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义▪P78

  ..续本文上一页取比喻是助发这个缘因)。火出木烧。(比)喻智断了因(智德、断德了因佛性)。如木中虽有火性。若无人知。不假钻取方便。火不能发(由此可见外面的善知识的力量是非常的重要,你有真如,不经过师公、善知识的引导,也是显现不出来的,没有办法的,烦恼破不掉)。木不能烧。则因具缘阙(木不能烧,如果木头烧不起来,这个因具足,但是,缘就阙少,有因,因为木柴是因,可是,没有这个外缘,木柴烧不起来)。反言能烧无有是处(反过来说能烧无有是处。能够烧起来是不可能的)。

  【众生亦尔(众生也是一样)。虽有正因熏习之力。若不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等。以之为缘。能自断烦恼。入涅槃者。则无是处(你没有靠着这个力量,那么能够自断烦恼,入于涅槃,则无是处)。】

  下法合。此因具缘阙也(因都具足,缘都阙少)。众生虽有本具真如。正因佛性。能为内熏之力。若不遇佛菩萨。知识开导。及真如所流教法。以为助发之缘。则智不能显。惑不能断。反言能断烦恼。证涅槃者。无是理也。

  【若虽有外缘之力。而内净法未有熏习力者。亦不能究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

  此缘具(因缘都具足,但是,怎么样?缘具,但是缘阙,)因阙也(缘具因阙。虽然的外力,可是,自己的功夫不够,善知识拼命叫你放下,可是,我偏不要,我偏要这样,那就没有办法,根本没有办法,各人吃各人的饭,你吃早餐、吃晚餐、午餐,我也吃早餐、晚餐、午餐,各人吃各人的饭,对不对?生死不能取代嘛!)。虽有外缘(的)熏力(拼命地叫我们放下,可是,我们不肯放下,怎么样?)。若无明烦恼障厚故。内真如净法。未有熏习胜力。亦不能究竟厌苦求乐也(外缘很强,对不对?但是,自己不肯下手,也没有作用)。文中内净法未有熏习力句。非真如无熏力(量。就是文中内净法未有熏习力这一句,不是真如没有熏习力)。乃障厚熏力不能敌(障住了,真如的熏习力也不能敌,没有办法!)。故众生有有信(有)无信。前后差别。不得一时也。

  【若因缘具足者。所谓自有熏习之力。又为诸佛菩萨等。慈悲愿护故。能起厌苦之心。信有涅槃。修习善根。以修善根成熟故。则值诸佛菩萨。示教利喜。乃能进趣向涅槃道(可见这个熏习有多厉害,我们现在可以订一个契约,如果,你肯听我的话,我们现在订一个契约,我保证你临命终一定往生,这个契约不是很困难,如果,你肯早上放录音带,念阿弥陀佛的录音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半个钟头,晚上也念半个钟头,半个钟头就好喔!我们订契约,从不间断的,每一天这样放录音带,一直念,我敢跟你保证临命终,保证往生极乐世界,熏习的力量是很可怕的,那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整天都在念佛,不得了了,你临命终不想往生都很难,护法韦驮尊天菩萨他拿一个金刚杵,你为什么不去往生呢?是,我去。快去。打得让你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你每天都在念佛,八识田中从来就没有烦恼的种子,拼命一直念佛,就算有烦恼的种子,念佛的力量也是很大,对不对?外缘的力量很大,熏习的力量就是很大,就是只有熏习,修行就是这样子,熏习、熏习再熏习)。】

  此因缘双具。谓内仗自性真如胜因。熏习之力。外又得诸佛菩萨胜缘。助发之力。故令厌生死苦(生死就是六道轮回,不懂得要厌生死苦的人,那才奇怪!这个世间已经很苦了,你不懂得厌生死苦)。信有涅槃。此则从本觉真如。发始觉智(开始觉悟了)。起厌求心。当信位修习出世善根(当信位修习出世的善根)。十信满心。善根成熟。登三贤位(住、行、向:十住、十行、十回向,就是三贤位)。则值诸佛菩萨。开示教诫。依教行道。得利益成法喜。趣向无上涅槃之道。一体相竟。(像师父也是熏习,我每天在讲课,我也看了佛经,我讲的都是佛法,劝导众生念佛,你想想看!我的八识田中每天都在熏习,每天都在熏习,所以,我对极乐世界从来没有动一个念头说,我要修其他的法门,虽然,我对禅宗也修过,密宗也修过,修到大手印,当然是修了几年,对不对?禅、净、律宗,自己也阅过律藏,你看!三藏十二部经典,当然不敢讲说通达,看过,还是要念佛,那么,我每天都这样看,每天都这样弘法,其实,我自己最重要的熏习,万一我有一天临命终的时候,万一有某一个无量亿劫来的业障很重了,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假设说,假设说我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你想想看!我整个八识田中都是佛的种子,哪一天,有一个人会来救我,对不对?死的时候,释迦牟尼佛也会现前,说:慧律老比丘!你虽然不怎么修行,但是,你的发心很善良,是不是?你拼命地一直劝导众生来信佛、拜佛、念佛,虽然,你没有修行,但是,我很感动,死了以后,好吧!给你投胎一个有佛法的国土,一刹那之间就东方阿閦鞞国,或者……因为没去(西方)也许跑到哪一个国土去,对不对?就有这个因缘再继续听闻佛法,因为我一直想要让众生信佛,听闻佛法,我有这个愿力嘛!对不对?有因就必定有果,你发的是善良的心,我不为名也不为利嘛!对不对?熏习的重要,我今生今世熏习人家,来世人家自自然然会把我引导到一个正知正见的,一个宗教去,那么要了生死的机会就大了,所以,同学们!把你们听过的录音带送出去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大)

  

  巳二 用大 二

  午一 标列 二 正释

  午一 标列

  【用熏习者。即是众生外缘之力。如是外缘。有无量义。略说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差别缘。二者平等缘(差别缘就是事识发心见佛的化身佛;平等缘是业识的发心,就比较微细了,见佛的报身)。】

  用从体起。体即真如。生佛同具(众生跟佛全部都具足)。在诸佛为法身。在众生为本觉。由众生有本觉。内熏发心之用(内熏是指内在自己发心的作用)。故感诸佛法身。外缘成就之用。上文不思议业用(不思议业用就是不思议三业之用,身、口、意不思议三业的妙用,利益众生)。及缘熏习镜。皆诸佛已证法身。称体起用(缘熏习就是帮助众生作为外缘)。随机示现。为求道众生。作外助缘。而有熏习之用。法身菩萨亦能。如是外缘无量。由能感之机无量。故所感之缘亦无量也。或从事识发心。则见随类化身(事识发心简单讲就是用第六意识修行,见境界而发心,所以,就是见随类的化身,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丈六金身就是化身:应化身,我们没有办法见到佛的法身,也没有办法见到实报庄严身,没有办法,随类化身)。为差别缘。或从业识发心。则见受用报身(自受用的报身或者他受用的报身)。为平等缘。各随感而应也。一标列竟。

  午二 正释 二

  未一 差别缘 二 平等缘

  未一 差别缘

  【差别缘者。此人依于诸佛菩萨等。从初发意。始求道时。乃至得佛。于中若见若念。或为眷属。父母诸亲。或为给使。或为知友。或为怨家。或起四摄(简单讲,他就是要增长你的善根,让你的见闻得到利益,这个最简单的原因就是这样子,从初发意:开始发心修行,始求道的时候,一直到成佛,在中间如果看到什么,或者是你的眷属,你的父亲、母亲,你的给使或者是知友,或者是你的怨亲债主,怨亲债主也会成就佛道,也可以的,愈看愈讨厌,非往生极乐世界不行,那也是好的,怨家或者起这个四摄,起这个四摄法,起这个四摄法,也可以度众生,所以,嫁丈夫要嫁两种人,要嘛就嫁最好的, ,英俊潇洒又有钱又学佛,那最好了,是不是?要不然就嫁一个很丑的,看了他不往生会很难过,看了你真是大彻大悟,我真的活不下去了,听他讲话又扭扭捏捏,实在受不了,每天念佛的时候她很精进,来包千万不要再碰到这么丑的人,所以,也会很好,讨老婆要讨那个不是很柔顺的就是很厉害的,很柔顺的就是都顺着我们,两个人一起互相勉励,一起念佛,那很好,要不然,就娶一个什么,很丑的,差不多二千多度的,二千多度的,看人都看不见的,不然,就是整天相骂、打架、吵架的,连这样也要管,那样也要管,整天……,唉!往生,往生,唉!世间痛苦,那也会大彻大悟,不要找一个也不长得很漂亮的,也不是很丑的, ,平平的,也不学佛的,问他也没有什么神经,刺激不了,起不了善知识的作用,不要跟那个结婚,不然,就娶个很丑的,丑得……,很痛苦的,不然,就要娶很美的,对不对?很美的,可以当作修行的外缘。有一次,有一个人讨老婆的时候,我以前出家的时候,他笑我,笑我说我消极、我迷信,然后,书读那么多,浪费了社会国家的公帑(帑:tǎng),对我的期望,对不对?出家,因为,他看电视、电影都是失恋才出家的,他就这样子给我下评语,评语,我说:各人的立场不同,不可同日而语。他就说:吃斋的人讲斋话。我说:你是吃荤的人,也讲荤话。所以,我们不同,不同路线,我说:二年后我们再谈。还不到十年,才五年而已,见到我:慧律法师!您出家,自毁很行!噢!您怎么知道女众这么可怕?知道,很早就知道了,娶到恶婆娘,非常凶,他老婆非常凶,下班一定要……,上班几点去,一分一秒都闪失不得,连骑摩托车加油都要报备,我骑摩托车半路故障,故障几分钟,故障差不多十五分钟,去哪里?加油了,一分都不能闪失,噢!很痛苦!非常痛苦,哇!现在我才感受到:哇!要穿出家这件衣服,真的很不容易,我发现出家人真的很可敬,很敬佩,他说他现在在公司里面都赞叹出家人,他说他同事,他们在讨论,同事跟同事在讨论:世界上多好、多好,他们说当总统最好。他说:你们弄错了。那你认为当什么最好。当出家人最好。他现在会开示那个同参道友,说:当出家人最好。您想想看!那洒脱、自在,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所以,这个怨亲债主也是善知识,真的,善知识,所以,有智慧的人,一切境界都是我们的善知识,柏拉图说:一切现象皆是我…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