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原来是一场梦。因为太感动了,做梦做到哭,印证你在梦中看得非常清清楚楚,意识动就能见,动就能见,也就是说就会创造出种种幻境出来,那么,我们现在真正的境界是能见相,但是,我们用梦境来解释,你只要动就能见,意思就是说我们再推进去,推进去,更微细的那个三细的境界,那就不是用梦境,比梦更微细,就是微细的法执会现这个境界出来,那就不是我们凡夫有办法的,那就要等到快要成佛了,完全懂得心法的人才有办法觉察到)。
【三者。名为现识(现识就是现一切境界,能现境界的意识叫做现识,因为佛家讲万法唯心造,境也是心识所现,佛家讲说的万法是唯心,境界也是心识所现的,所以,现有现识)。所谓能现一切境界。犹如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至即现(这个“对至”两个字要注意听!对至就是妄见即现,妄:虚妄的见到,意思就是说妄动念头,妄:虚妄的动到念头,妄见就会妄现,也就是对至即现,你只要妄见,现:境界马上现出来,所以说,对至即现,因为那个现识,你一定有境界嘛,对不对?境界是怎么样?那就是妄见,妄见就谈到妄现,妄现一定要有妄见的东西,所以,对至即现,对至:现在面前 ,你马上就显现出来)。无有前后(境界无有前后。比如说你看月亮,你看月亮,我眼睛一睁开,距离近的比较先看到,距离远的看不到,对不对?不可能的事,你眼睛一睁开,月亮跟大楼同时看到,比如说,我的大楼比较近,离我几公里而已,我先看到大楼,月亮离得比较远,慢慢、慢慢的视线……,噢!月亮在那里,精神病!眼睛一睁开,月亮不管几千公里、几万公里统统同时存在,所以说,无有前后)。以一切时任运而起(从来不间断叫做“任运”。不同于第六意识或者第七意识有间断,这个第七意识虽然有我执的话,没有错,微细,但是对粗糙的境界来讲的话,第七意识有时候也暂时没有,当然,对微细来讲是不可能会断的,比如第六意识,怎么样?它有时候会停止,比如说,一个人被打昏了,被打昏了,他完全无意识状态,粗糙的第七意识的执着没有,他不是因为证果,是因为意识不能产生作用,是不是?所以说,以一切时任运而起,任运就是从来不间断叫做“任运”,不同于第六意识,它有间断的)。常在前故(一直现在前面,境界就一直现在你的前面,你不管看或不看,它就是存在,你不会说山河大地……,你一睡的时候,山河大地因为你而跑掉,不可能!你睡醒了,山河大地还是存在,不管你执不执着,不管怎么样,它就拼命地……,都是永远现在你的前面,对不对?我晚上,我睡觉,我意识不作用了,睡醒了,山河大地跑到哪里去了,对不对?万法唯心造,不!我们的山河大地是无量的共业所感,你这一分你转不了的,你转不动,没有办法!转动不了的,虚空的无量十方众生所产生的这个业感,哪里是你这一分觉悟的时候就可以转动它,不可能!佛也没有办法,对不对?)。】
初法。三四两句喻(第一句法,第三、第四两句是比喻)。后合。能现一切境界者。依转识结暗为色(转识:因为转动这个意识,然后,结这个暗为色,色是怎么来的,色就是我们的意识妄想跟暗配合,那就变成一个色)。想相为身(我们加进思想就变成这个色身)。故现妄境。离转识无别境界(离这个转识无别境界)。故举能现明所现也(能现明所现,所以,举这个能现境界的转识,怎么样?以说明所现的境界)。因心体与无明合(起来)。熏习力故。犹如明镜现像者(所以,这个凡夫的熏习很重要,所以,为什么以前的古来高僧大德,他宁可到善知识的道场里面去吃苦耐劳、磨练,像牛一样地做,他也不离开善知识,对不对?因为熏习力太重要,熏习的力量太大)。谓精明识体。圆现一切境界。不假造作。亦无前后。合中偏言五尘者。此约引起分别(的)事识义。故作是说也。若依《瑜伽论》(《瑜伽师地论》)中。则现五根。种子。及器世间等(意识就是第八意识,则现五根,五根就是五根身:就是身体,五根就是指身体,一般来讲是讲五根身,讲五根的庆,就会听起来怪怪的,五根身,这样子才是正确的,五根:眼、耳、鼻、舌、身,这样听起来不对,应该讲五根身,这样就正确,种子就是未现前的叫做种子,未现前就是意识状态,蕴藏在内心的意识状态叫做种子,以及器世间等等,器世间就是山河大地)。故法说中云一切也。任运而起者。拣异余识(拣就是不同于,因为,其他的意识有异,怎么样?)。有作意间断故(作意就是刻意地去造作,然后,中间有间断,而这个现识不能间断)。常在前者(这个就怎么样?)。明此识乃八识相分。在诸法之先。为诸法所依之本。拣异末那也(不同于末那识,意思就是说现起来,现识一直拼命的……,怎么样?现在前面,不同于末那识,末那识就是说你有执着,有执着,每一部经典讲的都不太相同,稍微有少许的差别,像唯识学所讲的,这个第七意识一定要到金刚地以后,他才有办法断,所以,八识的相分,见、相二分都不能离开第七意识,所以,讲的稍微有一点点不同)。
【四者。名为智识(简单讲就是分别心)。谓分别染净法故(因为,我们分别了染法跟净法)。五者。名为相续识。以念(头)相应不断故(没有办法断掉,因为,从来不回光返照,我们从来不回光返照,从来不转这个念头,当我们现在卡住在某一种观念的时候,我们应该转转念,转转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我们就可以释然开怀,如果,我们不能设身处地的在对方,一直站在他的角度上考虑的话,我们会被对方的行为语言弄得自己很痛苦,所以,如果你要解脱,应当先交换立场,这是不得已的考虑,那如果,大解脱的人根本不须要设身处地,根本不要交换立场,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交换什么立场,因为,我们世间人没有办法交换立场,第一个初步的功夫就做不下去,初步的功夫就是解脱的功夫就做不下去,当你站在他的立场,你怎么做,当我站在你的立场,你怎么做,当你发现我不满你的意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我的立场是什么,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达到无相,可是我们能够交换立场,也活得会比较自在一点,否则的话,这个念头的执着会相应不断,没有办法破掉的)。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能令现在已经(已经就是过去,能令现在的)之事(事情)。忽然而念(引起回忆嘛!)。未来之事。不觉妄虑(而未来之事不觉悟就是没有觉察到,那是虚妄的期待,妄虑就是虚妄的,虑就是期待,一种执着、一种盼望,所以说,能够怎么样?能令现在已经之事就是过去了,能令现在所做的变成过去的事情。忽然而念还可以产生记忆,怎么样?而未来之事从来不去觉悟到说,未来是一种虚妄的一种期盼,简单讲你所谓的虚妄,那也是一种妄想,人因为有妄想而伟大,那一样,所有的伟大都是妄想,还是一样的,讲来讲去就是大梦谁先觉,世间就像一场梦,谁看看觉悟,事业做得愈大,梦做得愈多,是不是?愈大嘛!做事业做愈大,官做愈大,梦做愈大,没事的人就没有做梦)。】
智识者。是事识内细分别(内细就是说在这个有粗跟细的角度来讲,它是属于微细的一种分别心)。不了前心所现之境(不了现世,前心就是现世,不了现世它所现出来的境界是)。虚妄无实。创起慧数(慧数就是一种慧心所,慧心所也就是说一种分别心的执着,创起就是创造起内心里面不必要的执着)。分别染净。故云智也。此显(第八意识的)本识(此显本识也,意思就是本识所显示出来的,那种一种微细的,当下的一种,怎么样?一种本识的作用,意思就是智识所现出来的,也是一种分别心,这种分别心微细到没有办法凡夫所觉察到的)。但现而无分别。分别者事识耳(本识只是现这个境界并没有强烈的分别心,怎么样?如果就意识的分别心来讲,那么意识的分别心应该是对境界来讲,才是叫做分别心,所以,这里讲内细分别,智识的内细分别,也就是说现的境界自自然然就有分别心,那个分别心不是产生强烈的苦痛的对立感叫做智识,简单讲就是第一念,我们所讲的第一念,眼睛一看到,这是茶杯、这是什么境界,就这样子,微细的一种分别)。
相续识。亦是事识(这是针对境界,针对境界)中(来讲的)细分。以念相应不断者。前三细心境未分。故不相应(不相应,不相应就是远离我们觉察我们的觉察)。此因智分别(分别心虽然是微细的分别,但是连续不断,就变成一种执着)。取以为境。念念与法执相应。得长相续。此约自体不断。释相续义也。
住持下七句。约其功能。释相续义。前三句。以此识能起润业烦恼(滋润,润就是滋润,就像水可以滋润树木的成长叫做润业烦恼,我们这个识可以滋润这个业继续去烦恼,可以怎么样?)。引持过去(引持就是引导住持,引导、安住,怎么样?过去)无明所发(没有办法让你跑掉,因果你一定逃不掉的,引导你所造的因跟你的果,怎么样?而住持,住持就是不坏,让它不会断掉,过去无明所发的)。诸行善恶业种(你逃不掉的)。引生令熟(让你的果报慢慢成熟,所以,同学们!让我们不可抗拒的果报应当认命,但是,对于不必要的,就像师父今天讲的引火自焚,然后,烧死了二十几个,那一念嗔恨心起来,心造的恶业就下去,如果你说你欠他的七十万,这也不是很多,当然对开计程车来讲的话可能是很多,也许是生命的全部,对不对?能要回来就要,要不回来就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你引火自焚烧死了二十几条生命,这个让人家很痛心,看那个电视的时候,新闻报导,尸体一个一个抬出来,尸体一个一个抬出来。所以,那个电视,报导里面后面还加一句,说:声色场所,少去为妙,我觉得这个报导新闻有劝善的功能,它后面还报导了这一句)。堪任成果。业无惑润…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