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四▪P2

  ..续本文上一页者是异。或异非异,[异]就是非同,[非异]就是同;其实这个是文学上希望它更美,其实讲的就是同跟异。简单讲到底是同还是异,底下或异非异其实就是在讲一样的东西,就是这个意思。再解释一遍,这个见性到底跟外在的尘相——明暗之相,与太虚空之外在的尘相,到底见性跟明暗、虚空是同一体性的?或者是不同一个体性?或者是同,或者是异?分清楚。

  [此下就尘辨见]。此下就尘来辨明这个见性。[佛先征后破],[征]就是问,[征以根尘同异为征],我们这个见性到底跟根、尘是同还是异?根就是见性,尘就是明、暗、虚空。[共有四句:一同、二异,三或同或异,四非同非异。以二或二非各成一句,与下文合。佛以二同二异,各成一句,非同即是或异,义无乖也]。这个没什么差别,[问阿难言:而此见大,为复与明暗相(此开色法)],把色法开明暗,[并太虚空之相],太虚空我们知道它是无相,就是同一相了。这样子,眼根的见性跟明、暗、虚空,[为是同一体耶?为非同一体耶]?或者是我们的见性跟明、暗、虚空[为或同非同耶]?[非同]就是异。[为或异非异耶]?其实讲的就是同跟异,[先标征,下逐破]。

  经文,[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

  注意听!阿难,如果这个见性,我们用假设来谈,我们这个见性如果与明、暗,以及虚空是同一体性的,是一体的,不分别的,那么问题就出来,则明与暗,二体相亡?[亡]就是夺,明来暗去,暗来、暗生的话,明就灭了,这二个是完全不同的性质。相亡就是明来暗就亡,暗来明就亡,意思是互相倾夺。就是不共戴天,有明则无暗,有暗绝对无明,这大家都知道的。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如果这个见性跟暗和合为一,就是跟暗是一体性的,就跟着暗跑,暗去的话就跟着走。如果明来的话,这个见就跟亡,跟暗走了,为什么?因为它只有暗,承认暗,这个见性唯有暗才有见性,明来的时候,这个见性就见不到明。必一于明,暗时当灭?如果我们这个见性,一定跟一体于明相,跟着明相是一,明相走了,或者是怎么样,明相走了就是暗产生了,暗时当灭,暗生的时候明就走了,这个见性就应当灭。如果你一定要说见性跟明相一体,那明相走了,见性也应该消失,因为它绝对不跟暗合,与明合。灭则云何见明见暗?[灭]的意思是说如果这个见性有随明或者暗而消失的话,则云何尚能见明见暗?

  再讲一遍,[灭]就是见性灭掉了,见性随着明,或者是随着暗消灭,见性灭掉的时候,为什么还可以见明、见暗?可见见性并没有随着明、暗消失,无关于明暗,明来见明,暗来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如果说明来暗去,暗生明灭,[殊]就是有差别,确实有别,如果说明、暗确实有所不同,意思就是有生灭,明来暗去,暗来明去,知道这个是互相倾夺,就是生灭;可是,见无生灭,我们的见性并没有生灭,所以,说是一体的,又怎么能够成立?那么,见大跟明暗之尘就相同,这一体的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明、暗它是生灭,而且是互相倾夺,见性本来就没有生灭。再讲一遍:阿难!这个见性如果跟明与暗,以及虚空是同一体性的,那么明跟暗这二个体性是互相倾夺的,明生暗就亡,暗生明就亡,暗的时候无明,明的时候无暗。如果见性要跟暗合为一体,明相来的时候这个见性早就没有了,为什么?因为跟暗跑掉了。如果见性一定要跟明合为一,那暗生的时候,暗时见性当灭。所以,我们很清楚的,如果见性有随其明暗而灭,为什么我们到目前尚能见明、见暗,可见见性还没有灭,见性无关于明、暗。如果明、暗你承认它是互相倾夺而有生灭,这确实有差别,有差别的生灭性,怎么跟见性本无生灭能够构成一体?一个是生灭,一个是不生灭,说是一体的是不能成立的。

  [此破见大,与尘同一体]性。[谓阿难言:此之见觉,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此开色对空),元是一体者,一体则合而不分,此牒征词。下约尘破,则明之与暗,二体更互相亡:暗时无有明,则明亡;明时无有暗,则暗亡。明暗相倾夺,故二体相亡,此见究竟与谁为一耶]?

  [若与暗一下六句,正以显谬。此见若与暗为一体者,明生暗灭,则见应当与暗偕亡,云何又能见明?若必此见与明为一体者],你硬要说见性跟明是一体的,[暗生明灭,则见亦当与明以俱灭],这个见性也应该跟明就跑掉了,[云何又能见暗?后二句,则连上分解颇顺。倘欲另解灭字,当承上双约明暗,承一二两句,谓见既随暗而灭,当明现前,云何见明?承三、四两句,谓见既随明而灭,当暗现前,云何见暗]?意思就是明、暗各有来去,但是见性没有跟着来去。[若明暗殊],有差别,[见无生灭],没有差别,[一云何成]?明、暗是生灭,见性是不生灭,这二个讲一是不能成立的。[此三句,结成非一之义。以明来暗去,暗生明灭,明暗虽复差殊],因为它是生灭,怎么样?[见性本无生灭,一体之义,云何得成]?明暗是生灭,一个是不生不灭,说它是一体性的,是不对的。

  经文,[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

  如果说这个见精(就是见性),与暗跟明不是一体;前面讲一体不能成立,如果说不是一体的,好,现在佛就问了:你这个见性离开明相、暗相,及与虚空的无相,来分析这个见元,好好的了解一下,外面的所知的尘——明、暗、虚空都不存在;[离]就是不存在,如果见性跟明、暗不是一体的话,好,离开了明、暗、虚空,你有什么东西可以分析吗?叫做分析见元,作何形相?你看看,没有东西可以分析,既不见明、也不见暗、也不见虚空,你叫见性怎么起作用呢?怎么分析?没有外尘,外尘的所知不存在,见性的能知也不存在。

  [此破见大与尘非一体。见精见元,俱见性之别称]。也可以称见精,也可以称见元,也能称作见性。[谓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则见当离尘],这个见性应当离外尘,[别有自体。下显不能离尘,若离明暗,及与虚空(开色对空),分析汝见元本体,究竟作何形相]?分析你这个见精的本体什么形状?没有形相,我们知道心是无形相的,见性当然是没有形相的,依于根而显,依于尘而有能所。

  经文,[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

  解释一下:如果我们见性离开了外面的明相、暗相及离开了虚空的无相,那么这个见性没有所知的相,这个见就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异]就是离,把它抽掉,从何立见?你从何立这个见性呢?为什么?没有东西啊。

  [上四句明离尘,则见无体,同于龟毛兔角之本无;后三句结成非异之义,若明、暗、虚空三事俱异(离也),无尘不能立见],没有所知的尘,如何有能知的见?[如是云何可说,此见与尘非一体耶]?难道说这个不是一体吗?离开了明、暗、虚空你根本就没有见性啊!

  经文,[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

  这个明跟暗是互相违背的,为什么?它是异。它是不同的,二性是互相倾夺的,所 以明暗是相背的。这怎么是同一体呢,怎么可以讲是同一体呢?意思是明、暗相互倾夺,它是生灭的,怎么能说外在的尘境跟我们的见性是同一体性呢?明、暗本身是生灭,见性是不生灭。说相同是不对的,或同,同一体性是不对的。但是,急转之下,离开了明、暗、虚空,这三种外在的尘境,我们的见性根本就显露不出来,就本空了。这个见性不能离开明、暗、虚空,所以,说它是异是不对的。意思是它跟明、暗、虚空是一体的,因为离开了明、暗、虚空就没有能知的见性,怎么可以讲它是不同。

  [此破或同或异。此或同即一体,或异即非一体,悉本前义。明暗互夺两亡,是为相背,云何或同?离却明、暗、虚空三者,元无独立之见,云何或异]?见必须依尘,尘也必须依见;没有根哪里有尘,没有尘哪来的根,是不是?

  经文,[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

  分空就是分所见之空跟色法,还分一个能见的见性,这样硬要把它分开来,其实根跟尘本无边畔;畔就是中间的界限,能见的见性跟外在的色、空,所见的明暗、色空这个法,其实并没有中间界限,没有办法分。怎么可以讲它是不同,因为没有界限它就是同。这个见暗跟见明,此是生灭,但是,我们的见性并没有改变,它从本以来都是不生灭的。当然一个生灭,不同于一个不生灭,意思就是还是差别、不同之处;明、暗是生灭,见性是不生灭,说异是不对,说非异也不对,怎么可以说是不同?怎么可以讲没有差别呢?

  [此破非同非异。首句以空摄色],用虚空来包含色法,[若谓见性,非同于尘,应可分析,各自有体,现今分析所见之空(摄色),分析能见之见,本无空、见,边际界畔可得,云何可说为非同乎?见暗见明(开色摄空),明暗有互相倾夺,见性无迁变改易,一则生灭,一则常住,不得混同,云何可说为非异乎?辨见至此,可谓尽矣]。分析见性一直到这个地方,可以说非常清楚了,尽了。[故下阿难,而得明心生信之益]。这是后面的七大讲完了,阿难生起信心了,所以就讲偈颂赞叹佛: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就是阿难生信以后赞叹这个楞严大定。

  经文,[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

  阿难及大众要好好的微细的审详,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微密的观照,弄清楚这个见性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见精是怎么出的?明相从太阳而出,暗…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