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明重。[先当结坛。以上、中、下三根而结三期。]要在这个范围内好好的修行。[以上、中、下三根而结三期]上根机的人八十天,中根机的人一百天,下根机的人一百二十天。[忏悔无始已来所有业障,业障消除,心器清净。经三七日,然后正思惟,提起正观,念念契合正觉也。非彼从佛所闻修证之境,毕竟不可取,免堕邪见也。
【“奢摩他至静,]就是修定;[三摩正忆持,]三摩就是般若的智慧,能让我们正确的忆持这个正道。[禅那明数门,]如果你是修中道法,那么,你要很清楚的数息观,数门就是数息观。[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
此颂三观一首方便。奢摩他,用至静,为下手工夫;三摩,用正忆持,为下手工夫;禅那,用明数门,为下手工夫:是名三种净观,一首方便。若能精勤修习,一法不遗,依始觉智,悟本觉理,依悟起修,而到究竟觉,是名佛出世。
【“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要常常忏悔,[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上颂利根,依悟起修,必能成就。此颂一类钝根,]钝根的人,[屡修屡废,]修行进进退退的,[未能成就者,皆由无始夙业,以为障道之缘耳。]障道的因缘,屡修屡退,[常当勤心忏悔,无始一切罪障,诸障若得消灭,则云散空澄,]“澄”就是澄清,使一切的烦恼都化为清净。[佛境便得现前矣!二正宗分竟。]我今天去银楼兑换钱,这众生要不迷很难,因为我有新加坡币、日币要兑换,我就坐在那里看众生相。里面都是金子,一个人没有佛法薰习,说这个世间有人能克服那个贪,不可能!释迦牟尼佛在《大般涅槃经》讲:我视一切金银财宝如同粪土,跟大便一样。我们却每天把金子戴在脖子上!今天我在银楼又有所悟,大彻大悟,悟到了。我们人为什么要戴几百万的首饰在身上?如果我们拥有真理跟智慧,身上什么统统不用戴,我们也活得很快乐!戴那么贵重的首饰,如果遇到抢劫,强扯不下来,就干脆把你手剁了!众生所喜爱的东西,我一点兴趣也没有,我就坐在那里打磕睡,看看周围的人,边看边等。如果拥有大智慧,会有很大感触,众生的确是迷;当然,这对我没有作用,那没有什么,跟粪土没有两样。银楼里,摆满了黄金、钻石,闪闪烁烁,金光万道,那就是众生相。我常常想: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在身上穿洞呢?何必这样,穿洞是为什么?(法师指在鼻上穿洞)。本来很好看的眉毛,为什么要把它全部剃掉呢?很奇怪呢?何必这样呢?你看,师父都没有化妆,这样会很难看吗?不会啊!我的手也没有戴什么东西,白得透明,也不难看啊!如果我们悟到真理,走在街上,你绝对不会动摇,不会想看什么东西,不会感觉到什么事情会引起你注意,因为你的心二十四个小时都在生死里面。要往生极乐世界,要了生死!当然,你如果无法一下子像圣贤的境界,你慢慢的断没关系,师父不祈求你们断得很快,慢慢来。但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身外的地方都是假的,有一天你会安贫乐道,所有的钱以布施为贵、以施舍为贵,布施才是最尊贵的。慈航菩萨讲过一句话:施舍的东西才是你的,就是说:你才种到福田,舍出去的东西,才是你得到的。知道吗?放在我们身上的东西,你今晚睡着后,能否活到明天还不晓得,万一睡着后,明天死了,要布施也来不及了!有一个人,他太太按月存放五千块在她朋友那个地方,突然间,他太太被车子撞死了,她先生要来跟这个人拿钱,他不晓得太太是不是按月存,或许他太太拿去买东西也不一定。结果她朋友否认,他先生认定太太生前都有按月拿钱放在那边。怎么不拿钱放在我这里,突然间就死掉了,车祸死亡!所以,我说像这样要造福,哪来得及?菩萨,像这样子,准备要修行,或者准备要布施,一下子根本就来不及!修福不是说你随时要修,随时就有那个因缘呢?不是如此。所以,我们设立的录音带基金,有二十多个单位要,资金根本不够,我说没关系,师父先贴补,你们尽管去作,没有关系!你还是要救度众生,这种工作不能停。所以,请大家帮忙赞助一下。
[乙三流通分
丙一庆闻深法请问流通
丁一贤善首启请]
最后这一段叫做流通分,流通分的意思就是说:要传出去,要赞叹,赞叹才有办法流通。流通就是赞叹分的意思,就是每部经到最后,佛都赞叹这部经的伟大。所以,学佛的人,如果要让佛法流通,就要赞叹,要赞叹三宝、赞叹法师、赞叹善知识,使众生对三宝有信心,佛法才能一直流传出去。所以,最后的流通分大部分都是赞叹,赞叹此经,不可思议,希有难得。学佛的人,若能体会佛的悲心,修赞叹行,佛法就会一直兴盛。所以说:若要佛法兴,就要僧赞僧,居士赞僧,僧亦赞僧,佛教自然兴。这个流通分,就是佛特别交代,希望能将法流传出去。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析义疏》云:能弘人天小乘,曰贤;]贤人,师父写信给徒弟,都写某某贤者,[能弘始终大乘,曰善;]大乘分始教跟终教,这个“始终”不是说从开始到结束,“始”是始教大乘,“终”是终教大乘,始教的大乘,讲的虽然是大乘;但是,不究竟。终教就是发挥大乘的义理。小、始、终、顿、圆,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能弘圆顿一乘,曰首。]叫做首,[请问流通,]就是最后要问清楚,就是最后要流通,徒弟请世尊开示。[端赖斯人。]要有人作个总结,如何护持这本经典。[三业虔诚,准如前释。
丁二庆适闻所诠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现会及末世众生开示信、解、修、证法门,]“修”就是行,信、解、行、证的法门。[重重分析,]一层又一层的分析,[义无不尽。]道理很完备,[普令开悟如是不议事者:乃通指正宗分中,如是生信,如是发解,如是修行,如是证果,]“诚”是实在,实在[诚为不可心思口议之事,]不可思就不能让你想像,口议就是去讨论;不可思议口议之事就是不能用脑筋去想、去推测;不能去讨论它,无法用言说的。[其受益为何如耶!
丁三问能诠各义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护持经人就是要怎么样让我们这一些想要护持本经的人,护持这一本《圆觉经》的人,如何去[流布此教,]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至于何地?”】]要如何流通呢?流通圆觉的教理呢?
[此大乘教,指正宗所说,若文若义,俱是大乘教法。应当因义立名,敢问此经名字,当称何等,求佛宣说。既有其名,因名则必思义,我等云何奉以自修,持以化世。]要如何自修?如何度化众生呢?化世就是普度众生,度化世间人叫做化世。[众生修习此经,当得何等功德?依经修习,祗恐招魔,须假护持,方可无患,敢问世尊,]“敢”就是请的意思,请问世尊[云何使我护持经人?]要怎么样让我们这些护持这本经典的人,[流通宣布此之教法,未审此人智慧功德毕究至何地位?以上共有五问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一庆闻深法,请问流通竟。
丙二赞许静听交感流通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世尊告当机菩萨,重言善哉者,以利益今后故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修习所得之功德,流布所至之地位,毋令魔外恼乱正修,皆此经之功德也。]按照这个道理来安排这部经的名字,[至于依义所立之名字等,汝今谛实而听,吾当为汝而说。
【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二赞许静听交感流通竟。
丙三依问宣说内护流通
丁一且标能说能护之人
【“善男子!是经,]就是《圆觉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非常惊人,这部经典是所有诸佛共同宣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三世诸佛,都守护这本《圆觉经》,你看它有多重要?[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方菩萨修行都要根据《圆觉经》。[十二部经清净眼目。】]十二部经典,大藏经的代表,清净眼目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一个眼睛,可见《圆觉经》有多么重要!《圆觉经》本来也很重要。法师开课,开什么课也很重要,要开众生的智慧,跟开这个课程也非常重要,息息相关。
[此叹法胜,]赞叹法的殊胜。[令生信重也。夫说此经之佛,乃是佛真身而说,凡圣一源,]凡夫跟圣人是同一来源。[身土不二,]三身、四土,这是不二法门。[说诸佛如来,本起因地法行,故为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为顿教]这是根机大利之人。[大乘了义经。]就是绝对究竟。这本经典不是方便权巧的,都是讲圆觉的思想、实相的道理。[然不了义经,则随方有说有不说,]不了义经就是不究竟,方便善巧,随方就是随那个国土的因缘,可以讲,也可以不讲。[了义之教,然佛不谭。]这个“谭”就是谈话的“谈”无佛不讲,没有一尊佛,不讲了义的经典,每一尊佛一定要讲了义的经典。[如《华严》云:“我不见有佛国土,不说此经等。” ]就是说没有一尊佛不讲《华严经》,每一尊佛都要讲。因为《华严经》是了义经典,每尊佛都要讲。[三世如来之所守护者:谓此经既是如来因地法行,依因克果,]“克”就是达到,按照这个因,达到这个果,叫做克。[得成佛道,自必时加保守,常垂护念;如《弥陀经》,为诸佛所护念经,十方菩萨之所归依者;本经云: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陀罗尼就是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有大总持门就是这一本经就包括一切的经典的意思,《圆觉经》就是总持。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你若要修行清净真如的本性,[菩提涅槃…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