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尘沙是比较微细)。净心地。即初地。法执分别不得现行(就是起不了作用,意思就是一直到初地菩萨,分别就是后天的,而不是俱生的,后天的对境界的法执,才不起作用,所以说,即初地法执分别不得现前,一直要到净心地,初地的时候,后天的法执,分别的法执,才不起作用,不得现前就是不起作用,意思就是一直到初地菩萨,法执:后天的分别法执,才不起作用)。至此我法分别。粗垢俱净(那不是俱生的,不是俱生的法执,我、法分别就是后天性的我执的分别,以及后天性的法执的分别,如果加上俱生的我执,那就没有办法了,俱生的我执跟俱生的法执,所以,至此我法分别,那是对俱生的,如果,对我法俱,那就难了,一定要到金刚地,我执,俱生的我执要到七地菩萨全断,俱生的法执一定要到金刚地才全部断。哇!那这个太不容易了,俱生的这个难断,非常非常难断,至此我法分别,粗垢俱净。粗垢是后天性的,不是微细的俱生的种子)。故曰净心地。究竟离故。
【三者。分别智相应染(什么叫做分别智相应染,意思就是我们这颗分别心,相应染就是心王、心所不离叫做相应,与心王、心所相应,因为这分别智,有分别染、净,染污心跟净心,所以,叫做分别智相应染,对染叫做染,对净叫做净,所以,因为分别染、净,所以,又不离心王、心所,所以叫做分别智相应染)。依具戒地(具戒地就是二地,二地就是因为三聚清净之戒,具戒就是三业清净,要到二地菩萨才能讲持戒清净,凡夫没有一个持戒是清净的,凡夫起心动念都是犯,具戒地就是到二地菩萨)渐离(渐离就是地地分除:从二地……)。乃至无相方便地(无相就是七地。七地因为是修无相观照以及加行方便,所以,叫做无相方便地)。究竟离故。(再讲一遍:三者,分别智相应染,要到哪一种功夫的人,才能够去除掉这个分别智相应染,要相当的长远,要花很长的时间,依照二地聚净戒,二地,从二地菩萨以后慢慢、慢慢地断掉,慢慢、慢慢地断掉,乃至一直到七地菩萨,才能究竟离开分别智的相应染,这个多么不容易,意思是二地除一点,三地除一点点,四地除一点点,五地除一点点,六地除一点点,一直到七地才能全部除掉分别智相应染,这个不容易的,二地到七地,地地除,地地除一点点)】
分别智相应者。即五意中智识。六粗中智相。以能分别世出世。诸法染净(叫做智)。故云智也。乃微细法执(这是最微细的法执,乃是微细的法执,当然,还有更微细的,有俱生的)。七地以还(以还就是以下)。(七地以下都)有出(观跟)入观(之)异(别。有出入观,有出观跟入观,就是有出定跟入定,入定跟出定的差别,观照就是定慧均等,观照:有定、有慧,你有出定,有入定就有出定的差别,有出、有入)。出观缘事(出观缘事就是缘有相观,你出观还是缘这个有相)。任运心时。此识亦得现行(意思就是你任运这个观照的时候,此识就是分别智相应染,还是在一种执着里面,微细的法执里面,此识亦得现行,还会现出一种执着相)。于境有微细分别(你看,对这个境界还是有微细的分别,粗的分别已经没有了,但是,微细的分别还是不离)。依二地以去(从二地以后)。地地分除(就是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六地、七地、八地)。故曰渐离。以二地三聚净戒。故得具戒名(具戒就是持戒清净,那没有这么容易的,三聚净戒难得闻,是不是?经于无量俱胝劫,读诵受持亦如是。如说修行者更难,这是诵戒的时候,我们每次诵戒都要诵,第一句话就是这样子,三聚净戒难得闻,不容易的,三聚净戒就是菩萨戒,所以,故得具戒名)。至七地方得永尽(到七地菩萨才可以除掉分别智相应染)。无相方便者。以七地于无相观。(以七地于无相观的)有加行方便(加行方便就是要进入纯无相观、纯无漏观,那么,还是有一点功夫,加行就是加一分的精进力叫做加行)。八地(菩萨)真无功用道。纯入无漏观。《别记》云。不论种子(不论最微细的种子,最微细的种子一定要到金刚心才断)。故与余经所说有殊(所以,跟其他的经典有一点差别。种种有一点差别,所以,每一部经典,第一部经讲的就是有一点差别。)。(分别智相应染还不能论到)种子(论到种子的话)至金刚心。方乃顿断(才有办法断,)。
【四者。现色不相应染。依色自在地(色自在地就是八地菩萨,色自在地就是境界他可以随心的,随自己的心境所显现出来,比如我要显现出这个清净的国土,他就可以显现出来,我们没有办法,我们要显现清净的国土,怎么显现出来,没有办法。所以,诸佛菩萨都安住在自己清净的国土里面,因为他的心清净,心清净他住的地方,就是清净的国土。现色不相应者。这个不相应就是不与心王、心所……,也就是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的叫做清净的世界,我们因为无明还没有断除,所以,现色不相应染,不是心王、心所可以觉察得到的,也不与心王、心所……,意思就是:现色就是他没有理由,就是不觉相,无明相:惑,迷惑他就现这个色,就像我们山河大地一样,我们这个山河大地一样,我们可以控制第六意识,我们可以控制第七意识,我们可以观察到微细的分别,也许这样子,但是,你对这个山河大地,你就莫可奈何,山河大地就是你的无明里面显现出来的,你看山河大地它还是在那边,你转变它吗?对不对?你没办法!像我们这个山河大地所显现出来的,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但是,现在外面的境界,怎么样?不相应,那不是你心王、心所可以改变它的,也不是跟你的心王、心所扯得上关系的,完全没有关系,它就是显现在你面前的境界,那就无量亿劫来我们无明的惑,惑就显现出你需要的世界,你需要的世界,你就继续住,住在你所显现出来的无明,显现出来的世界里面,它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自己的心的无明创造自己的世界,然后,住在自己的无明世界里面,然后,又不懂无明,然后,继续去分别、去执着,然后,继续去六道轮回,其实都是你的意识自己在转来转去、转来转去,一直转来转去,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六道轮回其实也不是划一个格子到天、到人,其实都是你起心动念的问题,如果你了解到起心动念的问题,你就不难知道,我们的六道轮回是千真万确的存在,为什么?你现在不能控制自己,使它一种平衡空性的道理,一天到晚受不了,一天到晚起烦恼,一天到晚贪、嗔、痴,哭泣吧怎么样,牢骚、抱怨,你怎么会不六道轮回,对不对?一天到晚一张中巴唠唠叨叨讲个不停,牢骚、抱怨,从来不释怀,对不对?当然,你的是轮回相。有人比这样:师父!您看看我像不像观世音菩萨相。我说:不是。那这像什么相?像轮回相。乱乱比,你以为比这样就解脱,这谁不会比,你叫小孩子来他也会这样,对不对?还微笑,像观世音菩萨,还微笑,上面绑着白色的布,然后,披下来,手弄这样子,还叫人家:喂!画一张,画一幅像放在流通处里面,还放流通处,笑死人,放在流通处要卖多少钱,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成佛,做佛菩萨这没有那么容易的,这开玩笑,这是无量阿僧祇动断烦恼,发多少的愿力,不疲不厌,牺牲自己的生命,头目脑髓,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里面讲的,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无一处不是我舍生命的地方,你想想看!这句是何等的感动的语言,何等的感动的语言,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他舍生命的地方,我们今天哪里替三宝做一点点事情,就觉得牢骚、抱怨,这个都是凡夫。师父!您讲经会不会累?不会累,做菩萨还跟人家讲累,不累,不可以讲累,也不够资格讲累,对不对?累什么!就是要发大愿力、大慈悲心,没有任何的条件,牺牲、奉献,而且不能有动念说:我在牺牲、我在奉献,也不能有这种念头,应该讲,我应该做的,因为,我的生命,自己选择的宗教这条路,我应该做的,无怨无悔,那么一个人有到那种心境,他就会活得很快乐,所以,我每天都会很快乐,这是我自己所选择的路线,所选择的路线,现色不相应染,依色自在地)。能离故。】
现色不相应者。即五意中现识(为什么叫做现识?注意!佛法里面讲万法唯心造,包括境界都是意识现出来的叫做现识,现出境界的意识叫做现识。)。三细中能现相。此依根本无明。动令境现。如明镜现诸色像。依第八地。色性随心自在。而无障碍。能离故。色不自在地。此识不亡(如果色还不到,这个色就是境界,如果,你这个境界还不能自在,你还受到这个境界的转变,那么这个现识还没有办法消除,不亡就是没有办法除掉,你想要到第八地菩萨,第八地菩萨)。
【五者。能见心不相应染(能见心就是所谓的八识的见分,我们由清净的智慧,透过无明转变成能见的八识,这个能见心不相应染,也就是是非心王、心所所相应的,所能够知道的,也就是不与心王、心所相应,这种心是微细到……,除非第九地菩萨)。依心自在地(心自在地就是第九地菩萨,一定要到第九地菩萨)。(他才有办法)能离故(能离开这个能见心不相应染)。】
能见心者。即五意中转识。三细中能见相。依于动心。转成能见。心自在地。即第九地。菩萨于自他心。均得自在(不但对自己的心很清楚,而且还能够透视对方,所以,菩萨于自他心,均得自在)。约他(就他来说,也就是就对利益众生来讲)。善知众生心行差别(能够去度他)。约自(就自体来讲)。得无碍智。有碍能缘(心)。永不得起(有碍能缘,怎么样?永不得起,就是有障碍的这颗能缘之心就不起来,简单讲有碍能缘:有碍的能缘之心,就是八识见分的妄见,就永远不得起来,八识见分的所谓的妄见,真心跟妄心里面最粗的妄见就不起来,起不来了就怎么样?)。故能离也(没有妄见的话,山河大地、一切世界就变了,像我们这个妄见就没有办法除…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