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P2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金刚经》是一部很重要的经典,有空要再听听录音带。[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者:离二乘滞寂境界。]落入沉空滞寂的境界。[二乘人无大乘志愿,沉空滞寂,得少为足,是故不著。上是顺行,下是逆行。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这个善知识,身体在世间跟众生共事,但是,他的心永远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他示现有种种的过错,譬如说杀、盗、淫,他示现种种的过错,但是,他赞叹清净的修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他虽然示现种种的过失,但是,心清净,他绝对不令一切众生走错路,一定要令众生持戒,而且有威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陀是不是一直告诉你:你不要看善知识的过失?就是这样,依法嘛!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你看,菩萨有多伟大,两千多年前,他就了解两千多年后会发生的事。

  [菩萨现身世间,饶益众生,虽现尘劳烦恼之中,心恒清净,处染不染。如《净名》云:]《净名》就是《维摩诘经》[“虽有妻子,常修梵行”等。示有诸过,赞叹梵行者:圭峰大师云:欲度有过众生,先以同事相摄,]先跟他的立场一样,“同事”就是立场相同,先跟他的立场相同。[心既相亲,]渐渐接近,[方能受教。如《净名》云:入诸淫舍,示欲之过等。]进到淫舍,就是我们所讲的妓女户。来到妓女户,就为他开示,说:欲望太过,太超过是不好的。[或为利益,或为别缘,所作非仪,]“非仪”就是没有威仪。虽然跟佛的教有一点点违背,[暂乖真教,]暂时有一点点地违背了佛的教化。[祇得贬己承非,]意思就是说:贬低了自己,面对这个非法的事情,但是,[不得饰非说理,]但是,不能说出歪理出来,不能掩饰自己,说这是怎么样怎么样子,这样不可以!以误导众生。[以误凡下。]他说法,他虽然外表看起来有一点不是威仪,有一点违背佛的教化,但是,他所说的法一定要依法,不能误导众生。[不令众生入不律仪者:示有诸过,即不律仪事:因赞叹梵行,故不令入也。求如是人,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求如是善知识之人,引发大心,趣向正修行路,即得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道矣!是知善知识,不可不择也。]你不得不选择!所以,我跟诸位讲过很多遍:你要将亲近的人当作是圣人,当作是圣人,这样我们的心自然清净。了解一切善知识的行为都只是示现,不是真心的,我们对于一切都采取十足的相信,因为他讲的法完全是符合佛的意思,你起到全台湾省任何地方,只要这个法师依法,都值得我们赞叹![初令识竟。

  子二令事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只要你有因缘遇到这种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你看他对善知识的恭敬到极点了!为什么要不惜身命?因为他能救你的慧命。对不对?你这个肉体算什么?生生世世,我们都有这个肉体;但是,生生世世不一定能遇到救我们慧命的人;我们现在遇到了,不惜身命,供养一切。

  [末世众生既见如是顺行、逆行之善知识,即知是得成菩提之正缘,]有这个因缘到了。[应当四事供养。然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乃至拚身舍命,]拼身舍命,[在所不惜。]出在这种人很少了,现在叫他:老菩萨!来帮忙折一点东西。来的都是那几个,没办法!人家有他的家庭、立场,讲起来很困难,讲起来很困难。以后不用叫人家来折,让他带回家折,用袋子装好,每人拿一包回去,有空就做。其实他不来也不是不发心,实在是有困难,我知道大家都很发心。[《大乘四法经》云:“诸苾刍尽形寿,]底下这句话你要注意听:[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就是说人家威胁你的生命,叫你不要亲近这个善知识,[必定不得,舍善知识。”]就是不能离开善知识,你看,遇到生命的因缘快没有了,还是不能离开善知识。

  [【“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就是说你遇到善知识,他示现的是四威仪——行、住、坐、卧很清净。[乃至示现,]就是示现什么?[种种过患,]种种的过患,就是说在我们面前看来,好像他很多不对,而我们是求大菩提心的人,所以,[心无憍慢,]我们也不能轻视他。[况复抟财、]抟财就是你为什么还聚集财产要做什么呢?“抟”就是聚集。意思就是说:应该将它舍掉。心无憍慢,何况说你还执着、聚集这些财产、[妻子、眷属?】]遇到善知识要开发我们的大菩提心,这就是正缘,千百万劫难遭难遇,现在遇到了,要全部喜舍出来。

  [彼善知识,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常现顺行,清净无染,为作模范,令彼众生,依而行之。乃至示现逆行,种种过患者:]逆行就是譬如说他示现,[指淫、杀、盗、妄等,虽行是事,极为惭愧,即便赞叹梵行,而作折伏,令彼众生,心无憍慢;谓已知其所为,先以欲钩牵,]牵引他。[后令入佛智故。憍者,矜我胜彼;]这个“矜jīn”字,我还特别地去查那个《词彙》,叫做夸大,夸大了自己,认为我胜对方,叫做憍。[慢者,轻彼劣我。]轻视对方,劣我,比我还差,比我还差。[况复抟财、]还聚集了财富。[妻子、眷属者:以重况轻之意。言种种过患,其心尚无憍慢,况复贪著抟食,及与财宝,]抟食就是一撮,一撮,摶就是以前佛在世,或者是今天泰国人在吃饭,把饭捏成一小粒的饭团;我们台湾的饭团,如果被泰国人看到会吓一跳,这么大一颗;我走过哪里,人家都问我:师父!您要不要吃饭团?一拿起来,哇!好大一个。他们的不是,他们是捏成一小粒,然后弹进嘴巴里,饭拿起来在前面捏一捏,弹进去,用弹的,一抟食就是这样,捏一捏……,捏成一小粒饭团,dou!很准,绝对不会弹到鼻孔里,很厉害,他们那个功夫真的很厉害,捏一捏,啪!直接就弹进嘴巴里。如果我们来弹,一百粒弹不进一粒,每次都弹中眼睛,我们吃不习惯,我们吃不习惯。抟食就是这样。以及财宝,[爱染妻子,及诸眷属,岂得慢耶?]怎么能对善知识我慢呢?[圭峰大师云:夫菩萨化身,]菩萨化现。[权道难测,]“权”就是种种的方便,很不容易去了解的。[但依法门,]你只要依他所说的法门、这个正法。[莫疑其迹,]不要怀疑他的行为的表现,“迹”就是外相,外相叫做迹,他让你看,以为行为好像不正。三业行为的表现叫做迹。你只要依他的法门,不要怀疑他的行为的表现,好像怎么样怎么样不好。[不以顺行,即效虔诚,或观逆行,便生憍慢。]这是对立的一种形容,不要因为他行得正,表现得如法,你就效法,很虔诚心、恭敬心就产生;也不可以因为看到他违背了戒律,现贪嗔痴、杀盗淫,你就产生了憍慢,这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不以顺行,不要因为他示现如法、如戒、如律,你就效法他,心就恭敬得起来,恭敬得起来。也不要因为他现逆行,淫欲、杀、盗、贪、嗔、痴,便生憍慢,就轻视他。[故《智论》云:“于诸师尊,如世尊想。]对于你自己的师父,你要把他当作是佛,当作佛来想。[若有能开释深义,]若能开示我们甚深的道理。[解散疑结,于我有益,则尽心敬之,不念余恶。]其他的恶不重要,因为他会开发我们的圆觉,不念余恶,你看,《大智度论》也是依法。说:他若能解散我们其他的疑结,使我们能走向一条正路,对我有益,我就要尽心孝敬他,不能计较善知识其他的恶。[如弊囊盛宝,不得以囊恶故,不取其宝。]囊,弊囊就是说:外表上看起来很破旧的袋子,叫做弊囊。就是说这个人外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修行;盛宝就是他内心有法宝,他经教、情性都通达,外表上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样。不得以囊恶,不可以说外表看起来,这个袋子好像很差;袋子虽然差,但是,里面装着黄金、钻石,不取其宝,你就不拿他的宝,“宝”就是表示法,你就放弃了亲近他,从他那边得到这个法宝。[又如夜行险道,弊人执炬,]夜行险路,晚上走险路,险路就是会跌落断崖,摔死人。弊人,这个弊人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外表丑陋的人,一种是造恶多端的人,这有两种解释。弊人,外表看起来,穿得破破烂烂的,或是说这个人作恶多端;但是,他拿一支炬,“炬”就是火把,火把能够照这个路。[不得以人恶故,不取其照。]这个人穿得很破烂,或是这个人心肠很坏,造很多恶业,但是,他举着那个火把,说:跟着我走!你跟他说:你穿得那么破烂,我不要跟你走!不跟他走,你就准备摔死;不跟他走,你在深山里,要往何处去?你不跟他走,就准备摔死!对不对?[菩萨亦复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恶也。”二令事竟。]你如果从你师父那边得到智慧与光明,不对对师父产生一念恶念。讲下来很难过,这些从外面来的,你亲近善知识时,曾经毁谤过你师父吗?或是让你师父失望过吗?跟你师父大声嚷嚷,一句长,一句短吗?如果有,赶快回去向你师父求忏悔。师父!我错了!不过不用哭得泪汪汪的,不用哭成这样,若要这样,用录音机就行了,师父!我很虔诚!然后开始播放:呜……。结果听起来像警车的声音。所以说:佛教我们怎么做,你看,他统统教得清清楚楚!

  [子三显益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你对亲近的那个善知识,没有起一念的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你看!因为你对他有信心,你对他有信心,慢慢慢慢地,他讲经说法,你就听得进去;你对这个法师、善知识没有信心,即使他讲的是正法,你也不喜欢听,不喜欢听。[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此显示利益。善男子!若修行者,于彼逆行善友,]逆行就是说示现淫欲、杀生、偷盗等等。[不起憍慢等诸恶之念。恶念若起,障碍便生,法何得入,即所谓依法不依人。以因地心情净故,正念纯熟。从此修行,因正果正,故曰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者:觉心既明,即得心华开发,普照十方刹土,成佛度生矣。一指明师令事竟。

  癸二示四病应除(分三)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