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去的起心动念,那个恶的念头必须受报。譬如我前世起一个杀生的念头,今生当然会以此恶念的力量,而受果报,这种子会有果报,所以,我这辈子就病苦。这都是微细的,不是凡夫有办法控制的,只有欢喜心来接受。因此,业其实一切当下就是空性。如何才能达到毕竟空性呢?第一、要了解我一切的起心动念,都是幻化的东西,当下放下。对于不可抗拒的灾难,我全部欢喜心接受,因为不可抗拒。碰上了也没办法,不必多一句语言去形容。这个灾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如何,不必讨论这种东西。很多人来看师父,问的问题都很离谱:师父,我儿子为什么头痛都医不好?他的意思是说我儿子头痛医不好是不是卡到阴了?或者是不是有鬼缠着他?或者是不是有无形的众生在作弄他?他的意思是师父很行,他不知道师父近视。他认为用透视眼看一看,后面有两个鬼跟着他,你直接跟他这样讲,他就认为你很行!还有就是曾经堕过胎的女人很烦恼,她来就说:师父,我腰酸背痛的。我说:有没有去找邱医生看,有啊!我有去看,看了医生,却还是一直医不好!她现在的心念就是一直想靠师父,希望师父帮她加持。她的理念就是你是法师,应该有阴阳眼!她不晓得我是近视眼,竟然不知道!就是什么都要靠师父,这就是修行错误的理念,你靠我,我靠谁啊!她说:师父,您是大修行人。我没有修行,我几时跟你讲我有修行?所以,业障也是一种无明,对于事理不了解的一种错误观念,对事理不清楚的观念,业本身本来就无。[不被幻观烦恼碍;]不要被虚妄的东西障碍,[化寂不住,]这个变化的东西当下就是空性。不住就是不要执着我现在安住于某处,我现在心很静,你有这种念头,也是一种有所住;有所住则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不被静观涅槃碍。]我们希望修到愈来愈静,若执着一个很静,这样又是一种障碍,放下、无所着,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从此渐次增进,绝待灵心欲发,竟至无所不知,无法不晓。]我们在修行当中,永远不要动到一个念头说:我现在已经很厉害了,不用再修行了!不管你修到哪一种圣人的阶段,你要放下。放下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在修行?放下到绝待。绝待就是不经过任何的比较,这种心灵。圣者不觉得自己是超越的圣者,那就是真正的圣人。[乃至得知百千世界,最难知者,一滴一滴之雨,皆能了知,犹如眼前,目睹所受用物,]现前的东西,就像眼睛看到前面的东西一样,统统清清楚楚,一个人若圆满觉性,就有这种力量。[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庵摩罗果有去印度的人说,就是蕃石榴。
[【“非被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准如前释。三修学寂观方便竟,并上一科三观一首方便竟。]这就是下手的方便。
[壬二总结三观方便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此二句结名。前问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故具答已,于此结指方便,是最初下手工夫。即《楞严经》,佛敕二十五圣,各说最初成道方便,亦此义也。
壬三遍修三观圆成]
有的人不是只修一种,有的人是统统修。[【“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若诸末世,有圆根众生]圆根就上根,最利根的人,根机大利。有的人根机很利,你跟他讲几句,他马上就发心要修行了。有的根机是就算你跟他讲得死去活来,他还是老样子“不增不减”不增不减有二种:一种是悟到本性,因而不增不减;一种是因为懒惰所以不增不减,你就跟他讲得死去活来,他依然故我。不增不减就是没什么差别,无论你怎么勉励、鼓励他,叫他起惭愧心、起回光返照的心,他都没什么改变,不增不减,他就是常常保持这样,不会很坏,也不会很好,那也是不增不减。有上根、利根的众生,[能遍修三观。遍修者,不遗一法,勤行精进,悍劳忍苦,]“悍”就是抵抗,可以抵得过劳苦的,可以劳累,忍耐得过苦。所以,修行一定要吃过苦,修行不吃苦,他悟不到东西。除非你是六祖再来,一闻就大悟,那当然是很少,自古以来,也才一个六祖而已,那是菩萨示现的,不可相提并论。[以悟为期。悟后之修,任运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叫做一切种智,就是佛的智慧叫做萨婆若海。[三观既备,万行已圆,故就此人,即名如来出现于世。又此人本觉离念,名为佛出。]因为我们的本觉是离一切的妄想;所谓离一切妄想就是放下的意思,离念不是离开这个念头,就是放下不必要的分别跟执着;但是,存在智慧的心。譬如一面镜子脏了,脏了就要轻轻擦拭,不可能擦到连子都破掉、消失了,不是这样;是把镜子上的污垢擦干净而已,镜子的体仍然存在。本觉离念是说我们本来存在的觉性,但是,它是离开一切妄想;虽然离开一切妄想,并不是否认念头的存在,因为智慧心本来就有念头。
[壬四别开钝根修证]
这段太重要了!这段是在讲钝根的人,我们差不多都是这种根器。前面讲的不太可能,怎么可能遍修三观,空、假、中一起修,名如来出世,变成佛母?怎么可能?最主要看后面这一段,前面段不太可能做得到,就看这段。这一段就是在讲大多数人的根机,大多数人的根机是怎么样呢?你要注意听!
[【“若后末世]就是现在根机差的众生,[钝根众生,]钝根就是很差,根器陋劣的众生。[心欲求道,]要求道业,[不得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呢?[由昔业障,当勤忏悔,]菩萨,我现在问你,为什么要求忏悔?你讲给我听听看:说,忏悔业障,忏悔恶业,忏悔以前的过失。有的人忏悔后还是一样很凶,他生气完后:我求忏悔。我不应该把我儿子打到流鼻血!过几天儿子忤逆他,又照样对孩子拳打脚踢,更严重!他愈忏悔,就打得愈用力;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换我问你,你要先了解道理,来忏悔才有意义。我们并不了解忏悔的意义,变成一种口头禅,逢人就说:忏悔忏悔!哎呀,师父!我向您求忏悔!变成一种口头禅。很多出家人会帮自己取个别号叫忏悔者,忏悔居士。印光大师自谦为常惭愧僧,很多人也跟着取名为惭愧僧、惭愧居士,都取这种名字,模仿祖师取的名字。意思是说:我也是有惭愧心的人。换我问你:什么叫做忏悔?忏悔的定义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常说:万法唯心造。我这一念嗔恨心起来,譬如我恨一个人,我要来求忏悔,就是我不能让这个种子根深柢固;我恨一个人,我现在要求忏悔,就是要把它拔除,这是忏悔。忏悔就是转染污的念为清净的念;如果忏悔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忏不如不忏。形式就是:我今天恨你,来拜个八关斋,求忏悔,明天我还是照样恨你,这样就没什么作用。我们常说万法唯心造,我们过去造恶、恨心重、不肯施舍,或者是整天把自己搞得神经衰弱。我们知道我们太敏感,好!我们来求忏悔!忏悔就是要怎么样?忏悔就是要转我们的念头,我恨,这样不对,恨将来要受果报,我们产生一种恐惧感,我会下地狱。或是说我过去杀盗淫,我要求忏悔。所以,现在开始转念头,将恨心转成感恩心,改变它。所以,忏悔本身到最后,变成一种喜悦的清净,会变成一种很欢喜心。忏悔要彻底去转变念头,到最后也是这颗清净心;忏悔就是洗净自己的心。所以,忏悔不是嘴巴说说而已,就是唯识学所讲的:转这个念头,转烦恼成菩提;不然忏悔实在没什么意义。我们如果每天认真求忏悔,就要: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是从心起的,要会运用这个心。以后你若起一个念头说:我恨人!要马上转念:这样不对,我是求过忏悔的人,这样不行!这样忏悔才有作用。不是逢年过节碰到人就说:忏悔,忏悔!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那都是一种应付而已,毫无意义,如何忏悔?底下这几句话你要注意听:[常起希望。]“希望”就是发愿,要常常发愿。[先断憎爱、]这个太重要了!你要修行,要求忏悔,你要先断这个恨,不准你恨哪一个人;爱就是自私的,只爱自己而已。这个“爱”不是说男女的感情,就是说什么都只为自己好,私欲太强叫做爱。我们的欲望,只为我们自己好,占有欲。恨跟爱要先放下,这是生死的根本。因为这是指钝根的人,钝根的人不断这个,你要断什么?[嫉妒、]“嫉妒”、就是耐不住别人的好,受不了别人好。别人如果比我们好,我们就会捏造他的坏话,想尽办法要破坏他的形象。这是全世界,不是只有台湾,全世界比比皆是。人如果没有嫉妒心,你看他的日子有多好过!嫉妒,别外一个名词叫做狭碍的小巷,死路一条!嫉妒就是这样,路越走越窄,他一直想要去破坏嘛!一直想要破坏的时候,他散发出这个破坏的力量,以后无法收拾。因为嫉妒,所以必须说谎,他为了希望别人相信他,他嫉妒那个人比他行,他就必须说谎来伤害对方。那个人很坏很坏,人家听了之后就相信了。我们一天为了自己好,本来就输人一等了,现在因为嫉妒别人,又编造谎言,为了拉拢朋友跟他的看法一样,攻击那人就必须说谎;到最后人家就会发现他满口谎言。那人根本没这么坏,他却整天毁谤,这就是嫉妒造成的,这就是争宠。男众特别重,要好好检讨!嫉妒就是心如羊肠小道,气度狭小。我们今天男众要出家,要好好的在这个地方下功夫。有一个女众就说:师父,我们女众嫉妒心比较少,那您什么时候剃度女众啊?我说:我提到剃度女众,始终有一种恐惧感,现在只要一谈到剃度女众,就有恐惧感。女众:哎呀!师父,有恐惧就好。知道恐惧就好,不要真的吓到了!你相不相信,如果剃度女众,你认为这四十个男众待得住吗?只要剃度女众,这些男众大概就一个一个收拾东西走人,统统离开!很奇怪!你注意看,我不是指什么人,只是说一般,只要这个法师也剃度男众,之后也剃度女众,大部分的男众都待不住。有一种情形可以剃度女众,就是隔开,另外一个道场,让女众住得很远。要离得很远,井水不犯河水,各住各的,这样就能相安无事,不会…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