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的牢狱,是因为无明的众生。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都是因为我们的无明才这样讲,柏拉图也是无明的众生,对不对?他只是个大哲学家而已,是不是?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是不是?但是,诸佛菩萨就不是这样讲,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善知识,问题在看你怎么用心,看你怎么用心,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你用什么态度去处理它,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才不会,还是有,不听还是有,不听自然还是有,对不对?是非天天有,怎么样?不听自然无,不听还是有,他还是要讲,看你怎么办;你怎么处理它,你放得下就没事了)。】
此人指能感机(能感的这个众生)。诸佛菩萨出外缘体(就是引出我们自性清净心的一个外缘的力量)。从初发意四句。乃能感机修行时。若见其身形。若念其功德也。下略示所感差别缘相。不出五种(怎么样让对方修行?)。一慈爱以摄之(像我们以前读逢甲大学的时候,就是这样子,有的同学听了佛法以后,他就跑到女生宿舍去,慈爱以摄之,后来,不但度不了,后来变成他太太,慈爱以摄之,同学们!注意!这个爱本身是诸佛菩萨的大悲心的意思,不是世俗的染污心,那个不能算爱,爱是没有条件的,是牺牲的、是奉献的,这个爱如果你把它解释作世间的那个爱,哇!那差太多了,爱之适以害之,就是这个道理,你爱他,反而害了他,对不对?)。二居卑以事之(“卑”就是低下。我要度他,我做他的下司,他是我的上级主管,做下司,我对他谦恭地端茶,有因缘,唉呀!某某人你怎么表现得这么好,因为我学佛,有佛法的观念,对不对?卑就是你处处都站在低处,就会感动人家,这个道理是这么容易,居卑以事之就是我们用很谦虚的,谦冲自牧的心来侍奉你四周围的众生,就容易度进门,是这个道理,意思就是狂妄的人度不了众生)。三同类以诱之(注意!那个同类就是示现站在他的立场,这不是说他是人,我示现成同类,不是这个意思,同类以诱之简单讲就是说我站在他的立场,他是什么事业,他做什么工作,我统统站在他的立场上替他想,然后,慢慢地把他拉出来,引导他,以诱之,同类,先示现跟他的观感一样,立场一样、事业一样,然后,引导出来)。四(要不然就大声地呵斥)现冤以折之(我跟你有仇,我就是跟你大声,拍桌子、打骂都可能让他激励这种道心,只要能帮助众生的,菩萨没有一个不会示现的,像那个禅师,他对他的徒弟哪里有客气的,对不对?师父说:地再去扫一遍。徒弟说:师父!刚刚扫过了。啪!哪里有讲话的余地,对不对?徒弟马上下跑顶礼:是!弟子不对。这个还是可教的徒弟,然后,啪!然后,他不敢打师父,然后,出去就说:我师父好像精神不正常,无缘无故揍一下,明明地都扫得很干净,还揍一下,揍什么意思,打也要讲理由,对不对?根器不够的就会牢骚、抱怨,他才不会,随顺那个……,我告诉诸位!这种功夫,临命终用得最上,不管对不对你都接受,这种功夫,临命终就是最上乘的功夫,对跟错不要管他,全部放下,你临命终一定要用到这种功夫,临命终你怎么知道众生要讲的话是对还是错,你怎么知道临命终是现顺境还是现逆境,对不对?不管顺、逆二境,临命终就是要用到那种功夫,对也接受,不对他也接受,为什么?本性没有所谓的对跟不对,对,不对是人订出来的原则,对不对?就有这种功夫,禅宗里面,他在打坐的时候,他坐、坐……,坐的时候,徒弟东张西望,心定不下来,师父从后脑袋,啪!看什么东西,哪一样是你的,真的,没有一样是我们的,你看什么,哪一样是你的,没有一样是我们的,临命终哪一样是你的,什么也带不走,对不对?师父要有那种功夫才能随意打人,师父苦没有那种功夫随意打人会被打死,我不骗你,但是我,我不用这种办法,除非我一定要成就那个众生,所以,现冤以折之,是不是?那个人一这理我一生一世最大、最欣赏的人,用硬的来,要不然的话,我不会,不可能的,我不会用硬的去,唉!你很好,你很好,师父!我这样可不可以?可以,统统顺你,如果,要成就道业不可以的,不可以,如果要成就对方的道业,不可以用那个软软的,不可以,该救的就要救他)。五四摄以益之(四摄法这个大家都听过,我们在这里简单地重复讲一遍,这个四摄,就是四种摄受众生的办法,因为,菩萨要摄受众生,他引众生入佛道,所以,有四种把握法,所以,四摄法叫做四种把握法,你用这四种就有把握摄受众生进入佛道,第一、布施摄,布施就是用恩惠施舍给众生,所以,我一直告诉诸位!说:如果你的经济能力够,同学们!你一定不可以吝啬布施,如果你的经济能力够,不肯布施的人是贫穷相,很容易,这句话你一定要记住,不肯施舍的人是贫穷相,当然要看你的能力,你本身就要死不活的,你还布施什么,不过,布施本身要具足自己有能力,比如说,法的布施,还有就是财产的布施,你不要法的布施,布施错了,电视有一个人,讲:唉呀!妈祖就是观世音菩萨,唉呀!你完蛋了,你完蛋了,你一定下地狱,我告诉你,讲得自己很得意,妈祖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自己讲得很得意,不晓得这是破佛的知见,完蛋了,这个布施本身要懂、要正知见,不能误导众生才可以讲施舍,你误导众生你本身不下地狱已经是万幸了,千幸万幸了,讲也没有人听,你告诉他的时候,他说: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他就是这么样子,你说妈祖就是观世音菩萨化身的,你是根据什么,乱乱讲,可是,又没有办法,你一讲的话,人家又说我嫉妒人家、诽谤人家,这个众生没有办法,他就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有什么办法呢!所以,讲正法有时候,你没有经验比较你怎么显示正法的存在性,所以,这个布施摄,要以无所施的心,施受这个真理叫做法施,或者施舍这个财物,叫做财物布施,如有众生乐财物,我们就布施财物,如乐法,我们就布施这个法,令依附菩萨受道,不过,现在布施这个金钱也是很可怕,真的、假的出家人也搞不清楚,要布施也要注意,要有智慧。第二叫做爱语,爱语就是讲话的一种关怀,简单讲就是柔软语,柔软语,同学们!两种心可以成就菩提道,第一个感恩心,第二个柔软的心,感恩心跟柔软的心可以完成圆满的菩提之道,用感恩的心,二六时中用感恩的心的话,他讲话就会感恩的语言,柔软心,如果用柔软心,他讲起话来,他就会柔软的语言,同学们!无明的众生都需要宽恕的,包括我们自己都需要人家宽恕,不要太计较别人的过失,因为我们本身就是需要人家同情,需要同情,要记住师父的话,不要太苛刻对方,一定要对方按照怎么样做,这样不是一个慈悲的人,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间,人应该互相尊重的,草有草的作用,树木有树木的作用,不需要一定要跟我们一样,各奔前程,绽放你无量的光明,各行其事,只要你是为道、为众生,都可以发挥。第三、利行,利行就是方便的意思,利行就是说我怎么样可以利益他,令入方便,度方便利人,来利益众生,利行简单讲:我用权巧方便地来利行,怎么样能够使这个身、口、意,使它行善利益众生,令众生亲爱之心,而能够受道,简单讲布施也好、爱语也好、利行也好,这个都是为了摄受他学佛,甚至打他、骂他都没有关系。第四、同事,同事就是说站在他的立场,随顺对方,同事就是随顺、恒顺众生,所以,我一直告诉诸位!不管你在哪一个团体,同学们!很重要的,要柔软心永远宽恕众生,我们要看得起众生,我们不要有差别心,不管众生对我们好、坏,我们始终用这种同事的念头,就是说以随喜的力量,来感化他,做人不可以尖酸,也不可以刻薄,那是没有福报的人。)。此五即所见所念之缘相也。
【乃至一切所作。无量行缘。以起大悲熏习之力(同学们!你要体会那个悲上面加一个字:大,悲就是拔苦,还不只拔众生的苦,还要大大地拔众生的苦,不能推辞,大,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都要加一个大,大慈大悲、大雄大力,大慈悲、大智、大愿,都要加一个大,为什么?大就是绝对,无缘大慈:没有条件的慈悲)。能令众生增长善根。若见若闻。得利益故。】
此总显佛圣利生化用。皆从同体大悲心中。自在成就。以起大悲化用。为众生作外缘熏习之力。能令增长善根。见闻利益故。
【此缘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近缘。速得度故(很快就成就)。二者远缘。久远得度故。是近远二缘。分别复有二种(又分成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增长行缘(增长行缘就是说修六度万行,修六度)。二者受道缘(与真如相应叫做道,简单讲与空、无相相应叫做道,不与真如相应不能算是道,受道缘就是接近正道,正道,如果,不能与真如相应,那么我们只是增长行缘而已,平常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那还是离这个道太远,所以,如果你修行一下子就从无相下手,哇!那快了,刹那之间就完成佛道了)。】
此就根熟不熟(众生的根器熟跟不熟)。开近(跟)远二缘可知。就二缘中复开为二。增长行者。能起施戒(施戒就是布施跟持戒)等(等,就是指六度。六度)方便行也。受道者。谓依前方便。正观相应(依前方便就是一切的有相,正观就是一切的无相,按照前面的一切有相修行,然后,同时观照无相)。(正观相应)即胜进也。一差别缘竟。
未二 平等缘
【平等缘者(平等缘就是每一尊佛都想度众生,不要说佛那么慈悲,就像我这个不慈悲的人,我都想度众生,我是个凡夫俗子,烦恼未断,一品惑没有断的凡夫俗子,每天都阿弥陀佛想求生极乐世界的凡夫,我都很想度众生,希望每一个众生都入佛道,是不是?)。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众生(没有一尊菩萨,诸佛菩萨不想度众生的)。自然熏习。恒常不舍。以同体智力故。随应见闻。而现作业。所谓众生依于三昧。乃得平等见诸佛故(众生必需…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