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事交彻。一多无碍(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染净不乖(不乖就是不互相违背,一也可以容纳:也无碍,多也没有障碍,染也染不到,因为自性没有染,净,自性也不净,自性是离染净的对立,对不对?我们讲自性清净心是讲绝对的观念,那么这个染、净,有染就有净,净是对染讲的,染是对净讲的,当然不乖,因为,染性本空,净也是本空)。曰不思议。一切佛法。皆相大摄。乃至满足无有所少者。极尽诸法之词(无有少法者:一点一丝不挂,一尘不落,一尘不染)。以无法不含(你怎么样能够以无法不含?)。(当然无法不含那就是说)无法不摄(无法不含)。故名如来藏(名叫做如来藏,无论是讲空、无论是讲有,它们同时存在)。又真穷觉满(什么波段叫做真穷觉满?就是真如的自性,穷就是不能有对立的,尽的意思,真如如果达到绝待的存在性的时候,他的觉悟就圆满,叫做真穷觉满,穷本来是尽的意思,真尽穷满就是具足了全部的真,真如达到了尽端,觉悟就圆满)。万德具足故。亦名如来法身。法身者。积聚法性之理。以为身也(法身本来就是无身,法性智慧之身叫做法身,以为身,身是一个具体的观念)。以是二名。足征相大。乃自体之相大也。一正明性德竟(性德简单讲就是无量的性功德,站在体大来讲是毕竟空,一切都是平等,站在相大的角度来讲,我们具足常乐我净,无量的智慧光明自性清净遍照过于恒沙的德性,就是这么样子,如来藏就是这个道理,站在体大是不讲一切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这是站在平等的角度体大讲,如果站在相大,本性的相大来讲,具足一切功德,无量的常乐我净,全部恒沙的德性,全部具足,这是站在相大的角度来讲)。
寅二 问答重辨(再一次地说明) 二
卯一 执体疑相难(执着这个体怀疑这个相,这个“难”就是问难) 二 相不违体答(相跟体是一体两面的,用这个角度来回答)
卯一 执体疑相难
【问曰。上(面所)说(的)真如。其体平等(就是我们所讲的体性平等)。离一切相(注意!这个离一切相的用意,这个离一切相不是说离开一切相,它不是这个意思,这个离一切相的意思是说离一切执着的意思,就是说面对这个相而不去执着,它绝对不是说逃避这个相,不是这个意思,一般人看这个离一切相都很容易误会,以为是说离开了这个现象界,不,你逃到哪里都是缘起法,你逃不开这个缘起法,所以,离一切相的意思就是不着一切相:不执着一切相)。云何复说(为什么说其体平等?)。(为什么又说)体有如是种种功德(既然讲平等离一切相,怎么会有这些功德呢?)。】
此难由未达平等离相之旨(你这个问难就表示你还不懂得这些平等,离一切相执着的宗旨)。执真同妄(执着这个真心如同这个妄心,真心是智慧、空性、平等、妙有现前,而妄心是分别、是执着,但是,真妄又是同一个体性,所以,佛法难就难在这个地方。师父!什么叫做明心见性?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离一切分别执着相,好!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那到底是什么?讲出来就不对,那么不讲出来也不对,因为,这个实相离不开语言相,那么文字相当下就是实相,所以,这个佛法,它就是说你用分别心去体会也体会不出来,那么不讲也不对,那么讲也不对,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又不是什么东西,那么,师父!它到底是什么?它又不是具体的东西,它又不是观念的东西,这问题是难在这个地方,那么心性的东西,它又没有解,无从下手,所以,它必需自己去体悟,那么体悟的东西,要经过印证,要经过这个前人印证,否则的话,自己悟的有时候是邪悟,所以,这个难就是难在这个地方)。平等者。乃法法皆真(为什么法法皆真?简单讲换一句现在人的语调来讲,就是说任何一个时间跟空间,都用赶忙清楚地去看,叫做法法皆真,用什么,任何一个时间、空间,用哪一种真心?就是不着相、无所住、空性的心,那么就法法皆真。为什么知道每一法都不可得?)。法法皆如。既无法不真。无法不如(意思就是每一法都是空性,都是自性所显现出来的,无法不如,每一法都不值得你起心、不值得你动念,换句话说没有一法不是真如的自体性,为什么?)。则离一切虚妄相(我们能够离开分别执着的一切虚妄之相,那么我们就没有所谓的错觉,有所谓的错觉,就合于本性)。(所以说)非无称性之功德也(也就是不能说没有合于本性的无量功德。非无:不能说没有合于本性的无量功德,因为本性就具足一切的智慧,所以,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就是这个道理,你想要种福田吗?要!怎么种呢?以无所住的这个心去种福田,那么就是合于本性的功德)。
卯二 相不违体(来回)答 二
辰一 差即无差 二 无差而差
辰一 差即无差
【答曰。虽实有此诸功德义(虽然有种种的功德的义,这个道理也就是种种的差别)。而无差别之相。(为什么?)等同一味。(为什么?)唯一真如。此义云何。以无分别。离分别相。是故无二(它所谓的离开分别相,简单讲就是保持一个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的心,运用在任何一个时间跟空间,他没有是非善恶对立的观念,他没有这些高、低,他看到总统,他也这样子,他看到乞丐,他也这样子,他看到男也这样子,看到女也这样子,看到有钱的、贫穷的,他都一样平等,平等,离分别相,是故无二,用这个心来讲的话,我们就不会自生分别,自生分别我们就有高、低,有高、低,我们就有强烈的得失,有了得失,我们的生命就完全丧失了种种的自由,我们被束缚在自我对立的观念里面,摆脱不了,没有办法,那么我们能够离分别相,是故无二,就没有这个对立性的东西)。】
此答即体之相。相不异体(这就是体的相,而所有的相不能离开这个体性)。德相虽多。平等一味。唯是一如。譬依金成器(按照金所打成的器具)。器器皆金(每一个器具都是金打造的)。此义云何(底)下。释成一切差别之相。皆从妄心分别而有。以无能分别之心。则离所分别之相。是故体相无二。
又以真如体性。本无分别。称性功德。亦离分别之相。是无分别故。则无二也(注意!那个无能分别之心,就会离开所分别之相,所以,那个能分别之心是主宰,如果,你想要修行,那么你下一个功夫,就是要离开分别之心,那么就一切现象界都是平等,比如说,我们在公司里面上班,在一个团体里面生活,我们不会对上级拍马屁,我们也不需要对这些工友瞧不起,清厕所的、扫地的,如果,我们自认为在公司行号里面有一点分量,那更要怜惜,疼爱这些愈下贱工作的人,清厕所或者是打扫,更应该疼爱这些,因为,这些普通都是学历比较低,或者是有自卑感的人,我们学佛的人不应该有这种相,如果,我今天我当老板的话,在我这里工作的人,进我门中一律平等,一律平等就是了,我们如果在公司行号,任何一个团体,包括你做老师或者任何一个团体工作,你要永远记住一个真理,你想想看!他这样扫地、清厕所,他学历低他已经很自卑感了,你现在对他有分别心,那么他动不动他就会有抗拒,他本来就有自卑感,自卑感里面会变成变相的自负,变相的自负,也就是说这些学历低的人,薪水拿少的人,工作人家瞧不起的人,他本身有自卑感的时候,他会抗拒,抗拒,所以,他特别地敏感,所以,在地位低的人的底下,或者学历低的人前面不谈学历,有几种情形要注意!在穷人面前不谈金钱、不谈富有,在学历低的人面前不谈学历,在病苦的人面前不谈健康,这是人生最高的哲学,任何一种情形都可能发生反弹,所以说,我们会做人的人,在任何的公司行号里面,我们很了解他的遭遇,我们已经很同情他,但是,你不可以太同情他,太同情他,他会抗拒,他会认为我不需要你的怜悯,其实,我们是好意的,正因为那些自卑感的人,他过于敏感,我们的关怀他会错觉,变成一种他的负担,其实,我们不是这种用意,所以,没有必需讲的话,尽量不要,我们对他就是一种态度就是诚恳,态度就是诚恳,入我门中,来到我这里工作的人,绝对没有什么学历高、低的,就是说我看你的能力,我从来没有看不起我这里的法师或任何一个人,你就是念小学来我这里出家,我也瞧得起你,你念博士,来,你不遵守我这里人戒规,我也瞧不起你,一样平等的,所以说,我们就晓得这个无分别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说,你的兄弟姊妹,他不务正业,你内心里面很想劝告他,可是,又无奈他何,那么,你注意!你讲的话你就必需也不能伤害到他,伤害到他,你就多一个仇人,所以,与其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这个离分别之相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是一种很高超的修养,非常高超的修养,其实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进入无分别的状态,我们只要用一个慈悲心,《般若经》里面讲的,般若为诸佛之母,有了般若的人,他一定有慈悲心,有了慈悲心的人,他一定不会仇视众生,两种力量可以离开分别,每一个般若的智慧,第二个用大慈悲心,要加一个大,所有的众生都有无知的一面,如果,你把生命的观念,画一道很高超的线,像圣人一样,如果,这人世间你想要过得很快乐也可能,你要过得很痛苦了可能,如果,你把每一个众生的标准划得像圣人那么level,level就是水准,那你对每一个人都会失望,都会很痛苦,但是,如果说你把平常的人,每一个人用一般生活的水平划一线,那么你就会发现进入我们讲堂的人每一个都是菩萨,你会对对方很满意,也很满足,他能够来这里学佛,能够来这里工作,能够来这里发心,这不得了,他要吃素、念佛,那比社会上的人好上几百倍,我们不应该对我们的同参道友不满意,他能够来这里参与我们这分的荣誉性,他已经很了不起了,至少他吃素、他信佛、他…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