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
意思就是:假设说你这个假设是成立的,若不相和合,且不知明相所在,你这个见性,尚且不知道明相在哪里,见性看不到明相啊!若不相合,见性是见性,明相是明相啊!见且不知,[见]就是见性,见性尚且不知道明相在哪里,那又怎么能够分别明相,所谓的合或者是非合之理?意思就是讲不通。见性都不知道明相在哪里,讲什么合跟不合?意思就是这样子,就是非合不行。
[此承上]面[既不相合,纵见之],就算看到[亦不能见,见且不见,自然不知明相所在;如耳听明],[明]就是光线,[听且不能听,岂知所在耶?知既不知,云何甄别明白,合与非合之理]?
经文[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此例破,可知],可以知道。[后无结文者],没有结文。[因此科但释前超情科中余情,故不另结]。意思是:后面有贯串的意思,跟前面超情科中的余情一样的道理,所以,在这里不另结;后面还有贯串的义理,就是会通四科,即性常住,有更扩大。[文自阿难妄识破后,求示寂常妙明真心,而如来指与根中见性,十番极显其真],我们十番显见里面,一次又一次的显出我们的真心,显出我们真心的本性。为什么佛要我们自己珍重,不要自暴自弃,是每一个人根中都有佛性,先从一根来找,再扩大六根,一根叫做见性,六根叫做藏性。
诸位!要有一个观念,单单指眼睛,这个叫做见性;如果统统指六根的本性,譬如眼睛叫做见性;耳根叫做闻性;鼻叫做嗅性;舌头叫做尝性;身体叫做触性;意叫做识性。六根里面,一讲到同一个性,这个时候要讲如来藏性;单指一根开发,叫做见性,是用眼根单刀直入来讲,让大家容易了解。所以,单以一根眼根来讲,叫做见性;如果六根同一个性,这个时候要讲如来藏性,名词就不一样了。
[二见复剖其妄],同分妄见,还有别业妄见,把这个妄分析出来。[克就当人分上,最亲切处,分明指出,会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妄不离真],诸位!妄不离真,为什么?妄心是真心的影子而已,[妄]就是指妄识,[真]是指真心,妄识就是真心的影子。所以,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影子而已。因为意识就攀缘这个假相,落入这个观念变作影子,而把影子当作是真实,所以,一直攀缘这个生灭的无常假相,痛苦不堪!但是,你要找真心又可以离开妄心;妄当体即空就是真。
[同是觉明无漏妙心;此中复明,本妙觉元,非和合与不和合,密示万法一体之旨],讲非和合也不对,讲不和合也不对,超越一切非和合与不和合。密示万法一体之旨,本来就是一真平等法界,同一个如来藏性,分什么合还有离?[大科尅就根性,直指真心已竟。自此以前但显理究竟坚固,若不知所指之心,不独近具根中],不只是在六根当中的根性,其实我们的本性,[实则量周法界],实则是指:其实我们的如来藏性,是量周法界的,意思是说:我们本来是很富有的,每一个人都是大富翁,整个宇宙。在莫于相上住着,整个宇宙的财产其实都是你的;但是你现在却执着,揽这个宇宙当中少许的四大,误以为这个是[我],所以,你的思惟、你的起心动念、行住坐卧,都离不开这个我执的假相,所以,你很贫穷!我们活得非常的贫穷,很可怜!就是整个宇宙的财产都是我们,我们现在变成非常贫穷,为什么?流浪六道轮回,变成一个怎么样?街头的流浪汉。我们现在就是在六道轮回的流浪汉!
我看电视报导,人家面包店没卖的面包,那个老板心肠很好,给这些街头之友,就是流浪汉,来发。我们现在就是很可怜,在六道当中,轮回当中,我们本来是佛性,没有用出来;这一颗摩尼宝珠,大富大贵,最尊贵的佛性没有用出来,我们用的是妄心、妄识、妄执着,为什么?揽这个宇宙当中少许的这一些元素,误认为这个是自我,而把整个宇宙全部丢掉!所以,这一辈子没有佛陀来示现,我们不知道,我们竟然也是佛,我们是大富翁,整个宇宙的财产竟然是我们的。而我们贪着的却是眼前的眼耳鼻舌身意,每天睡的那个房子、银行里面的存款的簿,对人尖酸刻薄,我们享受这个贫穷,却不知道我们是大富翁,我们多么的可怜!
流浪六道轮回,谁来可怜我们?谁来同情我们?所以,佛经里面讲:粉身碎骨无以报佛恩,都没有办法报答佛陀的恩、对我们的大恩。那么,今天佛陀入涅槃了,我们依照他的法来修行就是报佛恩。无论如何,我们粉身碎骨,也要把正法传出去,让无量无边的众生解脱,是名报佛恩,若不说法度众生,无以报佛恩。所以,我们内在里面,无论出家、在家,能够听到无上的正法,第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一定要报佛恩。
我们是三宝弟子,把自己的身口意清净就是报佛恩,你有能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时间出时间,有空间出空间;如果你家很有空间,腾出来放法宝、散播法宝,这个有空间出空间;如果你有时间送法宝,打包寄出去,用电话、用网络,都可以救众生,尤其是现在资讯发达的。所以,实则量周法界,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佛,本性是佛。[则何以明事究竟坚固耶]?不只是在根中见性,实则我们的如来藏性量周法界,要不然怎么能够叫做一切事究竟坚固?所以,见性对一个佛弟子来讲,有如此的重要,而竟然一切众生都把它放弃;我不想听经、不想闻法,我只想念念佛。多么的可惜,真的可惜!
[故下会通四科,全事即理,圆彰七大],全事即理就是:相就是性,事就是生灭,生灭当体即空,就是不生灭;事就是有为,当体即空就是理,就是无为,事就是相,理就是性;事就是生灭,理就是不生不灭;事就是有为,理就是无为,当体即空,有为就是无为。全事即理,全理即事,理事不二,性相不二,性相不二,这个就是佛法的精髓。圆彰七大,[全相皆性],诸位!在相中为什么这么重要?就是让你不可以偏颇。
譬如你一个好好的身体,你要把它搞得生病;当然这个跟业力有关系,常常讲说:哎呀!这个是四大本空,五阴无我,但可惜,你不知道相就是性。换句话说: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佛性显现不出来,你一个人车祸、重伤害,乃至变植物人躺在那边,虽然法法平等,佛性人人皆有;问题你躺在加护病房,躺在那边急救,也许救不起来!没有错,人人皆有佛性,重病、昏迷不醒,有佛性,佛性用不出来!这样你就知道,照顾这个身体、健康的身体有多么的重要!为什么?性相不二,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好的道业。所以,全相皆性,无量无边的山河大地,其实就是如来藏性。
[极于三如来藏],三如来藏其实就是一真,它是站在角度不一样,站在破相的角度,讲空如来藏;站在缘起的角度,叫做不空如来藏;站在一真的角度、平等的角度叫做空不空如来藏。[圆融无碍;说奢摩他,令悟一切事相,无非理性],说奢摩他、说三摩、说禅那,这是整部《楞严经》重要的大科,第一大段就是说奢摩他。为什么要讲奢摩他呢?让我们微密观照,定中有慧。令悟一切事相,无非理性,[乃统世界、身、心,为一定体。自此见性,转名如来藏性],从此叫做如来藏性,[以能遍为诸法实体,乃对万法而立名也。初克就根性直指真心竟]。
[楞严经讲义第五卷终]
诸位翻开《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再看下来——正宗分底下A正修具示成佛妙定,再往下看——B如来答定,再往下看,这个最重要——C正说妙定始终。正说妙定始终,那三个大段你要看清楚:A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我们现在就正在讲这一段。说奢摩他就是微密观照,定中有慧叫做奢摩他。B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C说禅那证位,令入圆定、直趣菩提。我们这第一大段是最为重要,如果没有开这个无上的如来藏性,那你怎么样懂得如来密因呢?说奢摩他令悟如来密因就是什么?就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佛陀简而言之,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修行单刀直入,从本性下手,令心无所增减就是修行。你拥有很多的财产,统统是幻;你今天一无所有,仍然是幻,所以,随缘度日,该有的责任就有。
简单讲:第一个就是叫你开悟见性,你才有办法,依此不生灭的本性下去修行,就叫做如来密因;如来的密因就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特别的重要!你第一个A没有,就不用讲到B了,第一个就没有悟,你讲什么B呢?说奢摩他令悟密因大开圆解,B就是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C就是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A加B加C,等于首楞严大定。这个观念很重要,人家会问你说:你听师父讲《楞严经》讲那么久,什么叫做首楞严大定呢?你就跟他回答:A加B加C,就是首楞严大定。他如果再继续问的时候,你不说:你不要再问了!这样就好!有功夫的只知道A加B加C,就不要再问下去了(法师笑)。
好!我们要开始翻开《义贯》,在讲《义贯》前,有几句话说明:有一个法师跟我讲,师父!您讲这个义贯,为什么都一直念?速度很快!我跟他讲:你想想看,我们《楞严经讲义》,那个文言文那么艰涩,我们用的时间那么长,如果这个《义贯》的白话文,所用的时间,也同《楞严经讲义》的文言文,时间那么长,你想想看!一般来讲,讲楞严经大部分的都是讲《楞严经讲义》过了,就不再讲这个《义贯》,那师父为什么要讲?我想说,有些初学佛法的人,他的学历不够,只有念到国小或者是国中,所谓的文化水平不是很好,教育水平比较差一点,他很想修行,可是,在文字上就非常困难。又不是老参,因为老参有相当的基础了,听这个不陌生;可是,对一个初学《楞严经》来讲,像我们前面天讲这个同分妄见、别业妄见的文言文,你看,多么的艰涩、多么的难!
所以,师父慈悲,希望能够救度更多的众生,使这些楞严大法、佛陀的大法传得更普遍,更多人了解《楞严经》的伟大和世尊的伟大。如果说,佛法那…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