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义▪P49

  ..续本文上一页那一些,你怎么办?如果,你今天严重的残障,在地上用拖的,脚不能走路,你用两只手爬的,在地上打滚的,你又能如何?幸福、不幸福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里面讲的,你当然觉得自己很不幸,对不对?你稍微有点神经衰弱症,晚上睡不着,你就说你很不幸,那么在地上爬的,严重的伤残者,你怎么办?她听一听:嗯!有道理!我说:这样子你就应该很知足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不是?所以,我们不要强迫定位在某一种岗位叫做幸福的话,那么,我们内心随时都会解脱,随时生活在知足里面,所以说:把理性升华到最高点,把欲望降到最低点就是圣人,恰到好处的欲望是佛所允许的,过分地苦自己是佛所不赞同的,过分地享受欲望,佛也不赞同,佛讲的都是中道,佛讲的都是中道法,因此,我们依正方故有迷方,也就是你一定要把它定位在某一种标准,那么,你就会产生痛苦的感觉,所以,我们应该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能够说是真正觉悟的人)。若离正方。则无迷方之相(意思就是如果离开那种不必要的定位的标准,我、法二执则没有所谓的迷惑定位的相)可得(没有所谓的相可得,所以,我们要感恩我所拥有的,珍惜我所拥有的,感谢我所拥有的,也必需珍惜我所拥有的,如果,更彻底的话,就是感谢我所没有的,珍惜我所拥有的,感恩我所没有的。感恩我所没有的,意思就是说,上苍的安排自有定律,我没有怨言,感谢我所没有的,珍惜我所拥有的,我现在所拥有的,我就必需珍惜它,生命就是一种观念,生命就是一种在一个观念底下的产物而已,你的观念错误,注定你今生今世要过很痛苦的日子,你一个观念正确,那么注定你一生一世幸福,You are lucky old woman.你是一个幸运的老女人,因为,能够听到佛法)。(所以说)合处可知(最后我们就可以了解)。一依觉成迷竟。

  巳二 依迷显觉(依照这个迷惑显出这个觉悟)

  【以有不觉妄想心故(不觉悟就是没有去观照。因为,你从来没有去观照那个妄想的起源,一个开始点,所以,以不觉悟到妄想,就是你从来不去观照做心地下手的功夫,你从来不做这种功夫,以不觉妄想心故)。能知名义。为说真觉(所以,我们知道有一个名相叫做不觉。所以,这样子才叫做直觉,意思就是因为有不觉:妄想,无法了解这个妄想,彻底的透视我们错误的人生生命观念里面,能知名义:我们只是了解一些名义而已,怎么样?为说真觉:这样才说有一个真觉)。若离不觉之(相,这个)心(“心”,心相)。则无真觉自相可说(真觉本来就毕竟空性的东西,本来自性就是空性的东西)。】

  问。不觉者。乃众生无明妄想之心。何以即真觉(即,就是当下。为什么讲当下就是真觉)耶。答。前云念无自相。不离本觉。众生虽一向不觉。今若指示即心是佛(现在如果指示即心是佛。告诉你们,你们的心就是我们的佛,我们一般都是求外面的佛,不了解我们心就是佛,你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肯忍辱、肯放下,你就是佛,即心是佛)。即便能知名义(就可以知道我们一切当下就是佛的这个名相)。盖此能知之性(我们能知道这个本来就是佛的名相)。皆是真觉内熏之力(真觉就是真如,真如的觉性,内熏的力量发自于一种自然的、天然的,这个无师智、自然智,这个内在的真如觉性的力量)。轨持生解(“轨持”就是依照正法的真理,生解就是生出悟,生出空性的悟性,悟入这个空性里面,所以,轨持生解就是依照正法,然后产生悟性的开发,就轨持生解,真觉的内心力量 能够产生我们一定的真理出来,产生觉悟)。故说众生不觉。即是真觉(不离当处,修学佛法要好好地体会这四个字,不离当下,不离当处,当相即道,要好好地体会这四个字,不隔一丝一毫,不隔一分一秒,见相就是真)。所谓无明实性即佛性(我们的无明,这个实性就是我们的佛性)。譬如全波即水(所有的波就是水)。若离不觉。则无真觉之相(如果换一句话讲,如果离开了众生就没有所谓的真佛可现。若离不觉,如果你离开了众生就没有所谓的佛这个相,佛还是从众生来的)。如离波则无水相可得(如果,你离开了波就没有水相可得)。

  又前不觉。不离本觉(前面不觉,不离开我们的本觉)。如迷方不离正方(好像迷惑、迷失了方向不离开正确的方向。正方是由定位出来的)。此真觉不离不觉(就是真正的觉性,还是不能离开所谓众生的不觉悟之相,众生虽然迷惑,但是,觉悟了就是当下)。如正方不离(就像正方不离本觉一样的,不离)迷方(正方不离迷方,因为,你定位出来有所谓的正方,正方就会让人家产生迷方,你定这个标准,就产生了不标准,因为,你不标准,也是不能离开这个标准,那么离开了标准,就没有所谓的不标准,离开了不标准的观念,就没有所谓标准的观念,对不对?比如说,我们的选美大会,36、22、36,是不是?大概这样子吧!我不晓得是不是这样子,对不对?如果,你到摩里西斯岛,那边都是非洲黑人所住的地方,对不对?他不是这样子的,他认为身材这样不好看,他要78、78、78,真的,没有骗你!非洲那个地方是养得愈胖,吃得愈胖,要很胖很胖的人,她才是人家欣赏的,你愈胖的人,嫁妆愈多,真的,你吃得瘦瘦、瘦瘦的,那人家不要的,黑人的观念跟你不一样,你以为这世界选美大会,世界选美大会跑到非洲去,都是最烂的女人,因为,没有人要看,因为,没有工作的本钱,你不晓得,非洲最欣赏的女人是什么,头上包一个发髻,就像女佣那种发髻,然后,那个脸大大的,黑带有一点光亮,轮廓还看得很清楚,那个胸部是大得不得了,那个手臂一抬起来,差不多我的三倍大,她可以做粗重的工作,那个臀部,你只要碰到,跳舞一被闪到,那你马上退十几步,那种身材那就是他们最欣赏的,所以说,你定标准就有所谓的不标准,那不见得你说你现在长得好看、很漂亮,到非洲去也不好看,不好看,真的,人家也不会说你长得很美,很美的,对不对?你现在长得很漂亮的,你去非洲给他当老婆,他才不要,他爱的是黑人,他才不要你这种白的,白得像死人的脸一样的,所以说,这个标准性不一样。可是,我们黄种人看到黑脸的非洲人,哇!那也很恐惧,晚上电灯……,你在哪里?你怎么不睡觉?电灯一关掉,找不到人,皮肤都黑的,晚上要用闪光灯才看得到她,没有啦!我乱讲的,没那么严重,找不到人,头、手都分不清楚,所谓的定标准的观念,是不是?)。彼此交互。真妄相依。足显迷悟只一途(迷跟悟只是一途,是不是?)。圣凡无二路也。一根本不觉竟。

  辰二 枝末不觉

  先约喻述意。后分文释义(解释这个道理)。此枝末不觉。依根本不觉而有。根本不觉。依真如本觉而成(真如一念不觉变成根本无明,根本不觉再来就变成枝末无明,就是这个道理)。真如本觉如净眼。根本不觉如热翳(“翳”就是瞳孔上所生障蔽视线的白膜,瞳孔上所生障蔽视线的白膜叫做热翳。热翳就是眼病)之气。业相(业相就是所谓的业识,根本无明叫做业相,根本无明这个业相怎么样?)如翳气热发(翳气热发:开始产生这个动态,能所,所以就翳气热发)。动彼净眼(动到这个清净心,净眼就是清净心,动念动到这个清净的眼,动到这个清净的心)。而成病眼(而成病眼就是成了一颗无明的心,变成一颗无明的心)。即如来藏转为识藏(这个如来藏就是清净心,蕴藏在无量的法当中,无量的法都是清净真心所显现的叫做如来藏,一切的法都是真心所显现的叫做如来藏,也就是《楞严经》所讲的,就是如来藏转为识藏,转为有分别执着意识的藏)。转相(开始转相。业相再来谈到转相)。由眼病故(眼睛的病,怎么样?)。转成见病(眼睛有毛病了,意思就是转成无明,心看东西就会无明,落入主、客二观,微细的分别执着)。现相。以病眼所见。(见到什么?)即有空华妄镜发现(看到,空就是虚空,虚空中产生了华,妄见虚妄的境界发现)。智相。依空华镜现。起心分别好丑(起这个心分别好丑)。相续相。由此分别。念念不住(不住就是不停,一直没有办法停止这个执着,没有办法停止这个分别,有办法停止这个执着,用一个有所住的心)。执取相。由分别既定。妄生取舍(强迫自己去执着这个外境。生命已经是一种错误,是一种错觉,是一种不实在的生命,四大本来就是皆空的东西,境界本来就是妄现的东西,以虚妄的心执着虚妄的境,变成是一个错误的执着,所以,众生实在是可怜,生命已经是一种错误了,在错误里面拼命地打转,拼命地打转,所以,在众生位来讲,叫做谁的梦做得比较大,官做愈大,梦做愈大,事业做愈大,业愈重,就是这样子,官做愈大,业愈重,事业做愈大,梦做愈大,众生好比一场梦,梦中见到真实,众生好比一场梦,梦中见到真实,假相的东西,到百年之后要死时,百年后要死掉的时候,哇!什么都不是我们的,可是,我们每一个都知道,我们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没有一个人不会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大家都会讲这句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大家学佛的人也会讲:因缘生、因缘灭,可是境界一现前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钱现前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男女的感情断不了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所以,修行需要时间,妄生取舍)。计名字相(着这个外境,开始执着这个名字)。由所取相上。复立种种名言(名言:透过语言、名相,我们的冲突都是因为这个口业,都是这张嘴巴,这张嘴巴,控制不了,每天都骂人,说人家的坏话,挑拨离间,所以,引起杀身之祸。所以,复立种种的名言)。即未对之相。闻名亦必起执(未对就是从来未见过的相,未对之相就是说只要没有现在前面的叫做未对之相,不是现在前面的相叫做未对之相,只要你闻名,他就一定起执着,起执着,比如说,我要告诉你…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