傻瓜,都被师父骗钱,都没有法律,所以,你想想看,如果,你很容易相信那些报章杂志音声,那你完蛋了,你完蛋了!你完全被蒙在骨子里面,都不晓得。以前,有一个人要来出家,要来这里出家,怎么样?被他爸、妈抓回去骂,为什么?你怎么可以跟慧律法师出家,那个人有多坏、多坏……,他妈妈也没有跟我住过,当然,不是同居,你妈妈也不了解,根本跟我完全不认识,她就在外面听人家讲、讲……,她就不允许她的儿子来这里出家,你看,这个流言有多可怕的东西,所以,你想想看!《阿弥陀经》就是我们的模范,你看看:东方有什么世界在赞叹阿弥陀佛,西方有什么世界在赞叹阿弥陀佛,南方有什么世界在赞叹阿弥陀佛,北方有什么世界在赞叹阿弥陀佛,下方、上方都在赞叹阿弥陀佛,为什么极乐世界为无量无边众生所知道,就是赞叹来的,你懂吗?就是赞叹来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十方世界都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要不然,你今天没有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你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声吗?这不是赞叹,是什么?难道释迦牟尼佛诽毁阿弥陀佛,你不要去求生极乐世界,是不是?那是骗人的或怎样,那完蛋了!同学们!赞叹随喜有无量的功德,但是,也得赞叹得适当,适当就好,所以说,我们要了解,当你放得下,同学们!佛法里面,一定要在你的生命里面发挥,否则你的学佛实在是浪费生命,你的生命就是行、住、坐、卧,你的生命就运用在你的一切时空的交会点,否则,学佛一点意义都没有,佛法不能运用在你的生命,你学佛干什么?所以说,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法界一相就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按照这个法身,来说我们有本觉)。】

  此明本觉体(再来说明本觉的体)。即众生本有不迷之佛性(也就是众生本来有不迷的佛性)。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实(在是)诸佛之法身(就是人人具足)。今在迷位(我们现在是迷的众生)。名为本觉。亦称如来藏。经云。如来藏转三十二相。入一切众生身中。故曰众生本来是佛。此之心体。虽迷不失。以众生从来。不曾离念故。不得显现(没有办法显现出来)。若能离念。则无不觉之暗(如果可以离开这个念头,则没有不觉悟之暗)。非唯无闇(不但是没有昏暗)。乃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本体廓周(廓就是广大、空寂)。湛然常住。如太虚空。无所不偏。一切妄念。差别诸法。融成一味。唯法界一相。更无对待。即此是如来平等法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众生本有。理非新成(众生本来就具足,这个道理不是新成的)。依此法身。说名本觉(按照这个法身说名本觉)。

  【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即同本觉。(我们这个始觉跟本觉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你怎么修也不能恢复到本觉,对不对?)】

  此释本觉义。何以故征诘之词(“征诘”就是求问。“诘”就是问的意思)。有二意。一上文直云觉义(一、上面直接就说觉义)。今何故乃名本觉(现在何故,为什么会讲本觉?)。二此中既称本觉。上何故直云觉耶。此乃进退征诘(下面直接说觉,现在又为什么说本觉?这里既然本觉,上面为什么又直接说觉?这个一个是下面问,一个是反过来问,此乃进退征诘)。别显从迷返悟。要依始觉之智为张本也(“张本”就是开始,要从始觉的智慧来讨论开始)。然约觉性不迷。但直名觉。今约在迷。一向不觉。特由本觉内熏之力。发起始觉(比如说,这个镜子,镜子本来就有清净的面,这个镜子为灰尘所染污,我们拿这个布,擦一点点,开始在亮了,再擦二点,开始在亮了。始觉:开始在亮了,擦、擦……,擦到最后,恢复到镜的原来,始觉、本觉不是一样吗?如果,始觉不同于本觉,你一擦,或者擦到木板,玻璃肮脏了,你擦到木板,你木板擦完了,那个玻璃也不会亮,对不对?所以,那个镜虽然有灰尘,但是,你要擦的灰尘,你不能离开这个镜面,对不对?所以,始觉不能离开本觉,是不是?听懂了吧!很容易的,easy、easy,容易的,是不是?不会像听《楞严经》,两眼无神,底下,由内薰之力发起始觉)。复由始觉有功。方显本觉。本觉者。是众生本有之佛性。此性今日方觉(今天才开始,就算这个镜面本来有那个力量,有这个照射的功能,碰到明人,知道这个是镜子,擦一擦,这个就完好如初的镜子)。而非新生。故云本觉义者。对始觉说。对始故说为本(因为有始觉,所以,我们才说本觉)。此答初意也(初意就是刚刚所讲的,一上文直云觉义,今何故乃名本觉,对不对?你看到了,对不对?此答初意,初意就是那一段“此释本觉义,何以故征诘之词,有二意,一上文直云觉,今何故乃名本觉”。“此答初意”,就是答复这一段)。又以始觉依本觉起。返流还净。先觉灭相(觉灭相:注意听!这里不是千元觉,然后灭掉,不是这个意思,先觉悟到生、住、异、灭的觉,生、住、异、灭的灭相,这个灭相是最粗之相,我们说生相是最细的,住相:细中的粗;异相是粗中的细;灭相是粗中的粗相。我这个是方便讲。最微细是生相,灭相是最粗的相)。渐渐觉至生相(渐渐地觉到这个生相无明)。生相既破。复归一心。始本不二。故云始觉者。即同本觉。由同一觉故(因为,同一个觉性)。上文得直称为觉(上面可以直接称为觉)。此答后意也(这个是回答后面的意思,后意就是两个,第二个,此中既称本觉,是不是?既称本觉,怎么样?上何故直云觉,上文得直称为觉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始觉即同本觉,因为是同一个觉故,由同一觉故,这个由就是因为。因为,这同一个觉悟,如果,不同觉悟的话,那你怎么修,你也没有办法,众生的心跟佛的心不一样,你怎么修呢?我的心跟佛不一样,不是钻石,你打到最后还不是钻石,我没有佛性,你怎么修,修到最后还不是佛性,永远不能成佛,要我具足佛性,我才开始修,对不对?所以,始觉、本觉要一样的东西)。(底下这个比喻很好,)譬如醒人而有睡梦(譬如说醒过来的人,他晚上睡觉会做梦)。从梦觉者。即本醒人(本来就醒的人)。非别有他人(非别有他人:不是别有他人)。本始二觉。而无异体。亦复如是。

  问。若始觉异本(如果这个始觉不同于本觉)。则不成始(那个本是简称,本觉则不成始觉)。若始同本(若这个始觉同本觉)。则无始觉之异(没有始觉的不同)。答。今在生灭门中。约随染义(在生灭门中随这个因缘。随染就是随缘的意思。随这个因缘的染法)。形本不觉(注意听!这个“形”不是形容的意思,这个形是体,本体的意思,体本不觉,随染的话,它的体性本来是不觉悟的,这个“形”,我为了这个字还特别去查辞汇,这个字当形容就不对,这一定不是形容词的形容,这一定有它的意思,我去翻,噢!原来是体,体性本来是不觉)。(才)说于始觉(噢!那这个意思就通了)。若觉至心源。染缘既尽。本始合一。平等绝言。即真如门摄。是故本觉之名。在生灭门中也。又本觉得名所以。详在《海东疏》。二卷十六页(这个《海东疏》是元晓大师所作的,元晓大师,上次讲过了,公主爱了他,拼命地缠着他,公主又跟他生了一个孩子)。

  【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

  此明始觉义。首句牒名。下释得名所以。谓此觉性。随无明缘。动作妄念(动念,动了就产生妄念)。妄不离真。故云依本觉故。而有不觉(因为有本觉,所以讲到本觉)。复由本觉内熏之力。破迷发悟(厌离生死。我们大家都有佛性,大家都有觉悟,碰到这个因缘,我们就要赶快修行)。(所以)厌生死苦。乐求涅槃。故云依不觉故。说有始觉。如从梦觉(梦中觉悟)。觉不离梦(觉悟不离梦)。下文本觉随染(随这个染污)。生智净相者(智净相就是分别染污跟清净的相)。即此始觉也(下方本觉随染,生智净相,清净的相,因为有染污,所以,我们产生清净的相,到最后连清净相都没有,这个才能讲始觉,所以,本觉而有不觉,依不觉所以有始觉,你不觉,你一向不觉悟,我现在要开始觉悟,对不对?道理很容易)。

  此中大意。本觉成不觉(有了本觉,才成立了一个不觉。本觉成不觉,这个看经典、看论文,不看解释看不懂,他会误会的。本觉成不觉,有了本觉,才成立一个不觉这个名词)。(有了这个)不觉(的名词,才)成(立一个)始觉(的名词,那么,这样看就了解)。始觉同本觉故。则无不觉(则无所谓的不觉)。无不觉故。则无始觉(如果没有这个不觉的名词,就没有所谓始觉这个名词)。无始觉故(没有始觉这个名词)。则无本觉(就不能成立这个本觉这个名词。你不要讲则无不觉。那么,无所不觉,不对的。如果,没有一个不觉这个名词,就没有始觉,成立始觉这个名词,如果,没有这个始觉的名词,就不能成立一个本觉的名词)。无本觉故(没有本觉这个名词)。(就)平等平等。离言绝思(还可思、还可议)。惟是一心。略辨始太二觉竟。(所以,同学们!简单讲,就是你攻击别人,你本身也是不觉悟,哪怕是你对,你懂这个道理吗?因为,对,它是存在绝对的东西,他不对,我们要发一个慈悲心,那你就对,但是,如果他不对,你伤害他、攻击他,那你本身也不对。你懂这个意思吗?也就是由生灭法,由这个生灭法里面去衬托出来,它永远是生灭法,由不觉悟,又变成始觉,始觉又变成本觉,这是对立的东西,所以,我们要了解。法的东西是心的东西,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一切法都是论心的东西,所以说,知见如果正,一切染净皆净,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就是…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