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义▪P48

  ..续本文上一页做错了功夫,我们的功夫做错了,我们一直要求对方对我们好,我们一直要求佛菩萨照顾我们,可是,我们从来不照顾自己的清净心,我们不照顾,我们任它的习气起来,我们任不好的恶念起来,然后,内心里面又想求佛菩萨,有时候我们的修行变成一种压抑性质,内心里面的根本东西,他不除掉,然后,要做外表的功夫,就像这一颗苹果,苹果里面都烂掉,外面都打腊,所以,这样只能欺骗一切不懂水果的人,如果,懂得欣赏水果的人,他不会这样子,你水果一烂掉,他不看,他就知道,你外表再上腊,他也看得出来,所以说,我们应当知道,修学佛法一定要在自净其意里面,意思就是说要在彻底的清净心里面彻底放下,我们现在都恐惧错误,恐惧不能往生,恐惧别人谅不谅解我,恐惧别人对我误会,恐惧我今天失去对方的照顾,恐惧我的金钱,恐惧我失去这个世界,想要一直逗留在这个世界,然后,又恐惧死亡,内心里面极端地矛盾,他不了解解决生死其实并不困难,你只要把眼睛一闭上来,一直好好地在回光返照,看看自己的过失,然后,什么事情都一直责备自己,然后,殷这个慈悲喜舍一直散发出去,生死就在一念之间,我们的功夫做错了。我们刚好颠倒,我们刚好做颠倒的功夫,所以,其实你不需要恐惧的东西,毕竟是空性的东西,恐惧也是没有用的)】

  首句标。次三句释不觉之义(解释不觉义的道理,首句标就是所言不觉义者,首句是标,次三句释不觉义之义,释不觉义就是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义,真如是统一性的,是绝对毕竟空性的东西,无量的智慧般若也是无形,所以,不觉心起,而有其念,所以说,次三句释不觉义之义)。问。觉性圆明寂照(觉性:觉悟的本性,是大圆光明的、不可思议的、光明的,寂照是很静、很静的,是不是?照可以妙用现前,所以,寂就是不变,照就是随缘,可以随一切因缘而不变,而不变能够随一切因缘)。何以而成不觉耶(为什么会变成不觉悟呢?)。答(就回答)。由不称实理而知(这个“称”就是合于。由于我们的智慧无法合于实相的道理,彻底地去了解,不了解实相是毕竟空性,无相、无不相的道理,所以,我们无法了解真如)。真如(本来是)法一故(我们现在变成无量的敌对,无量的敌对。“忽然起念”,这句话很重要,忽然起念就是《楞严经》讲的知见立知,就是本来我们自性里面有解脱的知见,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个解脱知见是本性具足,解脱知见意思就是智慧无量的辩才,无量的般若、无量的智慧辩才,而我们不是这样子,所以,知见立知这句话一定要好好地听,这是修行的彻底的根本问题在这个地方,忽然起念就因为你的无明,为什么?因为知见立知。什么叫做知见立知?知见立知就是说,我现在看一件事情,注意听!我现在八识里面,其实本身是由自性的清净心,可以散发出一种平等的空性的道理,妙用运用在一切缘起法里面,知见就是我解脱里面本身还有般若的智慧,解脱的知见,这个叫做解脱知见分,五分法身里面的解脱知见分,本来就是具足的,意思就是说本来这个知见,是绝对平等空性的清净心,立知就是我强迫自己,因为习气、因为无明的习惯性,立知就是加一个不必要的观念下去,问题在这个地方,加一个不必要的观念下去,加一个不必要的观念是什么?比如说,这个人很可恶,如果我用解脱知见分里面讲,可恶的本身也是空性,你让他可恶,今年可恶,明年可恶,三年后可恶,你就是可恶不会到一百年,可恶本身就是空,你用一种痛恨心去恨这个可恶的人,你就是立一个知见,立一个错误的知见,天地万物我们法身本来无所不知,不需要立任何的知见,但是,因为动到念头,想要使它更清楚,就是这个道理,想要使一件事情明朗化,想要使一件事情彻底化,变成说:立,加上这个立,立就是加,加上一个不必要的知见,简单讲就是头上安头,知见就是头,头就可以具足一切清净的脑子里面,五官、色、声、香、味、触,都可以很清楚,看得很清楚,知见就是头,立知就是加上一个头,头上加头,你为什么要这样子?所以,师父一直告诉你们,告诉大家,当我们碰到逆境的时候,你不要动一个念头说:我要去抗拒它,我要去逃避它,这个逃避不了的,事情的真相,你今天你碰到无量的逆境,因为不能改变,比如说,你结婚,你的婚姻不如意,你就必需认命,比如说,你今天看遍了名医,而你的病苦一样没有办法好,你就必需认命,没有办法,我很认真地赚钱,可是我怎么赚都赚不了钱,那你就必需要认命,你接受这个事实,就是知见就好了,不要立一个知,立一个怎么样,我不满现实社会,那就变成痛苦,更加一层的痛苦,生命已经不幸了,加上一种错误,双重的不幸,生命就是双重的不幸的产物,你的不幸已经够可怜了,你今天的遭遇值得人家同情,可是,你今天一直发牢骚,一直抱怨你今天的遭遇,变成怎么样?双生的痛苦,知见立知也是这样子,我们清清净净的本性:真心,不需要你立任何的知见,因为,法身本来就有般若的知见,所以,清净的知见,而我们现在怎么样?立知就是加一层不必要的观念,那么这一层不必要的观念就是我、法二执,加上这一层观念就开始定位,我是你非,我善你恶,我大你小,对不对?我是天你是地,我是清净的人,你是染污的人,我持戒,你犯戒,到处、随处都是看到一个攻击性的观念,何以故?因为定位、因为加上知见,那么这样子就是苦恼无量,我们一直没有办法摆脱,就是加上我执、法执,所以,修行就是做两个字的功夫:放下,你很清楚地看到,眼睛看得见,看得清清楚楚就好,耳朵听得到,听得清清楚楚就好,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噢、噢……,就这样子,很清净的去接受它,就没事,没事,我们凡夫就是没事的东西,他硬要把它搞成有事,单纯的事情,要把它搞成很复杂,这个就是凡夫,就是凡夫)。(所以)忽然心起(你看!忽然心起,你就开始动念了,因为,你不宽恕别人,你不原谅别人,一直摆平不了自己,摆平不了自己,你的心就开始一直起心动念,一直摆平不了)。而有其念(你就开始有念了,贪、嗔、痴的念头就不断了)。即此一念。为根本不觉心。亦名独头生相无明(什么叫做独头?独头就是不受任何的外力影响,意思就是强有力的无法控制,微细地强有力的一种习气叫做独头,独头又名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理由,独头,你为什么要无明?没有任何理由,没有办法去控制它,所以,无明,所以,众生是值得原谅的,而不是叫你去恨,师父一直讲过好多、好多次,众生是要我们怜悯的,是要我们去救度的,众生不是要你恨的,如果,他要你恨的,他不用叫做众生,对不对?众生,何以故众生?因为,他的名字叫做众生,我们要怜悯众生,我们一定要慈悲、宽恕,无限地关怀,无限地宽恕众生,而且这个不能讲宽恕,要加无限,要加无限,心中不能动一个念头去恨众生,他是需要让我们救度的,我们需要怜悯的,为什么?他的名字叫做众生,可是为什么变成众生?没有理由,因为,独头生相无明就产生众生,因为,他没有理由,所以,他不得不做众生,所以,众生有一天他觉悟了,他会感恩你的开导,我们有无量的慈悲,至少会减低自己的痛苦跟烦恼)。由此无明。即失本明(因为这个无明就失去了本明,本来我们光明清净的本性就失去了)。但此一念(就是知见立知,忽然起念就是突然跑出来这个独头生相无明)。本无自相(本来就没有所谓一切心跟境的分别,我们的心变成主观意识,我们的境变成一个客观攀缘的对象,我们能所不断,习气不断,能攀比的这颗心,变成一个无明,所攀缘的境界,他作实境,那么实实在在的执着,实实在在的境界,你说,我们无量亿劫来怎么过日子,怎么过日子?就是惩罚自己,一个人对生命不了解,生命对他来讲就是一种惩罚,每天都在处罚自己,为什么?痛苦自己嘛!放不下自己嘛!对不对?所以,有的人:喂!师父!您怎么这么英俊?我的心很美,所以,我很好看。有的说:师父!那个人很丑,难道是心很丑?不对!那是深藏不露,他比我更漂亮,可是,他慈悲现丑陋相,赵传说的: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歌名)。我们为什么不讲:我很美,我又很温柔。这就是相从心生,所以,是心的问题,修行,你听善知识两句话,我告诉你,你活得快乐得不得了,你不用在媾撞得头破血流撞不出名堂,那是你自己的问题,师父!我很烦恼怎么办?不然,来开刀,我拿斧头把你的头打破,它又不是有形相的东西,又不能割又看不到,对不对?你有病要找外科医生开刀,但是,你心病要找法师开刀,他把你除掉)。以依觉成迷(因为,有觉,所以,变成了迷)。不离本觉之体(还是不能离开本觉的体性)。如迷方人(迷失方向的人)。惑南为北(把南方搞成北方,为什么?因为,南北是你定位出来的)。依正方故有迷方(注意听!正方是先定位以为正,正方就是自己定位出来的,因为,你产生自己的定位,所以,你才有所谓的迷,如果,你今天你不定位东、南、西、北的时候,你住在哪里,就安住在那个地方,简单讲就是当你无所住的时候,就没有所谓方向,一样的道理,如果,你定正方就比喻做善、恶,你定出强迫标准性的善、恶,你要怎么样叫做善,这样子叫做恶,那么问题就很大了,你要定怎么样叫做幸福,怎么样叫做不幸福,那你当然是很痛苦,很痛苦。有一个人来讲:师父!我很痛苦!我看,她又长得很漂亮,四肢又健全,是不是?因为夏天,穿着一件很白的衣服,又透明的,穿得很透明。我说:你长得很漂亮,怎么会这么样子苦恼?师父!我晚上都睡不着。我说:每天吗?她说:没有!有时候烦恼起来就睡不着。我说:你烦恼什么?她说:自己感觉很不幸福。我说:你够幸福的。我第一句话就告诉她:(我们用假设的)如果,你今天像龙发堂…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